1、春节风俗谈主题三 春 节 风 俗 谈模块一多彩的春节“多彩的春节”主要讲述了春节的来历,人们过春节时的一些习俗。资料框中告诉学生一些有趣的传说和一些习俗的含义。课程标准上指出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所以设计了“七嘴八舌话春节”的活动。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节的多姿多彩。活动时先让学生布置教室,贴“福” “年画” “春联”挂鞭炮等,创设情景体现过春节的喜庆气氛,而后让学生在这样的喜庆气氛下交流资料。所以提前要让学生收集“福”字、 “春联” “红灯笼” “鞭炮”等实物或照片,还要收集自己家乡、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再过春节时风俗习惯资料。 (收集的方法可问家长、
2、可到图书馆查阅、也可上网查阅)教师也要收集相关材料,制作课件。模块二文明的春节这一栏目由几幅图片和一个表格以及一个活动组成。课标上指出要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据此设计以下活动:活动一:看小品,议行为首先把课本出示的几位小朋友的行为图片提前排练成小品我这样过春节 ,让学生观看思考,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要过一个愉快、安全、文明的春节。要求教师提前找几位学生表演小品。 (小品的大致内容:过年了几个小朋友遇到了一起,互相问好后,询问要到什么地方去,一个小朋友拉着另外一个小朋友说要回家吃好吃的去,过年买了许许多多好吃的。一个小朋友说要
3、用手拿着鞭炮去放着玩。有的小朋友说要去买名牌衣服,有的小朋友说要去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 )活动二:辩论会要让学生列举本地现实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分析其对人们的不良影响,所以设计了“小小辩论会”的活动。活动时,先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陈规陋习,如“放鞭炮” “走亲戚拿鱼肉” “喝酒” “烧香磕头”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小组间辩论,最后选择一个共同的话题在班内开展辩论,正反方除外的学生做评委,教师提前指导学生要收集好参与辩论的材料,如事例、数据、图片等这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思考,陈规陋习迷信现象,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形成一些理性思考,帮助
4、他们初步树立甄别精华与糟粕的认识,提高分辨是非的对错的能力。活动三: 写倡议书在分析辩论了陈规陋习等现象对人们的影响后,学生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认识,所以要求学生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同学不仅过一个愉快、安全的春节,更要过一个文明的春节。教师要将提前印制的倡议书发给学生,让学生小组之间共同拟写。模块三春节的思考这一栏目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后对那些在节日期间仍然为祖国、为社会奉献的人们产生崇敬之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课程标准上指出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要让学生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要让学生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依据这一要求设计了以下活动:活动一:诉真情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在春节期间为了大家能过好春节,还在坚守工作岗位的人,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人也奉献在工作岗位上。课前就应让学生观察访问春节期间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的人,并收集他们的有关图片或故事。教师在课前也要准备好相关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活动二 :表敬意此活动要求学生用最真诚的话语对这些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可亲可敬的人表示敬意。把这些话语写在“爱心卡”上,学生课前要准备好爱心卡,爱心卡可以是各种各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