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拓展资料第二单元 为了建设新中国1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从艰难中起步第二单元课程标准解读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担负着对小学生进行基本的公民素质教育的任务。作为公民,小学生也应具有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土、国家历史、民族和文化的了解,学会人际交往、融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基本的价值判断和理解、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等。本单元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 “我是中国人”板块“第 5 点: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 ”而编写的,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 劳动者的荣耀 、 我们走在大路上三个主题构成。通过了解
2、建国以来,中国从艰难中起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民生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做的努力,认识为祖国的强盛,努力探索和奋斗的仁人志士,初步地从多方面认识和了解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本单元涉及的历史知识较多,编写时没有按照时间线索或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线索组织学习内容,而是按照主题内容编排相关内容,努力按照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体现课程内容与儿童的世界之间的建构关系,追求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联结。从艰难中起步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在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提出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出要特别关
3、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都知道学生生存的社会环境不是封闭的,我们在重视学生的亲生体验学习方式的同时,并不排斥间接学习的方式。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新课程的教材内容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拓宽,试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了解历史。让学生懂得历史国情与民族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本次活动设计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社会、认识历史,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历史缺乏切身的感觉,需要从身边的社会资源获取历史的信息。本次活动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正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关于祖国过去的资料,探索祖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增进学生对祖国的亲近感,从而培养孩子们对祖国的自豪感,在这个过程,学生的多种能力也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