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5 课 行走的动物教材分析 制作会行走的动物,可谓历史久远,如三国时,诸葛亮设计的“木牛流马”,当代已经有人成功仿效;木偶剧中,艺人操作的木制动物形象;皮影戏中能动的皮影动物形象;现代儿童玩具如用手拍、口吹等“驱动”的折纸“小青蛙”;利用“发条”机械动力或电机驱动的各种玩具动物等,这些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丰富着孩子们的生活。学生分析 通过教学“如何动起来”的学习,意在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为了表演、展示、评比、动脑筋,找资料,想办法让“动物”动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表演展示,给学生以发表创作意图的空间。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活动,掌握“利
2、用废旧材料”进行立体创造的思维方法、造型方法和驱动行走的科学方法。2.通过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形成程序严谨的操作意识。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加强学生关注“动物美”、关注“废物美”、追求“艺术美”的审美意识。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知识和图片。教学流程一、赏析图片通过观察动物图片和废旧材料图片,进行组合联想,引导创作思维。二、分析探究集体讨论:立体造型组合方法和行走的方法。分析各种动力驱动行走的方法、了解相关资料。三、自主创作小组集体合作,各有分工制作表演、比赛、展示。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生采用的“动”起来的方法。四、展示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相结合的评价。主要关注作品的新颖性、实用性等方面。 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质感、色彩、形态是本课的重点,使学生能根据搜集材料的具体形态、色彩、肌理等可能性,进行有效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