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负新时代使命,做越秀环境的忠诚卫士(修改) 课题:坚定理想信念忠实履行使命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教育目的:通过教育引导官兵紧密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深刻认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总体布局,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了美好蓝图;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科学性正确性,辨证看待深化改革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和具备的有利条件,自觉服从大局,支持改革,切实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实践者。上课时间:2021年5月课时:2课时 教育重点: 一、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二、正确看待改革发展遇到的矛盾
2、和问题 三、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授课人:周聃内容: 党的十七大顺应形势发展和广大人民意愿,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勾画出我国到2021年的宏伟发展蓝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武警官兵要深刻认识这些新要求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努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一、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十七大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和深化。这些新要求
3、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十七大报告从经济总量指标、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经济体制的安排等方面都注意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二是更加注重保障人民权益。十七大强调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有序扩大政治参与,完善基层民主。三是更加注重提高全民族文明 素质。十七大强调要加强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四是更加注重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确立了“五个有”的具体目标。五是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十七
4、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总之,这些新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加充实、更加完善、更加具体,充分反映了世情国情民情和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顺应了党心民心军心。 (一)新要求适应了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家全面发展、协
5、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加关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十七大就是为了适应这些新的形势要求,调整完善了2021年的奋斗目标,增加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内容,并强调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把“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调整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提出这些目标和新要求,目的就是使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发展、改革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新要求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说到底是为了人民群众过上更
6、加美好的生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已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小康”,而越来越注重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小康”,越来越注重素质提高和精神追求,越来越注重政治参与和权益维护,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和人文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收入差距拉大、教育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十七大在强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就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和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热切期待。 (三)新要求贯彻体现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执政新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求
7、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从单纯追求发展速度转向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从“单打一”的经济发展转向“四位一体”全面发展,从不平衡的发展转向协调发展,从片面追求gdp增长转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七大关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建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等新要求,都充分体现了这些新理念。特别是报告提出了“五个成为”的目标,就是到2021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一是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二是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三是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8、的国家;四是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五是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这“五个成为”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展现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美好前景。 二、正确看待改革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七大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全面辩证地看待,才能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一)正确看待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收入差距扩大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尽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
9、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一些同志因此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收入不平等,无论如何调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都是不可避免的;有的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已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出现了“两极分化”,这都是改革造成的,证明改革“失败”了,等等,这些都是十分片面和错误的。首先,要看到当前收入差距扩大是在人们收入普遍有了很大提高基础上的扩大。不可否认,当前个人收入的确存在很大差距,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但这种差距是社会财富得到极大丰富基础上的差距,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础上的差距,是千家万户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基础上的差距。就拿每个官兵家庭来说,虽然致富发展有快有慢,但
10、与过去相比都是水涨船高,衣食住行都今非昔比。我们既要看到收入差距拉大是现实,更要看到每个人都得到了巨大实惠也是现实。绝不能因为存在收入差距,就否认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不能因此 丧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其次,要看到一定的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历史证明,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是行不通的。人的自身素质有高有低,劳动技能有强有弱,努力程度有大有小,如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就会挫伤大家的积极性,经济社会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改革了分配方式,打破了“大锅饭”、砸掉了“铁饭碗”,充分调动和激发了人们劳动致富、勤劳致
11、富的巨大热情。当然,收入差距也不能无限度地扩大,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差距一点没有,搞绝对平均,也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再次,要看到党和政府对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视和努力。这些年,党和政府对缩小收入差距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促进社会公平的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如通过实施“三减免、“三补贴”等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多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积极落实优抚对象生活、医疗待遇政策,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等等,这些都确保了低收入群体收入的不断增加。党的十七大还专门把“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
12、困现象基本消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提出了“调高、扩中、保低”的具体措施。随着党和政府一系政策制度的实施,收入差距一定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正确看待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些年,东部与西部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同志因此产生了一些困惑。有的认为国家政策厚此薄彼,过多照顾了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倾斜不够;有的因为家乡发展太慢、变化不大,感到将来没出路,前景很暗淡。正如一些同志讲到的“谈起小康很鼓舞,想起家乡犯嘀咕。”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应该看到,一方面,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不可能齐步走,让一些地区先发展起来,才能带动全国发展。另一方
13、面,各地区之间经济基础不同、发展起点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也就必然会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比如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靠近沿海,交通便利,便于学习利用国外先进的思想观念、技术经验和管理理念,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所以发展快一些。正是在发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下,其它地区也有了较大发展,才有今天这样一个全面开放、全面发展的好局面。我们一定要跳出局部看全局,站在全国看发展,既要看到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要看到国家建设发展的大好形势。尤 其是近年来,党中央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和具体举措。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实施工业反
14、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革命老区、艰苦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的力度。从去年开始,又在重庆等地区启动了统筹城乡发展试点,这些都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党的十七大也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作出了部署。我们完全应该相信,随着十七大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面貌也会发生显著变化。 (三)正确看待“三农”问题。所谓“三农”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这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
15、数的国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始终高度重视,一直摆在国家建设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据统计,从1978年到2021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共计56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了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减免农业税,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创
16、举。千百年来,种地纳粮、种田交锐,天经地义。现在农民不仅种田不交税、不纳粮,政府还要给补贴。这是亿万农民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却变成了现实。2021年,我们党着眼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可以说,这是破解“三农”问题又一重大举措,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党的十七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只要按照中央部署,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努力,“三农”问题就会一个一个地得到破解,新农村建设的
17、美好蓝图也会一步步地变成现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展现在神州大地。 (四)正确看待民生问题。所谓民生问题,就是与人民群众个人生存、生活、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现实利益问题。当前,社会上普遍对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房价过高等问题反映强烈,甚至有这样那样的怨言。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首先,要从国情出发正确看待民生问题。这些年,我国建设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但由于国家底子薄、起步晚、人口多,平均到每个人头仍然处在很低的水平。我国人口比美国多10个多亿,是日本的10倍。同样的支出,我们要比美国多10亿的人
18、进行平分,是日本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不要说与发达国家比,即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平均指标也远远排在后面,解决民生问题的确面临许多困难。以就业为例,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中国更为特殊。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近13亿人中劳动力达7.4亿,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难。由此可见,正确看待民生问题,必须要认清国情。其次,充分认清解决民生问题要通过深化改革一步一步地实现。民生问题是个系统工程,而且每一方面都包含许多内容,涉及十几亿的切身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立竿见影。比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既有医疗资源总体不足
19、、配臵不均衡的矛盾,也有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监管不力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加大投入,合理配臵医疗资源,还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规范医疗药品器材市场。只有把这些工作都做到位了、做好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解决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同样如此,都要一步一步地来,一件一件地办,不能急于求成。再次,要看到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始终高度关注。这些年,党和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系,利为民所谋,始终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解决民生问题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在医疗保障上,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和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改革,提
20、高农村医疗补贴标准。现在不少农村交上10元钱、看病管一年;在社会保障上,不仅建立了覆盖城市的“低保”制度,而且建立了农村“低保”,目前已有4100万人享受了低保;在控制房价上,先后多次上调银行准备金和利率、提高首付比例,严格控制土地审批、提高土地使用费、所得税,扩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打击“捂盘”、“托市”等违规违纪问题,部分城市房价已开始回落。同时,党和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在去年稳定猪肉价格的基础上,今年又启 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以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稳定。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摆到了更加突出位臵,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
21、标,并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城乡保障、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拿出了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坚定态度。只要坚定不移地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进,全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幸福。 三、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十七大绘就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实现这一宏伟蓝图,要靠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作为武警官兵既要坚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更要把夺取新胜利的坚定信念转化为扎实工作、开拓奋进、履行使命的实际行动,积极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贡献力量。 (一)要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和谐稳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
22、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必然是一个安定有序、团结和谐的社会。同时,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必然要以安全稳定作保障。_同志早就指出,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也干不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首先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武警部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最根本的就是要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努力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依然不少。特别是2021年,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全面
23、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是中华儿女圆梦百年奥运之年,也是反“台独”斗争的关键之年,武警部队履行职责使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作为武警官兵一定要充分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胸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始终保持常备不懈的高度戒备,平时立足三尺哨位,站好每班岗、执好每次勤。当党和人民需要时,做到一声令下,迅即行动,坚决完成各项任务,以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要积极参与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参与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是武警部队的责任所在、职责所系,也是武警官兵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最直接、最具体、最现实的体现。武警
24、部队历来既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卫者,也是直接参与者。近年来,广大武警官兵始终牢记人民军队宗旨,认真贯彻双重领导原则,始终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积极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执行抢险救灾任务,资助困难群众和失学儿童,创建文明城市村镇,为驻地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一支党和人民高度信任、支援地方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党的十七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武警部队参与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要积极投身驻地重点工程特别是治污、环保、植树造林工程建设,在改善驻地生态环境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25、。要继续积极参与各种警民共建活动,推进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要始终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平时积极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关键时刻勇上一线、奋勇当先,圆满完成抢险救灾任务,保护人民群体生命财产的安全,充分展示人民武警爱人民的良好形象。 (三)要始终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武警部队是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前列,是党和人民的一贯要求,也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强调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弘扬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对我们自觉践行“走在前列”的要求提出了更高标准。
26、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行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要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工作和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要知荣耻,明是非,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对意识领域形态的斗争保持高度警觉,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影响,旗臶鲜明地与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以实际行动引领社会风尚,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要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文明素养,自觉遵守军人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做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真正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第 13 页 共 13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