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绪论 (4课时),制作:蒋爱英,2007年3月1日,自然科学概论,课程介绍,本课程为学科平台课程。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科学在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人类思想文明进步的巨大作用, 了解自然科学在工、农、医、国防等方面的应用, 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牢固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特性及其发展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课程学习方式与要求,学习形式:讲授、讨论、研究性学习;注重理清学科体系,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学会获取信息资料的方法及信息处理的方法; 本课程强调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理论、
2、基本概念、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积极参与和平时学习的积累,不主张期末突击复习、考试的投机学习行为。,课程的考试,总成绩的评定标准:过程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余30为过程性考核。性 过程性考核包括:1、课后习题 2、学习笔记3、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4、研究性学习情况5、纪律:迟到五次、旷课一次、请事假二次均为零分。,本课教学目的要求,1、明确课程的性质、学习内容、要求及学习方法等; 2、了解科学、技术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3、了解科学研究的类型 4、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内涵,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一、科学、技术的概念及二者关系,三、关于公众科学素养的内涵及
3、测定,二、科学研究的类型,1、什么是科学,2、什么是技术,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第一节、科学、技术的概念,一、什么是科学,科学“ science”,本义是“知识”,什么是科学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回答: 在梵语中,“科学”指“特殊的智慧”; 在拉丁语中, “科学”指“知识”; 在法文中,指一切的学习形式;,讨论:你所理解的科学是什么?,1. 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2.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如辞海中说“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大学生现代科技基础中把科学定义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
4、知识体系,其内容为理论化、系统化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3. 科学不仅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生产活动,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二、什么是技术,技术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技能、技艺和技巧,,现在对技术的一般定义为:技术是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以达到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预定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目的和任务不同2、选题不同3、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4、社会功能不同5、研究过程、劳动特点和管理方法不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
5、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2、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生产 技术 科学 科学 技术 生产,第二节、科学研究及其类型,科学研究的概念 科学研究的分类,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的探索过程。创新知识是探索人类未知的问题;应用知识是运用已有知识去开拓新的应用途径。因此,在国际上常用“研究与开发”(“RD”)来表示科学研究活动。,二、科学研究的类型,基础研究基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是比较纯粹的科学研究,是国家科学潜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新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
6、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是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 开发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计划性和保密性,成功率高,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标志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第三节 关于公众科学素养的内涵及测验,新华网北京2006年月日电 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其中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和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提出到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将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世纪初的水平。把未成年人
7、、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四类重点人群,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素养的内涵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素养就是科学观为核心,以科学智能为基础,以科学行为为外显标志的有机统一体。,科学智能,科学行为,科学观,科学素养调查中对公众科学知识维度的测量问卷。,13个是非题为: l 辐射是人为造成的。 l 电子比原子小。 l 千百年来我们生活的大陆一直在漂移并将继续漂移 l 早期人类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 l 地心是热的。 l 我们呼吸的氧气来自植物。 l 父亲决定孩子的性别。 l 激光由汇
8、聚声波而产生。 l 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和病毒。 l 宇宙始于大爆炸。 l 就我们目前所知,人类是从早期生命进化而来的。 l 吸烟导致肺癌。 l 被辐射过的牛奶经过煮沸后可以饮用。,科学素养调查中对公众科学知识维度的测量问卷。,l 光速和声速哪个快? l地球绕太阳转呢,还是太阳绕地球转? 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多长时间:一天,一个月,还是一年? 两个问答题是: l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什么是基因? l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什么是分子?,对科学本质,即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1、报刊上经常会出现“科学研究”(scientific inquiry)这个词,你对这个词的含义是完全了解呢,还是只有一个大概了解
9、,或者了解很少?如果是完全了解和大概了解,请用你自己的话对它进行一下解释。,对科学本质,即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2、假设有两个科学家都想通过实验方法了解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的疗效。第一个科学家采取让1000位患了高血压的病人服用这种药,观察其中有多少人降低了血压的方法;第二个科学家采取让500位患高血压的病人服用这种药,另外500位不服药,然后比较两组中各有多少人降低了血压的方法。你认为,这两种方法哪个较好?,对科学本质,即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3、如果一个医生告诉一对夫妇,他们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得遗传病的机会为1/4,这是否意味着如果他们的头三个孩子健康,第四个将得遗传病?是否
10、意味着如果第一个孩子得遗传病,他们的下面三个孩子将不会得病?是否意味着这对夫妇的每一个孩子得病的机会均等?是否意味着如果他们只生三个孩子,则三个孩子都会是健康的?,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的看法的测量:,3、 关于科学的好处:对科学的作用持保留态度科学对社会的好处和害处权衡,我国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我国已经于1992年、1994年、1996年和2001年、2003年、2005年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进行过六次大规模的调查。 2003年又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对全国(除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18岁-69岁成年公民科学素养进行的最新一次调查。 2004年5月19日终于得出调查结果。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众
11、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公众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我国2005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也是继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观测网建立以来的第三次调查。 这项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涉及8570名1869岁受访者的调查表明,电视是我国公众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来源(91.0%),而通过互联网获得科技信息的比例仍然最低,占7.4%。在公众的印象中,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57.2%),科学家居第二位(51.0%),医生居第三位(44.1%)。 研究还发现,54.5%的人对有关科学新发现的信息感兴趣,50.9%的人
12、更关注新技术应用。,我国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状况,24.3%的教师科学素养较差; 对一道涉及科学方法的测试题,合格率仅为10.7%;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中的科学方法合格率只有34.9%,2006年北京科普论坛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研讨会11日召开,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地厅级公务员28.4的国家公务员基本了解科学术语。调查中选取“分子”、“纳米”、“internet”、“辐射”、“DNA”和“科学研究”6个基本科学术语,作为衡量我国地厅级公务员掌握科学知识水平的标准。与2001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比较,增加了“纳米”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地厅级公务员中有28.4的人了解基本科学术语。,提高科学素
13、养的措施,1、美国“2061计划”,里根总统时期推出的美国2061计划它是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制定的,全称为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其主旨是普遍提高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科学、技术等核心课程的教育质量。其期限是从1985年至2061年。,我国的2049计划,中国科协于1999年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目标是到2049年使18岁以上全体公民达到一定的科学素质标准,使全体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并学会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作业与思考,1、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什么是科学的。 2、请到图书馆找一本有关自然科学概论(或通论、导论)的教材或科普书籍,摘录其主要章节目录,并标出你最感兴趣的章节。 3、请搜集至少五个科普网站,记下其网址和主要栏目。 4、请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内容: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何特征?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有什么特点?,放映结束!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