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导入新课: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就职的一番讲话,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二、相关介绍: 1、走进作者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他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又辞官兴学,倡言反清以救国。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他提倡学术研
2、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的方针,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2、了解北大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为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是戊戌变法的产物,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3、成文背景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到教育部来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因为当时的北大因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就有多数友人劝他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的名誉毁掉了;但也有少数友人劝他,说腐败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取的是这少数人的
3、建议,担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三、课文探究: (学生自读全文) 问1:该演讲稿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要语言概括) 明确:该演讲稿分三部分。 1、指出彼此关系(昔为总长出席开学典礼、而今履新担任北大校长); 2、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3、拟做两件事情(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齐读第2段) 问2:当时好多学子来北大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做官发财。,问3:作者认为应该抱什么宗旨来北大呢? 明确:为求学而来。因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要想做官发财,完全可以读其他的专门学校。 问4:当时
4、北大学子身上存在哪些不良现象? 明确: 1、科系选择: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因为法科是干禄捷径) 2、待人态度:对于教员,不问学问深浅,唯问官阶大小。(因为指望官职大者将来提携) 3、学习状况:平时放荡冶游,考前熟读讲义,捞分数,混文凭。(因为只需文凭就可活动社会) 问5: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 明确:危害有三误己、误人、误国。,(齐读第3段) 问6:作者为什么要提出“砥砺德行”这一要求和希望? 明确:“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即风俗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当时世风日偷,国家前途堪忧。大学生们必须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齐读第4段) 问7: “敬爱师友”有什么好
5、处 呢? 明确:尊敬老师(指教员、职员),可使自己求学更为便利;亲爱同学,可以切磋学问、道义相勖。,(自读第5段) 问8:“改良讲义”“添购书籍”有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 “改良讲义”有助自主钻研,学有所得; “添购书籍”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 四、总结全文:作者以北大新任校长的身份,针对北大校风中存在的问题,面向广大北大学子,提出三点希望,拿出两项措施,虽着墨不多,却字字珠玑,切中肯綮,对当时那个即将沉沦的北大无疑是一声惊雷,它惊醒了身染沉疴的北大,也惊醒了满脑流俗思想的北大人。,接下来,蔡元培先生针对北大的弊病实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在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的指导下北大校风日转,可谓急转直上。两年后,五四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都以此为阵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经历无数风雨的洗礼,今天的北大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北大能有今天的成绩,北大人能忘记蔡元培先生吗?答案毋庸置疑,一定不能。 五、写作特点: 1、针对性强;2、符合作者身份;3、结构清晰; 4、语言简练;5、感情真挚。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要有这些特点,演讲稿不同于一般文稿是用书面表达的形式让读者去读,而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让听众听懂,还要对此深信不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这五个方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