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讨 1.突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老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老师被动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学生在不断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逐渐锻炼和培养一种可以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一般性的问题来说,可以由老师抛出问题,学生自行去判断、分析直至最后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当学生得出结论的时候老师再适当的加以修正和评价,注意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例如,在即将要为学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课本的例题稍作改变,出一道题目,例:据交通局
2、及旅游局统计,今年国庆期间,本城市自己开车出游的人数是9万人,坐火车出游的人数是自己开车出游人数的4倍还多5万人,那么求解坐火车出游的人数是多少。在授课前可能有很多同学都做过了预习,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有所了解,因此课堂上,老师可以先不进行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知识点,只是抛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到黑板上按照自己预习课本的理解尝试去分析这个问题,然后大胆列方程,再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最后老师不着急给与指正,而是在大家讨论完等待结果的时候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重点等,最终在讲授完知识的时候给予课堂一开头题目的正解。这样积极的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与视野,而多一些这些方面的练习,可以让学
3、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进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2.丰富初中数学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数学的抽象、单一与枯燥是众所周知的,而以往的数学教学,也多数以板书为主。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应该逐渐将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实践证明,新鲜的教学情境,往往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如果老师选择板书可以要浪费很多时间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标准的圆或三角形,而计算机只需要一点,即可成行,这样既增加了图像的直观性,又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节约了上课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轻松学习几何知识。适当的增加多媒体教学频率,让学生轻松、新鲜
4、的教学环境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3.提升老师自身素质,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老师的学识、形象、态度与经验,往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不光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外在素质。在数学课堂之上,仔细、耐心的传授知识,注意讲课方式幽默有趣,课堂之外,关心、帮助每一个同学,善于挖掘每一个同学的优点,并对之进行鼓励。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不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你是一个公平、热心、耐心的好老师,因而引发对你喜爱与敬佩,随之也能增加对该门课程的喜爱程度。 4.贴近生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
5、系,而很多联系却不为同学所熟悉,因此作为初中数学课的授课老师,一定设计与生活贴近的问题,实行与生活贴近的授课方式传授知识。从身边的实际生活情景出发探讨数学问题,才能够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之中来。 5.巧用提问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性与创新性思维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必须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但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最怕的就是提问环节,害怕回答不了老师的问题,害怕被老师批评等。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巧用提问方式,从而让提问环节发挥最大的效用呢?首先,在知识的关键处发问,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在此处知识点的着重注意与思考。其次,注意提问的技巧性,不要简单直白的发问,而是需要有乐趣性的问题,例如老师派你去种树,总共有25棵树苗,为了保证完成任务,你上午工作了三个小时种了13棵树,下午需要继续工作多久呢?有没有同学帮助老师来算一算,我算的结果我认为是错的。这样会极大的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致。 6.总结 总之,课堂就只有45分钟一节,作为老师要好好规划上课内容,提高这45分钟的有效性,以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有人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也就是说作为老师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有效,才会有改进,才会更出色。 作者:林堪川 单位:广东省雷州市企水学校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