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警察学院 周 长 明 二OO七年十一月,亮点与创新 十七大报告解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于10月15日21日在京召开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吴邦国主持大会 2237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会,亮点多多 创新多多 令人振奋 催人奋进,重大理论层面的创新重大战略思想层面的创新具体工作部署方面的创新,亮点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七大报告中最为重要的 重大理论观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既是指道路,又指理论体 系,又是我们的旗帜。这是 十七大报告中最重要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理论研究在理论界早就有这个提法了,但在党代会文件中明确提“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第一次。内涵: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报告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过程做了概括,可以理解为这是它的外延。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提得非常高。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因此,说它是十七大报告中最重要的新亮点。,三个“我们要永远铭记”,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注意报告中讲到的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探索这条道路做出的伟大贡献。报告中用了三个“我们要永远铭记”来表述
3、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探索和开辟这条道路所做出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一是这个理论体系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二是随着今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拒绝而且还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亮点之二:全面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003年16届3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概念(直接原因是非典引发)。接下来4中
4、、5中、6中全会都围绕科学发展观从各个方面进行阐述,也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措施、政策,比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家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五年来我们是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过来的。,17大报告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17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段
5、表述有5句话,前面4句话是以往的文件都提到过的,但最后一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第一次提出。,在这个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发展是统筹兼顾,并且对这四个方面做了非常具体的阐述。这些阐述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思路、战略,所以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科学发展观是这次报告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也是贯穿报告的一条红线
6、,把握这条红线对于把握整个17大报告有重要指导意义。,十七大对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新要求,第一,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机统一起来。 第二,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统一起来。第三,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有机统一起来。第四,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切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亮点之三:对“改革开放”作出 新的高度评价,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7、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晰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包含的三层含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报告还对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以及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新的总结和概括 。十七大报告用如此厚重的笔墨,对改革开放作出如此高度的评价,实际上是在通过实践来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对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总结改革开放,归根结底是以实践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正确。高度评价“改革开放”,也向
8、世界彰显了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十七大报告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亮点之四:首次提出“人均GD翻两番”,“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一新目标特别鼓舞人心。17大报告在15大、16大所勾画蓝图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使得这一宏伟目标更加丰富、更加完备。,1体现了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GDP总量反映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人均GDP反映的则是国民的富
9、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讲综合国力的同时,注重国民富裕程度,既是从百姓视角来衡量发展质量,也是要求经济发展摒弃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方式,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造福百姓。 2考虑人口的增长与结构,是更高的目标(温氏定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用人口因素看经济发展成果,才能看得更清晰、更准确;把人口因素纳入发展目标,才能促使我们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居安思危。,3考虑现代化的衡量标准 即使达到40005000美元的人均GDP,也才算是实现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标准。世界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把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620美元作为高收入标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将97
10、00美元作为高收入标准;2000年高收入国家标准是9266美元。因此,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应是现代化的国际标准。站在现代化的门槛上并不等于就跨过了这道门槛。仅是GDP并不能说明现代化的全部内涵。除经济现代化之外,还有制度现代化、人的素质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信息化综合指数、平均预期寿命、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入学率、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环境综合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只有这些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指标都达到了,我们才能跨过现代化的门槛。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人均GDP这道“硬指标”作为“门槛”的意义。4、考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亮点之五:“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11、、政治文明之后,生态文明的提出,使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 的庄重承诺。,1、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 的反思农业文明黄色文明 工业文明黑色文明 生态文明绿色文明 2、生态文明也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与重塑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亮点之六:首次提出“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
12、增长方式”,这一词语的变化折射出经济发展内涵的重大变化。,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 。实
13、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亮点之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透过十七大报告,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民主政治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是民主、平等、博爱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复兴。毛泽东在61年前与黄炎培谈到共产党人如何跳出封建王朝周期率时说,我们找到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邓小平曾有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叫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4、十六大报告中有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一向以民主为己任”的论断。十七大报告提“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它的含义是,假如没有民主,社会主义就无以生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 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十七大报告还充满激情地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的情景:届时的中国,将成为一个“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相较此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这一表述的变化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全方位多维度立体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提到要“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报告还从多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新举措,以健全民主
15、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使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揭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点。显现了党中央全方位多维度立体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纵观十七大报告,中央领导层显然把全方位多维度立体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作为重的战略决策。比如扩大基层民主、发展党内民主;比如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比如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突出强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等等。,亮点之八:吹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十七大报告在文化方面的新亮点有三:
16、一是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的号召;二是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 “国家软实力”提出来;三是强调加 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 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关于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其概念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 由于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文化政策,制订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
17、化经济高地”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博弈。,我们的先贤对于软实力的体会和运用,不乏真知灼见。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个论述,阐释了以“至弱”支撑“至坚”可以驰骋天下的威力,以及弱可胜强、柔能克刚的哲理。 软实力对社会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唯如此,重视和提高文化软实力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亮点之九:首次单列篇章阐述 “民生问题”,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
18、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 有所医、老有 所养、住有所 居,推动建设 和谐社会。,今年以来中央共出台10余项政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在减灾救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对象抚恤优待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出台了余项重要政策措施。,亮点之十:“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17大首次在初次分配问题上引入公平概念,由以往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到“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
19、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不太合理,一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一些部门凭借“行政权利”获得大量额外收益。二是垄断行业以垄断地位获取收益,垄断行业许多企业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10倍。根据国资委编制的统计年报,2005年利润排名前40家的企业,平分了6000多亿央企利润中的95%。其中有12家企业的利润都超过了100亿,而这12家企业主要来自石油石化、冶金、通信和电力系统等垄断行业。三是地区改革开放程度的不同导致了一定的地区差别。四是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例偏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收入分配比重在1998年为68.6%:13.9%:17.5%,到2003年发
20、展为61.8%:15.1%:23.1%,其中,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了6.8个百分点,政府的比重上升了5.6个百分点,亮点之十一: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有恒产者有恒心,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是增加中产数量,进而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必由之路。,亮点之十二:正式纳入“和平协议” 新提法,为了促进两岸关系
21、的和平发展,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敌对状态,目的是先稳住台湾当局的“急独”步伐,争取美国和国民党的支持,为目前两岸蓬勃发展的经贸关系,以及国共两党的互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也在争取足够的准备时间。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敌对状态,是两岸关系正常化的前提,不管民进党如何反应,至少体现了中共在国际上主张和平崛起、和平统一的形象。如果这一政策得到实现,那么在法理上,就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直接动摇了台独的根基,有釜底抽薪的作用。美国一直也是借口维护台海
22、和平而反对大陆的武力统一,现在中共避开直接谈武力统一,提出签署和平协议,便让美国的借口无的放矢,使美国维护两岸稳定,和平发展的政策得以被动确立,便没有合法的依据去支持台独。美国的立场,会直接影响到中共的两岸政策在国际上获得法理认同,间接影响到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认同感和选战的胜算。,亮点之十三:全面阐述中国与 世界的关系,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五个“相互”、十个“共同”特别引人注目。五个“相互”(“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借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十个“共同”(“共同分享”、“共同应对”、“共同心愿”、“共同繁荣”、“共同推进”、“共同推动”、“共同促进”、“共同维护”、“共同呵护”、“共同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谢 谢 大 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