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感受形象 理解意象 体味意境,诗歌中的形象,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 A、诗中之人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观猎中将军的形象 ) B、诗中之物 C、诗中之景,1、认识抒情主人公形象,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远景苍茫,近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这是孤愤失意的渔翁形象,渔歌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
2、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临江仙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看破红尘的渔翁形象,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析】1、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2、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豪
3、兴未尽、希冀择日再往的心绪和情致。3、表现了主人公激情洋溢,豪兴遄飞 和狩猎归来的喜悦心情。,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李清照点绛唇,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 中女主人公形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3、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
4、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 。,盖帽子,即指出形象的总体特征,总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什么形象) 找依据,再以此为“中心论点”,结合描述意象,找出依据,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形象的基本特征) 析感情,概括形象的意义,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形象的意义),人物形象类答题模式,鉴赏人物形象答题规范:,1.一句话概括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即主人公是哪一类人,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等.(2分)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哪些性格特点。(3分)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1分),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5、。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 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总说) 2、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具体说明) 3、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表达效果),独坐敬亭山,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
6、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独坐敬亭山 答,2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独坐敬亭山 答,人物形象鉴赏方法,1、聚焦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重要词语。 如:鉴赏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
7、雨入寒窗)这首诗,应抓住第三句重点品析,其中“惊”字贴切传神地刻画了一个重病在身仍惦念友人的知音形象。,2、体味最能传达诗人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词语。,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要揣摩第三句之“问”:它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的忐忑不安的心理。,3、弄清形象塑造与物景描摹的内在关系。,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孤云”“敬亭山”,看似寻常物景,实为刻画诗人自我形象不可或缺的特殊意象,对表现诗人独坐敬亭山时流露出的孤寂情绪起到了映衬作用。,鉴赏题型一:,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
8、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苏轼鹧鸪天,阅读苏轼的鹧鸪天,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鹧鸪天(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中写的是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词的上片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片的“杖藜徐步”直接描写人物在抑郁中徘徊的情形,“又得浮生一日凉”一句则直接写出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常见人物形象举隅,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9、,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常见人物形象举隅,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
10、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常见人物形象举隅,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常见人物形象举隅,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闺中少妇不知愁,
11、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常见人物形象举隅,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的形象等。,李清照鹧鸪天,试分析下列诗歌中“桂花”的特点及这一形象的意义。 鹧 鸪 天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答:这首词中的“桂花”色“淡”、体“轻”、性“柔”,在人们不经意处散发着阵阵的清香,不须一般鲜花的娇媚鲜艳,却独傲群芳,如同外表美丽而更兼
12、品格高贵的君子。 全词表达达了作者对桂花的赞叹与欣赏,同时也是作者高洁品性的写照。,张久龄感遇,下列诗歌中的“兰”“桂”是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感遇 (唐)张久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葳蕤wi ru:形容枝叶茂盛 答:这首诗中的“兰”是不慕虚荣,不阿谀权贵,洁身自好,坚贞高洁的贤人君子形象。 兰和桂本是香艳高洁的植物,诗人特别强调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都是出自他们的“本心”,并不是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和欣赏,更显其高洁坚贞。,芙蓉楼送辛渐,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
13、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回答问题: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10年福建卷,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10年福建卷 答案,(2)解
14、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对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并且注意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先解说题干涉及的诗句,即“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再由诗句出发,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从“酒熟不出门”无人造访,可见其避世脱俗;从“残花满地”、无人洒扫;可见其随
15、性自然。,10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_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10年江西卷 答案,(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_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句、注释来理解意象的含义,切不可只看诗题“送人归京师”,就把这首诗片面地认定为送别诗,从而把“子规”的内涵理解成依依惜别之情。结合注释和诗的三四句,我们可初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北宋都城汴梁遭到了金人铁蹄
16、的践踏,诗人被迫南迁,在江南送人回故都,内心充满了忧国伤时、有家难回的愁苦。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该意象在中学课文里曾多次出现过,如“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联系旧知,对于学生解答该题也很有帮助。,山东大学附中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
17、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形象。 答: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 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 意主观之情、志 象客观之景、物,意象:,古诗词常见意象,(赢在高考P128),1、送别类意象,杨柳、长亭、南浦、酒,A、杨柳风姿袅娜,意态迷人,故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B、以折柳表眷恋不舍的惜别之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杨柳管离别(刘禹锡),杨柳,C、古人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
18、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杨柳,长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送别之意,南浦,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 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冯延巳)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晏几道),2、思乡类意象,月、捣衣登高、茱萸、舟船、鸿雁、 青山孤灯、日暮、柳岸、烟波 戍鼓、
19、雁声、玉关情、羌管,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捣衣,香杵纹砧知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温子升)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李煜) 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3、愁苦类意象,梧桐、芭蕉、流水 猿啼、杜鹃、斜阳,流水,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乐府)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20、人物(苏轼)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细雨、烟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 日暮乡关和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燕子不归春色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柳永)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保) 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 ),鹃啼、猿鸣,芳春平仲绿,清夜子归啼(沈诠期)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杜甫)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李煜) 草色烟光
21、残照里,无人会凭栏意(柳永)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 一上高楼万里愁,登楼凭栏,斜阳,山映斜阳水接天,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朱敦儒) 斜阳冉冉春无极(周邦彦)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4、抒怀类意象,菊、梅、松柏、竹 黍离、冰雪、草木,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刘禹锡) 生死挺然终饱节,荣枯偶尔无本心。(王寂) 生命力,节操,贞节, 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竹,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
22、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草木,5、爱情类意象,红豆、莲、燕子 琴瑟、比翼鸟,6、闲适类意象,五柳、东篱、三径 闲云、野鹤、蝉、渔樵,7、战争类意象,羌笛、楼兰、长城、投笔 柳营、请缨、关山、朔马 胡马、胡霜、边声、角起 角声、戎旌、千嶂、孤城,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23、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生命力强、希望,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4、风霜雨雪水云类,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愁苦绵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
24、生机、潜移默化。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4、风霜雨雪水云类,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人生路途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5、器物类,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6、颜色类,白:纯洁、无瑕、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和平。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命途多舛、对死者的怀念。,7、时间类,破晓:初现希望时
25、段。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人民的摧残。 深夜:愁思怀旧。,8、场景类,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大漠:辽阔、人生境界、胸襟。 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9、日月类,月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10、其他类,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英雄:追慕古人、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联系)。,借代的意象,古
26、人状物抒情常用一些较为固定的代称。 战乱:烽火、硝烟、狼烟、干戈、天狼、兵锋 书信:鸿雁、鲤鱼、青鸟、青鸾、尺素、锦书、函、笺、简、札、书札、尺牍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橹、楫 马、车马:平聪、玉鞭、玉勒、征辔、鞭、雕鞍、鞍 太阳:羲和、东曦、金鸟、金盆 月亮:蟾蜍、蟾宫、蟾、玉兔、素娥、姮娥、嫦娥、婵娟、银阕、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桂树、桂花,比喻性意象,读曹植的七步诗,然后回答问题。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烘托性意象,读王
27、翰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象征性意象,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回答问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2002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
28、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我同意此说。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10年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10年天津卷 答案,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29、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暮春 飞花 解析: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鉴赏题型二,1.这首诗写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 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意象。 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鉴
30、赏题型三:,1、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事物形象的鉴赏方法,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由望月引起相思之情,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张九龄望月怀远,海
31、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本首诗借明月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西楼,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曾巩 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注,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地拍打着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美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形象小结,人物抓人物动作、神态、心理 意象掌握常见意
32、象的一般寓意 结合表现手法分析形象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外在和内在 (3)形象的意义,意境,意境指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范围比较大,而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具体的单位,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意境意象氛围 “意”是情与理的统一 “境”是形与神的统一,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离开了意象,就无从谈意境。诗人或触景生情,或缘情写景,或寄情于景,或情景交融,领会了诗歌营造的意境就如
33、同拿到了一把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意境,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 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落日”“孤月”“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3分) 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地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
34、冷清意境。,鉴赏题型四,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分析意境特点的常用术语,一般由双音节词构成四字短语: 寥廓、
35、雄奇、开阔、旷远 悲壮、悲凉、凄清、阴冷 幽静、萧条、荒凉、冷落 衰败、孤寂、恬静、闲适 缠绵、清新、明丽、绚丽 壮丽、秀美、恬淡、淡雅,作者的感情类别,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 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 依恋之情、豪迈之情、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友之情 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等,孟浩然和杜甫的诗,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
36、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试从意境角度比较两诗。,孟浩然和杜甫的诗,两首诗都达到了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从“境”上说,两者都是气魄宏大,把洞庭湖浩瀚的气势、雄浑的景象有力地显示出来了。 就“意”来说,孟所抒发的情只是个人之情,只是想到“欲济无舟楫”想当官无人推荐。杜所抒发的虽也有个人之情,但主要的却是忧国忧民之情,想的是“戎马关山北”关山北的战事。,泉州一中模试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6分)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
37、官职名。招魂,楚辞的名篇。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词的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3分) (2)下片通过哪两种手法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泉州一中模试卷 答,(1)上片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1分)“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鹋声里数家村”以“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2分,答对两处就得2分) (2)手法:对比、用典。(1分,对一个不得分)形象: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泊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2分),2009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38、 次石湖书扇韵(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人家、荷花、庭院等景物。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境”。景物构成可从诗中词语“桥、水、村、岸、浮萍、人、藕花、门”等展开想像概括出“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人家、荷花、庭院”等景物。描绘的画面可通过以上景物及“人不到”三个字概括出“清幽恬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