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理念,合作共赢,新常态下科学传播发展研究 摘 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常态,对科学的普及和传播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特征,主动适应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立足新常态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是我们科普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新常态下科学传播新格局的构建问题,谈谈广州科普基地联盟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新常态;科学传播理念;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048-03 1 创新理念,探索科学传播新思路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变化,科学传播的理念也需要创新,其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也应该
2、与时俱进。 1.1 顶层设计,用更高宽的视野做好科学传播工作 首先要树立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理念。科技创新和科学传播,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做好科学传播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解决人的素质问题,培植创新土壤,才能夯实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基础。其次要具备大视野和长远眼光。科学传播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成败很难用一朝一夕的成果去评判、去衡量。我们特别需要着眼于10年,甚至20年这样一个大时间跨度上来对人的发展进行设计,进而对我们的科学传播工作进行 规划。 1.2组合出拳,树立“分众化”、“大科普”的传播
3、理念 首先,新常态下科学传播的对象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需要有选择地接收。因此,科学传播不能简单采用大而化之的方式,要求我们跳出大众化的框架,树立小众化、分众化传播的理念,有针对性、分层次、分阶段地满足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方式实现了“一对多”、“多对一”、“一对一”、“多对多”的全部组合。科学传播要主动适应这一新常态,积极构建组合式、多元化的“大科普”传播系统。 1.3 以人为本,树立需求导向、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科学传播 首先科学传播的对象是人民群众,要以公众为本,有针对性、分层次、分阶段地满足青少年、
4、农民、城镇劳动者等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要走群众路线、体现其服务功能,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生活需要来开展工作。其次我们的科普活动,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抛弃传统的、呆板的科普展品和科普教育模式,注重市场导向,创新研发出更多的具体有时代特征的产品和内容。我们的宣传工作,更应该具备“互联网+”思维,主动适应网络媒体发展新形势,建设完善科学传播网络微平台,区分不同受众进行科学传播。 2 合作共赢,促进科普资源新整合 当前,我们科学传播物理基地方面仍是以科普基地为主,但仅以物理场馆作为载体进行科学传播,受众数量有限,难以形成普惠型的传播途径,如何有效整合、凝聚这些科普基地的力量,
5、形成科普大联合、大协作工作合力,是一直以来科普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广东科学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探索的方向之一。 2.1 发起成立广州科普基地联盟 宗旨是通过对各类科普基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合作与交流平台的搭建,推动广州地区科普活动的开展。四年来,联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过程,成员总数增长至77个,陆续开展了广州科普讲解大赛、珠江科学大讲堂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2 有效整合联盟成员科普资源 作为全国三大科技馆之一,广东科学中心自身科普资源不可能包罗所有专业,对于动物、植物、农业、医疗卫生等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适时发挥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成员单位在各自专
6、业上拥有的独特资源,让每个单位、各领域专家贡献一点力量,就可以形成主题更加丰富、内容更具权威的科普活动。 2.3 强化联盟自身科学传播能力建设 首先是举办专业培训,扩大交流范围,提高业务水平。举办“大力推进科普场馆教育创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科普讲解员”、等多场专题培训。其次是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在引进各地好的科普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打造联盟自己的科普品牌。第三是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并承办参加重要的科技传播类活动,通过不断亮相国内科普舞台,拓宽专业视野。 2.4 走出去向省外业界宣介联盟的做法和经验 受云南科技厅委托,赴昆明宣介联盟经验,吸引云南省几十家科普场馆的近百名讲解
7、人员以及热心于科普讲解的小学生志愿者的参加。受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为重庆科普基地量身定制系统培训教程,吸引重庆科普领域72家科普基地的100多名科普同行参加培训。这既是对广州科普能力建设领先优势的肯定,也是对广州科普基地建设经验的提炼。 3 搭建平台,营造科学传播新环境 当前,我国科普事业进入“新常态”,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这一历史新机遇下,广州科普基地联盟尝试通过建立工作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的形式,广泛参与社会事务,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 3.1 搭建工作平台 一是联盟聚集了广州科学领域的顶级专家和知名学者,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成立联盟专家委员会及专业组,为成员单位的展项设计、展
8、览组织、科普产品开发等工作提供专业咨询。 二是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专项工作推进会、现场经验介绍会,促进联盟各成员单位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 三是针对联盟科学共同体的属性,积极探索建立联盟内部交流长效机制,通过有效整合,提升凝聚力,实现成员间的合作共赢,发挥出“1+12”的整合效应。 3.2 搭建服务平台 围绕广州全局工作,引导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为政府科普领域的举措提供方案优化建议和决策咨询意见。如在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科普条例、广州科技馆建设征询意见过程中,联盟及时安排、积极组织成员单位进行讨论,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归纳汇总后呈送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本人还作为专家多次参加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专家座
9、谈会,为条例的修改与完善出谋 划策。 3.3 搭建交流平台 充分利用广州市毗邻港澳台的地理优势,加强穗港澳台四地科普交流合作。举办两岸四地科普联展、科普论坛、科学趣味表演活动,承办内地与澳门科普合作与交流工作会议,代表内地支持澳门举办科技周,支持澳门师生赴内地举办夏令营活动,组织“放眼看世界”专题展览赴澳门巡展,邀请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做客珠江科学大讲堂等。 4 打造品牌,成就科学传播新亮点 科学普及离不开品牌营销与拓展,品牌的建立与知名度的提升更有利于社会公众认知与接纳。在广州科普基地联盟的推动下,一系列科普领域的品牌活动正逐步形成,品牌化的建立不仅对细化活动分类、提高辨识度、扩大影响力都起
10、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科普对象在选择时提供了方向性。 4.1 打造“珠江科学大讲堂”品牌 讲堂设立的初衷,就是要广纳海内外博学鸿儒,切合国内外科技形势、社会热点,传播当今科学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分析科技动态,解读科技走向,架起一座学术大师与普通公众沟通交流的思想桥梁。 1)讲堂成效。从2012年6月8日开讲以来,讲堂先后邀请了叶培建、魏奉思等十几位两院院士、顶级专家开讲,成为我市加强科普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2)传播特色。每一期讲堂前我们的认真谋划,精心选题,做实做细听众的组织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讲堂的受众数量,讲堂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如与南方网合作,对讲堂进行网络现场直播,并在每期讲堂后
11、都认真做好讲座的总结宣传工作,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全程摄制和剪辑,每期录制光盘200份以上,所有关盘资料赠送到市直部门和科普基地,作为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教材。以众院士讲座为基础内容,策划推出了“院士讲给大家的科学课”家庭套装图书,有面向父母成人版的科学课程,也有面向孩子未成年版的科学课程。此外,我们还借用主流媒体的平台优势进一步扩大讲堂的影响,如广东电视台权威访谈魏奉思,通过多渠道传播途径,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推广,讲坛受众人数几何级数式增长,将资源做到了最大化共享。 4.2 打造“校园行”科普品牌 以“开放、体验、成长”为主题旨在发挥广州科普基地联盟资源优势,建立“馆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在全市中小
12、学校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1)活动特色。立足城市的同时将科普活动向最需要、最缺乏科普资源的山区和农村倾斜,弥补科普资源分布不均;创新科普手段,注重科普方式的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特制一批互动展项、5D电影车等,满足青少年学生的需求;通过赠送科普读物、科教基金、参观门票等方式,与中小学合作开展“科普教育共建学校”项目;与增城市教育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个成员单位分别与增城市11所中学开展“馆校合作”,共同建设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2)活动成效。目前,联盟在广州初步实现了“以点带面、集中连片”大范围科普辐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校园行”品牌得到了社会的社会认可,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影响日
13、益扩大,品牌效应逐渐凸显,目前已成为广州地区有效开展科普活动、提升科普基地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4.3 打造科普讲解大赛品牌 讲解人员是科普基地与观众沟通的桥梁,讲解水平直接影响到观众参观质量。联盟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科普讲解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模式,打造了广州科普讲解大赛品牌。通过科普讲解大赛,一大批优秀科普讲解员和科普讲解志愿者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我国科普事业讲解人员的良好形象,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普工作者学知识、练技能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良好氛围。此外,大赛还在赛事组织、参赛范围、讲解形式、奖励力度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积累经验。
14、也正是由于多年经验的积累和大赛品牌的塑造,广州的做法得到科技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将联盟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在此基础上,联盟已成功承办2014年、2015年两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5 注重宣传,构建科学传播新格局 近年来,联盟不断探索科学传播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推动科学普及与各类传播媒体的有效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注重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展之势,又注重加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传统媒体的沟通合作,不断加强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宽社会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努力营造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格局。 5.1 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启动联盟新媒体宣传平台 随着微博、 、客户
15、端等新锐媒介的不断涌现,不同形态媒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进一步加强,在这种媒介大融合、大变迁的趋势和背景下,联盟主动把握新媒体运行和传播规律,紧跟时代潮流,推出了联盟 公众号。公众号自推出以来,通过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的改进,对公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显著提高;通过多个活动的推介,粉丝数量持续增加。 5.2 加强与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科技日报等传统主流媒体的合作 积极尝试各种新兴媒体的同时,联盟主动与省市级各大新闻媒体密切协作,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科普工作的吸引力,一个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覆盖面积大的科普宣传网络正在逐步形成。据统计,每年在各类报刊平面媒
16、体报导联盟活动近百次,网络媒体报导千余条,宣介联盟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观众的科学文化生活。 5.3 整合媒介资源,围绕工作重点与媒体开展深度合作 如为扩大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普讲解大赛”的科普宣传效应,引进广东广播电视台对总决赛进行全程录播,从观众欣赏角度设计内容环节、打造舞台效果。现场录制内容最后制作成一辑3小时的电视特别节目,在广东现代教育频道多次播出。与南方新闻网合作,对大赛进行专题报道,使全国各地观众都能迅速及时了解到大赛内容。此外,10多家媒体对大赛也进行了充分报道。立体的传播方式,使活动的受众人数从现场几百人,扩增到全国数千万人,科学传播更为深远,社会效益更加广泛。 6
17、善于总结,不断提炼工作新经验 6.1 既要重视工作实践又要潜心理论研究 实践出真知,联盟多年科普活动的实践积累、总结和提升形成了一套理论,用于指导各科普基地的工作实践,并在联盟新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为了做好理论研究工作,联盟积极申报省市各级科研课题,既有场馆建设可行性研究的软课题项目,也有实践性很强的科普旅游常态化研究项目等。几年来,联盟在活动品牌打造、讲解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形成了独到见解,部分理论已成功发表。 6.2 要高度重视科学传播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新常态面对的是不同于此前的新任务、新挑战,引领新常态需要树立新理念。纵观人类历史的变革,实际就是新的理念战胜旧的理念,要确保科普事业行稳致远,需
18、要用新的理念激发新活力,引领新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联盟经常组织成员单位交流学习国家、省、市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文件,在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学传播理念。 6.3 要不断创新科普技术和手段 加快科普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联盟自身展教活动研发能力,注重科普方式的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突出科普工作的大众性、基层性、基础性,围绕目标,明确责任,重心下移,服务基层,贴近公众,惠及民生,完善机制,督导落实,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再上新台阶。 6.4要注重活动的权威性和普及性 科学性是科普的灵魂,科学普及不能戏说,要充分利用联盟联系广泛的优势,动员各行各业的专家力量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提高科普工作的权威性。如邀请两院院士做客珠江科学大讲堂,邀请讲解专家担任科普讲解大赛的评委等。同时,兼顾普及性,体现科普活动的服务功能,围绕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生活需要来策划活动,开展科学传播。 参考文献 1王春秋.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J.科协论坛,2015(04). 2梁湘.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创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优势J.科技管理研究,1993(05). 3发挥科普基地优势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