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质量评价(1) 第一篇:环境质量评价(1) 一、名词解释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主体。 2.环境质量。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3.环境质量评价学。是关于环境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的科学。 4.决定论评价法。通过对环境因素与评价标准进行判断与比较的过程。设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和判断标准,将各个因子依据各个判断标准,通过直接观察和互相比较对环境质量进行分等或按评分的多少排序,从而判断环境质量的状态。 5.经济学评价法。从经济的角度对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其立足点在于环境质量在人类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6.环境状态。是
2、环境结构的运动和变化的外在表现形态,是环境系统的外貌。 7.环境结构。环境整体中各独立组成部分间数量比例关系,空间位置的配置关系以及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8.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识别、预测某项人类活动对环境更产生的影响,解释和传播信息,制定出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达到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9.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指对某建设项目的兴建、运转,或是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讲是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和
3、决策。 10.环境质量的发展价值: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1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一定区域内人类近期和当前的活动致使环境质量变化以及受此变化引起人类与环境质量间的价值关系的改变进行评价。 12.环境质量的生态价值:环境质量对维持生态良性循环需要的满足关系13.环境的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14.环境质量标准:各国政府对环境要素中各种污染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允许含量所作的强制性的规定。 15.环境质量变异规律。环境质量的运动变化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二、填空题 1.从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角度考虑,环境的基本特性可归结为(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
4、性)(资源性和价值性)。 2.环境质量价值的多维性体现为(人体健康生存的需要)(人类生活条件提高的需要)(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 3.环境质量的评价对象是(环境质量的价值),评价的目的是(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4.环境质量评价从评价要素上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质量评价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环境质量的识别),(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分析)。 6.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二个级别。 7.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均值型指数)(上海型大气质量指数)(美国橡树岭大气污染指数)(美国格林大气污染综合
5、指数)(加拿大大气质量指数)。 8.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常用的有(n.l内梅罗水污染指标方法)(有机污染综合评价值分级型指数)(水质指数wqis.l.ross的水质指数)(频率公式)(统计型水质评价 值)列举五个。 9.环境质量评价可用(决定论评价法),(经济论评价法),(专家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方法。 10.特尔斐专家评价法的特点为(匿名性)(轮回反馈沟通情况)(评价结果统计判断)11.环境质量价值的估算模式有(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等。 12.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方法有(环境污染评价法)(生态学评价方法)(美学评价法)13.水质污染
6、状况应从(污染强度)(污染范围)(污染历时)三个方面来评定。 14.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方法有(指示种群法)(优势种群法)(各种藻类的污染指数)(种的多样性指数) 15.土壤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农业化学物质)三个方面。 16.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有(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三种。 17.公共政策的特点(权威性),(政治性),(环境性),(普遍性)。 18.环境风险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估计),(环境风险对策和管理)三个步骤 19.环境风险识别可采用(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
7、故障树分析法)方法。 20监测方案的确定包括(确定监测项目),(确定监测范围),(确定监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四个方面的内容。 21.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制定政策者自我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政策之行人员的评价),(经济效益评价)。 22.环境风险评价根据内容分为(各种化学物品的环境风险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二类。 23.环境风险控制方式有(减轻环境风险)(转移环境风险)(替代环境风险)(避免环境风险) 三、简答题 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及依据。原则。保障人群的身体健康,使人群不因环境质量的变化而受到损害;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不受破坏;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
8、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依据。以环境质量基准值为依据;以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以国家环境保护法作为法律依据2.环境质量指数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分级,以便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进行比较; 可为专家评价法提供比较客观的量化依据;可作为评价标准的替代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将大量的环境数据归纳为少数有规律的指数表达形式,提高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可比性 3.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筛选趋向与筛选结论。 筛选的可能趋向:应用上述判据分析建设项目开发各阶段的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无影响,当某一工程项目的建设肯定不会对环境的某一领域有不利影响时,课得出此结论有影响,当
9、有潜在的不利影响,但不重大时,当潜在的不利影响程度不明时,都属有影响严重影响,其严重性的判断是根据科学技术因子,或引起公众及专业界的关心或争论的可能性 筛选的结论:根据筛选的可能趋向,归纳如下:对环境部产生不利影响的工程项目,不需要对此进行环境评价当有潜在的不利影响,而经环保工程,或其他非工程措施,如加强环境管理和培训的措施可以使不利影响减轻的,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当有潜在的不利影响,但影响的性质和范围不清楚时,需要进一步作环境初评,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环境影响严重,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 4.专家评价法的特点。 对某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的因素可以考虑在内; 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
10、,可以作出定量估计。已形成一套组织专家、充分利用专家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依靠专家集体(包括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消除个别专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打分方式作出定量评价; 有代表性的是特尔菲法:匿名性、轮回反馈沟通情况、评价结果统计特性 四、综述题 现有一被污染的水域,欲对该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试用环境质量评价学的知识,谈谈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及如何进行治理及如何评价治理效果。 水质评价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工作,因为水质污染物质很多,而且这些物质的浓度和影响都不相同。某一水域水质状况应从三个方面来评定:1污染强度,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它们的影响效应;2污染范围,即在
11、水域中各种污染强度所影响的范围;3污染历时,即在水域中各种污染强度所持续的时间。 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水生生物与它们生存的水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水体受到污染后,必然对生存在其中的生物产生影响,生物也对此作出其不同的反应和变化。其反应和变化时水环境评价的良好指标这是水环境质量生物评价的基本依据和原理。 评价时,一般要对水生生物进行调查,调查的项目主要有。种类、种类总数、多度、初级和次级生产力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水质的变化,调查目的是要了解各类水生生物具有的不同生物特性,由此反映出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不同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对水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反应。不同生物类群在与
12、评价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方法有。1示种类法,以某些种类的存在或消失来指示水体中某特定污染物的多寡与污染程度。2优势种群法,用整个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群的变化来评价水环境污染的方法。3各种藻类的污染指数,从藻类的生态学特性来指示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因此需根据不同藻类的种数、频率、数量等计算污染指数。 4种的多样性指数:它是群落生态组织水平的独特的、可测定的生物学特性,是反映群落功能的组织特征。它有两个成分:群落中的种类数和总个体数;各种类个体数的分布。 第二篇:环境质量评价复习大纲(1)环境质量评价复习大纲 第一章概论 基本概念 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13、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的基本特性:整体性和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环境质量: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 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3、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要素优劣进行定量的描述。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判定和预测 4、环境质量评价制度的特点: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 5、环境质量评价的
14、标准体系: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由三类二级组成:三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二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的选择原则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选择原则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污染物:是指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和作用于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或要素 污染源的调查内容: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噪声源;辐射污染源:放射性污染 污染源排放量的计算:物料平衡计算方法;排污系数法;实地监测法;单产平均减污法;弹性系数法 污染源的评价:等标污染指数;等
15、标污染负荷;污染物的等标负荷比;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确定; 污染源的控制:一控双达标 第三章环境质量现状评级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环境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生物指标法 单因子指数及其分类,多因子指数(内梅罗指数) 指数法的局限性:只能描述污染的强度,不能描述污染的范围和历时 模糊评价法产生不确定性的原因 生物指标法的原理 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识别: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定性地说明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可能的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 审批环境报告书
16、时应贯彻的原则:审杳该项目是否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纳原则;审杳该项目是否贯彻了预防为主”、谁污染淮治埋、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审査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环境功能规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审查该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审查该项目环评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从单纯的末端治理逐步过渡到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在城市污染治理上,要把单一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 环评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正是工作阶段;编写报告阶段 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国家或
17、地方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遥感 环境影响的预测:原则、方法、阶段和时段;范围、内容 第五章环境质量图的绘制 第六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质量:主要由水质、底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等三部分组成的状况决定的 污染源按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 地表水环境的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反映工程特性的判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反映环境特性的判据(受纳水体(指各种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的水域规模水环境质量要求),具体的划分指标(针对河流)。 水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范围(针对河流)调查时间 调查内容 污染源调查点源和
18、非点源 水质监测项目常规参数、特征参数、敏感参数 取样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水样的对待(河流) 水环境现在评价: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水质指标;分级型指数 水质预测数学模型。混合稀释模型(完全混合模型),零维模型、s-p模型(需掌握)。公式适用条件,熟悉公式及各参数意义。 s-p模型的修正模型的改进所在。 氧亏曲线的意义 s-p模型中耗氧系数k1的估值方法 第七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污染物的排放(排放量、距离、高度),大气自净;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三三制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分级。污染物等标排放量,地形特征。等标排放量中的质量标准采用1h平均取
19、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项目、监测布点(数量和方法),监测时间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项指数法;综合指数法(api) 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污染气象的调查。大气稳定度的分级与计算,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平坦地形常见不利气象包括:静风、小风、熏烟、逆温 复杂地形常见不利气象包括:山谷风、海陆风、热岛环流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 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式:高斯模型(使用的四个前提条件) 连续点源的高斯公式、地面浓度公式、地面轴线浓度公式、地面最大浓度公式,了解公式形式,掌握各项参数的意义,和公
20、式的使用条件 有效源高的计算(各项参数的意义) 日均浓度计算公式:保证率法;典型日法;换算法 大气污染的环保对策 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基本概念。分贝,声功率与声功率级,声强与声强级,声压与声压级。定义的公式以及基准数。 声压级的相加和相减(公式法与查表法) 噪声的衰减因素: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等 点声源的距离衰减的公式 线声源的距离衰减的公式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按投资额划分拟建项目规模;噪声源种类及数量;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受拟建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一般根据评价工作
21、等级确定 点源边界向外200m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 线源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等项目两侧200m范围一般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拟建机场一般主要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内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 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若建设项目周边较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目标,应适当将评价范围延伸至敏感目标处 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 风险和环境风险的概念 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与评价 第三篇:环境质量评价论文题目: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学生姓名:叶杨学号: 专业班级:2021安全工程指导教师:赵东风 2021年12月1日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22、摘 要 公众是环境影响评价主体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由环境价值与评价的性质决定的;参与环境管理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公众参与是公众实现环境权的一种具体方式。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提高决策质量和项目的可接受性,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有效性,有利于将潜在的社会冲突显化并使之得到及时的识别和解决。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环境权 meaningandeffectofpublicparticipationand 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 abstract thepublicisanindispensablecomponentof
23、themainsystemofenvironmentalassessment.thisisdeterminedbytheenvironmentalvalueandnatureofassessment.toparticipateinenvironmentalcontrolisademocraticrightgiventhecitizenbytheconstitutionandlaw.thepublicparticipationisaconcreteformforthepublictoexerciseenvironmentalright.itpossessesthefollowingirrepla
24、ceablesignificantrolesinth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31.3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4环境科学大辞典z.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5hannigan,j.a.environmentalsociology:asocialcon2structionistperspective,routledgez.londonandnewyork,1995.6美坎特.环境影响评价z.李兴基译.北京: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1982.7张长义.从组织控制途径探讨环境影响评估执行之有效性台湾之个案研究z.台湾大学
25、地理学系所,1989. 8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9canter,l.w.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seconde2dition)m.mcgraw-hill.inc,1996.10coser,l.,thefunctionofsocialconflictm.newyork,1956.11达伦多夫.关于社会冲突的理论j.国外社会学,1987,(3).12郑也夫.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m.北京:三联书店,1995. 第四篇:1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它以生态学理
26、论为基础,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反映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是根据人类的具体要求对生态环境的性质及变化状态的结果进行评定。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类型主要包括: 1、生态安全评价; 2、生态风险评价; 3、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6、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种方法。定性评价一般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该指标的大小或优劣程度评价生态环境的好坏;而定量评价则采取一定的公式或模型对指标系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通常有脆弱度
27、计算法、距离计算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模型法和生态足迹法等。2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基本依据,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实施控制的管理制度。在实施总量控制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应小于或等于允许排放总量。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规划区域范围内的环境现状分析,包括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规划方案分析,对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确定规划中环境敏感问题。 第三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对环境现状和规划的方案分析后,从空间战略、产业用地布
28、局、功能定位、区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风险、卫生防护距离等方面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第四是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及改善措施。在前述基础上评估不同规划方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确定需要进一步采取改进、调整和完善的领域,并对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述;尤其是对于一些环境敏感问题,需要给出适当的改善措施和建议及其阶段性目标和指标。 第五是规划方案修改、再评价,直到最终方案确定,对规划方案本身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并需要确定影响生态环境的敏感点进行重点分析,提出环境建设的综合性措施和敏感区的管理措施。 规划环评的核心是规划方案比较和优化,通过建立在各子系统、各种方法的综合,对方案的反馈、规划调整、
29、再分析。规划方案的比较核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规划目标的比较,将各个发展目标的分析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方案比较。二是对用地方案的比较,主要包括各项用地之间,尤其是对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的环境影响,以及不同的布局方式所产生的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方面,其结果也是复杂的。其结果可以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进行描述分析。 第五篇:环境质量评价复习资料环境质量评价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内容。 1)总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编制依据、采用标准、控制与保护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
30、环境状况调查(包括必要的测试); 4)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和环境近期和远期影响分析和预测; 5)环境监测制度建议; 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7)结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8)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报告质量基准的关系。 联系与区别 联系。(1)基准是单一学科的研究结果,标准则是在多个学科研究得到的基准的基础上所表示的环境污染与多种效应(政治、经济、技术等)之间的综合关系。 (2)基准是纯粹的科学研究结论,不能作为评价依据;标准是将各种因素同环境质量的需要综合分析和平衡所得结果,并由国家以法律形式颁布,是评价依据。 (3)基准无时间性,标准则有时间性,随社会条件和生存需
31、要而改变。 (4)基准属纯自然科学范畴的,是标准的基础和核心。标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区别:(1)两者数值相同,把标准值订在基准值的水平上,安全系数较小。 (2)标准值低于基准值,标准值位于基准要求的水平之上,污染物含量大于标准而小于基准时,不产生危害,安全系数大。 (3)标准值大于基准值,标准值位于基准要求的水平以下,不允许的。 第二章: 1.源物。源的调查方法,工业源的内容。 (1)污染源的概念污染源指污染物的发生源,即凡产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和场所。 污染物的概念任何物质(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
32、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因子)。 (2)污染源的调查方法: 1)实测法通过实际测定某污染源排出的废水废气中污染物浓度和废气废水流量,计算其中的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 2)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在具体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的情况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数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3)排污系数法 根据排污系数(在一定的原料路线和工艺流程及设备条件下生产某些产品时,其单位产品所排出的污染物的量往往有一大致固定的数值,称为经验排污系数)计算污染物
33、排放量的方法。 4)燃料燃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计算方法 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 燃煤时烟尘量的计算 (3)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内容: -1-09城规 1)生产管理 2)“三废”排放、危害及治理调查 3)生产发展调查 4)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调查 2.完整的测量方案包括(以大气环境监测方案为例),说明如何定制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个完整的监测方案包括: 1)确定监测项目项目多,可遵守优先原则选择一些能起指示作用的项目进行监测,优先原则具体指: la对环境质量影响大的污染物优先。 lb有可靠监测手段能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优先。 lc已有环境标准或有可比性资料的污染物优先。 ld人类社会行为中预计会向
34、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优先 2)确定监测范围为了布置监测点位。取决于对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的范围的正确的估计。 3)确定监测周期为了掌握环境质量在时间域上的变化规律(受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和环境要素特性影响)。须根据排放的实际情况和环境要素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决定。 4)确定监测点位为了掌握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的布置也不同。 布点方法一般有扇形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和功能区布点法。(以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为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简介 监测项目总悬浮微粒、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光化学氧化剂等。需同时对气象因素(如风向、风速、云状、云量、气温、辐射
35、量、降水量等)进行同步观测。 监测范围以高架点源为主的建设项目,监测范围的半径可定为用大气扩散模式估算的最大落地浓度距离的12倍。 布点 点数一级,10个,二级,6个;三级,24个 布点方法:a扇形布点b网络布点 c功能布点d放射形布点 监测周期 一级:每年两期(夏季、冬季),每期7天,每天6次(02,07,10,14,16, 19); 二级:每年一期不利气象季节,每期5天,每天4次(02,07,14,19);三级:每年一期,每期5天,每天4次(02,07,14,19) l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990年执行) l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
36、和处理 第三章: 1.什么是大气污染。典型的大气污染有哪几种,其主要污染物,形成条件和典型案例各是什么。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典型的大气污染有:还原型(煤炭型):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燃料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形成条件(没找到) 2.gass(高斯)模型建立的坐标,假设,扩散参数的估算方法及变化规律是什么。 有效源位于坐标原点o处,平均风向与x轴平行,并与x轴正向同向。假设点源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自由空间扩散,不考虑下垫面的存在
37、。大气中的扩散是具有y与z两个坐标方向的二维正态分布,当两坐标方向的随机变量独立时,分布密度为每个坐标方向的一维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乘积。假设: a风的平均流场稳定,风速均匀,风向平直; b污染物的浓度在y、z轴方向符合正态分布; c污染物在输送扩散中质量守恒; d污染源的源强均匀、连续。扩散参数的估算方法。 1)帕斯奎尔(pasquill)和吉福特(gifford)提出的扩散参数估算方法:pg扩散曲线法。 2)利用公式计算变化规律:(这题自己整理) 第四章: 1.水环境生物学评价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指示生物是什么。为什么选用该生物。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依据是什么。 评价方法有: 一般描述法
38、指示生物法 生物指数法 指示生物:藻类 原因:(1)它为水生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2)藻类种类多,生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多样,分布广。 (3)它与水污染关系密切。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依据:(1)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3)受纳水域的规模 (4)水质要求 2.什么是水体污染和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有何特征。零维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有哪些。s-p模型所建立的假设有哪些。 水体污染。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水生物组成、底部沉积物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水体自净。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的特征
39、 污染物在连续的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下降。 大多数有毒污染物经各种作用可转变为低毒或无毒化合物。 重金属一类污染物,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进入底泥。 复杂的有机物,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 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 溶解氧数量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有毒污染物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减少回升,最终趋于正常的生物分布;有机污染物溶解氧减少细菌数量减少藻类生长旺盛鱼、贝类动物繁殖。 零维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 v v v v上游来水流量稳定、水质是均匀的(河流为恒定流)河水流量与污水流量之比大于1020(废水连续稳定排放)不考虑污水进入水体
40、的混合距离(河流充分混合段)当预测因子比较稳定,难降解或降解项可以忽略不计、且评价等级比较低时,可以 考虑采用零维模型(持久性污染物) (1)河流中的bod的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 (2)反应速度是定常的; (3)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衰减引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 第五章: 1.噪音有何特征。噪声的测量量有哪些。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噪声防治的环节。 噪声的特征(1)暂时性和感觉性; (2)分散性; (3)影响范围局限性。 噪声测量量: (1)声压级lp 人耳对1000hz的听阈声压为2105n/m2,痛阈声压为20n/m2,其间相差100万倍。显然用声
41、压的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大小是不方便的。声压级就是声压的平方与一个基准的声压平方比值的对数值。 (2)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声功率。在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表示声源辐射声音本领的大小。 (3)声强与声强级 声强,即单位面积上的声功率,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声能量。 (4)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a声级。a计权声级是模拟人耳对55db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a计权声级表征人耳主观听觉较好。 等效连续a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是一个
42、用来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的等效量。 昼夜等效声级 (5)统计噪声级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 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时空分布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时空分布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 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 分析评价范围内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防治对策应该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43、 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材料; 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 加强设备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建设项目避开或远离声敏感点。 2)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采用“合理布局”和“闹静分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敏感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采用声学控制措施降低噪声: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如隔声箱、隔声间、消声器等); 采用隔声屏障(自然、人工)降低噪声。结构形式可采取规范的声屏障或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如位于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区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围墙等)或建生态型声屏障。 3)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 敏感目标安装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 通过置换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 敏感目标搬迁远
44、离高噪声建设项目。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原则。例:交通降噪措施分析 降噪路面 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声屏障技术 2.影响评价等级的依据,噪声评价的范围如何确定,噪声衰减的原因有哪些。 影响评价等级的依据: 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 噪声源种类与数量;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组的变化程度; 拟建设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噪声评价的范围确定: (1)包含多个点声源性质的拟建项目:项目边界往外200米内的评价范围一般满足一级评价要求,相应的 二、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情况适当缩小。 (2)对线状声源的拟建设项目:线状声源两侧各200米的评价范围一般满足一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