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亚健康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47841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健康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亚健康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亚健康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亚健康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亚健康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亚健康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 黄建波 楼招欢 毛盈颖 朱珏 浙江中医药大学 摘 要: 在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机体存在着一种非此非彼的状态, 即亚健康状态, 有人称为“第三状态”。文章对亚健康行业的发展现状、服务内容, 亚健康服务机构的人才现状和亚健康人才的培养现状等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结果发现, 亚健康调治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亚健康行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中医学“治未病”思想赋予亚健康防治新的内涵, 可以拓展中医预防医学新的发展方向, 促进亚健康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关键词: 亚健康; 发展现状; 人才需求分析;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黄建波, 硕士, 教授。

2、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药文化研究。收稿日期:2017-05-08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5ZZ011) Received: 2017-05-08亚健康是指人的身心和功能活动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可表现为一定时间内人体功能活动能力的降低和适应能力的减退, 并伴随一系列不适症状, 但是没有明显疾病特征, 也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 世界上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作为疾病发生趋向的一种状态, 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不干预治疗, 可发展成疾病。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 需要大力实施中医药亚健康服

3、务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中医药亚健康产业服务人才培养力度, 提升中医亚健康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业务水平, 促进亚健康学科和调理技术在护理、养老、保健、健康管理、文化旅游等方面全面融合发展。1 亚健康释义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 学者 N布赫曼2发现人类除了大家十分熟悉的健康和疾病状态之外, 还普遍存在着另外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开始被称为“第三状态”, 后又被其他学者称为“潜病状态、灰色状态”。这种状态一般可以表现为躯体或心理的各种不适, 而现代化仪器检测各项诊断指标正常。亚健康作为一种状态, 是基于临床医学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提出来的新概念, 认为“亚健康”是人体身心和功能活动处于健康和

4、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也就是说, 人已出现不适症状但查不出疾病状态的阳性指标, 在现代医学概念中, 显然不能确定为疾病状态, 但既然已经出现不适症状, 肯定不属于健康状态。亚健康防治包含预防医学思想, 源于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 如灵枢官能曰:“是故上工之取气, 乃救其萌芽。”“萌芽”即是亚健康阶段。在现代医学中“萌芽”状态就相当于尚未发生疾病, 但是在中医学中人体阴阳平衡已出现偏差, 属于疾病初期, 张光霁3认为亚健康已属于中医疾病状态, “救其萌芽”才是高明的医生所为。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即所谓“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而亚健康状态则是阴阳气血

5、发生了轻度的偏盛偏衰。健康人无证无病, 亚健康人常有证无病, 或有潜证无病。王琦4认为,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所以说, 亚健康状态表现为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 但在心理上、躯体上已经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 从而表现为人体功能活动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状态。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5中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 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 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 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虽然亚健康状态没有现代医学诊断的阳性指标, 但是已经出现

6、人体不适症状, 包括躯体症状, 表现为疲倦乏力、睡眠障碍、疼痛等身体不适;精神心理症状, 表现为抑郁欲哭、焦虑不安、心烦易怒、胆小善恐惧、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等身体不适;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表现为经常性的无法开展人际交往或交往频率明显下降、人际交往能力下降明显等现象。2 亚健康防治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亚健康的预防思想源于黄帝内经的“治未病”理论, 其中“不治已病治未病”“救其萌芽”“刺其未生”“精神内守”“不妄作劳”“气味合而服之”等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为中医临床、针灸、养生康复与食疗提供了临床诊治的指导原则。同时, 祖国医学自汉、唐、明、清各年代, 从养生、保健、规范生活方式以及

7、临床早发现、早治疗等多方面, 对亚健康的预防思想与措施进行了阐述与发展。“治未病”思想在指导亚健康防治中诊断病因、提供防治思路和防治方法上有实践指导意义。祖国医学认为, 亚健康状态是因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宜、劳逸失度、起居失常、不良情志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机体阴阳状态失衡、气血运行失调、脏腑功能失和所致。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是工作节奏加快, 生活、心理和社会压力过大, 饮食起居失宜, 经常性的精神紧张, 长期睡眠不佳等, 与中医学的认识基本一致。现代医学所述亚健康状态相当于中医的“未病”“欲病”状态, 若不加以防治, 一旦转变为“已病”状态, 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状

8、态防治方面有丰富的内容, 包括强调科学、有规律的生活、行为和工作方式, 调养精神, 内保真元, 以及合理使用各种中医传统特色干预方法。“治未病”思想指导亚健康防治主要包括:处于健康状态的人通过采取各种干预措施, 避免发展为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通过采取各种干预措施, 防止亚健康状态发展为疾病状态, 统称为未病先防;处于疾病状态的人通过采取各种干预措施, 防止已病患者病情加重或传变, 即既病防变。3 亚健康行业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 健康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将面向所有人, 包括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 健康服务范围必将由医疗为主发展到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健康管理、亚健康调理、

9、养生康复等健康服务业各个领域。近几年, 亚健康服务机构得到较快的发展, 服务机构的形式呈多样化发展, 但是由于亚健康服务人才资源缺乏、老百姓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不够、亚健康学科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 导致当前亚健康行业发展缓慢。亚健康行业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亚健康咨询、亚健康状况检测、亚健康信息管理、亚健康信息评估、亚健康调治及指导, 以及跟踪随访, 调整亚健康管理计划。亚健康行业有以下几种模式:亚健康服务中心模式。中心设有各项规章制度, 配有比较齐全的仪器设备和一定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 其服务内容多样, 相对比较完整。该模式目前发展缓慢, 主要原因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需要

10、进一步提升, 亚健康服务中心模式还没有形成规模, 整体健康服务水平急需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常规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提供最基本的亚健康服务。该模式尚未深入开展, 部分停留于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管理阶段, 并没有提供进一步开展亚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手段。基于药店的亚健康服务模式。亚健康服务依靠药店而设立, 有专业技术人员坐堂, 提供保健品介绍和健康咨询, 提供简单的检测诊断和体格检查, 针对个体健康状况, 提供相应的亚健康调理方案。创业模式下的亚健康服务模式。为了迎合社会需求, 出现了个体创业模式下的亚健康服务机构, 规模较小, 设施装备参

11、差不齐, 亚健康服务项目也是各有千秋, 项目开展不够齐全。基于心理咨询的亚健康服务模式。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士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其规模可大可小。新型医疗体系下亚健康服务模式。在当前的医疗体系和预防保健体系的构成中, 医院与社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在医院相关专家的指导下, 亚健康人群或疾病缓解状态人群主要在社区服务中心就诊, 建立规范的亚健康管理档案。该模式的发展前景广阔, 应该成为亚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4 亚健康行业的服务内容祖国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积累了丰富的养身保健和各种体质调养的干预方法, 是实现中医“治未病”和亚健康调治的重要途径。亚健康行业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

12、、亚健康人群监测、建立亚健康个人档案、开展亚健康咨询、建立亚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亚健康群体调查、采取亚健康干预措施等方面, 主要是要优化亚健康干预措施, 提高亚健康行业的服务水平, 为大众健康服务。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原则, 不同体质、不同状态、不同年龄段、不同地点、不同气候, 所采取的亚健康调理方法不一样, 具体包括情志调摄、饮食调理、经络调理、中药调理、运动调理和起居调理等内容。情志调摄就是利用一些亚健康调理方法, 及时调节情绪, 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具体包括场景教育、情志相胜、琴棋书画等情志调理法。饮食调理就是通过体质辨识等手段, 选择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方案, 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

13、目的, 具体包括药粥调理、餐饮搭配调理、茶饮调理等饮食调理方法。经络调理就是按照人体气血运行的方向、经络特点, 开展包括推拿、刮痧、拔罐、针灸、埋线、针刀等经络调理方法, 达到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提高脏腑功能的目的。中药调理就是根据药物的四性五味, 通过内服、外用等方式达到调理身体阴阳寒热虚实的方法, 具体包括药膳、中药熏蒸、中药沐足、膏方调养等调理方法。运动调理包括游泳、走路、跳绳、爬山等日常运动, 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武术等健身活动, 以及使用跑步机、脚踏车等运动器械的运动调理方法, 达到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目的。起居调理包括居住环境、居室结构的选择, 站立坐行、苦乐劳逸等起居养生

14、调理方法。5 亚健康行业专业人才现状亚健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包括从事亚健康服务相关的医师、护理技师、咨询师、检测师、经络调理师、芳香疗法师、养生保健师等。项目组随机调研了浙江省 25 家亚健康调理机构, 其中五星级亚健康调理机构 3 家, 四星级亚健康调理机构 6 家, 三星级亚健康调理机构 2 家, 尚未通过认证的亚健康调理机构 14 家。在 25 家亚健康调理机构中, 从事专业调理的员工数最多的为 105 人, 最少的只有 2 人。据调查, 25 家亚健康调理机构中高级职称 9 人, 其中属于星级机构的 7 人, 40岁以下技师的比例为 88.7

15、%。总员工数为 461 人, 从事亚健康调理的人员为 253人, 占 54.9%;中医特色调理人员 93 人, 占总的从事调理员工数的 36.8%。在11 家星级亚健康调理机构中, 总员工数为 208 人, 从事亚健康调理的人员为102 人, 占 49%;中医特色调理人员 70 人, 占总的从事调理员工数的 68.6%。从表 1、图 1 可以看出, 星级亚健康调理机构中从事亚健康调理的职员比例和其他调理机构没有明显的区别。调研发现, 亚健康调理机构工作的员工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为主要力量, 亚健康调理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有亚健康调理机构专业调理人员非常缺乏, 从表 2、图 2 可

16、以看出, 25 家亚健康调理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明显, 尤其是推拿技师和养生人才, 占了总需求数的 53.3%;从表中可以看出, 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星级机构的需求明显高于非星级的其他调理机构的需求量。提示, 亚健康调理机构的星级等级,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构亚健康调理的专业水平。表 1 亚健康调理机构员工配置统计表 (人) 下载原表 图 1 亚健康调理机构员工配置统计 下载原图表 2 亚健康调理机构员工需求统计表 (人) 下载原表 图 2 亚健康调理机构员工需求统计 下载原图6 亚健康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中医药亚健康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分为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 (中职) 及继续教育五类培

17、养层次, 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研究生层次主要定位于亚健康学科前沿技术的科研人员、学科带头人以及亚健康产业实践顶层设计人员;本科层次主要定位于亚健康产业技术骨干和研究生层次培养的贮备群体;大专和中专 (中职) 类层次主要定位于亚健康调理技术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继续教育层面主要定位于全日制亚健康调理技能方向人才培养, 同时对当前从事美容、养生、保健和亚健康行业的社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亚健康行业的发展需要人力支持, 目前, 全社会培养亚健康行业专业人才的学校和机构非常少, 很多亚健康调理机构的专业技师都是通过短期培训产生的, 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亚健康服务行业快速发

18、展的主要瓶颈。各类高等医学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和卫生学校, 是培养亚健康专业人才的主要力量, 湖南中医药大学率先开始中医亚健康学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浙江中医药大学已经开设全日制亚健康调理技术方向的成人教育。随着亚健康医师的设立, 亚健康学科也会得到迅速发展, 将会大大推动亚健康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医药大专院校、中专 (中职) 学校应该紧紧跟随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大力开展亚健康专业人才培养。7 结语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 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指出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 克制不

19、良的生活方式, 要有健康的生活、行为和工作方式, 科学使用亚健康干预手段, 从而预防亚健康和疾病的发生。随着“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等医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成熟, 亚健康专业人才的快速发展, 在“治未病”思想的引领下, 必将引发一场从防病治病到改善亚健康状态的医学革命。参考文献1赵艳青, 滕晶.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 (3) :548-549. 2蓝毓营.“治未病”源流述略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 39 (9) :38-39. 3张光霁.论未病不等于亚健康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 (9) :1112-1114. 4王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 21 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24 (2) :1. 5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ZYYXH/T2-2006)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