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冠心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及超声在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474800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及超声在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冠心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及超声在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冠心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及超声在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冠心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及超声在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在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CHD患者556例(实验组)及对照组158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超声检查下肢动脉病变情况,对各组病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病变程度与各因素有无关联。结果:CHD组血管总体病变率及病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同名血管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冠心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下肢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

2、病变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可将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应用于冠心病监测管理中。 关键词:冠心病; 下肢动脉病变; 相关因素; 超声; 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46-02 我国冠心病(CHD)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如何早期、准确地筛选出CHD高危个体并给予干预,对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辖区内60周岁以上CHD的老年人及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CHD的老年人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研究CHD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在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

3、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辖区内登记记录的60周岁以上CHD病人556例,男341例,女215例,平均年龄(67.809.21)岁,平均腰臀比0.920.12,平均体重指数24.45.5。合并高血压355例,合并糖尿病239例。试验组参照ISFC/WHO(1979)标准。实验组选择2006 年 1 月2012 年 6 月威海市立二院心内科因胸痛等类冠心病症状行冠脉造影检查阴性的入院患者 158例,其中男106例,女52例,平均年龄(66.109.04)岁,平均腰臀比0.900.11,平均体重指数23.65.5。合并高血压103例,合并糖尿病71例。 1.2 研究方法 1.2.1 登记

4、记录: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病程。 1.2.2 一般检查: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出腰臀比(WHR)和体重指数(BMI)。化验室检查:空腹抽静脉血,进行常规及生化检查(血糖、血脂)。 1.2.3 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自股动脉向下检查至足背动脉。注意内中膜连续性、测量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管腔形态,注意有无斑块及狭窄,观察血流充盈情况,测量下肢各动脉血管内径。 1.3 诊断标准: 将IMT1.3 mm作为粥样硬化斑块阳性诊断标准1。同时参照潘长玉等2血管评分标准依据动脉内膜厚度、硬化程度、斑块、狭窄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正常(0分);轻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

5、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非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多组间均数有无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秩相关检验,P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 下肢动脉血管的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内膜增厚、粗糙不平、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管腔程度不一的狭窄,多为双侧多节段损害,主要累及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动脉、股动脉也可见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管腔狭窄处血流增快,而狭窄远端血流减慢。 2.2 CHD下肢动脉病变各组资料 2.2.1 通过下肢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IMT1.3 mm)发生率的比较显示CHD组动脉IMT较对照组增厚,

6、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2.2.2 依据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评分分组,实验组中下肢血管病变者433例(77.80%)。其中,轻度156例(28.06%),中度165例(29.68%),重度112例(20.14%)。对照组中病变者105例(66.46%),轻度69例(43.67%),中度34例(21.52%),重度2例(1.27%)。实验组血管病变率及中、重度病变率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别(P 0.01)。见表2。 2.2.3 依次测量下肢左右同名动脉内径,可见下肢各动脉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HD组血管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详见表3。 表3 CHD组与对照组

7、下肢动脉血管内径统计学处理 (xs,mm) 2.3 各因素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 正态分布资料选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资料选用成组秩和检验,若总体有差异,则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组的年龄大于无病变组,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越重。糖尿病病程和高血压病程于年龄类似,病程越长,血管病变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4 CHD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CHD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均为CHD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05、1.11

8、、1.39、1.04。 3 讨论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AS)疾病的简称,作为全身AS的一个表现,下肢动脉AS与冠状动脉有着相似的病变基础。 均为内膜首先发生改变,继而累及中膜,引起内中膜增厚,进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3。内中膜增厚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发生于斑块形成之前,这种早期改变会导致以后粥样斑块发生4。而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明显特征,硬化斑块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5。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不断发生和发展与年龄等诸多危险因素存在着相关性6。 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年龄与下肢血管病变显著相关,中、重度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年龄与轻度及正常组年龄有显著性差异,年龄越大,下肢血管病变越重。糖尿病

9、病程与下肢血管病变也有密切关系,病变组有更长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与下肢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本组资料显示冠心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因此应积极纠正这些异常改变。 本研究发现,下肢AS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CHD组下肢动脉IMT厚度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下肢动脉管腔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这为通过观察CHD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及诊断CHD成为可能。超声检测下肢动脉具有省时、省力、简单易行、价廉、无创、易于接受、重复性好等优点,可早期发现多种性质的下肢动脉病变,通过对病变严重程度判断,可为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

10、及早期发现冠心病患者提供依据。因此,可将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应用于冠心病监测管理,成为伴有各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人群的有效的普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永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浙江临床医学, 2007,9(3):415-416. 2潘长玉,高妍,袁申元,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323-332. 3 林营. 冠状动脉钙化、外周动脉硬化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 , 2006,22(9):1022-1023. 4 杨海侠. 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 河北医药, 2008,3(7):960. 5 武云涛, 朱秀润, 高迎春, 等.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中华老年心血管杂志, 2008,10(8):623. 6 司华鹏,王继青,唐靖,等.冠心病住院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临床荟萃,2011,26(9):763-765。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