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省市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472912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省市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省市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省市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省市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省市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3课 宋明理学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结合史料了解“理” “格物致知” “致良知”等概念的内涵,认识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图示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3.联系社会现实,体会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知识点一 三教合一1.背景: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_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2.表现(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了佛教、_的精神,有了新发展。佛教吸收_,渐趋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_”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_”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实行_政策,即尊道、礼

2、佛、崇儒。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知识点二 程朱理学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_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_。3.主要思想二程 朱熹哲学观(核心) “_”是宇宙万物的本 理之源在于_2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伦理观把天理和_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提出心性论,强调“_”认识论提出“_”的认识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4.影响(1)成为南宋以

3、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_,有力地维护了_,束缚了人的思想。(2)朱熹编著的_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_”学派。知识点三 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1)哲学观:把“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 ,天地万物都在心中。(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_就可得到天理。2.明朝:王阳明(1)背景:明朝中期以后,_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3)主张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 “_”。认识论:提出“_”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影响(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

4、泛传播。(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纵横】 (教材第 12页)本段文字阐述了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状况。经过魏晋3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融合和少数民族统治者汉化政策,作为汉族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思想,也受到其他少数民族的重视,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图示巧记】 程朱理学的内涵【图示巧记】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资料回放】 (教材第 14页)这段材料记录的是朱熹和陆九渊进行学术辩论的片段。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陆九渊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这场辩论的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5、之争,也是理学正宗地位之争。【历史纵横】 (教材第 14页)这段文字反映了王阳明对程朱理学的发展。程朱理学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 ,主张“格物致知” ;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心外无理”。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实际上阐述了他的认识论。他主张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进而提出“致良知” “知行合一” 。【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1.佛教 2.(1)道教 儒学精神贵儒 (2)三教合归儒 (3)三教并行韩愈知识点二1.(2)佛道 理 2.朱熹 3.天理 天理伦理道德 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明道德之善 4.(1)官方哲学封建专制统治 (2)四书章句集注 (3)朱子学4知

6、识点三1.(1)心 (2)反省内心 2.(1)阶级矛盾(3)心外无理 致良知 3.(2)伦理道德 5主题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史料探究1.本体论史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注:体现了“人性” 。“三纲”和“五常”体现了天理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关系。思考 (1)依据史料分析“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什么?体现在社会上又是什么?提示 体现在人身上:人性。体现在社会上:儒家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 。史料二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卷十一注:体现了心学和理学的关

7、系。思考 (2)史料反映了陆九渊怎样的思想?指出其哲学属性。提示 思想:“心即理也” ;哲学属性:主观唯心主义。2.认识论史料一 一事不穷,则阙 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注:阙:现代用作“缺”字。思考 (1)依据史料分析朱熹得“理”的方法。提示 “格物致知” 。史料二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 ,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明)王守仁王阳明集注:指天赋的道德观念。思考 (2)依据史料分析王阳明得“理”的方法。提示 主张“致良知” ,强调内心反省,而不必外求。史论形成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6相同

8、点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存天理,灭人欲” ,维护专制统治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继承孔孟“仁” 、礼思想,是儒学发展的新形式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 “致良知”道德论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恢复良知不同点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名家论史 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关系观点: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秦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导读:理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主题 宋明理学的认识史料探究1.理学发展儒学史料

9、 性即理 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中庸章句注:体现了人性和天理的关系。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提示 观点:人性与天理同一(或道德规范就是天理)。发展: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或哲理化、思辨化)2.评价宋明理学史料一7注:结合图片中的文字分析理学的积极影响。思考 (1)图片中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思想的主流是什么?此思想和文天祥现象出现的关系如何?提示 主流思想:程朱理学。关系:程朱理学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使当时社会风气随之大变,文天祥现象正是这一社会氛围下的产物。史料二 注:柱状图的数据变化表明,在

10、理学思想统治下,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大。思考 (2)依据史料分析理学给社会造成的影响。提示 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史论形成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进步性(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局限性(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

11、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2)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拓展延伸 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8(1)“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原则;既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体现。(2)理学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 “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3)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并逐步

12、演变为中国古代后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2017贵州学业水平模拟)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解析 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A、B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与题意不符。答案 C2.(2017河北学业水平模拟)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 B.以法治国C.万

13、物本原 D.抗衡佛教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A、B、D 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 项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 项是法家的主张;D 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 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 。答案 C3.(2017江苏学业水平考试)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 ,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发生在( )A.西汉 B.北宋 C.元朝 D.明朝9解析 周敦颐和“二程”是北宋人,故 B项正确。答案 B4.(2017四川学业水平考试)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

14、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 )A.韩愈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解析 “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认识“理”的方法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和朱熹。答案 B5.(2016贵州学业水平)在量子力学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此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这种认识与中国古代某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王守仁解析 材料中“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王守仁的心学就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答案 D6.(2016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15、认为,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解析 由材料中“真知” “不行”等可以看出,材料揭示了王阳明对知与行的认识,即知行合一。答案 D7.(2017湖南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对联艺术宝库中有这样一副非常典型的双关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材料二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10(

16、1)材料一中“朱子高于孔子”的寓意是什么?朱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的理学思想及其影响。第(1)问,结合朱熹对程朱理学的贡献及其影响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第二小问,解题时注意“中华民族性格”这一关键信息,紧扣材料二分析归纳。答案 (1)寓意: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影响: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并长期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或二程)、陆九渊、王守仁(或王阳明)。影响:注重气节和德操,以理

17、统情、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一、学思之窗(教材 P13)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提示 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理论的本意在于要求人们探究、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秩序,而不是探究科学真理。但“格物致知”作为一种认识论,在学习方法上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二、本课测评(教材 P15)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 (1)宇宙观:“天理”是万物的本原。(2)伦理观: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 。(3)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 。三、学习延伸(教材 P15)进行一次课堂讨

18、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又有哪些内容不科学和不正确?可以各抒己见。提示 讨论时可参考以下观点:宋明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精神,在这些方面显示了其积极作用。但是,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作用;宋明理学作为唯心主义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是不科学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课时作业11一、选择题1.(2017丹东高二检测)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趋向,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 “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

19、观点说的是(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 “圣人”指的是孔子, “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意思是儒家思想虽然仍被视为统治思想,高高在上,但其内容已融入了道教学说,即儒学与道教的调和。答案 D2.(2017泰安高二检测)“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救国治国之术 B.“天理”C.“天人感应” D.“民贵君轻”解析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的, “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程颐的主要思想是“天理” 。答案 B3.(2017安阳高二检测

20、)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解析 “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最有可能体现“理”中有“科学”之含义。答案 B4. (2017濮阳高二期末)元史以前的列女传 ,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12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 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 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

21、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解析 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压抑和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特别是对妇女灌输“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思想。因此,在理学思想的影响和礼教的束缚下,才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节烈妇女数量增多的现象。答案 C5.(2017渭南高二检测)“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起了积极

22、的影响。A 项明显与材料观点不符合;B 项材料无法体现;C 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答案 D6.(2017南宁高二检测)唐朝禅宗大师慧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 材料中慧能的这首诗强调内心对于佛的认识和理解,与陆王心学的主张相似, “心外无佛,即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思想。故 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答案 D7.(2017大同高二检测)南宋朱熹与明代王守仁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

23、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13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解析 南宋朱熹与明代王守仁都是理学思想家,他们都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即为天理,都主张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人的善性,只不过恢复善性的途径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答案 B8.(2017洛阳高二期末)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 “格心”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

24、理学。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家提倡的修养论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最终达到维护封建秩序、封建制度的目的。答案 C二、非选择题9.(2017无锡高二检测)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14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梦粱录卷十八(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

25、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解析 第(1)问, “历史现象”依据材料一图中主要商业圈的分布分析出宋代商品经济得到突破性发展;依据材料一图中“瓦子”的分布、材料二中“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衣冠更易” “不体旧规” “斗美夸丽” “非复旧时淳朴矣”等信息分析出宋代社会上出现追求奢侈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联系”可结合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观念变化对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和儒学家对此做出的反应作答。第(2)问为开放性设问,考生可以从魏晋南北朝至宋代儒家思想所受到的冲击或挑战的角度补充材料,也可从市民阶层的发展及其需求的角度补充材料。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