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模式介绍:多元史观教学是近几年高考命题形式。它已经不再拘泥于教材本身,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注重多元历史观的运用。多元历史观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分析历史,对同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我们可以通过更多角度去全面分析,得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加强探索如何选取史料,渗透多元史观,从多元史观的视角中统领和理解教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将“史观”应用于教学实践。多元史观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讲授新课分析重点多元史观总结讨论设计思路说明: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协商建国、开国大典和西藏的和平解放。通过逐一进行讲解,让学生去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通过回
2、顾以前的学习,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基本掌握了学习会议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学习会议应该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等方面来进行学习,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老师在学生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方法,自学本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电视等,对西藏问题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学习本课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着重讲解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教师在讲解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元史观,让学生分别从现代史观、生态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等角度来分析讨论
3、,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阐述。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1 课的内容,阐述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本课三个子目从逻辑上看又是递进关系。第一个子目“协商建国”承上启下,说 明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第二个子目“开国大典”,讲述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三个子目“西藏和平解放”讲述西藏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国家 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2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教学目
4、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2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形成国际意识,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 运用多元史观时采用先小组讨论再进行总结的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2.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使学生更
5、加深刻地认识到西藏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是我们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 分析“没有共产党就没新中国”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3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
6、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提出问题:三个永垂不朽分别指代什么?学生回答:(1)三年以来指解放战争;(2)三十年以来指五四之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最后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1949 年 9 月 24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说出了亿万国人的共同心声,许多代表热泪盈眶。二、讲授新课(一)协商建国1.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1949 年 9
7、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有662 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团体和民族,许多代表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的,这些都说明政协会议的召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因此会议能最大限度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具有类似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出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现场及会 徽图片,指导学生把握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话语、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2.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一个文件: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出示五星红旗
8、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讲解国歌背景资料,义勇军进行曲是在日本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诞生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采用了进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唱出了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我们还将面对国内国际方方面面的困难和威胁,这就要求我们用这种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建设我们的国家,克服各种困难,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警示后人,不要忘记这段民族战争的历史,居安思危,以史为鉴。4以图片和国歌来介绍,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2)开国大典讲述开国大典盛况,在开国大典上,我们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国旗。并且能总结归纳得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9、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工作。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并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回答,其中,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三)西藏和平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表现在西藏得以和平解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前西藏情况十分复杂,外国的一些政治势力利用宗教和历史上遗留的民族矛盾插手西藏问题,企图使西藏与祖国分离。所以解放西藏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问题,应采取和平解放的办法。消除汉藏之间的民族隔阂,争取藏族同胞的支持,孤立少数分裂分子。1951 年 5 月中
10、国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 月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千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总结: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决不会有丝毫让步,企图依靠外国势力达到“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活动是背叛祖国的可耻行径,决不能让其得逞。三、分析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有极为重要的国内意义,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因而是对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中国人民过去有着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11、民相同的命运,中国革命的胜利,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是巨大的 鼓舞,极大地增强了他们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信心。5提出问题: 饮水思源,是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学生应该能肯定地答出是中国共产党,这就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回答:历史也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促进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独立领导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抗日战争中,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领导人民战争取得民族解 放;解放战争时期,打败蒋家王朝,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所以,没有共产党就
12、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四、多元史观新中国的成立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影响,并向学生讲解不同史观的概念,让学生在分析影响的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史观来概括。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 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和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从现代化史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从整体史观:新 中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13、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社会史观: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从革命史观: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 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中国民主主 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也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备注:史观概念:(一)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或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以中国近代史为例)。举例: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
14、民主主义革命及其他反侵略6反封建斗争。(二)生态史观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举例:1.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大规模垦荒-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2.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如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修建水利如都江堰和郑国渠-较早预防水旱灾害,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三)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大众化、生活化)。举例:古代中国文学艺术-明清小说、戏剧发展;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辛亥革命
15、中-颁布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当今中国-关注民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四)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举例: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欧美国家对亚非拉落后地区的殖民扩张与侵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深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当今世界(两级格局解体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联系更为密切,一系列区域组织和全球组织相继成立。(五)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传统农 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它包括: 政治-法制化、民主化,即
16、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文明化、大众化、城市化、多元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六)文明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和人类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历史文明多元性:1按生产力(纵向):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2.按社会结构(横向):物质文明(物质生产、物质交流、物质生活) 、政治文明(政治7观念、政治制度为主、政治组织) 、精神文明(思想、文学、宗教、哲学、艺术
17、等)。 3按地理环境: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和草原文明等。4. 按文化: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儒家文明等。5. 按社会形态: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中世纪)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 五、总结讨论(一)为什么西藏能和平解放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解放西藏有助于民族大团结,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所以要力争西藏的和平解放;3.西藏和平解放,新中国才可以获得稳固的人民基础。(二)本课总结教学反思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统一的
18、完成,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善于吸取教训的民族才会强大。中国百年巨变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实现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本课教学内容以历史知识为题材,知识性较强,所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8内容,找找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学会从历史课本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时间着手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保证知识的条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收集资料。历史教学若只是一般了解,并停留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要素上,就不能理解感悟。而情感可以给课堂润色,增加趣味性。我们应该善于挖掘课堂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爱国主义情感,为国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