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5 讲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及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回忆说,在甲午战争前,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的书铺,却买不到一张世界地图,尽管此时已经离鸦片战争整整半个多世纪了。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A中国人对西方挑战的迟钝B近代知识分子重理轻文C清朝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维新变法思想传播有限解析:由题干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半个多世纪,中国还是对世界形势知之甚少,对西方的挑战反应迟钝,故 A 项正确;B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 项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符,鸦片战争后,五个通商口岸的开设表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已破
2、产;D 项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 B、C、D 三项均错误。答案:A2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 19 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解析: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故 A 项正确。答案:A319 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 中西饮食异宜说 论中西民情不同 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
3、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儒家观念,更没有是古非今的意思,故 A 项错误;材料只说到“比较”的范围,并没有提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材料提供的中西比较范围的扩大及领域的增多等信息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了解不再片面和局限,故 C 项正2确;虽然提到与西方对比范围的扩大,但是并不能证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 D 项错误。答案:C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
4、:“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解析:从材料信息“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和“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可知,郑观应主张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故 B 项正确。答案:B5严复 1879 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
5、动革新的动力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进化论”思想,故 A 项错误;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具备推动革新的动力,故 B 项错误;1879 年,维新变法运动还未开始,故 C 项错误;题干中“严复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说明当时的中国社会还不认同西方文化,故 D 项正确。答案:D6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量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 ”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是( )
6、A皇帝的随从顾问 B国家的权力中心C朝廷的咨询机构 D政府的执行机构解析:上下议院“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 ,说明该机构不是皇帝的随从顾问,故 A 项错误;“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 ,君主仍然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故 B 项错误;“有事集群会议” ,可见上下议院是个咨询讨论政务的机构,故 C 项正确;上下议院是朝廷的咨询机构,而非政府的执行机构,故 D 项错误。答案:C37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 ”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 )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B提倡儒家学说,重
7、建公序良俗C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D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解析:由题干材料“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 ,可知体现的是宣传传统美德,转变社会风俗,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与题干内容不符,故排除;答案:D8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 ”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
8、赏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解析:材料充分肯定了近代向西方学习,但是据“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的反问,体现出作者对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忽视传统文化的质疑,因此体现出从中国的传统中汲取优秀成分促进社会进步的主张,故 D 项正确。答案:D9当年钱学森远行欧洲留学前,其父在一张纸条上告诫他:“人,生当有品,如仁,如智,如忠,如孝,如悌!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青然而归,灿灿然而返。 ”下列对这一忠告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B践行“实业救国”的思想C印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D体现“全盘西化”的主张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当时出现了“西学东渐”的
9、历史潮流,但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而 B 项与 D 项材料内容均未涉及,故排除。由题干材料中“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青然而归,灿灿然而返”可知,钱学森的父亲告诫他,学有所成后,要回国报效国家,故 C 项正确。答案:C410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祥林嫂遭到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残酷精神虐杀,故
10、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学革命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痛斥封建礼教,不是彻底否定传统道德,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是表达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是鲁迅表达的主要思想,故 D 项错误。答案:A11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 Bolshevism 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 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应出自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表达了时人学习苏俄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C其作者最早将社会主义理论引入中国D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解析:该材料应出自
11、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故 A 项错误;由题干材料“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可知,该文的作者表达了时人学习苏俄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故 B 项正确;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故 C 项错误;D 项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答案:B121919 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 ,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 ,由此可见( )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解析:三民主义
12、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戴季陶只是“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 ,故 A 项错误;以俄为师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追求,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故B 项错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主流思想,对国民党人也产生了一定的5影响,故 C 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时间为 1924 年国民党一大,与材料所提及的时间不吻合,故 D 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12 分,第 14 题 28 分,共 40 分)13阅读下表,从“思想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 4 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2
13、 分)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思想与社会进步托古改制 经世致用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变法图存三民主义 实业救国 民主与科学 尊孔复古 马克思主义解析:据材料选出三个关键词,能形成线索,提炼出一个主题,在该线索上补充关键词;结合所学,从 4 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注意认识全面,史论结合。答案:第一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主题词。如托古改制、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可以概括出思想推动中国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第二步结合具体史实,史论结合进行论述。要将每一关键词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例如三民主义作为革命派的指导思想和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
14、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民主政权的建立。第三步补充关键词务必补充与主题切合的自己相对熟悉的主题词。示例:主题:思想推动中国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关键词:托古改制、三民主义、民主科学添加的关键词:时务报简要阐释:时务报等报刊的宣传,有利于国人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了解。康有为托古改制,将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古代思想相结合,宣传西方思想,有利于西方民主制度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旗帜下,进行了通过革命手段进行政治现代化的尝试。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打着民主科学的旗号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4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 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 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 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6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 ,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
16、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孙中山全集第 6 卷材料三 一般来说, “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在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
17、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8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6 分)(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10 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4 分)解析:第(1)问,第一问抓住材料一中关键信息“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 “也介
18、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第二问,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同一时期中国的日益衰落,成为西方国家侵略的对象。第(2)问,由“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体现了对底层民众的关注。第(3)问, “五四”前后的文化倾向在材料三中有明确的介绍,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实例。 “五四”前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变,西方科技为7我所用;“五四”以后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第(4)问,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特
19、点,从对西方的态度变化、学习西方的内容深入、学习西方的目的等方面分析。答案:(1)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2)核心观点: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理论创新:提出新三民主义。(3)“五四”以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五四”以后,用新文化批判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4)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任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