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3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470316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3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3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3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3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3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题组层级快练(十三)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间:30 分钟 分数:90 分)一、选择题(共 11小题,每题 4分,共 44分)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 12 题。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2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答案 1.B 2.C解析 第 1题,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

2、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第2题,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2016汉中模拟)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3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贫瘠,水源充足 D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4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答案 3.D 4.C解析 第 3题,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乙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以山环水绕,2沃野千里为其主要地形特征

3、;丙地主要地理特征为高温多雨;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第 4题,海南植被四季常青,与其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关系密切。(2014江苏)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第 5题。5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答案 D解析 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该岛纬度低,气温高;由“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可知该地干燥,降水少。(2016大同模拟)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 67 题。6图中代表的自

4、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7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水位降低3土壤肥力下降A BC D答案 6.A 7.D解析 第 6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正确答案为 A项。第 7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错误,其他几项正确。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 89

5、题。8.该图显示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有( )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废弃物综合利用 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 BC D9下列有利于人类与环境良性循环的叙述是( )A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B毁林垦荒,获得一些新的耕地C积极围湖造田,以解决粮食不足D捕捉所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答案 8.D 9.A解析 第 8题,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违背了自然规律。图中没有显示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第 9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环境,会使环境恶化。捕捉所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不利于生物进化和优胜劣汰,没有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2017扬州模拟)滇西

6、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 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 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4答 1011 题。10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流石滩的形成与昼夜温差大和冻融作用有关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

7、和较平坦地形有关A BC D11“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塔黄”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A BC D答案 10.D 11.A解析 第 10题,材料中给出了构成流石滩的石块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由此可分析,流石滩的形成与冰川堆积和风力堆积基本无关。其形成与物理风化关系密切,如冻融作用形成破碎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坦处堆积形成。D 项正确。第 11题

8、,花光合作用不强烈,高山环境风力较大,气温低,地温也低,叶片贴地只是为了适应强风与碎石环境,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2小题,46 分)12(2016洛阳模拟)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 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 2 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5材料二 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6 分)_(2)运

9、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10 分)_(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6 分)_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2 分)。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少(2 分);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2 分)(2)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2 分);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2 分);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2分);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2 分);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2 分)(3)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2 分),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2 分)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图,博斯腾湖深居内陆,降水量少。周边

10、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所以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第(2)题,从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该地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又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又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类为芦苇提供肥料。湖泊、飞鸟、鱼群、芦苇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第(3)题,根据材料二分析,博斯腾湖湖水水面高,盐池水位低。通过与盐池之间的含水层渗透,或经过地下径流将湖水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613(2016课标全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某科考队 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

11、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 分)_(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9 分)_(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9 分)_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3 分),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3 分)。(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3 分);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3 分);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 分)(3)

12、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3 分)且有森林,便于隐蔽;(3 分)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3 分)解析 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中部为南北走向的山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分析。山脉呈南北走向主要影响东西坡的降水,地形的垂直差异主要影响气温。第(2)题,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说明该地区适宜动物存在的条件恶劣,主要从气温低,食物少,生存空间小及生存环境差等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甲地靠近河流,是鲑鱼沿河流而上必经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有森林,便于隐蔽;同时关注时间“8 月”为北半球夏季,甲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