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读文本游褒禅山记立即行动人生最昂贵的代价之一就是:凡事等待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天永远都不会来,因为来的时候已经是今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唯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可以用来超越对手,超越自己的一天。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希望永远都在今天,希望就在现在。立即行动!只有行动才会让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立即行动!只有大量的行动,才会让我们不断超越对手,超越自己。微感言:_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赏读:善于学习的人,会利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学者求学应有的方法。世界纷繁多样,知识广博无
2、边,对于学者来说,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能借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学识才能更加充实,做事才能臻于完美。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赏读:少年时代很容易变老,学习却很难成功,一点点的时间我们都不能浪费。朱熹用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必须珍惜光阴,努力向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八首赏读:人的一生中没有多少像早晨那样珍贵和旺盛的时间,时间不等人也不随人而改变,所以要自励自勉,在人生最宝贵的每时每刻都要抓紧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要等老了或机会失去了才开始后悔。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赏读:年轻人要珍惜生命和时间,要善于利用每一分钟来不
3、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而不要等到年老体弱时,才懊悔自己年轻时的少不更事,虚度光阴。到那时再感到悲观失2望,已经是悔之晚矣。一、作者视窗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有王临川集 、 临川集拾遗等存世。改革家王安石被列宁誉为“11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的王安石是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人物。自北宋以来,褒之者少,而毁之者却是全面开花、随处可见,几百年内,无论是在官方的“正史” ,还是在民间的小说、戏曲中,王安石的各个方面,从学问到做官
4、,从私人生活到道德品行,无不被人诟病。不仅如此,还有一种更加流行的说法,说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把一个好好的北宋王朝弄得大伤元气最终被新崛起的金人取而代之。总之,在这几百年里,王安石被不断地演绎,最终被塑造成一个与曹操相似的“白脸奸臣” ,虽然没有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远地受苦,但也活得挺累。斗转星移,进入 20 世纪,风气为之大变,几近被批臭的王安石却在历史的隧道里发出了阵阵幽香。先是梁启超一本王安石传 ,一口一个“荆公”地为之翻案,几十年里,一扫几百年对王安石的指责,以前被批评的缺点几乎全部地成了大书特书的闪光点,被批评得体无完肤的王安石却在近千年后突然发出耀眼光芒。不知道荆公地下有知,会发出什么样
5、的慨叹来!二、写作背景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公元 1054 年写的。当年四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三、基础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 舍于其址( ) 庐冢( )谬其传( ) 瑰怪( )讥之乎( ) 咎其欲出者( )有穴( ) 窈然( )答案 sh zhn mi u j jixu yo3(2)多音字舍Error! 识Error!禅Error!父Error!华Error!答案 sh sh sh zh chn shn f f hu hu hu2.辨形组词(1)Error! (2)Error!(3)E
6、rror!答案 (1)慧 彗 惠 蕙 (2)谬 缪 (3)孰 孰 熟3.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_通_,_答案 父 甫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4.古今异义(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_ 今义:_(2)余之力尚足以入。古义:_ 今义:_(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古义:_ 今义:_(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_ 今义:_答案 (1)不能:古义,不到,不及。今义,不能够。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十月一日。(2)古义:足够用来。今义:完全可以,够得上。(3)古义:非同一般。今义:副词,表程度。(4)古义:到。今义:引起另一话题,表示达到某种程度。5.一词多义(1)道E
7、rror!(2)盖Error!(3)文Error!(4)乃Error!(5)然Error!答案 (1)道路/道理/说、讲 (2)大概/车子上方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3)文字/通“纹”/文章/掩饰 (4)是,就是/竟然 (5)正确/的样子/然而6.词类活用4(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_(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_(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_(4)火尚足以明也: _(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_(6)世之奇伟之观,常在于险远: _(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_答案 (1)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名词作动词,命名(3)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4)形容词作动词,照明(5)动词作名
8、词,到达的人 (6)形容词作名词,险而远的地方 (7)名词作动词,弄错7.文言句式(1)有碑仆道: _(2)此余之所得也: _(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_答案 (1)省略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 “者”表示主语后的提示和停顿, “也”结尾表示判断语气。2.在主谓之间,用“即” “乃” “则” “皆” “本”“诚” “亦” “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3.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示判断。8.名句积累(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9、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文白对照游褒禅山记褒 禅 山 亦 谓 之 华 山 。 唐 浮 图 慧 褒 始 舍 于 其 址 ,褒 禅 山 也 称 为 华 山 。 唐 代 和 尚 慧 褒 当 初 在 这 里 筑 室 居 住 ,5而 卒 葬 之 ; 以 故 其 后 名 之 曰 “褒
10、禅 ”。 今死 后 又 葬 在 这 里 ; 因 为 这 个 缘 故 , 后 人 就 称 此 山 为 “褒 禅 山 ”, 现 在所 谓 慧 空 禅 院 者 , 褒 之 庐 冢 也 。 距 其 院 东 五 里 ,人 们 所 说 的 慧 空 禅 院 , 就 是 慧 褒 和 尚 的 墓 舍 。 距 离 那 禅 院 东 边 五 里 ,所 谓 华 山 洞 者 , 以 其 乃 华 山 之 阳 名 之 也 。 距是 人 们 所 说 的 华 山 洞 , 因 为 它 在 华 山 南 面 而 这 样 命 名 。 距 离 山洞 百 余 步 , 有 碑 仆 道 , 其 文 漫洞 一 百 多 步 , 有 一 座 石 碑
11、倒 在 路 旁 , 上 面 的 文 字 已 被 剥 蚀 、 损 坏 近灭 , 独 其 为 文 犹 可 识 曰 “花 山 ”。乎 磨 灭 , 只 有 从 勉 强 能 认 得 出 的 地 方 还 可 以 辨 识 出 “花 山 ”的今 言 “华 ”如 “华 实 ”之 “华 ”字 样 。 现 在 将 “华 ”读 为 “华 实 ”的 “华 ”, 大 概 是 因 字 同 而 产 生Error!者 , 盖 音 谬 也 。的 读 音 上 的 错 误 。Error!其 下 平 旷 , 有 泉 侧 出 ,由 此 向 下 的 那 个 山 洞 平 坦 而 空 阔 , 有 一 股 山 泉 从 旁 边 涌 出 ,而 记
12、游 者 甚 众 , 所 谓 “前 洞 ”也 。 由 山 以 上在 这 里 游 览 、 题 记 的 人 很 多 , 这 就 叫 做 “前 洞 ”。 经 由 山 路 向 上五 六 里 , 有 穴 窈 然 , 入 之 甚 寒 , 问五 六 里 , 有 个 洞 穴 一 派 幽 深 的 样 子 , 进 去 便 感 到 寒 气 逼 人 , 探 问其 深 , 则 其 好 游 者 不 能 穷 也 ,它 的 深 度 , 就 是 那 些 喜 欢 游 险 的 人 也 未 能 走 到 尽 头 , 这 是 人 们谓 之 “后 洞 ”。所 说 的 “后 洞 ”。 记 游 : 指 在 洞 壁 上 题 写 诗 文 以 记 述
13、 游 历 情 况 。窈 然 : 幽 深 的 样 子 。 穷 : 尽 , 这 里 指 走 到 洞 的 尽 头 。 余 与 四 人 拥 火 以 入 , 入 之 愈 深 , 其 进 愈 难 , 而 其 见我 与 四 个 人 打 着 火 把 走 进 去 , 进 去 越 深 , 前 进 越 困 难 , 而 所 见 到 的愈 奇 。 有 怠 而 欲 出 者 , 曰 : “不 出 , 火 且景 象 越 奇 妙 。 有 个 懈 怠 而 想 退 出 的 伙 伴 , 说 : “再 不 出 去 , 火 把 就尽 。 ”遂 与 之 俱 出 。 盖 余 所 至 , 比要 熄 灭 了 。 ”于 是 , 只 好 都 跟 他
14、 退 出 。 我 们 走 进 去 的 深 度 , 比好 游 者 尚 不 能 十 一 , 然 视 其 左 右 ,起 那 些 喜 欢 游 险 的 人 来 , 大 概 还 不 足 十 分 之 一 , 然 而 看 看 左 右 的来 而 记 之 者 已 少 。 盖 其 又 深 , 则 其石 壁 , 来 此 而 题 记 的 人 已 经 很 少 了 。 洞 内 更 深 的 地 方 , 大 概至 又 加 少 矣 。 方 是 时 , 余 之 力 尚 足来 到 的 游 人 就 更 少 了 。 当 决 定 从 洞 内 退 出 时 , 我 的 体 力 还 足以 入 , 火 尚 足 以 明 也 。 既 其 出 , 则
15、或 咎 其够 前 进 , 火 把 还 能 够 继 续 照 明 。 我 们 出 洞 以 后 , 就 有 人 埋 怨欲 出 者 , 而 余 亦 悔 其 随 之 而 不 得 极 夫 游 之 乐 也 。那 主 张 退 出 的 人 , 我 也 后 悔 跟 他 出 来 , 而 未 能 极 尽 游 洞 的 乐 趣 。Error!Error!于 是 余 有 叹 焉 : 古 人 之 观 于 天 地 、 山 川 、 草 木 、 虫 鱼 、 鸟 兽 ,于 是 我 有 所 感 慨 : 古 人 观 察 天 地 、 山 川 、 草 木 、 虫 鱼 、 鸟 兽 ,往 往 有 得 , 以 其 求 思 之 深 而 无 不往 往
16、 有 所 得 , 是 因 为 他 们 探 究 、 思 考 深 邃 而 且 广 泛 , 没 有 不 探6在 也 。 夫 夷 以 近 , 则 游 者 众 ; 险 以 远 ,究 思 考 到 的 。 平 坦 而 又 近 的 地 方 , 前 来 游 览 的 人 便 多 ; 危 险 而 又则 至 者 少 。 而 世 之 奇 伟 、 瑰 怪 、远 的 地 方 , 前 来 游 览 的 人 便 少 。 但 是 世 上 奇 妙 雄 伟 、 珍 异 奇 特 、非 常 之 观 , 常 在 于 险 远 , 而 人 之 所 罕 至 焉 ,非 同 寻 常 的 景 观 , 常 常 在 险 阻 、 僻 远 的 地 方 , 因
17、而 人 们 很 少 到 达 那 里 ,故 非 有 志 者 不 能 至 也 。 有 志 矣 , 不所 以 , 不 是 有 志 气 的 人 是 不 能 到 达 的 。 虽 然 有 了 志 气 , 也 不 盲 从Error!随 以 止 也 , 然 力 不 足 者 , 亦 不 能 至 也 。别 人 而 停 止 前 进 , 但 是 体 力 不 足 的 , 也 不 能 到 达 。Error!有 志 与 力 , 而 又 不 随 以 怠 , 至 于 幽 暗有 了 志 气 与 体 力 , 也 不 盲 从 别 人 而 有 所 懈 怠 , 但 到 了 那 幽 深 昏昏 惑 而 无 物 以 相 之 , 亦 不 能 至
18、 也 。暗 、 令 人 迷 乱 的 地 方 却 没 有 必 要 的 物 件 来 帮 助 , 也 不 能 到 达 。然 力 足 以 至 焉 , 于 人 为 可 讥 , 而 在然 而 力 量 足 以 达 到 那 里 却 没 有 达 到 , 在 别 人 看 来 是 可 以 嘲 笑 的 , 在 自己 为 有 悔 ; 尽 吾 志 也 而 不 能 至 者 ,己 来 说 也 是 有 所 悔 恨 的 ; 尽 了 自 己 的 主 观 努 力 而 未 能 达 到 ,可 以 无 悔 矣 , 其 孰 能 讥 之 乎 ? 此 余 之 所 得便 可 以 无 所 悔 恨 , 这 难 道 谁 还 能 讥 笑 吗 ? 这 就
19、是 我 这 次 游 山Error!也 。的 收 获 。Error!余 于 仆 碑 , 又 以 悲 夫 古 书我 对 于 那 座 倒 地 的 石 碑 , 又 因 此 感 叹 古 代 刻 写 的 文 献之 不 存 , 后 世 之 谬 其 传 而 莫 能 名 者 , 何 可 胜 道 也 哉 !未 能 存 留 , 后 人 讹 传 而 无 人 弄 清 其 真 相 的 事 , 哪 能 说 得 完 呢 ! 仆 碑 : 倒 下 的 石 碑 。 以 : “以 之 ”的 省 略 , 因 此 , 由 此 。悲 : 感 叹 。 名 : 指 识 其 本 名 , 这 里 用 作 动 词 。 胜 : 尽 , 完 全 。 此
20、 所 以这 就 是学 者 不 可 以 不 深 思 而 慎 取 之 也 。学 者 不 可 不 深 入 思 考 而 谨 慎 地 采 用 资 料 的 缘 故 。 所 以 : 的 原 因 。慎 取 : 慎 重 采 用 。 四 人 者 : 庐 陵 萧 君 圭 君 玉 , 长 乐 王 回同 游 的 四 个 人 是 : 庐 陵 人 萧 君 圭 , 字 君 玉 , 长 乐 人 王 回 ,Error!深 父 , 余 弟 安 国 平 父 , 安 上 纯 父 。字 深 父 , 我 的 弟 弟 安 国 , 字 平 父 , 安 上 , 字 纯 父 。Error!至 和 元 年 七 月 某 日 , 临 川 王 某 记 。
21、至 和 元 年 七 月 的 某 一 天 , 临 川 人 王 安 石 记 。一、文本助读【内容概览】本文通过记叙一次未能尽兴的游山经历,说明了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7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慎取” 。【结构图示】二、小组合作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比较前洞和后洞的?这种比较的目的是什么?答:_答案 项目景观位置距离 游人 环境特点 作用 观点前洞 夷以近 游者众 平淡无奇 为游历后洞作铺垫后洞 险以远 至者少 其见愈奇 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作者出洞时,说“余之力尚足
22、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 作者听信别人的懈怠之语, “遂与之俱出” ,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本来就有后悔之意,再加上有力气,火把还可以照明,却失去了观赏洞中更深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机会,那后悔的程度就更强烈了,为后文关于“志、力、物”尤其是“志”在成功中的作用的论述作了事实准备。3.作者在文中是怎样阐述志、力、物三者的关系的?答:_答案 作者以游山为喻,分五层,层层深入地发挥:8“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首先突出了“志”的重要。“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23、。 ”说明了“力”的重要。“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说明“物”的重要。这里,作者既强调“志”又重视“力”和“物” ,表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上述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说明要“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首先要有“志” ,当然也要有“力”和“物” ,但“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 ,才能做到“无悔” “无可讥” 。4.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答:_答案 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治学的道理
24、。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察,即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实证精神。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 ,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正如古文观止的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
25、”作者最后写倒在路边的碑。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并从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误,与篇首“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相呼应,结构严丝合缝,脉络清晰。三、师生探究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答:_答案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作者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
26、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9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 “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其他的次要方面。一、文本审美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紧密联系的。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
27、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来而记之者已少”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 ;“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 ;“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 ;“可讥”和“人咎” ;“在己为有悔”和“悔其随之” ;“仆碑”和“有碑仆道” ;“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 ;“谬其传”和“音谬” 。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作
28、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二、写法迁移【角度】本文虽为一篇游记,但写作重点显然不在记游本身,而在游历的所感所得。【我来练笔】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游历经历吧,请写 400 字左右的片段。答:_【答案示例】我们一家人整装出发。我们脚踩石梯,手攀铁链,爬过了连绵起伏的五云峰,爬过了险象环生的龟背石,来到了苍龙岭。苍龙岭就像龙的脊背,一条极其陡峭的石梯向上延伸,石梯的两旁则是云雾缭绕的悬崖,一看保管你吓得腿肚子发抖。妈妈爬了没几级,就打退堂鼓了。我和爸爸则是知难而进。我攀着铁链,像狗一样伏在石梯上,眼望着高高的西峰,一步一步踩实石阶,一步一步前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爬上西峰,一定要征服华山!也不知爬了多少时间,也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终于闯过了鬼门关苍龙岭。我和爸10爸稍作休息,就一鼓作气爬上了西峰。华山的西峰太美了!我来到了云的上面,登山途中的那些面目狰狞的山峰全成了云雾缭绕的矮子,阵阵清风吹来,真叫人感到心旷神怡,鸟儿和一些不知名的虫儿一起演奏着动听的音乐,突然一只小松鼠跃过林间爸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嘛!”我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