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改委綦成元:四点建议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尊敬的杨部长、施院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位高技术产业司对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加快我国物联网产业高度重视,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8月国务院领导同志专门召开会议明确了对物联网的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国物联网技术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借此机会我提四点建议。一是要注重统筹协调加强部门、行业、地方间的协同、协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物联网的应用技术产业标准的协调发展。二是要深化需求牵引,切实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
2、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出发,统筹部署,循序渐进,与重大示范应用为先导,带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规模化发展。三是要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是要重视信息安全,强化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数据保护,保护物联网重大基础设施,重大领域应用的安全。 各位来宾,面对全球经济走势和国际缓和的日益复杂性,我国信息产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物联网产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之大成,加快物联网产业无论是对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
3、发展改革委将与相关部门一道,继续支持和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物联网产业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又一个强劲的增长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最后预祝本届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发改委考察报告:中国软件产业发展8大建议发改委考察报告:中国软件产业发展8大建议 考察归来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陈双与其他专家在对比分析了印度与中国(尤其是北京)软件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别撰写了系列考察报告,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观点。此为系列报告中的第四份。 以下为其报告全文: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产业结
4、构性调整步伐加快,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发展,全球软件市场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中国软件产业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北京软件产业孕育着蓄势待发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 一、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占全球软件产业份额不断加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全球信息化浪潮和政府的强力推动,软件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最具活力的产业。2021年全球软件产业销售额为74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9%。份额分配大致为美国40%,西欧30%,日本10%。中国、印度、韩国软件的份额为分别2.58%、2.14%、2.69%,比上年上升
5、了0.6 7、0. 39、0.27。美国依然处于高端霸主地位,拥有全球三分之一顶尖软件人才,印度软件和办公支持服务出口增长迅速。 目前我国电信用户数(6亿户)、互联网用户数(9000万户)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88万亿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 一、第二和第三位,信息服务和产业基础预示着我国未来软件需求将高速增长。 (二)北京软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1、北京软件产值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2021年北京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85.3亿元(不含整机产品中的嵌入式软件产值),约占全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总量的34%,并保持连续几年发展速度超过30%的业绩。 2、北京软件出口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2021年北
6、京通过海关的软件出口额1.38亿美元,占全国通过海关的软件出口额的37%。 3、北京软件企业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的软件企业3400家,占全国34.5%;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北京有31家,占全国18%。 4、北京软件产品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北京软件产品5000多个,约占全国总量的30%。北京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数量占全国43%。 (三)在软件人才和软件内需拉动方面北京对全国贡献率为50% 全国软件人才50%来源于北京,北京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高地。全国软件市场订单50%来源于北京,北京是软件投资与决策地。如全国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和金融、电信等行业的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由北京决策,推
7、动全国实施。 (四)软件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总人数1.7% 软件从业人员12.1万人,占我市从业人员的1.7%。2021年北京软件产业实现增加值100.3亿元,占全市gdp总值的2.8%。软件人均创造的增加值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软件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判断 (一)软件产业依然是我国的幼稚产业 1、我国软件产业规模比较小 2021年我国的彩电、彩管、激光视盘机、收录机、电话机、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手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打印机、光盘驱动器等产品也名列前茅,我国境内生产的显示器、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笔记本电脑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50%、31%、43%、80%和40%。中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占电子
8、信息产业的8.5%,只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2.58%,规模较小。 小型软件企业居多。国内软件企业人员一般在30-100人之间,最大的不过千人左右。据业内人士说,要进入欧美外包市场,500人的公司规模是一个基本的门槛。 2、高端软件控制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手中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市场,以微软、ibm、甲骨文(oracle)等跨国公司为龙头的软件企业垄断着全球90%以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及网络浏览器等基础软件、高端软件产品,绝大 分产品标准的控制权掌握在美国,他正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取丰厚的超额利润。在部分中低端应用软件外包的同时,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软件产品出口国。 日本软件产业是依靠国内
9、巨大的软件市场快速发展的,在物流、交通、制造、通信和半导体等领域对企业级软件需求很大,其国内软件市场仅次于美国。为降低成本,日本的企业把很多定制软件外包给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的软件设计技术先进,松下、东芝、日立、索尼、富士通等跨国公司都有相当规模的软件公司,他们研发的软件产品往往随着企业的各类产品(通信、计算机、家电、精密电子设备等)出口世界各地。 美国、西欧和日本软件产业占有全球80%份额。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处于软件产业低端和初级阶段。 3、我国软件企业利润率不高 2021年我市大型软件企业利润率为9.25%,中关村的软件企业平均税后利润率只有4.5%,而美国微软、甲骨文和i
10、bm的利润率均超过30%,甚至达到70%以上。 (二)兄弟省市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深圳软件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21年深圳软件产值为291亿元(含嵌入式软件),比上年增长45.5%,增速超过北京。华为、中兴、金蝶是深圳软件产业的骨干力量。 上海软件产业连续三年增长超过50%。2021年上海软件产业增长52%,2021年为61%,2021年达到72%,经营收入为201亿元,实现了高速增长。 大连重点发展对日软件出口。2021年大连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为4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出口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0%,出口占软件总销售收入22%,比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软件园建设极具特色,对日
11、软件出口能力不断增强。 (三)印度软件出口发展咄咄逼人 经过十几年努力,印度在相对贫瘠的国内经济基础上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腾飞,在高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核心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印度软件出口规模是中国的6.5倍。2021年,中国软件产业总额为1600亿元人民币,其中软件出口20亿美元;印度软件出口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30.26%。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以定制软件开发和服务出口为主,2021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出口额在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为81%。 印度软件出口业务正在走向高端。印度软件企业在国际上已经建立品牌知名度,得到国外客户特别是欧美客户的认可,美国是印度软件最大出口国,占印
12、度软件出口额的58%。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00多家企业采用印度的软件(日本是中国软件最大出口国,占中国软件出口额的61%,多数为低端软件编写)。 印度拥有一批软件出口龙头企业。印度排名前三家的软件企业(tata、infosys、wipro公司)出口额之和超过2021年中国软件出口总额。印度有8家软件企业出口超过1亿美元,中国目前没有一家软件企业出口额过1亿美元(随设备出口的嵌入式软件除外),中国的软件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印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四)国际服务业向我国的转移明显加快 近几年,随着制造业的国际化大规模转移,国际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成为重要趋势,信息产业服务项目外包是项目外包中的热
13、点,全球仅软件外包市场每年就有1300亿美元的规模,印度是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业务集中在电话客户服务(呼叫中心callcenter)、金融保险、人力资源、it服务等行业。北京、上海、大连、杭州、济南、深圳、西安等城市都瞄准了软件外包市场,制定了各自的软件外包发展计划。 (五)国家已确定软件产业为发展战略重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进程,必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对软件的巨大需求。 2021年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2118号),2021年又发布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
14、地位,加大了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纲要提出到2021年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国产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出口达到50亿美元,软件人才达到80万人 这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明确了近期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带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新高潮。 三、北京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引进制造业,忽视软件产业(包括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国际服务业大规模转移的兴起,软件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热点。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招商引资工作大多是围绕制造业开展的。 2、注重开发国内低端市场,忽视国际化能力的提高。我国国内软件市场较大,大多数
15、软件企业,如中软公司、用友公司均是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努力开发自己的产品替代国外进口软件,没有把精力用于开拓国际市场。信息安全软件、用友的财务软件、金山的wps软件最为典型,与跨国公司合作和出境承接国际软件业务相对不足。 3、注重扶持自有技术,忽视服务型业务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一直倾斜于自有技术的项目,忽视it服务型业务的发展。软件企业的认定是从自产软件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等方面来界定的,而将占软件产业总量近50%份额的软件服务业排除在外。如市场较大、高端的金融业务服务型软件和通信业务服务型软件项目,企业一般得不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4、注重产业推进,忽视知识产权保护。
16、“盗版软件实际上助推了国内信息化发展”,这个论调由来已久,加上90%以上的操作系统、通用型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来源于国外,这些年盗版猖獗,打击力度不够。对知识产权的侵害,也严重影响了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 5、注重人才总量,忽视软件人才质量和结构。北京软件人才呈橄榄型结构,高端国际化软件经营人才、高级产品设计专家(架构设计师)和低端技术工人相对不足,中间层程序开发人员较多。因此在承接跨国公司个性化较强的软件定单时,综合能力明显低于印度公司。 6、注重自有资金投入,忽视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支持。由于软件企业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比重大,很难通过资产抵押争取到银行贷款。软件企业规模小,前期研发
17、投入过大,与传统制造业的赢利模式有所不同,在上市发行股票和发行企业债券方面存在实际困难。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2118号)中规定的由国家扶持的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至今尚未组建,实施难度很大。 四、北京发展软件产业目标和政策措施建议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发展思路。抓住全球信息化浪潮和软件等服务业伴随跨国公司制造业转移中国的新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软件产业国际化为突破口,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技术与风险投资,迅速提升软件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软件产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能力,推动软件产业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18、初步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1年北京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要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率,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21亿元,软件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当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21年翻一番,超过6%,力争达到8%;海关出口额比2021年翻三番,超过10亿美元,力争达到12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软件企业集团超过30家。 发展重点。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软件外包,重点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国产基础软件、游戏软件。 (二)措施建议 1、确定一个地位。统一思想,确定软件产业在我市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由于土地、水、电、油、运等资源匮乏,
19、生产性资源不足,从未来工业发展趋势看,我市制造业难以保持长期高速发展。北京有着人才智力优势,我们认为软件产业发展最能体现“五个统筹”的思想,因此建议扬长避短,集中政府资源,着力打造软件产业之都。 2、抓住一个基地。抓住机遇,加快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抓好“点、线、面”,形成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的基地产业格局,充分利用好中关村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的集聚效应,以中关村地区为重点,培育一批软件业旗舰企业,建设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加速软件出口增长,促进产业集聚。 3、营造一种氛围。创造环境,营造一种“搞软件,在北京”的国际氛围。与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投资境的要求更
20、高。北京集聚着大量服务业资源,借鉴制造业引进技术和外资的经验,进一步加强软件产业的规划、政策研究,完善和落实出口扶持、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境外上市、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软件采购等政策,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创造国际化、专业化的投资环境。 4、培养一批人才。促进跨国公司、大企业与学校的结合,培养适用性软件人才。全国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北京就有6家学院。以重点发展领域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大型软件开发人才、国际化软件人才为重点,积极引进和整合教育资源,使北京软件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5、提高一种能力。走国际化道路,提高软件过程管理能力。与印度相比,我市许多软件企业的开发和生产处
21、于“技术少标准、开发缺规范、生产无检验、质量无保障”的状态,成为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软件产品走向高端的最大障碍。通过引入印度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软件外包公司,加快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能力。 6、引导一批资金。疏通资金渠道,促进软件产业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对接。软件产业的资金瓶颈主要是投资制度的制约,要努力研究软件产业的新特点,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向银行和资本市场披露产业发展信息,促进金融业、投资业和企业的对接,促进软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十个部委共同起草的创业投资企业暂行管理办法已上报国务院,这个办法的颁布将进一步促进社会资金投入软件产业。 7、拓展一个市场
22、。加快信息化建设,创造更大的软件内需。以电子政务、“数字奥运”、城市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为切入点,以软件正版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方式创造更大的市场拉力,拓展更大的软件市场。 8、促进一种融合。利用制造业规模优势,促进软件、硬件融合发展。我国制造业庞大,尤其是电子信息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三。硬件产品中嵌入着软件,硬件制造中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又离不开软件外包服务。就像手机和短信、彩信服务,以及1860服务一样,产品围绕服务,服务围绕制造,融合发展,互为促进。 作者:陈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新技术处副处长 第三篇:发改委考察报告:中国软件产业发展8大建议发改委考察报告:中国软件产业发展8大建
23、议 考察归来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陈双与其他专家在对比分析了印度与中国(尤其是北京)软件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别撰写了系列考察报告,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观点。此为系列报告中的第四份。 以下为其报告全文: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产业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发展,全球软件市场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中国软件产业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北京软件产业孕育着蓄势待发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 一、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占全球软件产业份额不断加大 目前我国电信用户数(6亿户)
24、、互联网用户数(9000万户)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88万亿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 一、第二和第三位,信息服务和产业基础预示着我国未来软件需求将高速增长。 (二)北京软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2、北京软件出口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2021年北京通过海关的软件出口额1.38亿美元,占全国通过海关的软件出口额的37%。 3、北京软件企业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的软件企业3400家,占全国34.5%;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北京有31家,占全国18%。 4、北京软件产品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北京软件产品5000多个,约占全国总量的30%。北京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数量占全国43%。 (三)
25、在软件人才和软件内需拉动方面北京对全国贡献率为50% 全国软件人才50%来源于北京,北京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高地。全国软件市场订单50%来源于北京,北京是软件投资与决策地。如全国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和金融、电信等行业的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由北京决策,推动全国实施。 (四)软件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总人数1.7% 二、软件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判断 (一)软件产业依然是我国的幼稚产业 1、我国软件产业规模比较小 小型软件企业居多。国内软件企业人员一般在30-100人之间,最大的不过千人左右。据业内人士说,要进入欧美外包市场,500人的公司规模是一个基本的门槛。 2、高端软件控制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手中 美国是
26、全球最大的软件市场,以微软、ibm、甲骨文(oracle)等跨国公司为龙头的软件企业垄断着全球90%以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及网络浏览器等基础软件、高端软件产品,绝大 分产品标准的控制权掌握在美国,他正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取丰厚的超额利润。在部分中低端应用软件外包的同时,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软件产品出口国。 日本软件产业是依靠国内巨大的软件市场快速发展的,在物流、交通、制造、通信和半导体等领域对企业级软件需求很大,其国内软件市场仅次于美国。为降低成本,日本的企业把很多定制软件外包给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的软件设计技术先进,松下、东芝、日立、索尼、富士通等跨国公司都有相当规模的软件
27、公司,他们研发的软件产品往往随着企业的各类产品(通信、计算机、家电、精密电子设备等)出口世界各地。 美国、西欧和日本软件产业占有全球80%份额。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处于软件产业低端和初级阶段。 3、我国软件企业利润率不高 2021年我市大型软件企业利润率为9.25%,中关村的软件企业平均税后利润率只有4.5%,而美国微软、甲骨文和ibm的利润率均超过30%,甚至达到70%以上。 (二)兄弟省市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深圳软件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21年深圳软件产值为291亿元(含嵌入式软件),比上年增长45.5%,增速超过北京。华为、中兴、金蝶是深圳软件产业的骨干力量。 (三)印度软件出口
28、发展咄咄逼人 经过十几年努力,印度在相对贫瘠的国内经济基础上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腾飞,在高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核心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印度软件出口业务正在走向高端。印度软件企业在国际上已经建立品牌知名度,得到国外客户特别是欧美客户的认可,美国是印度软件最大出口国,占印度软件出口额的58%。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00多家企业采用印度的软件(日本是中国软件最大出口国,占中国软件出口额的61%,多数为低端软件编写)。 印度拥有一批软件出口龙头企业。印度排名前三家的软件企业(tata、infosys、wipro公司)出口额之和超过2021年中国软件出口总额。印度有8家软件企业出口超过1亿美元,中国
29、目前没有一家软件企业出口额过1亿美元(随设备出口的嵌入式软件除外),中国的软件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印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四)国际服务业向我国的转移明显加快 近几年,随着制造业的国际化大规模转移,国际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成为重要趋势,信息产业服务项目外包是项目外包中的热点,全球仅软件外包市场每年就有1300亿美元的规模,印度是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业务集中在电话客户服务(呼叫中心call center)、金融保险、人力资源、it服务等行业。北京、上海、大连、杭州、济南、深圳、西安等城市都瞄准了软件外包市场,制定了各自的软件外包发展计划。 (五)国家已确定软件产业为发展战略重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
30、,“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进程,必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对软件的巨大需求。 这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明确了近期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带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新高潮。 三、北京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引进制造业,忽视软件产业(包括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国际服务业大规模转移的兴起,软件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热点。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招商引资工作大多是围绕制造业开展的。 2、注重开发国内低端市场,忽视国际化能力的提高。我国国内软件市场较大,大多数软件企业,如中软公司、用友公司均是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努力开发
31、自己的产品替代国外进口软件,没有把精力用于开拓国际市场。信息安全软件、用友的财务软件、金山的wps软件最为典型,与跨国公司合作和出境承接国际软件业务相对不足。 3、注重扶持自有技术,忽视服务型业务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一直倾斜于自有技术的项目,忽视it服务型业务的发展。软件企业的认定是从自产软件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等方面来界定的,而将占软件产业总量近50%份额的软件服务业排除在外。如市场较大、高端的金融业务服务型软件和通信业务服务型软件项目,企业一般得不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4、注重产业推进,忽视知识产权保护。“盗版软件实际上助推了国内信息化发展”,这个论调由来已久,加
32、上90%以上的操作系统、通用型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来源于国外,这些年盗版猖獗,打击力度不够。对知识产权的侵害,也严重影响了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 5、注重人才总量,忽视软件人才质量和结构。北京软件人才呈橄榄型结构,高端国际化软件经营人才、高级产品设计专家(架构设计师)和低端技术工人相对不足,中间层程序开发人员较多。因此在承接跨国公司个性化较强的软件定单时,综合能力明显低于印度公司。 6、注重自有资金投入,忽视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支持。由于软件企业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比重大,很难通过资产抵押争取到银行贷款。软件企业规模小,前期研发投入过大,与传统制造业的赢利模式有所不同,在上市发行股票和发
33、行企业债券方面存在实际困难。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2118号)中规定的由国家扶持的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至今尚未组建,实施难度很大。 四、北京发展软件产业目标和政策措施建议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发展思路。抓住全球信息化浪潮和软件等服务业伴随跨国公司制造业转移中国的新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软件产业国际化为突破口,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技术与风险投资,迅速提升软件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软件产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能力,推动软件产业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初步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展重点。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
34、口基地;软件外包,重点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国产基础软件、游戏软件。 (二)措施建议 1、确定一个地位。统一思想,确定软件产业在我市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由于土地、水、电、油、运等资源匮乏,生产性资源不足,从未来工业发展趋势看,我市制造业难以保持长期高速发展。北京有着人才智力优势,我们认为软件产业发展最能体现“五个统筹”的思想,因此建议扬长避短,集中政府资源,着力打造软件产业之都。 2、抓住一个基地。抓住机遇,加快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抓好“点、线、面”,形成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的基地产业格局,充分利用好中关村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的集聚效应,以中关村地区为重点,培
35、育一批软件业旗舰企业,建设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加速软件出口增长,促进产业集聚。 3、营造一种氛围。创造环境,营造一种“搞软件,在北京”的国际氛围。与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投资境的要求更高。北京集聚着大量服务业资源,借鉴制造业引进技术和外资的经验,进一步加强软件产业的规划、政策研究,完善和落实出口扶持、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境外上市、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软件采购等政策,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创造国际化、专业化的投资环境。 4、培养一批人才。促进跨国公司、大企业与学校的结合,培养适用性软件人才。全国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北京就有6家学院。以重点发展领域的人才需
36、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大型软件开发人才、国际化软件人才为重点,积极引进和整合教育资源,使北京软件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5、提高一种能力。走国际化道路,提高软件过程管理能力。与印度相比,我市许多软件企业的开发和生产处于“技术少标准、开发缺规范、生产无检验、质量无保障”的状态,成为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软件产品走向高端的最大障碍。通过引入印度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软件外包公司,加快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能力。 6、引导一批资金。疏通资金渠道,促进软件产业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对接。软件产业的资金瓶颈主要是投资制度的制约,要努力研究软件产业的新特点,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向银行和资本市场披露产
37、业发展信息,促进金融业、投资业和企业的对接,促进软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十个部委共同起草的创业投资企业暂行管理办法已上报国务院,这个办法的颁布将进一步促进社会资金投入软件产业。 7、拓展一个市场。加快信息化建设,创造更大的软件内需。以电子政务、“数字奥运”、城市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为切入点,以软件正版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方式创造更大的市场拉力,拓展更大的软件市场。 8、促进一种融合。利用制造业规模优势,促进软件、硬件融合发展。我国制造业庞大,尤其是电子信息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三。硬件产品中嵌入着软件,硬件制造中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又离不开软件外包服务。就像手机和短信、彩信服务,
38、以及1860服务一样,产品围绕服务,服务围绕制造,融合发展,互为促进。 作者:陈双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新技术处副处长 第四篇:20210819生物产业发改委把握形势,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在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把握新形势,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 在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 2021年6月18日 大会主席,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来源:金融界网站)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提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资源瓶颈制约的重大任务。生物产业是战略性新
39、兴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这已形成了广泛共识。借此机会,我就在新形势下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这一问题,谈三点认识。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 当前,全球科技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伴随着重大发现和发明而成长壮大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温家宝总理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完全可能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和
40、提高全民生活质量的艰巨任务。2021年,我国消耗了世界钢铁、水泥总产量的50左右,能源总产量的18,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之首;但gdp总量约4.7万亿美元,仅占世界总量的8左右;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方式粗放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密集度高、资源耗费量少、环境友好、综合效益明显、且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提出要抓紧研究部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抓紧提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
41、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大任务、政策措施和相关规划,报国务院审批。 通过调查研究,各方面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人士普遍认为,必须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现阶段应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为重点,按照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要求,积极发挥企业市场主体的作用,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着力开拓和培育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应用示范,充分发挥市场的拉动作用;加大投融资和财税政策的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从而努力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走上
42、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重大贡献。 二、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世纪之交,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重要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基因重组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得到大量应用,转基因、干细胞、分子标记、工业微生物等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在生物医药领域,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开启了个性化治疗、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崭新领域。近年全球上市的创新药物中,有20属于生物技术药物,超过80的新药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了生物技术开发手段,一大批生物
43、医药成果正在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2021年,全球药品销售额超过7000亿美元,仅“立普妥”就达135亿美元。2021年,专家预计全球生物技术药物销售收入将突破千亿美元。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大规模和深度发展,以及干细胞、组织工程、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等生物技术的快速推进,生物技术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 在生物育种领域,动植物基因组学快速发展,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与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相结合,高效、优质农业新品种和绿色农用生物制品迅猛发展。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2021年,全球已有2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涉及155个转化体,包括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品质改良等。种植面积
44、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21年的1.34亿公顷,14年间增长了79倍。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已由1996年的1.15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05亿美元。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构建以基因为核心资源的现代种业新体系将深刻地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生物制造领域,以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和低碳发展为目标,生物催化剂取代化学催化剂、生物可再生原料取代化石原料等新技术迅速发展,燃料乙醇、生物基材料等新产品已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生物催化等新工艺以其特有的效率高、能耗低、物耗少、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已经开始并将进一步对制药、食品及饲料、化工、材料、能源以及造纸、纺织、采矿
45、等多个产业产生革命性影响。 由于生物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收益的特点,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带动性强,已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已将其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抢占世界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美国为了加速生物产业发展,从小布什总统时代就大规模扩大转基因种植,加强生物医药开发,推进“生物谷”发展。奥巴马总统主政后,其科技顾问主要由有生物与医药背景的专家构成,并且在其新内阁组成不到1个月,就批准了被小布什总统搁置多年的利用联邦政府资金支持干细胞研究计划,由此强化了美国对生物前沿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领导地位。美国相关规划还提出,到2021年,
46、生物燃油将取代全美燃油消费量的10,生物基产品取代石化原料制品的25,并要通过采用生物催化技术等措施,使美国化学工业的原料、水资源及能量消耗降低30,污染物排放和污染扩散减少30。 欧盟科技发展框架计划中,将一半左右的研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并明确提出到2021年,运输燃料的20将用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 日本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推行“基于生物机能的循环产业体系”发展规划。印度也在努力成为生物技术大国,其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制订了“绿色能源工程计划”。韩国提出占有世界生物技术市场5份额的目标,决定由8个政府部门共同推进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研究开发。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
47、速进展,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对生物产业的高度重视,都在说明,一个将对人类健康、粮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三、要进一步促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先支持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在国务院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等指导下,“十一五”以来,国家在生物科技前沿领域部署了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大科学工程、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与检定中心、西南野生种质资源库、蛋白质工程、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工程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强化了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在生物技术研发领域启动实施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等科技重大专项,正在为我国生物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