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高中197-2-2hi.pdf

上传人:eco 文档编号:1464877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高中197-2-2hi.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高中197-2-2hi.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高中197-2-2hi.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高中197-2-2hi.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高中197-2-2hi.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國臺灣師大附中九十七學第二學期高一第二次期中考史試題 一. 單選題 60 (每題 1 分.倒扣) 1. 有部小寫徽州地區有著這樣的一種習俗:凡是商人歸家,外而宗族朋友,內而妻妾家屬,只看得歸的息多少為重輕。得多的,盡皆愛敬趨奉;得少的,盡皆輕薄鄙笑。猶如書求名的中與中歸的光景一般。這可能出自下哪一部小? (A)二拍 (B)儒外史 (C)瓶梅 (D)紅夢 。 2. 資一:第一個就是抨擊君主專制和清朝政權;第二個則是批判封建常教。他認為封建統治階層用名教箝制人民的思想;第三個則是頌揚西方國家的社會安全生活方式。 資二:其慷慨赴義之前,曾言:有者,無以圖將;有死者,無以召後起。 請問資中所述是何人的

2、思想? (A)鴻章 (B)袁世凱 (C)啟超 (D)譚嗣同。 3. 一部關於中國社會史的著作寫道:在宋初,從很多名臣的實看,婦改嫁情形,守寡之風並盛到宋末,婦守寡、重視貞操觀深植社會,成為風習。這種社會風氣改變的關鍵為何? (A)經濟繁榮 (B)學盛 (C)教育普及 (D)政府規定。 4. 何人的變法被史家評為:事大可速成,人才可急求,積弊可頓革,儻欲事功急就,必為憸佞所乘? (A)王安石 (B)范仲淹 (C)商鞅 (D)張居正。 5. 重新疆所以保蒙古,保蒙古所以衛京師,應是何人之主張? (A)鴻章 (B)袁世凱 (C)左宗棠 (D)曾國藩。 6. 人知危亡,肯安於守舊,自八股之廢也,翻譯書

3、籍出版者,人人爭購,市為之空。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有者則自請舌人詳之,而快新睹。斯時智慧驟開,如萬譎沸,可遏抑也。以上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應是哪一皇帝在位時盛況? (A)道光 (B)咸豐 (C)同治 (D)光緒。 7. 迅有一段評述:西哲的本雖然要學,子曰詩云也要昌明,換話:是學外國本,保存中國舊習,本要新,思想要舊。這是對以下哪一種思想的分析?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變法思想 (D)傳統孔孟之教。 8. 資:自明中以後,講學之風,已為極敝,高談性命,束書觀,其稍平者則為學究,皆無根之徒耳。先生始謂學必源本於經術,而後為蹈虛,必證明於史籍而後足以應務,元元

4、本本,可據可依,前此講堂錮疾,為之一變。請問上文所述應是何人? (A)徐光啟 (B)王陽明 (C)黃宗羲 (D)宋應星。 9. 下表是清康熙時期的一個財政統計。 單元: 白銀康熙十 ( 1671) 2,488,492 康熙十一 18,096,850 康熙十二 21,358,006 康熙二十 28,964,499 康熙三十 31,849,719 康熙三十三 41,007,790 請問這個表應當如何解? (A)當時處於內憂外患,軍費斷增加 (B)當時對外貿興盛,貿總額增加 (C)當時國家安定繁榮,庫存盈餘增加 (D)當時由於外貿發達,關稅收入增加。 10. 如果我們稱宋朝發生一次的火革命,那應是指

5、: (A)價的天然氣被開採和使用 (B)焦炭鋼的技術出現 (C)宋朝已能取得大而價的蒸汽 (D)大用煤作為燃。 11. 次英法軍之役,美國並未與,只予外交上支持,其原因可能是 (A)時值南戰爭之際 (B)時值美西戰爭之際 (C)門總統堅守孤主義 (D)時值南戰爭前夕,美國南對情勢升高。 12. 十八世紀初中西儀之爭 ,所指的是 (A)康熙與教皇之爭,進而諭禁教 (B)雍正之禁西教 (C)乾時, 馬戛爾尼 拒跪拜之 (D)嘉慶時, 阿美士德 拒跪拜之。 13. 如欲解宋朝的城市生活面貌,下哪種史是需要的? (A)清明上河圖 (B)東京夢華 (C)五經正義 (D)夢。 14. 清末國民公報館密商決

6、議:同人各返本,向諮議局報告清廷政治革新絕望,吾輩公決祕密革命;並以各諮議局中同志,為革命幹部人員。日後遇有可以發難之事機,各同志竭響應,援助起義獨。 上文中 報告清廷政治革新絕望是指何事? (A)自強運動的失敗 (B)戊戌變法的失敗 (C)庚子後的新政未能推 (D)皇族親貴組閣。 15. 啟超認為何人對外訂定喪權辱國的條約 , 因此批評他 知有朝廷而知有國民? (A)耆英 (B)鴻章 (C)袁世凱 (D) 曾紀澤。 16. 日本作家井上靖,將鑑真和尚的事蹟寫成小天平之甍,你可能會到麼內容? (A)他是日本學問僧 (B)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C)他曾越過玉門關到哪陀寺學佛 (D)他將佛教宗

7、思想帶到日本。 17. 某一時期,中國的棉布市場主要分為三個域:外地客商攜帶大鉅款買布;本地布牙接受客商委託代客收布;布莊開設店鋪下鄉選購或大批入外地棉布。請問這種經營方式最早可於哪一個時期? (A)唐 (B)宋 (C)明 (D)清。 18. 清朝大文人錢詠園叢話載:至本朝順治初,田過二三。康熙間,長至四五等。雍正間,仍順治初價值。至乾初。然余五歲時(約乾 30 ),亦過七八,上者十餘,今閱五十(約嘉慶 20 ),競長至五十餘。錢詠所敘述的情形,與何者的關係最為密? (A)長江域的開發 (B)人口移居臺灣 (C)人地比化 (D)族群的文化交。 19. 因為嚴重的水旱與饑荒,引發瘟疫而造成京城的

8、傷害。由於其政治上的樞地位,即使沒有饑民湧至與外族入侵,其通往全國各地的交通線,也可避免成為瘟疫傳播的通道,故造成國家衰亡的悲劇。,上述情況發生在 (A)秦漢之際 (B)宋元之際 (C)元明之際 (D)明清之際。 20. 英自乾間遣使 馬戛爾尼 華後,卻時隔二十餘,才再遣使阿美士德 華,其原因應是(A) 英轉向非洲探險(B)英受制於荷東印公司的斷(C)英法七戰爭之進(D)英與拿破 的對峙 21. 佛教史上記載某位高僧在翻譯佛經時手執梵本,口宣秦言,譯音,交辯文旨,與諸宿舊五百餘人,詳其義旨,審其文中,然後書之。胡音失者,正之以天竺。秦言謬者,定之以字義。可變者,即而書之。這種嚴謹的態指的是哪一

9、位高僧? (A)玄奘 (B)佛圖澄 (C)竺法 (D)鳩摩。 22. 由於胡日眾,與漢人雜居,有之士引以為憂,而主張:漸徙內郡雜胡於邊地,或徙胡人各附本種,返其舊土;如此則胡人與漢人雜,並得其所 ,胡人遠絕中國,隔閡山河,雖為寇,所害廣矣。但朝廷限於時勢,未能採。這是哪一個時代的事? (A)西魏 (B)東漢 (C)西晉 (D)東魏。 23. (甲) 自漢魏迄晉,經稍多,而傳經之人,名字弗,後人追尋,莫測代。乃總集名目,表其時人,詮品新舊,撰為經,眾經有據,實由其功。 (乙 )既德為物宗,學兼三藏,所制僧尼軌範,佛法憲章,條為三。天下寺舍遂則而從之。根據以上段資,中的人物應為: (A)陶弘景 (

10、B)支遁 (C)道安 (D)佛圖澄。 24. 游的代鄉鄰作插秧歌:浸種二月初,插秧四月中,小舟載鞅把,往疾如鴻是形容宋朝哪一種精耕細作技術的使用? (A)高轉筒 (B)圩田 (C)圍田 (D)秧馬。 25. 徐達平沙漠,徙平山後民三萬五千八百餘戶,散處諸府衛,籍為軍者給衣,民給田。又以沙漠遺民三萬二千八百餘戶屯田平,置屯二百五十四,開地千三百四十三頃。徙江南民十四萬於鳳陽上述資是敘述何種移民? (A)政府政策的強迫移民 (B)為逃避戰而遷徙他鄉 (C)原居地土地足以分配,人民主動向邊區移墾 (D)人民從文化低的地方向文化高的地方移動。 26. 中國的科舉制從隋朝開始實施,一直到清末哪一場改革才

11、正式廢止,再施?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清末之新政 (D)憲運動。 27. 下 哪一戰爭中,可以發現朝廷中央宣戰,而地方督撫採中的怪現象? (A)英法軍 (B)八國軍 (C)清法戰爭 (D)甲午戰爭。 28. 資一:他注意到中國在軍事以外的缺失,提出:人無棄材如夷、地無遺如夷、君民隔如夷、名實必符如夷,先呼籲在政治制方面進改革。 資二:其言法茍善,雖古先,吾斥之,法茍善,雖蠻貊,吾師之。 請問上述段資所指的是何人? (A)曾國藩 (B)鴻章 (C)馮桂芬 (D)啟超。 29. 明末清初,有些士人嫌王學空虛,轉而探求實用的科學技術,其中如果我們要瞭解明朝甘薯、玉米等作物傳入及栽種

12、的情形,可以查閱何人的作品? (A)徐光啟 (B)顧炎武 (C)黃宗羲 (D)王夫之。 30. 有一個民族向東滅渤海國,向西統治原屬於突厥、回鶻的游牧部,但仍保有四時捺缽,春天捕鵝、釣魚,夏天放鷹,秋天射,冬天虎,官分南面、面,進士科只限於漢人。這民族是: (A)蒙古 (B)党項 (C)真 (D)。 31. 宋朝的文化在中國代文化中可稱之為第一,文人、庶民的活均達鼎峰,以下各項始於宋朝者有: (甲)瓦子、館,飲普及民間 (乙 )舞日益普及,再為貴族官宦獨享,隊舞、儺舞、秧歌花鼓均極 (丙)勾瓦舍遍布京城要地,除話三國外,瓶梅 、水滸傳亦是受大眾歡迎的題材 (丁 )與唐詩格調迥,長短拘,又可入的

13、長短興起 (戊 )特重意境及雅趣的文人畫興起 (A)全 (B)(甲)(乙)(丙) (C)(甲)( 乙 )(戊) (D)(乙)(丁)(戊) 。 32. 宋朝迎云:迄今井邑猶荒涼,居民生資惟榷場。馬軍步軍自往,南客客相經商。文中榷場的性質是? (A)軍隊駐紮地及補給站 (B)政府專賣事業的生產場所 (C)民間自由往的邊界貿站 (D)政府設在邊界的貿地區(或市場)。 33. 中 國從自然經濟逐漸轉變為貨幣經濟的關鍵是指何事? (A)貞觀之治 (B)安史之 (C)黃巢之 (D)靖康之禍。 34. 中國史上人口首突破一億是在宋代時,且當時的食足夠養活百姓,而至於發生動或饑荒,使人口和食達到均衡。請問這是

14、因為有哪項農業成就? (A)開始使用鐵製農具 (B)開始種植小麥 (C)開墾江南圩田、梯田等新耕地 (D)引進玉米新作物。 35. 唐代在何事之後,土地兼併,形成私地私民的莊園制? (A)七國之 (B)安史之 (C)黃巾之 (D)黃巢之。 36. 東晉的土斷制與唐代的稅法有何共通之處? (A)按畝徵銀 (B)戶無主客,以居為簿 (C)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 (D)免除繇役。 37. 小明看到一篇史寫道:十字軍東征使近東諸國社會生產慘遭破壞,人民死於戰,嚴重阻礙這些國家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西歐人民蒙受巨大損失。但是,十字軍東征後,東西方繫加頻繁,促進西歐商業與手工業的發展,引起西歐封建社會內部愈

15、益深刻的變化。請問引發十字軍東征的帝國之形成,與下哪一史事有關? (A)唐太宗派靖打敗東突厥 (B)唐高宗派蘇定方打敗西突厥 (C)隋文帝以間計使突厥分 (D)隋煬帝三征高。 38. 崇信佛道,於建業起同泰寺,兼營長干二寺,皆窮工極巧,殫竭財,百姓苦之。曾設齋會,自以身施同泰寺為奴,其朝臣三表許,於是內外百官共斂珍寶而贖之。是指哪一位皇帝? (A)宋武帝 (B)齊高帝 (C)武帝 (D)陳武帝。 39. 後秦姚興邀請自兹到長安主持譯經工作,使中國經擺脫玄學影響,佛教走上獨發展途徑之人,為下何者? (A)朱士 (B)義淨 (C)鳩摩 (D)竺法。 40. 啟超曾評: 實政府與民間之合體也,而其所

16、向之鵠各。民間全出於公,愚而無謀,君子之;政府全出於私,悖天道,普天嫉之。此指? (A)太平天國 (B)庚子拳 (C)憲運動 (D)洪憲帝制。 41. 一位士人經一場劇變後,指出這是因為當時國家集權太甚,萬之遠,皆朝廷所制 。地方無,導致外寇憑時而莫禦,讎恥最甚而莫報的結果,這位學者可能經以下哪一場事件? (A)西晉五胡華 (B)中唐安史之 (C)宋亡於真 (D)清末八國軍。 42. 中國史上完整東變成殘缺東,係指何國、何項史實之後的結局? (A)雅克薩戰爭後,俄國自尼布楚條約得到大部分的東 (B)甲午戰爭後,日本得到東半島 (C)次英法軍之後,俄費一兵一卒,獲得較今日東九還大的大東地區 (D

17、)日俄戰後,日、俄國劃分勢範圍。 43. 根據統計,有清一代,光是徽州一地有進士二百九十人,其中元十五人,五十二人擔任高官。試問以下敘述中,何者可能為上述況的重要背景? (A)商人地位提升且經濟強,多培養子弟與科舉 (B)方文風興,漸與南方並駕齊驅 (C)教育資源明顯分配均,而徽州地區的官學極盛 (D)士為四民之首、萬般皆下品,唯有書高的觀在徽州人心中根深蒂固。 44. 一部小中有這樣的情節:(外國)公使認為現任的山東巡撫人很好。像他的前任府臺,是同我們敝國人作對。自從現任接手之後,我們的鐵已經放長好幾百,還肯把濰縣城外一塊地方借給我們的軍隊做操場。這部小可能是以下哪個事件做為背景? (A)1

18、845 ,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幾之後 (B)1900 ,中德簽訂膠州灣租借條約幾之後 (C)1905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幾之後 (D)1910 ,日俄戰爭結束幾之後。 45. 有一皇帝以用兵失為由,出斬一大臣。宰相曰:祖宗以,未嘗士人臣事,意自陛下始。上沉吟久之,曰:可與面而配遠處。門下侍郎曰:如此,即之。根據上文,這應是哪一朝代君臣的對話? (A)晉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46. 乾間,英國派遣使節團前交涉通商事宜,其中提出的幾項要求中,包括允許英國商人比照俄國之,在京設一倉庫以收貯發賣貨物,並在京設常設使館卻被乾皇帝以與天朝體制合為由拒絕。請問這項要求,後在哪一位皇帝時答應

19、? (A)道光 (B)咸豐 (C)同治 (D)光緒。 47. 天朝體制至何時完全崩解(A) 鴉片戰爭 (B)英法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軍 48. 唐朝最主要的貨幣開元通寶錢 ,鑄於 (A)高祖(B)玄宗(C) 武后(D) 德宗 49. 二十世紀初,學者在敦煌附近的遺址中,發掘出一種用新文字書寫的佛經。後有人找到一本名為番漢合珠掌中書的字典,才逐漸瞭解此種新文字的原則:使用漢字偏旁以代表各種意義。書寫時有篆、草、楷等書體,相當複雜。這應該是哪一種文字? (A)西夏文 (B)藏文 (C)波斯文 (D)蒙古文。 50. 中國史上有一個時代,政治很安定,政權經常迭,戰爭也是常有的事,各大勢之間

20、經常兵戎相向。戰禍綿使人民負擔沉重,生活困苦。這個時代幾乎沒有特殊的表現,政治上看到偉大人物,學術文化也無甚成就,一片沉寂。但是,繼之而起的時代,結束動,開啟安定和平的局面,經濟上即出現繁榮景象,人口大為增加。也就是,這個時代政治的動對經濟與人口並未造成太大的影響。這是哪一個時代? (A)戰國 (B)三國 (C)南朝 (D)五代。 51. 資甲: 凡百役之費,一錢之歛,先其而賦於人,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居處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也,居人之稅,夏秋徵之。資乙:凡天下丁男給田一頃,篤病廢疾給田四十畝,寡妻妾給田三十畝,為戶加二十畝。所授之田,十分之二為世業,八餘

21、為口分。世業之田,身故則為戶者授之,口分則收入官,以給人。從上述份有關賦稅的資,可得出下哪一項正確的推?(A) 以施時間,甲比乙早 (B) 以徵收項目,甲比乙繁複 (C)以戶籍管看,乙比甲需要精確的戶籍資 (D) 以經濟史角看,乙開啟中國政府編預算之始 52. 請你綜合以下三段文字, 選出最適合的標題。 資一 :後趙石虎 :夷趙百姓有事佛者,特聽之。 資二: 魏孝文帝 :無籍之僧,精加隱括,有者送付州鎮,其在畿郡,送付本曹。為凡粗者,有籍無籍,悉罷歸齊民。 資三: 唐玄宗: 自今以後,僧尼除講之外,一禁斷。時懺,需依儀;午後,宜守俗制。如犯者,先斷還俗,乃依法科罪。 (A)僧尼戒之制定 (B)

22、王權與佛教之爭 (C)佛教特權的衰 (D)外族皇帝之排佛 53. 以下是有關人士對於西教與西學傳入的看法。請選出敘述正確者。 甲: 望之,開堂於江、錢塘、閩粵、實繁有徒,呼朋引,往海上。天下之人之愛其器具之精工,而忽其私越之干禁。是愛虎豹之文皮,而豢之臥榻之內,忘其能噬人矣。 乙: 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僅是遍用於中國各地的法的制定者,而且善於傳布基督教義,特別是楊光先被罷黜放逐後,我向中國再輸入歐洲天文學,是人所共知的。 丙 :中所著者,當然之運,而西所推者,乃所以然之源,此其可取者也。是則中缺陷之大端,得西法而補其未備矣。夫于中法之同者,既有以明其所以然之故,而于中法之未備者,又有以補其缺

23、。 (A)甲乙丙三者場相 (B)甲是康熙皇帝所言 (C)乙是瑪竇所言 (D) 丙是鴉片戰爭前清朝政府的普遍態 54. 晚清之際,位大臣分別提出以下點:甲臣: 天下之恥,莫恥於人,今以如人為恥,而猶以學人為恥,將安於如而終學,遂可雪其恥乎? 乙臣:國之道,尚義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在技藝今以夷人為師,盡驅中國之眾,咸歸於夷。關於以上人的對話,何者解是正確的? (A)甲臣可能為贊成西學的恭親王;乙臣可能為反對西學的倭仁 (B)人的對話應為憲運動時期,討是否引進君主憲制 (C) 此次爭後,由於朝廷態保守,因此做法上採乙臣的點 (D) 人的觀點反應清末士大夫分成全盤西化與中國本位大派 55. 有位學

24、者對中庸稱讚備至,他: 其書始言一,中散為萬事,末合為一。放之則彌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請問這位學者應是何人?(A) 唐朝翱 (B)宋程頤 (C)南宋朱熹 (D) 南宋九淵 56. 四時捺缽是指哪一政權的政治、軍事中心,隨帝王每四季巡幸同地區而轉移? (A) (B) (C)夏 (D)清。 57. 下何者是中英 天津條約 開放的港口(A)天津 (B)潮州 (C)淡水 (D) 漢口 58. 今河南、山東、直隷之民,往邊外開墾者多,大都京城之米,自口外者甚多,口外米價雖極貴之時,秫米一石過值銀二錢,小米一石過值銀三錢,京師亦常賴之。,此言最可能出自(A)唐太宗 (B)宋太宗 (C)

25、 明思宗 (D) 清康熙 59. 向者登科名級,多為勢家所取,孤貧之,今朕躬親試,以可否進退,盡革前弊矣。此言最可能出自(A)唐太宗 (B) 宋太祖 (C) 隋煬帝 (D) 漢高祖 60. 清之 王韜 認為何者最足為中國所法 (A) 美國的總統制 (B) 法國的君主憲制 (C) 英國的君主憲制 (D) 俄國的開明專制 二. 多重選擇題 40(每題分,錯一選項,倒扣題 分的五分之一) 61. 中國史上的胡漢交融表現在各方面,舞受胡風的影響,常表現出雄壯威武、英勇無比的精神或者草原游牧風情。然而下何者屬此風格? (A)敕歌 (B)王入陣曲 (C)霓裳羽衣曲 (D)周的城舞 (E)昭君出。 62.

26、資一:史學者估計,明初(1400 )中國約有 6,500 萬人,到明末(1600 )人口增加為 1 億 5千萬人。康熙間(1700 ) ,人口為 1 億 5 千萬人。 資二: 1550 時,中國大栽種玉米、甘藷、馬薯、花生等多種新作物。 針對段資,許多同學有同的意,請問何人的法較正確? (A)玉米等新作物的產大,取代原有食作物的種植空間,才能養活較多人口 (B)玉米等 新作物未取代原有作物,但可生長在較貧瘠的土地,增加食的供應 (C)從明初至明末未發生大規模社會動,人口的劇增可能與食供應增加有關 (D)明末至清初食生產條件改變大,人口亦未增加,應與其間的動有關 (E)因清初人口大移往臺灣及東南

27、亞,所以人口雖有成長,人口總卻未增加。 63. 一位南宋時代的商人可能過著怎樣的生活? (A)他從四川運棉布到南去販賣 (B)由於實施海禁,他必須以走私的方式,才能運銷陶瓷出海到南洋各國 (C)他在城市的大街上開店,店的左邊是住家,右邊是佛寺,他清晨就開業,到深夜才打烊 (D)他談成一筆交,對方用會子支付價錢 (E)他喜歡觀賞南戲,端午節時,他和同業聚資請一個戲班表演。 64. 促使英法軍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A)公使無法進駐京 (B)國文書往未能平 (C)中國尚未全面開放 (D)鴉片未能合法 (E)修約未遂。 65.清政府之預備憲主要措施為 (A) 編新軍 (B)改訂中央官制 (C)振興實業

28、 (D)增設議政機構 (E)收回權。 66.明清時期各地的農戶普遍種植經濟作物,下哪些是明朝普遍栽種的? (A)棉花 (B)甘蔗 (C)蠶桑 (D)菸草 (E)樟腦。 67.唐朝佛教興盛,各種宗派,而又以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最具創造性,三宗雖分途教,但彼此之間有哪些互通之處? (A)都強調本心清靜,人人皆可成佛 (B)都融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C)都注重家庭生活及孝道思想 (D)都主張佛法世間,著重圓融的精神 (E)都著重人心的自由及其活動性。 68.蒙古族文化相對後,無法強迫被征服的民族接受其文化,且願讓自己和被征服的人接受漢化,因而採取以下何種政策? (A)將蒙古文、漢文並為官方語言 (B

29、)允許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猶太教傳播 (C)明訂對各族婚喪俗的維護 (D)同族群的人犯法,各依其本俗法審 (E)命所有人只能使用蒙古文。 69.有一個國家的國會在討應否派兵赴亞洲作戰時,一位政治家表示反對,由是:在人史中,我從未過如此正義,並故意要使國家蒙受永久恥辱的戰爭。可是他的反對未被採納,這個國家戰勝之後獲得很大的益,就像另一位政治家的:我們的傳教士和商人從此可以到達一直禁止我們去的地方。請問: (A)這是指英國 (B)該國是因為鴉片貿問題而出兵,故該國人稱這場戰爭為鴉片戰爭 (C)主戰派的勝是因為巧妙操縱輿,把焦點變成如何擔保未貿的平安與公民的安全 (D)傳教士和商人到以前能去的

30、地方是指廣州 (E)傳教士和商人的開放於天津條約。 70.蒙古人創史無前的龐大帝國,但及三代,帝國 即分崩析。何以蒙古帝國能創造世界帝國,包融各民族於一? (A)蒙古統治者未將種族融匯視為重要的政策 (B)蒙古人缺乏,須借助各民族人才,各地蒙古政權深受當地文化薰染 (C)幅員廣大,各區之間缺乏交通繫 (D)忽必的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滿,拒絕歸附,結果導致四大汗國紛脫 (E)一的帝位爭奪戰破壞蒙古帝國的一統精神。 71.關於榷場貿下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 是在中國邊境開設的邊關貿 (B)宋與、夏之間都有榷場貿 (C)貿受到官方的監督,設有市舶司加以管 (D)中國長期處於出超的態 (E

31、)對於中國的執政者,榷場貿的政治意義較經濟意義為重要。 72.南宋時期,許多江浙商人到福建泉州做生意。他們可能從事哪些貿? (A)將江浙的食米運銷到泉州米 (B)將江浙的棉布銷售給泉州布商 (C)將江浙的綢絹賣給泉州的海商 (D)將福建生產的瓷器運銷到江浙 (E)將福建的甘薯運回到江浙銷售。 73. .時間 戶 人口 洪武二十 (西元 1384 ) 甲 10,652,870 60,545,812 弘治四 (西元 1491 ) 乙 9,113,446 53,281,158 萬 (西元 1578 ) 丙 10,621,436 60,692,856 關於以上明朝的戶口及人口資我們可以如何解? (A)

32、從甲到丙人口增加緩慢是因為戰禍所致 (B)將近百間中國的人口應至於增加,該表應是許多逃戶未納入其中 (C)明初美洲作物傳入人口應至增加緩慢,該據應有誤 (D)乙到丙人口增加緩慢是因為靖難之役 (E) 甲到丙這段期間中國人口有大規模的成長,該據可以看出明中以後對戶籍的管並確實。 74.自明至清,人口激增而耕地有限,食供應漸發生困難。一個明清之際住在福建的貧農,他可能以麼方法解決生活問題? (A)地主運用當地特殊地形,開闢大湖田,他承佃耕種 (B)他東渡臺灣,墾謀生 (C)他遠走南洋,受僱於人以餬口 (D)耶穌會傳教士傳入水轉翻的製法與用法,他採用這種前所未的灌溉工具助耕 (E)甘薯、馬薯等美洲食

33、作物已傳入福建,他遷入山地,種植這些耐旱而多產的作物為主食。 75.地大發現後,西東漸,對十、十七世紀的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A)對外貿大入超 (B)大白銀入中國 (C)明朝海禁政策解除 (D)美洲作物引進與傳播,有助日後人口壓的舒緩 (E)傳教士東,帶西學。 76.南宋時哪些產業的發展是南方超越方的? (A)絲織業 (B)製船業 (C)棉織業 (D)印刷業 (E)製瓷業。 77.資:道光、咸豐以,中國再敗於泰西,使節四出,交聘於外,士大夫之好時務者,觀其號約束之明,百工雜藝之巧,水武備之興,貿轉輸之盛,反顧赧然,自以為貧且弱也,於是西學大興,人爭言其書,習其法,欲用以變法。 請問關於上述資

34、哪些解釋是正確的? (A)中國最早與外國互派使節是在鴉片戰爭後 (B)中國最早與外國互派使節是在英法軍後 (C)西學大興,人人爭言其書,習其法這種情形在自強運動時已經有之 (D)鴉片戰爭後中國士大夫之好時務者紛紛上書言變法之道 (E)自強運動時已有同文館、廣方言館的設,有助於西學傳入。 78.宋元學案提到宗朱者詆為狂禪,宗者以朱為俗學,家之學各成門戶,幾如冰炭矣。有人甚至其已經成為一件學術公案,此學術公案發展至明末,出現下何種點或批評?(A)以明心情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 (B)知之真篤實處即是, 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C)酒色財氣,礙菩提(聖賢)。 (D)無事袖手談心性,危一死報君王。(E) 舊學商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79.次英法軍華期間,中國正處於那些內憂 (A) 川楚教 (B)新疆回變 (C) 雲南回變(D)太平天國之 (E) 80.康有為撰寫何者,以為其變法之基礎 (A) 康輏紀 (B)瀛環志 (C)新學偽經考 (D)孔子改制考(E)勸世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