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分析.doc

上传人:文档投稿赚钱 文档编号:1463482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毕 业 论 文(设 计)2015 届 金融学 专业 * * * * 班级题 目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分析姓 名 * 学号 * 指导教师 盛* * 职称 副教授 二 一 五 年 五 月 十一 日内 容 摘 要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 之一,从建立至今经历了不断的发展演变。近些年,因其调控经济时产生的巨大冲击,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代替法定存款准备金进行调控。然而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水平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仍是货币供应量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自身优势,所以我国频繁使用该政策调控市场经济。自 1

2、984 年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多次进行调整,至今共调整了 48 次。本文根据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分析我国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日常调控手段的原因,并依据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方向和调节背景分阶段介绍其使用效果,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措施,旨在改善其使用效果。本文的创新点是选取最新的数据,以货币 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来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节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关 键 词法定存款准备金;效果;改进措施The Analysis of Legal Deposit Reserve Policy Tools in ChinaAuth

3、or: Zhang Xiaoyan Tutor: Sheng ChangqinAbstractStatutory reserve is “three magic weapons“ one of the monetary policy tool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has undergon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huge impact of the regulation of the economy, many Western countries ha

4、ve canceled the deposit reserve system, instead of using other monetary policy tools to regulate the statutory reserve. However, due to the level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compared with Western countries behind and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is still the money supply and the statut

5、ory reserv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so the frequent use of the policy control market economy. Since 1984, the statutory deposit reserve system, several adjustments, adjusted 48 times so far.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tory deposit reserve system, Chinas central bank

6、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statutory reserve as a daily means of regula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our statutory deposit reserve ratio a phased introduction of the adjustment direction and adjust the background of its effect, whereby proposed measures to further improve our legal reserve poli

7、cy aimed at improving their effectiveness.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select the latest data,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y supply to change monetary policy to analyz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he statutory reserve, and to propose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KeywordLegal deposit rese

8、rve; Effect; Improvement measures目 录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史演变 .1(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 .1(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 .4二、我国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原因 .4(一)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仍是货币供应量 .5(二)存款准备金政策相较其他货币政策有一定的优势 .5(三)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是由我国经济体制决定的 .6三、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使用效果分析 .7(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摸索阶段及效果 .8(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阶段及效果 .8(三)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逐步完善阶段及效果 .10四、进一步完善

9、我 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进措施 .14(一) 加强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协调使用 .14(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15参考文献 .16致 谢 .171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分析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史演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随时满足客户资金清算或提取其存款时,必须存入该国央行的一定数额的资金,主要是为了保证客户的存款不受损失和组织资金的清算,存入中央银行的那一部分资金占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首先起源于英国,但是以法律形式最早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是美国。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于 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设计该制度是保证集

10、中控制必要的信贷资金,以通过再贷款形式调整信用结构及控制信用规模。法定存款准备金最早是用于保障银行支付、防范流动性风险,后来发展成为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1、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形成设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衷是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通过商业银行的中介职能,将社会中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然后再把这部分的资金贷放到需要它的地方去,最终赚取之间的利差。商业银行作为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它的本质,因此就希望把所有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旨在赚取最大利润。但是也要想到这个问题,即储户在需要货币的时候,就会拿着存单去银行提取自己的资金,如果这时银行把所有的存款贷放出去还未

11、收回,就不能应对客户提存的要求。当这样的行为普遍发生时,就会出现挤兑,会使商业银行濒临破产,使得储户蒙受损失,逐步演变2成为金融危机。所以,为了防止这种危机的发生,国家就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将存款中的一定部分作为支付存款的准备金。之后,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按照规定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放置央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就应运而生。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户部银行建立于 1905 年 8 月,此时并未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银行,但是并未规定银行需要向央行上缴存款准备金的制度,一直持续到国民政府的下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于 1948 年 12 月 1

12、日由人民政权创办了中国人民银行,它是我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货币及办理各种银行业务。此后,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存贷款管理,统一运用存款、分配贷款,因而也未能实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1979 年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将四大国有银行从统一的人民银行体系中分设出来,恢复交通银行,组建一些区域性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1983年 9 月 17 日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的授权开始专门担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中央银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根据 1983 年 9 月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恢复建立的,并在1984 将其制度化。 2004 年 4 月 25 日我国开始实行差别存

13、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是指不同的金融机构适用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金融机构自身的资产质量状况、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决定。从 1984 年至今,纵观我国法定存款备金制度的发展历程,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 48 次调整。虽然每次的调控幅度较小且逐渐趋于平稳,但调整次数非常频繁,具体调整情况如图 1:3-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19851988-9-101999-11-212004-4-252006-8-152007-1-152007-4-162007-6-52007-10-252007-11-262008-1-252008-4-

14、252008-6-72008-10-152008-12-252010-2-252010-11-162010-12-202011-2-242011-4-212011-6-142012-2-182014-4-252015-1-5存 款 准 备 金 率 ( %) 调 幅 ( %)图 1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年变化(19842015)2、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形成的目的在金融业的发展初期,由于同业银行间的资金拆借市场及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机制尚未完善,银行流动性、安全性比例不协调,应变能力较差,对临时性的现金需求弹性系数较小。当出现大量现金挤兑或资金需求突发性上升时易出现金融恐慌。法定存款准备金

15、制度是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一个缓冲和保险装置,可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按照货币乘数理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是货币供应量,而乘数大小主要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决定最终决定派生存款。货币供应量和派生存款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系数影响很大,货币供应量会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而成倍的变化,所以中央银行可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且法定存款准备金有助于中央银行进行结构调整,利用各金融机构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通过贷款或再贷款调节信贷规模。(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41988 年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进行了改革,将“ 准备金存款”和“ 备付金存款”合并成为“ 准备金存款” 一

16、个账户,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5个百分点。一改过去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向央行的对应机构缴纳的做法,由各个商业银行统一向中国人民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并且央行并不规定用于清算的超额准备金率,由各行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一改革标志着存款准备金制度不仅仅是央行集资的一种手段,还将正式成为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纵观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变动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便能够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其作用由最先的筹集资金逐步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进而成为我国央行调控宏观经济最常用的工具。相较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两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说,易控制,效果明显,操作成本小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在

17、我国使用是很频繁的。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使用,甚至于取消此项制度,这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国应深化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功能的认识及其对货币调控的实际效果和影响,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调控机制。二、我国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原因因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很强烈,以至于一些国家难以承受其产生的打击效果,所以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开始以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代替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使用。然而我国为什么更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还不具备实行零准备金政策的条件。回顾过去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5其对我国的宏观经

18、济调控仍具有一定的效力。当前对于我国,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还言之过早,可行性不大,或者会出现比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带来的市场干扰更大。下面给出更详细的分析:(一)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仍是货币供应量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金融市场未完全放开,货币供应量对我国来说是具有可测性和相关性的。而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这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发挥其功能和效用的传导机制仍是有效的。而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水平较高,选择利率或者通货膨胀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具有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的。那些实行零准备金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不再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

19、标或者说主要的中介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会大大降低,甚至不再有效。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完善中,利率并未实现完全市场化,通货膨胀率不易监测,不具备把通货膨胀率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由于我国的金融创新水平较低,不同层次货币可较为清楚地进行计量,货币需求函数相对比较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数倍的作用于基础货币,进而改变货币供应量。因此,我国常运用该政策调控宏观经济。(二)存款准备金政策相较其他货币政策有一定的优势法定存款准备金对于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这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调整效应比较猛烈, 给市场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 能更快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我国在 1998 年重新恢复了公开市场业务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