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xx在2018年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460545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在2018年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xx在2018年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xx在2018年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xx在2018年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xx在2018年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x 在 2018 年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辖区 2017年普惠金融发展情况,传达银监会和 XX银监局普惠金融工作的最新要求和安排,部署 2018 年普惠金融重点工作。刚才,通报了辖区银行业 2017 年小微金融服务工作情况、“三农”金融服务情况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情况,六家机构分别就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措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和三农金融服务情况等进行了交流发言。农发行 XX 分行、农行 XX 分行、农商行 XX 分行等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站位高、思路清,及早介入、主动谋划;农商行 XX 支行等机构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做到了倾情倾力,下足了“绣花”

2、 功夫。他们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三真” :真心、真干、真效,值得辖区各机构认真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以“承前启后”为立足点,回顾2017 年普惠金融工作(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工作取得新进展2017 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抢抓机遇、勇于担当,持续加强对小微、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变化”上。一是实现了从“高度重视”到“实质落实”的变化。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的认识逐步从“高度重视”的口头落实转变到实实在在的“贯彻落实”。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说明各机构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在深刻思考业务转型,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脱虚向实,切实提升

3、了普惠金融支持效能。二是实现了从“唯抵押论”到“担保多元”的变化。我们在监管实践中发现,过度重视第二还款来源、忽视第一还款来源的情况较为普遍,只要抵押品足值,资金用途可以忽略不顾。这种“唯抵押论” 在近几年持续爆发了信用风险,也严重阻滞了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刚才我们分别通报了各行 2017 年小微、三农的支持亮点,可以看出各行向多元化担保的发展趋势,同时更加注重企业的“三单”、纳税、上下游等经营实质,在风险可控、信息完善的情况下缓解抵押品不足导致的“贷款难” 问题。三是实现了从“被动求规模”到“主动抓机遇” 的变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深化与政府及人行、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动,围绕地方特色

4、,主动对接基层组织,抓住普惠金融这块“蓝海”拓展业务,推动出台、完善、落实普惠金融相关政策措施,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获得了积极评价。(二)2017 年分局普惠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7 年,分局持续加强对银行业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政策引领和监管督导,厘清普惠金融业务边界,弥补当前金融服务短板,主要突出在“四个推进”上。一是推进监测考核,增强工作连续性。分局坚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分别制定小微、农村金融服务考评办法,持续传导监管政策。按月考核、按季通报普惠金融开展情况,对考评结果排名靠后的银行开展走访督导和定点帮扶,有条不紊地做实压力传导。二是推进便民利民,

5、提升群众满意度。积极稳妥推进村镇银行支行建设,下沉服务中心,辖区 5 家村镇银行均已在乡镇设点,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不断提高。验收“村村通”全覆盖工作,在各行自查的基础上,对包干的空白行政村以不低于 30%的比例随机抽查并通报。针对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推进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新要求,持续督导涉农银行清理“ 僵尸机” ,使用细则上墙、优化机具选址、强化后期维护,助力农村基础金融设施提档升级。三是推进宣传汇报,增强多方凝聚力。分局以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活动为契机,将“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联合相关银行在深度贫困乡镇举办了 6 场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另一方面,分局积极推动各行加强对外宣传,XX

6、 卫视 XX 新闻联播节目对农商行 XX 支行扶贫小额信贷取得的良好成效进行了专门报道;各区县电视台、纸媒和网媒等累计报道 10 余次;XX 区、XX 区和 XX 县政府对各承办行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通报表扬。四是推进产品创新,迎合需求多元化。分局持续保持前瞻思维,引领各行因地制宜加强产品创新,开发出“云税贷” 、“税易贷” 、“创业贷”等有效匹配小微、三农生产周期和季节性的产品,从抵押方式、产品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引流到薄弱领域,让更多受众享受到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雨露甘霖。总体看,在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努力下,2017 年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小微企

7、业贷款整体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涉农贷款、农户贷款稳步增长,基础金融服务和扶贫小额信贷覆盖面不断扩大,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和外部环境逐步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心血。在此,我代表分局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二、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明确当下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8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普惠金融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普惠金融工作的战略部署,落实银监会、XX 银监局的决策要点,清醒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下辖区银行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问题。(一)提升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普惠金融发展工作的信心与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

8、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重点工作部署。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当地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理解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意义,将普惠金融工作与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持。这里特别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党中央明确,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

9、抓手,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银行业坚守主业、回归本源,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自身政治和社会责任所在,也是新时代创造的新机遇。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找定位、谋发展、推改革、强服务,将是否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主动参与、及早谋划,将党和国家乡村振兴

10、战略的各项政策要求落到实处。(二)保持清醒认知,理性应对宏微观环境的形势与压力一是普惠体系建设的短板仍亟待解决。当前金融领域部分业务立法缺失,普惠金融功能监管亦缺乏系统性、制度性的安排,引导政策多,实质倾斜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想有作为的银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信用信息呈现碎片化,数据互通存在障碍,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根基不牢,解决金融服务可得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攻坚拔寨。二是金融服务洼地的灌溉仍较为乏力。尽管辖区普惠金融工作的推进取得了一个个突破性进展,支持力度和覆盖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条件困难的边远行政村、初创小微企业、深度贫困人群等金融服务难以到达、金融机构畏贷慎贷的“硬骨头”还没有被啃

11、下来。三是普惠金融乱象的整治仍面临挑战。随着普惠金融激励政策的出台,金融机构“搭便车”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规范经营的乱象也亟待整顿规范。许多看似“创造需求”的举措实质上却是变相提高融资成本、人为掩盖贷款风险,严重背离了普惠金融的初衷。(三)坚定信心初心,着力解决辖区银行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一是“面”与“质”的矛盾。当下,普惠金融“ 面”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如我们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扶贫小额信贷覆盖率也由 2016 年底的 0.95%提升到了 12.46%。但是,“质” 上的挑战愈发暴露。部分小微企业虽然融到了资金,但融资成本过高、期限不匹配;部分入村机具成为了“僵尸机”,长时间无人使用和维护;部分机构承担的风险和成本远超自身承载能力,影响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功”与“罚”的矛盾。虽然监管部门几年来多次要求各行严格落实“尽职免责” 、“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导向政策,但机构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仍较突出,配套政策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员工“怕贷” 的心理仍较普遍,严重制约了金融服务主体参与普惠金融的内在积极性。三是“供”与“需”的矛盾。2017 年,辖区各区县经济均实现了较好增长,但市场需求疲软、优质项目有限的问题仍较突出,银行间“粥少僧多”竞争局面依旧激烈。另一方面,普惠金融领域存在的民间借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