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eco 文档编号:1457357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 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 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解析:环境中的光照、温度等因素可以被生物感受器感受到,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引起 A项所描述的生理过程,A 项正确。B 项描述的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正确。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使感受器兴奋,之后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 项正确。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下丘脑,而不是垂体,D

2、项错误。答案:D2.右上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 25 时,单位时间内机体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B.从时间 t1到时间 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加大了C.时间 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 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解析:正常人体单位时间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由图可以看出,25 时和 t3以后,机体散热量保持恒定,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A 项正确,D 项错误。从高温环境到低温环境,温差加大,物理散热加快,随后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B、C 两项正确。答案:D3.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

3、 25 降到 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解析: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下降时人体散热增加,于是会通过加快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所以酶活性不变,但耗氧量增加。处于低温环境时排汗减少,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答案:B4.假设人在 20 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 a1,散热速率为 b1,进入 0 环境 20 min 后的产热速率为 a2,散热速率为 b2。下列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1=b1,a2=b2 B.a2b1,

4、a2b2 D.A、B 两项均对解析:不论在 20 还是 0 的环境中,人体体温都能维持相对恒定,所以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即 a1=b1,a2=b2。20 时的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都小于 0 时,即 a1”“”或“=”)散热总量。 (6)临床上采用低温麻醉是因为人体温下降(不低于 28 )时,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强,其原因是 。 解析:(1)寒冷环境时,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相对稳定。(2)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它们可以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抵御寒冷。(3)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是大脑皮

5、层。(4)破坏下丘脑,动物体不能维持体温平衡,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说明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及以下神经部位。(5)根据题意可知,某人体温始终维持在 36.5 ,体温没有变化,表明此人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等于散热总量。(6)体温较低时,细胞生命活动慢,机体的代谢率降低,需要能量少,因而细胞呼吸耗氧少。答案:(1)维持体温恒定(2)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抵御寒冷(3)神经调节(4)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及以下神经部位(5)=(6)体温较低时细胞生命活动慢,需要能量少,因而细胞呼吸耗氧少(或体温低时,机体的代谢率降低,耗氧少。合理即可) 12.

6、下图甲是狗尿浓缩实验的结果示意图。让狗大量饮水(箭头 a)后,连续排出大量的尿;当将10 mL 质量分数为 2.5%的 NaCl 溶液注入颈动脉(箭头 b)后,尿量暂时减少;当颈动脉注射脑垂体后叶提取物(箭头 c)后,尿量也减少。根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10 mL 质量分数为 2.5%的 NaCl 溶液注入小狗颈动脉,使 升高,刺激 ,引起 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本实验证明 也含有这种激素。 (2)如果预先将狗的脑垂体后叶切除,再进行上述实验,请将预期结果的排尿曲线描在图乙的坐标上。解析:注入质量分数为 2.5%的 NaCl 溶液会引起狗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7、,进而使尿量减少。如果先切除垂体,则在注入质量分数为 2.5%的 NaCl 溶液后只能使下丘脑感受到刺激却不能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因此尿量不会有变化;直到颈动脉注射脑垂体后叶提取物(箭头 c)后才会有变化。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 脑垂体(2)如下图13.下图甲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模式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 A 模式中,内分泌腺为肾上腺皮质,其分泌物直接受垂体分泌的 的影响,而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增加,又反过来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2)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 ,引起 激素分泌增加,通过这种激

8、素进行信息传递属于图甲中的 (填字母)模式。 (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 。体温调节还可以通过 C 模式进行,请写出人体在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反射弧。 。 (4)C 模式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可用图乙表示,在该结构中,信息的传递是 的,因为 中的信息物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即由前一个神经元的 释放,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的 。 解析:(1)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受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增加,又反过来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2)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升高,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属于图甲中的 B 模式。(3)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二者促进代谢,增加产热。(4)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一般只能由轴突末梢释放,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答案:(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负)反馈调节(2)升高 抗利尿 B(3)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4)单向 突触小泡 轴突末梢 细胞体或树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