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教育的关键是形成公民“意识” 【关键词】公民教育;公民意识;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4-0026-01 2014年,有三起打架行为成为国人议论的焦点:一是7月26日晚从昆明飞往北京的MU5718次航班上,一名男子因调整座椅靠背不小心把后面一位老太太的水弄洒引起的打架。二是12月12日凌晨从曼谷飞往中国南京的泰国亚洲航空公司FD9001航班上,乘客向空姐泼开水引发飞机返航。三是12月18日由重庆飞香港的国航CA433航班上,前后排旅客因为琐事在万米高空大打出手。 从地面打到空中,由国内打到国外,其影响之恶劣,令国人深恶痛
2、绝。三件事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关联,但细析之下不难发现,现象背后折射的却是国人公民素质的问题。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个学生家长,更是一个社会公民,我不禁要问:我们过去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还少吗?诸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意识教育、消费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和谐人际关系教育、诚信教育,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甚至具体到禁毒教育、青春期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批量灌输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实在是微乎其微,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我们的公民教育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公民教育的内容安排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其次,公民教育的连续性不够
3、。德育是有延续性的,公民意识的形成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将暂时储存在学生脑海中的德育知识碎片转变为内化于心的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三,公民教育的说教与践行须协同发展,中国的德育是道德教条的灌输,更多地关注了德育规范的警示与约束作用,缺少道德实践。 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基本是以技能学习为主,这些学生很早就会走上工作岗位,所以,职业学校学生的公民教育显得更为迫切。职业学校毕业生以怎样的姿态走向社会、走进职场,事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事关未来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升,事关全社会整体道德能量的形成。 一是职校生公民意识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培养“道德合格、技能有特长”的学生是
4、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教育功能。作为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公民教育重视人格培养、社会公德养成、国家认同,并最终体现在公民行为上,即做人和做事的具体行动中。简言之,做人和做事的基础就是“德技双修”,其中“德”为前提,“技”为根本。 二是职校生公民意识教育最终要指向具体的职场活动。公民的遵章守纪这一道德规范,必须在社交场合和公共活动中得以体现。职业学校的公民教育,不仅要重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更要结合专业思想教育,指向未来的职场活动。譬如,学烹饪的学生要懂得食品卫生安全是道德底线,诚信经营是行为准则,按章纳税是公民的社会责任。其他专业也应结合未来职业活动的具体要求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离开了具体
5、的社会行为、职业行为,已经内化了的公民意识难以得到彰显。 三是职校生公民意识教育要重视“公民意识”的后续教育。首先,“意识”不是人脑固有的,是需要后天“养成”的。因此,“公民意识”的形成需要学校德育。其次,人的意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后天“保鲜”的。对于走向职场的职校生来说,原先在学校德育中形成的“公民意识”会随着社会环境、信息获得、思维判断、价值取向等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对社会公众的公民教育进行后续教育。第三,要推进“公民意识”由“浅意识”向“深意识”发展。意识会随着时间推移渐趋淡化。为了强化“公民意识”,则必须在长期的学习锻炼中获得一种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与评价,将公民意识由“浅意识”向“深意识”推进,并使之在具体的行动中得以强化和显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