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及其政策响应.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45425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及其政策响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及其政策响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及其政策响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及其政策响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及其政策响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及其政策响应 费罗成 吴次芳 程久苗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 在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固碳减排”目标的新形势下, 对大规模农村土地整治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其造成的碳效应也逐渐受到重视。根据农村土地整治的实施流程逻辑, 本文分别探析了项目造成的土地利用结构碳效应、工程措施碳效应、农田管理碳效应, 并据此提出项目立项阶段、施工阶段和管护阶段的政策响应, 以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向更高阶段发展。研究表明: (1)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 并不是简单的项目区碳库储量增加或减少的关系, 需要综合考虑项

2、目区土地利用变化、工程施工量和施工类型、后期农田管理措施等; (2) 项目的立项阶段、施工阶段和后期管护阶段需要制定“项目区碳库增加最多或损失最少”的导引性目标, 以实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固碳作用; (3) 碳效应的管理措施应该注重地区和群众的内在需求层次, 综合考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群众意愿等多种因素, 逐步有序推广引导, 防止农村土地整治由“经济至上主义”走向“生态至上主义”。关键词: 农村土地; 土地整治; 碳效应; 政策响应; 碳库; 作者简介:费罗成, 男, 安徽当涂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土地整治。E-mail:作者简介:吴次芳, E-mail:收

3、稿日期:2016-08-19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AHSKY2015D73) Carbon effect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its policy responseFEI Luocheng WU Cifang CHENG Jiumiao 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C

4、hina i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realize the goal of“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large-scale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take the carbon effect as a great concern. According to t

5、he framework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we,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alyzed the carbon effect in terms of land use structure,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cropland management caused by the project. Subsequentl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discuss the ca

6、uses of carbon effect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act that the carbon effect exists in the rural land regulation, we propose relevant policies for the project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initiation stage, construction stage and maintenance stage. According to the resea

7、rch, we look forward to promote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to a higher stage. Research shows that: (1) the carbon effects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s featured by complexity, diversity and dynamics, instead of by a linear relationship of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rbon storage. We need to consider l

8、and use change, construction quantity and construction type, final farmland management measures, etc. in the project-covered area; (2) the priority policy needs to be formulated to realize the leading goal of“the maximum increase or minimum decrease in carbon pools”in initiation stage, construction

9、stage and final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stage. The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function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may be enhanced; (3) management measures related to carbon effects should focus on internal need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grassroots, as well as factors such as socio

10、economic status of a region. Accordingly, the policy guidance of carbon effect in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gradually and orderly, to avoid the trend from “economic supremacy“ to “ecological fundamentalism“.Keyword: rural land; land consolidation; carbon effect; policy response; ca

11、rbon pool; Received: 2016-08-19引用格式:费罗成, 吴次芳, 程久苗.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及其政策响应J.资源科学, 2017, 39 (11) :2073-2082.Fei L C, Wu C F, Cheng J M.Carbon effect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its policy responseJ.Resources Science, 2017, 39 (11) :2073-2082.1 引言近年来, 国家加大土地整治投资力度, 年投资额约 1000 亿元, 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1。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

12、16 2020 年) , “十三五”期间, 全国规划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133.33 万 hm (2000 万亩) , 通过农用地整理改造中低等耕地 1333.33 万 hm (2 亿亩) 左右, 整理农村建设用地 40 万 hm (600 万亩) 2。可以说, 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项目规模、推广范围和投资力度成为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并持续深入影响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3。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 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土地整治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典型的土地利用活动,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联系着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 对自然

13、界的碳循环过程有直接影响。然而, 现阶段土地整治过程中工具理性思想仍然严重1, 虽然逐渐认识到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但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科学技术水平等局限,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时大多仍停留在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景观格局等方面, 项目实施的碳效应尚未得到实践重视。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研究还不够深入, 仅有少数学者进行了有益探索4, 关注到土地整治造成的土壤碳含量变化5及其生态补偿政策设计6等内容, 但现有研究更多地是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碳库的“截面”实测或估算, 揭示了“碳效应存在”的现象, 而碳效应的产生机理研究有待深入, 更是缺乏农村土地整治的全过程碳效应

14、分析。由于农村土地整治复合了项目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工程施工扰动等多种因素, 其对项目区造成的碳效应十分复杂, 有必要加强研究。因此, 本文试图从农村土地整治的实施流程逻辑出发, 揭示农村土地整治对项目区造成的碳效应, 并据此提出政策响应, 以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向更高阶段发展。2 农村土地整治碳效应的逻辑框架工业革命以来, 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这两种人类活动严重干扰了全球碳循环, 成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据学者估计, 土地利用导致了 30%的温室气体排放7。而因为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 1870 年之前造成全球碳库损失估计在 45114Pg C

15、 (平均 79.5 Pg C) , 1870-2014 年造成碳库损失则在 108188Pg C (平均 148Pg C) 8。农村土地整治是典型的土地利用活动, 也会影响项目区的碳循环和碳库储量, 产生极为明显的碳效应。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流程逻辑看, 项目区依次经历立项阶段、施工阶段和管护阶段, 其对项目区的碳效应也分布于三个阶段之中 (图 1) 。简而言之, 农村土地整治产生的碳效应主要有三类: (1) 项目区预期和实际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导致的碳库转变而形成的碳效应 (如林地碳库转变为耕地碳库) ; (2) 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扰动和工程自身碳排放而造成的碳效应 (如土地平整对土壤有机

16、碳库影响、工程机械运行的能源消耗) ; (3) 项目管护阶段的农田管理方式造成的长期碳效应 (如耕作方式的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3 农村土地整治的土地利用结构碳效应农村土地整治不仅是新增耕地的过程, 更是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过程。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影响着陆地与大气之间碳迁移变化, 土地利用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碳交换9。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 项目区大部分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耕地后, 往往将产生明显的碳效应。江苏省案例表明, 耕地碳密度为 9.84kg/m, 而林地、草地碳密度分别为 14.67kg/m、10.18kg/m, 其转换为耕地的过程是项目区碳库损失过程;建设用

17、地、水域碳密度分别为7.31kg/m、8.17kg/m, 其转换为耕地的过程是项目碳库增加过程10,11。巴基斯坦兴都库什地区的研究结果也类似, 从林地、草地转变为耕地意味着会造成56%和 37%的碳库损失12。当然,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的碳效应在各区域之间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甚至某些转换在一些区域表现为碳源, 而在另一些区域则表现为碳汇13。深究之, 农村土地整治的土地利用结构碳效应是项目区碳库类型改变的缘故, 实质是整治前后项目区分碳库的变化。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视角看, 项目区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被分配到 4 个分碳库:植被碳库、枯落物碳库、土壤有机碳库和动物碳库。其中, 动物

18、碳库的碳储量仅占很少一部分, 全球不足 0.1%14, 而且动物具有可迁移性, 不易观测对比。为此, 本文重点比较项目区整治前后的植被碳库、枯落物碳库、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 忽略动物碳库。图 1 农村土地整治碳效应的逻辑框架 Figure 1 The logical framework of the carbon effect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下载原图3.1 植被碳库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碳输入, 也是项目区各类碳库的源头。在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等土地整治过程中, 项目区原先没有植被碳库或仅少量植被碳库, 转变为从事农作物种植的耕地之后,

19、 其植被碳库明显增加;在农用地整治过程中, 项目区增加了可耕种面积, 农田生产条件也明显改善, 农作物的生物量明显增加, 其植被碳库是增加的;在土地开发过程中, 项目区由原先的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转变为农作物植被, 光合作用效果减弱, 其植被碳库是减少的。3.2 枯落物碳库变化枯落物碳库作为植被自然凋落后形成的碳库, 是沟通植被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关键纽带:来源于植被碳库, 但又是土壤有机碳库的碳输入源。在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等土地整治过程中, 项目区原先没有枯落物碳库, 转变为耕地之后存在少量枯落物碳库, 呈现增加态势;在农用地整治过程中, 项目区地表覆被增加, 枯落物碳库也相应少量增加;

20、在土地开发过程中, 项目区地表覆被减少, 枯落物碳库也明显减少。3.3 土壤有机碳库变化土壤有机碳库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有机碳的输入与流失之间的平衡。在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农用地整理等土地整治过程中, 项目区植被碳库、枯落物碳库均增加, 导致土壤中碳的输入增加, 项目区土壤有机碳库明显增加;在土地开发过程中, 项目区植被碳库、枯落物碳库均减少, 导致土壤中碳的输入减少, 项目区土壤有机碳库明显减少。综上所述, 由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农用地整理等土地整治活动将对项目区碳库起正向积极作用, 荒草地、林地等土地开发活动将对项目区碳库起负向消极作用 (表 1) 。值

21、得注意的是, 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阶段, 虽然已经进行了初步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等, 但此时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是预期的, 其产生的碳效应也是预期的。在整治项目实际施工时, 因多方因素可能会适当修改土地利用结构。因此, 只有当施工结束后, 项目区才可对比实际产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其产生的碳效应也才可准确估算。4 农村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碳效应农村土地整治目标的实现, 需要大量的工程措施保障。根据项目实施流程, 农村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一般可以分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防护林工程和地力培肥工程等。上述工程措施对项目区碳库的影响可以分为工程自身排放和工程施工干扰两个方面: (

22、1) 工程自身排放主要是因为大量物料投入和能源消耗, 从而成为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 (2) 项目施工干扰主要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对项目区植被碳库、枯落物碳库、土壤有机碳库等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4.1 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是整治项目最先开始的施工阶段, 是其他后续工程的基础。土地平整工程是农村土地整治主要的施工碳排放源, 占到施工总碳排放的 64.53%, 主要来自于推土机剥离表土和农地平整 (合计 93.43%) 15。不当的土方平整工程将改变土壤分层结构、团粒结构、温度、水分等自然性状, 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 加快土壤有机质分解, 最终降低项目区的土壤有机碳库。研究表明, 整治后

2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降幅为 17.5%55.8%16。此外, 土地平整工程进行的地表清理直接将项目区原有植被碳库、枯落物碳库清理出项目区边界, 是项目区碳库直接损失的过程。4.2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和排水等农田水利工程是项目区新增耕地的必备工程。但是, 不当的农田水利工程不仅会危及项目区青蛙、蛇等生物生存17, 还对项目区土壤有机碳库产生明显影响。在沟渠、涵管、排水管、水闸等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 项目区土壤需要进行翻动、搬移, 其理化性状被明显改变, 可能促使土壤有机碳库降低。此外, 农田水利工程自身碳排放也不可忽视, 约占到施工总碳排放的5.23%, 主要来源于输电线路工程 (4

24、1.14%) 、灌排沟渠建设 (30.21%) 、灌排机井建设 (28.43%) 15。表 1 农村土地整治的土地利用结构碳效应 Table 1 The carbon effect of land use structure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下载原表 当然, 长时间尺度上看, 合理布局的农田水利工程将保证项目区后续农业生产的用水、排水需求, 明显增加农作物产量, 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植被碳库;同时, 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对项目区土壤水分的保持将起着关键作用, 会影响项目区长时间尺度的土壤有机碳库储量。4.3 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指新增耕地的生产路、田

25、间道等, 是沟通项目区各地块的重要纽带。从施工工艺上看, 田间道路工程自身碳排放十分明显, 占施工总碳排放的 30.24%, 主要来源于拆除旧路面 (46.31%) 、生产路建设 (34.06%) 、田间道建设 (15.66%) 15。较大工程量的田间道路施工还会干扰项目区土壤有机碳库:施工会压实土壤, 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结构等影响明显, 可能造成项目区土壤有机碳库减少;道路工程自身一般都是砼固件或者砂石路面, 对项目区物质流、能量流有着明显的阻断干扰, 在改变项目区碳循环过程的同时也减少了土壤有机碳库。此外, 田间道路工程占地面积较大, 减少了项目区可耕种面积, 也是项目区植被碳库损失的一

26、个方面。4.4 防护林工程不同于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 防护林工程的自身排放是有限的。虽然防护林工程并不是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但对于项目区碳库仍有着明显的固碳作用, 且具有长期性。这种提升不仅表现为防护林增加了项目区植被碳库, 还表现为防护林通过枯落层等增加了项目区土壤碳输入, 进而增加了项目区的土壤有机碳库。据测算, 农田防护林中常用的速生杨单年固碳量平均为 20 万 kg/a 以上, 单位面积固碳总量达 1159.57kg/hm, 固碳能力不容忽视18。4.5 地力培肥工程为了保障新增耕地质量, 提升耕地的生产力, 有些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还有地力培肥工程。一般来说, 当

27、前地力培肥工程还是以分层施肥为主, 以有机粗肥为土壤基肥, 以精肥混合无机肥作为土壤表层肥料, 使土壤中肥料分布均匀, 土肥相融, 进而提升土壤质量19。同时, 在土地平整阶段将草本植物等地表植被翻耕到土壤中, 对项目区土壤施以绿肥, 也可有显著的地力培肥效果20。总的来说, 根据测土配方开展的地力培肥工程不仅直接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库, 还促进了后期农作物生长, 间接提升了项目区植被碳库。综上所述, 农村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对项目区碳库有着明显影响。不同于碳库类型转变造成的碳效应, 工程措施的影响更为复杂多变 (表 2) 。值得注意的是,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施工过程中, 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的广

28、泛使用加剧了对项目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干扰, 同时也增加了额外的碳排放。表 2 农村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碳效应 Table 2 The carbon effect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下载原表 5 农村土地整治的农田管理碳效应农村土地整治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多元化, 但在耕地保护的政策目标导向下, 仍以新增耕地为主要类型。土地整治后, 新增耕地的理化性状产生较为明显变化:土层厚度较整理前增加 14.29cm, 土壤体积质量较整理前减少 0.15g/cm321;土壤中有效铁、锰、铜、锌、硼的含量均下降, 其中有效铁较整

29、理前减少72.7%16;土壤 p H 值显著提高了 14.6%;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了 65.4%22。新增耕地的碳库储量变化也不例外。鉴于项目区新增耕地碳库主要由植被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组成, 而其中土壤有机碳库占绝对比例, 本文主要讨论项目区新增耕地土壤有机碳库变化。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 (作物残茬) 输入和分解之间的平衡23。一般认为, 种植制度、耕作措施、灌溉类型、施肥方式等均会对土壤有机质输入或者有机质分解产生影响, 从而成为影响新增耕地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因素。5.1 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作物残茬量, 从而增加项目区植被碳库和枯落物碳库,

30、提升土壤有机碳输入。虽然该种植行为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加快了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 但最终由于输入大于分解, 总体上土壤有机碳库仍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3。贵州的研究案例表明, 低复种旱作区 (一年一季) 、高复种旱作区 (一年两季) 和高复种复合农作区 (一年三季) 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是为 41.87g/kg、56.58g/kg、77.99g/kg24。此外, 不同作物的轮作将改善土壤结构, 其土壤有机碳库储量明显高于单作。在轮作过程中, 增加残茬比例高的农作物, 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碳库输入, 进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轮作豆科作物 (生物固氮作用) 将会增加后茬作物生长, 也会对

31、土壤有机碳汇集产生作用;轮作多年生作物则因为减少了耕作干扰, 降低了土壤呼吸, 从而减少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 增加了新增耕地土壤有机碳库。5.2 耕作措施耕作措施通过影响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来影响土壤团聚体、土壤呼吸、土壤矿化等因素, 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库。一般认为, 正是加快了土壤有机碳库的分解, 耕作过程实际就是减少土壤有机碳库的过程。据估计, 1850-1998 年期间, 由于耕作原因, 造成全球土壤有机碳库损失了 78Pg C, 占目前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 (01m) 的 5%8。传统耕作、翻耕将会破坏土壤大团聚体, 增加土壤呼吸作用, 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对土壤有机碳库起负向作用;

32、免耕、少耕过程使土壤不稳定碳输入增加, 减少了风雨对土壤的侵蚀作用, 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 对土壤有机碳库起正向作用。5.3 灌溉类型灌溉是增加农田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也会增加土壤有机碳库, 尤其是在受水分胁迫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据测算, 水田有机碳质量分数 (17.20g/kg) 显著高于旱地有机碳质量分数 (14.78g/kg) , 整治后水田含碳量几乎无差别、旱地有机碳含量大幅度提升5。此外, 沟灌、滴灌、渗灌等不同灌溉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一般认为, 由于土壤水分含量和分布差异, 沟灌最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库汇集, 滴灌则会加速土壤有机质矿化, 土壤有机碳库最少, 渗灌

33、则处于两者之间。也有学者认为灌溉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库无影响, 甚至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库25。究其原因, 可能是不同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在湿润地区, 土壤水分充足, 灌溉对农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有限, 却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造成土壤有机碳库是减少状态。总之, “万事有度, 过犹不及”, 只有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和土壤发育的水分才会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库。5.4 施肥方式当前, 中国农村土地整治后的新增耕地质量不高, 一般都采取施化肥和有机肥的方式保障农作物产量。施肥对项目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为: (1) 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生物产量, 增加土壤中残茬和根的输入; (2) 施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

34、数量和活性, 进而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23。施肥可以有效增加农作物产量, 提高作物残茬向土壤有机碳库的转化率, 进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库的输入;施用化肥 (N、P) 将增加土壤酸性, 减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 减慢有机质分解速度。一般来说, 不施肥的土壤有机质将下降, 单施化肥基本维持土壤有机质水平, 而有机肥的施用将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库26,27。当然, 施肥也会额外造成大量的碳排放, 尤其是化肥的生产、运输过程。综上所述, 新增耕地的农田管理措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项目区土壤有机碳库, 种植制度、耕作措施、灌溉类型、施肥方式等措施尤为明显 (表 3)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新增耕地质量不高的现实

35、困境, 短期时间尺度上土地整治项目区农田管理措施更侧重于施肥培育、少耕等土壤质量提升措施, 但长期时间尺度上仍会逐渐过渡到传统大田管理措施。土地整治对新增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恢复期限为 29a28, 对土壤理化性状的逐渐恢复需 35a21, 因此其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最终也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恢复为传统大田管理措施产生的影响。6 结论与讨论6.1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事实根据农村土地整治的实施流程逻辑, 整个项目的碳效应主要分为前期土地利用结构碳效应、中期工程措施碳效应和后期农田管理碳效应 (表 4) 。在前期, 项目区由高碳密度的林地、草地转换为低碳密度的耕地过程是项目区一次性碳库损失过程;

36、项目区由低碳密度的建设用地、水域转换为高碳密度的耕地过程是项目区一次性碳库增加过程。在中期,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施工会大量使用柴油、水泥等能源、材料, 是项目区一次性的碳排放过程;而五大工程施工对项目区植被碳库、枯落物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的扰动更多地是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影响, 与后期的农田管理措施共同作用。在后期, 项目区新增耕地的种植制度、耕作措施、灌溉类型、施肥方式等农田管理措施通过影响土壤中有机质输入和分解而产生相应的碳效应。表 3 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farml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n soil organi

37、c carbon pool 下载原表 表 4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一览表 Table 4 The carbon effect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下载原表 6.2 农村土地整治的政策响应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固碳减排”的背景下,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已经不可忽视, 并应据此对现行农村土地整治的管理政策体系进行调整。具体来说, 可以按照前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碳效应, 分别从项目的立项阶段、施工阶段、管护阶段进行政策响应。(1) 项目立项阶段政策响应。在项目立项阶段, 调整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政策和标准, 重视从碳库变化视角开展项目区筛选、项目可行性研究等

38、工作, 充分考虑项目区开发前后的碳库储量对比:项目区筛选过程中, 应侧重于项目实施后碳库损失最小或增加最大的项目区;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 应引入碳效应核算分析, 优先考虑提出碳减缓、碳补偿的土地整治项目。(2) 项目施工阶段政策响应。在项目施工阶段, 调整农村土地整治施工管控的政策目标导向, 一方面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程量, 选取生态工程材料, 减少工程自身碳排放;另一方面重新审视现有项目施工管理要求、规划编制规程和设计规范等标准, 并逐步修正工程施工规范, 以实现工程施工对项目区扰动最少的目标。(3) 项目管护阶段政策响应。在项目管护阶段, 调整农村土地整治的验收和考核政策体系, 侧重于项

39、目区新增耕地的碳库稳定和增加。未来应加强农村土地整治的后期管护力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新增耕地保护激励措施, 因地制宜地提出种植制度、耕作措施、灌溉类型、施肥方式等农田管理措施, 以后期管护政策来提高新增耕地的碳库储量。6.3 讨论回顾发展历史, 由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等理念的变化, 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也处于动态化、多元化发展之中。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也逐渐重要, 理应成为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体系之一。考虑到农村土地整治对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固碳效应等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负面效应29, 建构生态型农村土地整治尤为必要。据梁颖等测算, 传统型土地整治实施后项目区土壤有机碳由 8.38g/kg 下降到 7.91g/kg, 但采用了表土剥离回填、客土培养及改良等措施的生态型土地整治实施后土壤有机碳却提高了 28.41%30, 可以有效增加项目区固碳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