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江西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思考.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45364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江西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江西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江西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江西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江西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江西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思考 刘亦晴 江西理工大学 摘 要: 高技能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 推进人才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 探讨江西高技能人才供给总量和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培养效能、人才供应链等问题, 提出顶层设计补短板, 构建官方机构, 创新江西大技能教育战略;全面布局增产能, 调动多主体多方联动培养高技能人才, 多维度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链条优化提效能, 建议政府推动服务前移, 全体系激活人才活力;全球视野提动力, 建议政府提前布局人才全球招揽, 探索职教模式的整体引进。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顶层设

2、计; 作者简介:刘亦晴 (1977-) , 女, 湖南洞口人, 江西理工大学, 副教授。 (江西赣州 341000) 基金:2016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16BGL018) 世界经济论坛与德勤有限公司近年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制造业未来:机遇推动经济增长指出, 全球技能人才缺口已达 1000 万, 主要集中在技术工人、熟练生产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工程师等。“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使中国正从产业链低端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过渡, 对高技能人才呈现出井喷式需求。但是, 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 仅占就

3、业人口 19%;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在 1.5 以上, 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在 2 以上, 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地区。如何解决高技能人才供需失衡, 增加有效供给, 减少高技能人才“挖角战”, 提高人才生产率, 已成为“十三五”期间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梳理江西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展开分析, 以期为江西高技能人才有效供给和开发提出对策。一、研究的理论基础1. 高技能人才内涵。“技能”概念始于亚里士多德;此后,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了“师徒制”;“有组织的培养”则源于泰勒利用时间动作分析法, 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工人技能;后来舒尔茨、贝尔克、麦克利兰

4、等人将技能工人提升到人力资本的层面, 并指出知识和技能可通过培训实现 (这个过程中, 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等胜任力因素却容易被教育机构忽略) 。自此开创了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 并开始批量培养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历经农业社会的“匠人”、工业社会的“技师”和知识经济社会的“知识工人、灰领”。2003 年, 我国提出“高技能人才”概念, 但学术界对高技能人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结合已有论述及人才结构层次界定、职业资格分类角度等, 笔者认为高技能人才可以被看作分布在各种岗位一线、拥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丰富实践经历、掌握高精尖操作技术、获得相关职业资格 (三级) 、德才兼备的人才。2. 高技能人才供

5、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制造领域的技能人才发展新动力, 解决长期积累的技能人才结构性问题, 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三个层面推动: (1) 去产能、去库存。目前, 高技能人才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才总量短缺和结构性不平衡同时出现, 应考虑增加有效供给, 优化技能人才结构。 (2) 去杠杆、降成本。需要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力量, 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 降低无效供给, 优化高技能人才链条管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批量有效开发、培训高技能人才, 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效率, 降低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本。 (3) 补短板

6、。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痛点在于政府、行业、职业院校、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没有形成良好机制, 导致人才被动培养或缺位, 高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须弥补政策和机制短板, 推动各相关利益主体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做好加法和乘法。加法是通过政策、机制, 有力推动多元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多方面开发技能人才来源, 扩大高技能人才供给;乘法是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国际合作, 对接产业需求, 强化高技能人才的匹配性。与此同时, 应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和渠道, 有效降低人才培养成本, 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聚变效应。二、江西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1. 江西高技能人才的非适应性。2014 年江西

7、人均 GDP 突破 5000 美元, 进入中等收入地区和工业化中后期阶段。2015 年江西 GDP 增速 9.1%, 排名全国第五、中部地区第一, 2016 年 GDP 增速8.5%, 继续保持在第一方阵, 在做大经济总量实现进位赶超方面, 江西工业产业转型优化的驱动效应已经初显。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占实际从业人员的 14.4%, 生产工人与技术人员比例为 12.32, 技能人才与生产工人占比 75%的规律, 结合 20112015 年江西从业人员数量, 按14.4%2.3275%=25.056%的比例计算, 20112015 年, 江西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

8、之和分别为 403.52 万人、416.52 万人、429.78 万人、443.04 万人、451.56 万人。2015 年江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已有技能人才 415 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量 41%的数据, 与此存在差距。近三年来, 江西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平均为 1.24, 高技能人才达到 2.05, 说明江西技能人才供给目前存在较大缺口, 人才规模仍需补足。2. 高技能人才结构尚待优化。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人均 GDP 达到 5000 美元后,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纺工业向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为主的重化工业升级时, 服务业比重将逐年扩大, 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因此, 国民

9、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主体需求是初、中级工,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时的主体需求是高级技工、技师人才。据2015 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江西 2015年第一季度技能人才市场供求情况为, 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 分别为 2.25、2.11、1.93、1.83, 截至 2015年年底, 江西拥有技能人才 415 万人, 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 121 万人, 占技能劳动者的 29.15%, 这与发达国家高级技能人才 40%的比例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江西产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的需求越来越大, 结

10、构优化也成为必然。3. 江西高技能人才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相偏离。2015 年, 江西技能人才总量达到 415 万人, 与 2005 年相比, 增长了 73%, 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 29.15%, 江西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技能人才培养层次也大幅提高。为更好地从纵向层面了解江西高技能人才与本省经济发展的人才结构协调度, 笔者选取 20062015 年江西与全国 GDP 规模、高技能人才规模作为分析变量, 采用人才结构偏离度统计量进行描述分析。人才结构偏离度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中, G J、G Q分别表示当年度江西和全国 GDP 生产总值, T J、T Q分别表示当年度江西和全

11、国高技能人才数, D 表示高技能人才结构偏离度。当结构偏离度 D0时, 表明江西高技能人才规模与本省经济发展协调性相偏离, 人才供给人才需求。通过对江西与全国 20062015 年 GDP 规模、高技能人才规模的比较分析发现, 江西高技能人才与经济发展协调性整体是偏离的, 10 年间只有 2009 年人才偏离度 D=-0.0250, 表明江西在工业化增速发展的中后期阶段, 高技能人才长期处于紧缺和供不应求状态, 国家对劳动力技能培训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职业技能人才缺乏的短板表现明显。4. 江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效能不足。为了解江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和能力规模, 笔者选取中部地区六省现有高技能

12、人才存量、年培训人才增量、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示范基地数目、企业培训基地数目等变量进行比较分析, 以更好地了解江西高技能人才培养在中部地区的效能。其一, 高技能人才存量、年培训人才增量方面。通过比较发现, 江西 2015 年高技能人才存量 121 万人, 在中部地区位居第三, 次于湖北的 220 万和河南的160 万人;年培训人才增量 34.6 万人, 位居第五, 仅好于山西。同时, 根据2017 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统计, 高职院校地区竞争力前 10 强, 河南第五、湖南第六、湖北第九、安徽第十, 高职高专院校前 40 强中, 河南、湖南、安徽各挤进 2 所, 湖北 1 所, 江西和山

13、西榜上无名。尤其是河南以 22 所民办高职院校排名全国第三, 使河南技能人才存量和增量增高。江西以 56 所高职院校仅好于山西, 职业院校的培养能力与中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其二, 高技能人才示范培训基地方面。截至 2015 年, 江西有 59 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其中企业培训基地 13 家) 、15 个国家级培训基地, 次于湖北、湖南;企业培训基地数量占比 22%, 而湖南企业培训基地占比达到 36%、湖北企业培训基地占比达到 38%。这说明江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还是职业院校, 湖北、湖南由于大型企业集团比例多, 企业培训规模远超江西。综上, 江西高职院校培养数量整体偏弱, 企业

14、培训占比相对较低, 影响了高技能人才与企业需求, 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匹配度。因此, “十三五”期间, 江西大力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规划每年培养 5500 名紧缺技师、高级技师;每年开展“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 建立 15 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立 100 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提升江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效能。5. 江西高技能人才供应链管理效率偏低。新常态下, 人才供应链成为 21 世纪人力资源的崭新课题, 人才碎片式管理向人才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2008 年, 沃顿商学院的 Peter Cappelli教授从企业视角, 在 Just-In-Time (JIT, 准时制

15、生产方式) 的基础上, 提出了人才供应链 TSC-6T 管理模式, 从人才标准、人才盘点、人才规划、人才培养、人才供给、人才效能环节构建高效人才供应链, 主要是建造“人才蓄水池”和人才管理的动能机制, 实现最大化人才供给 JIT。笔者借用 Peter Cappelli 教授的人才供应链 TSC-6T 管理模式, 探讨江西高技能人才的供应链管理, 从确立高技能人才标准、基于经济发展的全省人才盘点、长短期战略性高技能人才规划、及时灵活的高技能人才补给、高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高技能人才效能激发六个方面的供应链管理进行梳理分析 (见下表) 。江西高技能人才供应链 TSC-6T 管理应用分析表 下载

16、原表 由上表可见, 目前江西高技能人才标准制定中, 政府还是主体, 企业、行业市场认证仍偏弱, 县市级人才认定标准稍有欠缺;人才盘点一般基于五年规划, 缺少 12 年的灵活短期战术规划;高技能人才补给方面, 政府、企业和行业欠缺共享平台, 无法及时发出人才预警, 实现人才的及时最大化供给;培训体系主要基于院校、示范性培训基地, 企业大学比较少, 而且采用传统方式培训, “互联网+技能培训”欠缺;对高技能人才效能的激发已初显, 但形成激励效果还需要时间, 人才供应链管理仍待优化。三、江西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基于前文分析, 江西高技能人才存在供给总量不够、供给与需求有偏离、人才培养能效不

17、高、高技能人才供应链条还需优化等问题。基于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入点, 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1. 顶层设计补短板构建官方机构, 创新大技能教育战略。构建专门的技能人才组织, 前瞻性布局江西大技能教育战略。当下, 西方国家都在抢滩高技能人才, 国内广东、山东、四川、河南、安徽也在布局职业强省。江西构建大技能教育战略尤为必要, 应纳入教育、社保、人事、劳动和财政部门, 对职业院校、企业、行业、高等院校等进行调控、指导监督、经费支持, 并给予财税优惠。应梳理江西省内普高、职高、企业集团, 加快普教和职教转型融合, 借助国家职教政策, 打通中职、高职、普教、专业硕士的通道, 在江西职业集

18、团、赣州职教园区进行试点, 捆绑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学位证书, 整合职教、普教、企业师资资源, 实现共享。由教育和技能人才官方机构推动各培养主体间的联动, 推进培养过程中利益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法律机制的整合。2. 全面布局增产能多方联动培养, 多维度提升有效供给。“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精准扶贫”等战略的实施, 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对接产业和战略需求, 增加有效供给, 解决结构性短缺是江西大技能教育的关键, 也是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应重构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为基础、行业社会参与的联动培养模式, 形成宏观有主导、微观有分工、培训多渠道的良好

19、机制。政府应全盘布局推动宏观和政策调控, 组建专门机构协调各主体利益保障;院校应完善从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的课程和能力体系, 凸显技能以外的能力要求;企业、行业应重点培训新兴产业紧缺人才, 直接对接市场需求, 强化时效性和实用性。同时,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能培训”方式, 开发大规模在线免费的技能知识培训, 解决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中“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实现高技能人才大规模培训的聚变。3. 链条优化提效能推动服务前移, 全体系激活人才活力。互联网时代, 政府应将服务前移, 重点扶持基础平台建设, 为省域经济发展打造高技能人才的资源云端 (支持资源、高技能人才供需动态

20、信息资源、激励资源等) , 为企业、行业开发在线培训、SOP 标准化学习提供大数据和平台支持。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带开展高技能人才区域合作培养, 利用互联网进行高技能人才共享、柔性引进使用。制定企业、院校和行业人才认定标准, 给予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股权激励、社会责任认可、税收优惠等。强化政、产、学、研等主体高技能人才系统、数据、需求供给、任务等对接, 实现高技能人才供应链的动态短时规划、灵活便捷人才盘点、无时差人才补给, 使人才使用效能最大化。4. 全球视野提动力人才全球招揽, 探索职教模式引进。互联网背景下要素流动加速, 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 美国正在布局“制造业大脑”;

21、德国提出“工业 4.0”, 印度打造“印度制造”和“数字印度”互联, 各国都在重新布局制造大国的新地位。“十三五”期间, 江西要实现工业强省的跨越, 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引进外脑才有可能抓住先机。其一, 加快高端知识人才/项目引进。建议政府提前布局高精尖人才规划, 在“海外千人计划”引进时强化团队和项目引进, 凸显海外技能人才引智重点。根据江西战略产业发展, 提前进行人才全球招揽, 做实精准引才功夫, 以精准度提升人才供给的适应性。其二, 引进国际先进职业培训教育模式。目前江西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发展中, 高端技能人才稀缺, 适当引进国际先进职业培训教育模式值得一试。深圳中德智造

22、学院就是与德国职业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合作, 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 直接满足企业的高端技能人才需求。应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培训模式入赣, 为江西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世界视野、工匠理念、先进生产运作培训, 提升江西高技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参考文献1邓佐明.珠三角产业经济与技能人才协调适配度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 2016 (7) . 2费菲.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 2015 (19) .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技术教育研究室.技术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4. 4马凯.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N.中国信息报,

23、2014-06-23. 5唐伶.基于“中国制造 2025”的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 (6) . 6杨金土, 孟广平, 严雪怡, 等.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2 (22) . 7郑兰先, 孙成.湖北省高技能人才配置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4) . 8Andres HZins.Relative Attitudes and Commitment in Customer Loyalty Model 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2001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