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 律,呼 吸,体 温,血 压,60-100次/分钟,12-18次/分钟,收缩压:90-140 mmHg,舒张压:60-90 mmHg,36.1-37.3 ,基本生命体征,!,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每个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 所有细胞能够生存、行使功能的内部环境。,体 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intracellular fluid) 60%,(extracellular fluid) 40%,血浆、组织液、体腔内的渗液,内环境,!,细胞质,细胞核,核孔,染色质,中心粒,溶酶体,滑面内质网,线粒体,细胞膜,高尔基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过氧化物酶体,核膜,纤毛,细 胞,!,线粒体中含有ATP合
2、成酶,利用呼吸链产生的能量合成ATP, 将能量贮存于ATP中,线粒体的功能,* 细胞能量代谢中心,* 合成一些蛋白质,!,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微管 microtubule,微丝 microfilament,中间丝 intermediate filament,支架作用,参与细胞运动,tubulin,微管的支架作用可保持细胞形状,微管参与细胞的运动,细丝: 肌动蛋白 actin 组成,粗丝: 肌球蛋白 myosin 组成,!,跨膜运动 plasma membrane transport,* 被动运输 (passive transport),* 主动运输 (active transp
3、ort),* 大分子与颗粒物质的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胞吞作用,胞吐作用,不需要能量,需要能量,O2 CO2 脂溶性物质,借助于膜上内在蛋白,高浓度侧,低浓度侧,高浓度侧,低浓度侧,!,组 织 tissue,*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肌肉组织 muscle tissue,* 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游离面,* 侧 面,* 基底面,微绒毛 microvilli,纤毛 cilia,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中间连接 intermediate junction,
4、桥粒 desmosome,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基膜 basement membrane,质膜内褶 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半桥粒 hemidesmosome,扩大细胞的表面积,节律性摆动,阻止大分子物质由外部进入细胞间隙,支持、连接、半透膜作用,!,肌肉组织 (muscular tissue),* 骨骼肌 (skeletal muscle),* 平滑肌 (smooth muscle),* 心肌 (cardiac muscle),!,神 经 组 织 (nerve tissue),* 神经细胞 (neuron),* 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l
5、cell),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星型胶质细胞 (astrocyte),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接受刺激, 传导冲动;内分泌功能,支持、营养、绝缘和防御,!,结 缔 组 织 的 功 能,* 支持 连接,* 防御 保护,* 营养,!,结 缔 组 织,* 细胞,* 细胞间质,细胞种类多,散居于细胞间质内,纤维,基质,胶态,半固态,固态,液态,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细胞,细胞间质,脂肪细胞,纤维,基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大,形成纤
6、维,形成基质,细胞数量多,纤维数量少,!,结 缔 组 织,* 疏松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网状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和淋巴组织,!,软 骨 cartilage,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软骨组织,软骨膜,软骨细胞,细胞间质,纤维,基质,胶原原纤维,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血 液,* 血浆 (plasma),* 血细胞 (blood cells),晶体成分,血浆蛋白,白蛋白 (albumin),球蛋白 (globulin),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RBC),白细胞 (white blood ce
7、ll WBC),血小板 (platelet),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 浆 蛋 白 (plasma protein),* 白蛋白 (albumin),* 球蛋白 (globulin),*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运输功能,* 参与生理止血功能,* 防御功能,* 营养功能,白细胞 (WBC),*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单核细胞 (monocyte),* 淋巴细胞 (lymphocyte),吞噬细菌、衰老的红细胞、
8、抗原抗体复合物、坏死的细胞,变态反应的发生与调节,抗寄生虫,进入组织成为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和颗粒,释放细胞因子,诱导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参与过敏反应,!,生 理 性 止 血,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启动凝血,形成纤维蛋白凝血块,!,血 型 (blood group),* 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是否被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血清凝集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RBC 抗原,血清抗体,血型,A,B,抗A,抗B,+,-,+,-,+,-,+,-,+,-,+,-,+,-,+,-,A
9、,B,O,AB,!,AB-,神经元(neuron),* 运动神经元 motor neuron,* 感觉神经元 sensory neuron,* 中间神经元 interneuron,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联络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 cell,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支持、绝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形成髓鞘,吞噬功能,产生脑脊液,!,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 cell,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 卫星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
10、纤维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形成,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营养、保护,!,化学突触 chemical synapse,突触小泡,受体,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成分,* 突触前成分,!,反射弧 reflex arc,*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中间神经元),* 传出神经,* 效应器,!,反射弧 reflex arc,感受器,效应器,后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后角,前角,运动神经,中间神经元,白质,灰质,中央管,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肌肉的功能,* 固定关节,* 保持直立等姿势,* 产生运动,* 维持体温,红肌纤维多,白肌纤维多,!,* 平滑
11、肌,* 心肌,* 骨骼肌,骨骼肌,心肌,平滑肌,随意肌:骨骼肌,不随意肌:心肌,平滑肌,借肌腱附于骨骼,心壁,消化管, 呼吸道, 血管等中空性器官的管壁,!,分类和功能,骨骼肌结构,!,肌腱,肌外膜,肌内膜,肌纤维,肌浆,肌原纤维,细胞核,肌腹,肌束,肌纤维膜,肌束膜,肌 节 sarcomere,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结构单位,明带 + 暗带 + 明带,暗带 粗肌丝+细肌丝,明带 细肌丝,肌球蛋白 myosin,肌动蛋白 actin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肌钙蛋白 troponin,!,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兴奋收缩偶联 电兴奋经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三
12、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肌浆网(纵管系统)对Ca2+释放和再聚积,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肌球蛋白 myosin 肌凝蛋白,肌动蛋白 actin 肌纤蛋白,粗肌丝,细肌丝,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肌钙蛋白 troponin,粗肌丝,细肌丝,横桥,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缝匠肌Sartorius,屈大腿、屈膝关节,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缝匠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前,!,膝关节肌,屈髋伸膝,起点:髂前上棘,止点:胫骨上端内侧面,髂前下棘,股骨粗线内侧唇,股骨粗线外侧唇,股骨体前面,头部肌
13、肉-咀嚼肌,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咬肌,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咬肌、翼内肌收缩:,两侧翼外肌同时收缩:,两侧翼内外肌交替收缩:,上提下颌骨,使牙咬合,下颌骨向前移动,助张口,下颌骨向侧方移位, 完成研磨动作,!,躯干肌 Muscles of Trunk,背 肌,* 斜方肌 Trapezius,* 背阔肌 Latissimus Dorsi,斜方肌,背阔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竖脊肌 Erector spinae,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斜方肌,背阔肌,!,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 C7和全部
14、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肩胛冈,起点:下6个胸椎、腰椎棘突,骶正中棘 及髂嵴后部,止点:肱骨小结节嵴,胸 肌 Muscles of Thorax,* 胸大肌 Pectoralis Major,* 胸小肌 Pectoralis minor,* 前锯肌 Serratus Anterior,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肩关节内收、旋内、前屈,向前下方拉肩胛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胸上肢肌,!,起:锁骨内侧半、胸骨、第1-6肋软骨,止:肱骨大结节嵴,起:第3-5肋软骨,止:肩胛骨喙突,起:上8(9)个肋骨,止: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 肋间外肌 Inte
15、rcostales Externi,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 Intercostales Interni,降肋助呼气,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固有肌,胸 肌 Muscles of Thorax,!,起自上位肋骨下缘,止于下位肋骨上缘,起自下位肋骨上缘,止于上位肋骨下缘,膈肌 Diaphrgam,中心腱,主动脉裂孔:第12胸椎高 度,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第10胸椎高度,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第8胸椎水平,通过下腔静脉。,作用:,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收缩,胸腔容积扩大,吸气,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呼气,膈肌与腹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及分娩等活动,
16、!,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System),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感觉纤维,运动纤维,躯体神经,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12对,31对,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脑 brain,* 脑 干 brain stem,* 间 脑 diencephalon,* 大 脑 cerebrum,* 小 脑 celebellum,!,脑 干 brain stem,延髓 medulla oblongata,脑桥 pons,中脑 midbrain,心律,呼吸,血压中枢,呕吐,咳嗽,喷嚏
17、,打嗝,吞咽中枢,与延髓共同调节呼吸,调节头位变化,视觉,听觉,触觉反射中枢,!,大 脑 半 球 外 侧 面,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后 角,前 角,后根神经节,脊神经,后 根,前 根,白 质,灰 质,中央管,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脑 脊 膜 meninge,* 硬 膜 dura mater,* 蛛 网 膜 arachnoid membrane,* 软 膜 pia mater,!,脑脊液循环,产生:脑室脉络丛,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室间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蛛网膜粒,正中孔/外侧孔,!,血 脑 屏 障 blood brain barrier,* 毛细血管内皮,*
18、基膜,* 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的脚板,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内,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后根神经节,脊 髓,节前纤维,自主神经节,节后纤维,骨骼肌,内脏通路,躯体通路,!,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 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躯体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自中枢发出后直接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植物性神经自中枢发出,在植物性神经节内换神经元后 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一般是较粗的有髓纤维; 植物性神经是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维)的细纤维。,* 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纤维成分;内脏运动神经有交感和副交 感两种纤维成分,* 躯体运动
19、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 内脏运动神攀附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由丛分支再到效应器,!,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中枢,* 副交感神经中枢,脊髓T1L3侧角,脑干副交感核,骶髓24节段灰质,!,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干,感觉类型,感受器结构,视觉,视杆和视锥细胞,听觉,毛细胞,嗅觉,嗅神经元,味觉,味感受细胞,触-压觉,神经末稍,温觉,神经末稍,冷觉,神经末稍,痛觉,游离神经末稍,关节位置和运动觉,神经末稍,!,耳,* 外耳,* 中耳,* 内耳,!,中 耳,* 骨膜,* 听小骨,* 咽鼓管,将声波震动传递给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增强振压, 减小振幅, 防止卵圆窗膜因振幅过大造成损伤,调节鼓膜
20、两侧气压平衡,维持鼓膜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借粘膜上的纤毛运动排泄中耳内的分泌物,!,声 波 的 传 导,* 气传导,* 骨传导,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耳蜗,声波 颅骨振动 (颞骨骨质中)耳蜗内淋巴振动,!,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听觉的产生过程,!,前 庭 器 官,半规管,椭圆囊,球囊,* 感觉人体头部位置及人体移动时的速度变化,* 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 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仍能注视 空间某一物体,判别体位方向和看清物体。,!,眼 球 壁-纤维膜,* 角 膜 corne
21、a,* 巩 膜 sclera,无色透明,有折光作用,无血管,富感觉神经末梢,乳白色,不透明,起支持保护作用,角膜,巩膜,!,虹 膜,睫状体,脉络膜,可调节晶状体曲度,眼 球 壁-血管膜,瞳孔开大肌瞳孔括约肌,中央为瞳孔,内含睫状肌,睫状体后方,巩膜内面,iris,choroid,ciliary body,!,主要结构:,位置: 血管膜内层,* 视神经盘,* 黄斑,* 中央凹,眼 球 壁-视网膜,黄斑,中央凹,视神经盘,retina,optic disk,macula lutea,fovea centralis,!,视网膜 retina,* 感光细胞,* 双极细胞 bipolar cell,*
22、节细胞 ganglionic cell,视锥细胞 cone cell,视杆细胞 rod cell,连接视细胞与节细胞,轴突组成视神经,感受强光和颜色,感受弱光,!,眼球内容物,*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睫状体产生,无色透明胶状物,是重要的屈光装置,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折光增强,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拉紧晶状体变薄折光减弱,lens,!,眼 外 肌,上直肌,上斜肌,上睑提肌,内直肌,外直肌,下直肌,下斜肌,!,视力的调节,!,近视与远视,!,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视上核和室旁核,* 促垂体区,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下丘脑的内侧基底部,!,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
23、,脊神经,* 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分布于体表的皮肤,粘膜,骨,关节和骨骼肌,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内脏神经中的传出部分,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垂 体,腺垂体,神经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卵泡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有靶腺,甲状腺,肾上腺,性 腺,性 腺,!,Posterior pituitary,Anterior pituitary,* 生长素(GH),* 催乳素(PRL),* 促黑激素(MSH),直接作用于靶组织,靶细胞,生长素的作用,* 促进生长作用,* 促进代谢作用,诱导靶
24、细胞产生生长介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幼年,成年生长素过多:,生长素不足:,生长素过多:,加速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升高血糖,促进微量元素摄取和利用,!,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神 经 垂 体,* 视上核 升压素 VP (抗利尿激素,ADH),* 室旁核 催产素,水在肾小管重吸收,尿量,促进子宫收缩,促进乳腺导管腺上皮细胞收缩,促进排乳,!,甲 状 腺 thyroid gland,* 甲状腺素 thyroxine,* 降钙素 calcitonin,甲状腺上皮细胞,甲状腺C细胞,!,甲状腺素的生物学功能,* 对代谢的影响,1产热效应,2蛋白质代谢,生理剂量:促进蛋白质合成,
25、大剂量:促进蛋白质分解,3. 糖代谢,4. 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氧化,促进胆固醇合成促进分解,正常情况下对血糖影响不大,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增加基础代谢率,*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T3、T4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T3、T4可使心率、心输出量和作功,甲状腺素的生物学功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骨的生长,呆小症,!,降 钙 素,甲状腺旁细胞分泌,生理作用:降低血钙和血磷,* 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 加强成骨细胞活动,骨盐沉积,* 抑制Ca2+, P, Na+, Cl-的重吸收,!,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
26、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甲状腺分泌的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PTH),生理作用: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对骨的作用,* 对肾作用,* 对肠道的作用,促进肾小管对Ca2+的重吸收;抑制磷的重吸收,促进小肠对Ca2+、磷的吸收,动员骨钙入血,!,甲状腺,甲状旁腺,降钙素,甲状旁腺素,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肾 上 腺 adrenal gland,*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皮质,皮质髓质,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应激刺激,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
27、腺皮质激素,!,肾 上 腺 髓 质,* 肾上腺素epinephrine,*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嗜铬细胞,心律加快,血压增高,心脏和骨骼肌血管扩张,心脏,脑和骨骼肌内的血流加速,糖皮质激素,N-甲基转移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受体,1受体,2受体,胰 腺 pancreas,*(A) 细胞,*(B)细胞,*(D)细胞,胆囊,小肠,胆总管,胰管,* PP细胞 (F),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胰多肽,!,血糖调节,高血糖,释放胰岛素,低血糖,释放胰高血糖素,!,心壁 Heart Wall,* 外层:纤维心包,* 内层:浆膜心包,脏层,壁层,心包腔,1. 心内膜 E
28、ndocardium,2. 心肌 Myocardium,3. 心外膜 Pericardium,Pericardial Cavity,!,心外膜,紧贴纤维心包,心包,心 腔,上:左、右心房 房间隔 下:左、右心室 室间隔,!,左心室,室间隔,下腔静脉,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上腔静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心室 Right Ventricle,Papillay Muscles 乳头肌,Tricuspid Valve 三尖瓣,Pulmonary Valve 肺动脉瓣,腱索,防止血液逆流,!,左心室 Left Ventricle,主动脉瓣,二尖瓣前尖,二尖瓣后尖,腱索,乳头肌,!,心脏
29、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活动周期。,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心输出量: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5L),!,心动周期,0.1s,0.4s,0.3s,心房,全心舒张期,全心舒张期,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为一个心动周期,心室收缩,心室舒张,心房收缩,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心 音,产生: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流等因素引起的振动,第一心音 心室开始收缩,二尖瓣关闭,第二心音 心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关闭,!,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后结间束,前结间束,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纤维,压力感受器,心
30、跳中枢,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心率,血压,神经中枢,下丘脑,心脏搏动的调节,(+),(-),情绪变化,!,* 动脉 Artery,* 毛细血管 Capillary,* 静脉 Vein,* 淋巴管 Lymphatic vessels,脉管系统,!,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肺泡毛细 血管 网,肺动脉,右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上下腔静 脉,静脉,右心房,物质交换,体循环,肺循环,血液循环,!,动脉 Artery,内膜,中膜,外膜,内膜,中膜,外膜,内皮细胞,平滑肌,弹性膜,疏松结缔组织,营养血管,!,* 升主动脉 Ascending Aorta,* 主动脉弓 Aorta Arch,* 胸主动脉 T
31、horacic Aorta,* 腹主动脉 Abdominal Aorta,* 髂总动脉 Common Iliac Artery,体循环主要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 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Brachiocephalic artery,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分枝,自学,壁枝,脏枝,腹腔干,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
32、,!,静脉 Vein,静脉瓣,内膜,中膜,外膜,!,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体循环静脉,* 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 Superior Vena Cava,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上腔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左锁骨下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左、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 下腔静脉系,* 心静脉系,Left Coronary Artery 左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冠 状 动 脉,!,心脏的动力作用 心室收缩射血外周阻力的作用大动脉血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充足的循环血量,血压形成的原理,维持血压,血容量心输出量血管
33、阻力,神经和激素调节,!,循环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 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交感神经:正性变时、正性变力、正性变传导,心迷走神经:负性变时、负性变力、负性变传导,* 支配血管的神经:,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神经纤维,又称交感缩血管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 。,* 心血管中枢:延髓,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心血管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觉反射(高压力感受器) , 减压反射,*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低压力感受器),缺氧、CO2分压过高、H+浓度过高等,刺激化学感受器。效应主要是呼吸加深加快 ,其次导
34、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舒张,骨骼肌和内脏血管收缩。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大作用超过心输出量减少作用,故血压升高。,!,血管壁的机械牵张(容量感受器 ),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等,动脉血压压力感受性反射心率,外周血管阻力 ,血压,*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循环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循环血量 动脉血压 肾血流量减少肾交感N兴奋 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血管紧张素原(肝脏产生) 肾素 血管紧张素(10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肺内) 血管紧张素(8肽) 血管紧张素酶A(血浆和组织中) 血管紧张素(7肽),!,淋 巴 系 统 Lymphatic system,*
35、 淋巴器官,胸腺,骨髓,* 淋巴组织,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结,脾,扁桃体,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淋巴器官,淋巴导管,淋巴结-皮质,* 浅层皮质,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组织,B细胞区,* 副皮质区,弥散淋巴组织,T细胞区,* 皮质淋巴窦,被膜下淋巴窦,小梁周窦,!,淋 巴 结 功 能,* 滤过淋巴液,* 参与免疫应答,巨噬细胞可吞噬和清除各种抗原物质,对细菌的清除比较明显,对病毒和肿瘤细胞的清除率低,淋巴小结(B cell): 体液免疫功能,副皮质区(T cell): 细胞免疫功能,!,脾 脏 的 功 能,* 过滤血液,* 免疫应答,* 造血,* 储存血液,脾索,
36、边缘区,病原体,衰老红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 疫 immunity,* 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defense,* 特异性免疫 specific defense,屏障作用,炎症性反应,保护性蛋白,先天性免疫,补体,干扰素,溶菌酶,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免 疫 细 胞,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B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T细胞,* 淋巴细胞,杀伤性淋巴细胞 K细胞,自然杀伤性淋巴细胞 NK细胞,* 浆细胞,* 巨噬细胞,合成,分泌抗体,!,免 疫 治 疗 immunotherapy,* 自动免疫 active immunity,* 被动免疫 passiv
37、e immunity,自然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预防接种,自然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呼 吸 系 统,呼吸道,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鼻 咽 喉,气管 支气管,实质组织,间质组织,支气管树 肺泡,结缔组织 血管 淋巴管 淋巴结 神经,!,气 管 trachea,喉,甲状软骨,气管,软骨环,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气管内腔,透明软骨,纤毛上皮,结缔组织,平滑肌,成年男性:10.31cm成年女性:9.71cm,!,气管管壁,* 粘膜,* 粘膜下层,* 外膜,上皮,固有层,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基细胞,分泌粘蛋白参与构成上皮表面粘液性屏障,内分泌细胞,干细胞,弹性纤维,淋巴组
38、织,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疏松结缔组织,混合性腺,透明软骨环,!,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导气部,呼吸部,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支 气 管 树,!,肺内血管,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功能性血管,营养型血管,!,肺泡,呼吸膜,2型肺泡细胞,巨噬细胞,!,肺 泡,气血屏障 air-blood-barrier,气血屏障: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及基膜;肺泡隔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 (0.2-0.5mm),毛细血管管腔,内皮细胞,!,呼 吸, 外呼吸 (肺呼吸),肺通气,肺换气,肺与外界气体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
39、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 (组织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吸气运动,呼气运动,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平静呼吸,吸气:吸气肌收缩胸廓扩张肺扩张肺容量增加 肺内压暂时下降气体进入肺,呼气: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回缩肺回缩 肺内压升高气体被呼出,!,呼吸机制和气体交换,气体扩散,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气体扩散的影响因素:,* 气体的分压差,分压差大 扩散快,* 气体分子量和溶解度,溶解度高,扩散快,分子量大,扩散慢,* 肺泡膜的扩散面积,扩散面积大,扩散快,安静状态下,肺泡扩散面积40m2,* 扩散距离肺泡膜的厚度,厚度增加
40、,扩散下降,* 温 度,液体温度上升,分子运动加快扩散快,!,气体分压与气体交换,肺泡,肺动脉,肺静脉,右心房和心室,左心房和心室,外呼吸,内呼吸,组织细胞,!,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与血红蛋白(Hb)结合 98.5%,物理性溶解 1.5%,HbO2,O2分压高(肺),O2分压低(组织),HbO2,!,二氧化碳的运输,* 物理溶解 6%,* 化学结合 94%,碳酸氢盐形式,氨基甲酰血红蛋白,87%,7%,!,呼吸调节-化学性调节,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PCO2,*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血中H+对其无影响, 不感受缺O2的刺激,对CO2的敏感性高于外周化
41、学感受器,有效刺激物不是CO2本身,而是CO2引起的H+升高,感受脑脊液中H+变化的刺激,PO2,H+,呼吸加深加快,!,消化系统的构成-消化管,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12指肠、 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 结肠、直肠、肛管),上消化道: 口腔,咽,食管,胃,12指肠,下消化道: 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大消化腺: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肝、胰,消化系统的构成-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消化液经导管流入消化管腔内,* 小消化腺:唇腺,颊腺,舌腺,食管腺, 胃腺,肠腺等,位于消化管壁内,* 消化道上皮间的杯状细胞,分泌粘液,保护,润滑消化道,!,
42、消 化 系 统 功 能,* 摄取食物,*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物质,* 排出食物残渣,!,牙冠 牙颈 牙根,牙釉质,形 态,牙 髓,构 造,牙,牙骨质,牙本质,!,大 唾 液 腺,唾液腺分泌液功能,* 湿润口腔粘膜,* 调和食物,* 抗菌灭菌,* 清洗口腔,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消化管管壁,* 粘 膜,* 粘膜下层,* 肌 层,* 外 膜,粘膜层,粘膜下层,环行肌,纵行肌,肌 层,浆膜层,!,食 管 管 壁,* 粘 膜,复层扁平上皮,* 粘膜下层,粘液性食管腺,* 肌 层,上1/3 骨骼肌,中1/3 骨骼肌平滑肌混合,下1/3 平滑肌,* 外 膜,纤维膜,!,小肠壁结构特点,* 粘 膜
43、,粘膜上皮,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分泌粘液 润滑肠腔 保护粘膜,* 粘膜下层,* 肌 层,* 外 膜,丰富的血管 淋巴管 神经丛,有肌间神经丛分布,平滑肌收缩产生肠蠕动,小肠粘膜上皮,小肠绒毛:,!,固有层,+,潘氏细胞,防御素,溶菌酶,淋巴小结,小肠的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多 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水,毛细血管静脉端,肠静脉,门静脉,肝 脏,脂 肪,脂肪酸,甘油,中央乳糜管,静 脉,!,肝 脏 的 血 流,* 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与肝细胞物质交换,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固有动脉,小叶间
44、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各级分支,各级分支,!,与肝细胞物质交换,肝脏的功能,* 分泌胆汁,* 参与物质代谢,* 解毒作用,* 防御作用,* 造血功能,储存,分解糖原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分解氨基酸产生尿素,产生血浆蛋白,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枯否细胞,!,肝 外 胆 道,胆 囊,输胆管道,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贮存,浓缩胆汁,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肝总管,肝左右管,小叶间胆管,胆小管,肝细胞,十二指肠大乳头,!,胰 腺,* 外分泌部,* 内分泌部,胰 液,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胰 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腺细胞,胰岛,!,消 化 digesti
45、on,*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食物,食糜,咀嚼,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与消化液混合,消化道的运动,由口腔推送到肛门,消化液分解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使之利于肠粘膜吸收,!,化 学 性 消 化 1,淀 粉,口腔,胃,小肠(小肠上段),- 淀粉酶,麦芽糖,单糖,脂 类,胰脂肪酶,胆固醇酯酶,胰磷脂酶,脂肪酸,甘油,甘油酯,脂肪酸,胆固醇,脂肪酸,溶血磷脂,小 肠,!,胃 腺,* 主细胞,* 壁细胞,* 颈粘液细胞,胃蛋白酶原,盐酸,粘液,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固有层,内因子,!,胃底腺,* 内分泌细胞,ECL细胞,D细胞,组胺,生长抑素,* 肾 kidney,* 输尿管 ureter,* 膀胱 urinary bladde,* 尿道 urethra,泌 尿 系 统,产尿器官,尿液导入膀胱的管道,贮存尿液的器官,尿液排出体外的管道,!,* 肾 kidney,* 输尿管 ureter,* 膀胱 urinary bladde,* 尿道 urethra,泌 尿 系 统,产尿器官,尿液导入膀胱的管道,贮存尿液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