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北极星 文档编号:1451055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名词解释1、 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 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成一种类型组合。3、 土地类型结构: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4、 土地类型的演替: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外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5、

2、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6、 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的所属关系的综合。7、 土地评价:为了一定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也包括对土地的各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8、 土地自然适宜性: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的综合适宜程度。9、 比配:将土地利用方式所必须具备的土地条件(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形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程度估

3、算相结合的过程。10、 土宜评价: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的形成产生影响的机理。11、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1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13、 气候生产潜力:在养分保持最适宜状态下,由光照、温度、水分三个因子共同决定的产量。14、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15、

4、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经济分析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16、 土地资源的经济分级: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土地生产力(产值)的大小,将土地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等级。17、 农用地等别:根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18、 农用地定级:根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19、 土地资源核算:对一定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核查计算。20、 土地利用:人们以土地资源为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

5、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21、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22、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科学技术手段,在一定区域扩大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效率所进行的活动。23、 土地利用系统: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具有相对独立的土地利用单元所构成的系统。24、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掘、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填空题1、 土地资源的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

6、性、不可替代性。2、 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自然经济综合体。3、 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4、 土地类型划分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5、 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条带状结构、重复式组合结构、环状结构、扇形结构、树枝状结构。6、 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8、 &

7、nbsp;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公分 12 个一级类和 57 个二级类。12 个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土地。9、 土地利用要求的三个方面:1、作物要求 2、管理要求 3、水土保持要求。10、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11、 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三级。12、 我国现行的土地资源的经济分级形式主要是对土地的分等等级,包括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地分等定级两种类型。13、 城镇土地定级的因素:繁华

8、程度、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环境状况、人口状况。14、 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主要有:土地资源的数量、土地资源的质量情况、投入水平、生活水平、时间尺度。15、 决定一个社会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因素有四个方面:1)自然因素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4)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16、 土地利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土地、劳动、资本。17、 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1 复杂性 2 尺度性 3 自组织性。18、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1 系统复杂性 2 层次开放性 3 时空动态性4 主体多元性19、 影响耕地物质生产能力的因素体系:1)气候因素、2)地学因素、3)土壤因素、4)人

9、为因素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掘、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简答、论述1、 简述前苏联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和澳大利亚土地类型分级系统?1)前苏联:把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单位.景观内部在形成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按地方性分异规律对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对形态单位作出划分,并研究不同形态单位的特点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即景观形态学研究,实际上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地方”,“限区”,“相”3 级。2)澳大利亚土地系统:个或几个地区的组合,它的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

10、相当于地方),在这个土地系统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土地单元:组相关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点(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土地点: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更为一致的区域(类似于限区和相)3)英国分为土地系统,土地面,土地素(4)中国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组,土地单元2、土地资源评价的特点?1、必须具有特定的目的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3、必须全面分析评价对象4、必须直接应用于实践3、 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 ?1)土地适应性纲 2)土地适应性级 3)土地适宜性亚级 4)土地适宜性单元4、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及人口承载潜力研究的要点 ?1)生物生理特性的人口承载量 2)基于

11、现实条件的人口承载量 3 土地资源的极限人口承载量三个基本要点:1 针对一个特定的行政区域 2 关键过程是计算该行政区域的食物生产能力 3 需要分析预测期内的社会生活水平变化。5、农业生态区法的步骤 (AEZ 法 )(1)光温生产潜力  (2)光温水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  (3)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农业生产潜力、气候土壤生产潜力6、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一)生产性原则: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即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加强生产服务,以提高其生产潜力。(二)稳定性原则:减少生产风险程度。即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三)保护性原则:保护土地

12、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即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所以也有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四)可行性原则:具有经济活力,即生产与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没有经济效益的土地利用是不可能持续的。(五)可承受性原则:要考虑社会的可承受性,第三世界国家目前首要考虑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在解决温饱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最后达到生产与生态的高度结合。上述五个原则同等重要,被称之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大支柱。7、FAO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大纲提出的步骤”指示因素-标准-临界值“ 指示因素(indicators):指测量反应环境状况或条件的有关土地

13、或环境因素 判断标准(criteria):决定对环境条件进行判断的标准与尺度,选择判断标准的目的是要揭示当地环境变化的趋势,并通过认识和解释过去发生 的这些变化趋势的起因,反映将来变化的形式及其对可持续性的影响;临界值(Thresholds):表明某一因素超过一定的水平时,系统就会出现很大的变化,此时会出现突变土地质量指标计划 PSR 框架(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Framework)”为例,介绍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的基本思路。压力(成因)指各种人类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以及对土地质量状况变化的影响。有些研究者认为,还应当包括来自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生态过程的影响,以及

14、与太阳活动等因素相关的环境变迁;状态包括植被、土壤、养分、水等资源环境变化的类型、程度、空间范围和速率;响应包括各类土地用户和政府为补救土地退化性变化所做的有意识的努力。8、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1、推进土地整理是我国土地国情的客观需要2、推进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3、推进土地整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9、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9、编制土地整理规划方案1、农村土地利用的“三个集中”模式即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地向规模经营集中。2、农地整理模式即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归并田块,兴建或改造田间路、沟、渠和埂等;3、村庄整理模式即通往迁村并点,改造村镇,填实“空心村” ,充分利用村庄土地资源,并在调整中增加耕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