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疏勒2016年事业编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网友整理版】疏勒2016年事业编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网友整理版】1:水果:苹果()单项选择题香梨:黄梨树木:树枝宝马:奔驰山:高山 2:民族图腾单项选择题国家国旗人精神瓷器质地火药硝酸 3:某工厂的一个生产小组,当每个工人都在岗位工作,9小时可以完成一项生产任务。如果交换工人甲和乙的岗位,其他人不变,可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如果交换工人丙和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也可以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如果同时交换甲和乙,丙和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可以提前多少小时完成?()单项选择题1122 4: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利己主义动机,个人行为的目的总是为追求自身效用(利益
2、)的最大化,而一件东西对某个人的效用大小取决于个人的主观评价。在对个人效用的追求中,不仅包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而且也包括对非物质(精神)满足的追求。这种追求精神的满足可以表现为扶危济贫等利他主义行为。由此可以推出()。单项选择题人的利他主义行为往往出于利己主义动机人对精神满足的追求强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扶危济贫是人人具有的本性人人都认为物质财富越多越好 5: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老鼠们在一起开会,商讨怎样才能不被猫抓住。其中一只老鼠提议,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全体老鼠欢声雷动:“这个主意太好了!”但当有鼠问,怎样才能将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时,刹那间全体老鼠鸦雀无声。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不
3、包括()。单项选择题有时候,方法比想法更重要敢想敢做,梦想才有可能变为现实没有方法对应的想法,是没有价值的想法要切合实际,否则就是空想 6:当年韩愈被贬到潮州做刺史,虽然只有8个月的时间,却不怕费力,大力兴办州学,捐出所有的俸禄作办学费用,并积极推广唐朝的普通话,“以正音为潮人诲”。8个月后韩愈就调离了潮州,几乎没有什么“政绩“可言,然而他给潮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到南宋时,潮州已是文化名城,有了”海滨邹鲁“的美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单项选择题语言规范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域的原因文化建设对城市有深刻的影响评价官员不应只看短期的政绩 7:赞成文理分科的理由是“术业有专攻”
4、,下面直接对此进行批驳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文理学科画地为牢,孤芳自赏就像一幢大厦一样,知识体系也由诸多支点构成,它们各自独立却又暗通款曲,相互分担压力,刺激彼此的想象力人为将重心置于一点,或许带来投机式的胜利,却最终可能招致知识体系内在生机的干涸诚如朱永新所言,文理分科导致了中国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离间 8:简洁精辟、意义完整、结构定型的成语被滥用谐音篡改得面目全非;任意生造的各种时髦语言花样别出,让人摸不着头脑;错字、别字屡屡见诸书籍、报刊和电视此种情形令人。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单项选择题悚然惘然悻然愕然 9: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翻译、
5、注释、整理等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作品。根据以上定义,以下不属于演绎作品的是()。单项选择题 查看答案1:答案D。题目详解:该题考察大家的是:包含里边的种属关系。苹果是水果的一种,A选项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一次不符。B两者属于包含关系里的组成关系,树枝是树木的一个组成部分C宝马、奔驰都属于车,故两者是并列关系的反对关系,亦不符合定义。D山,按高矮来分的话,可以分为高山、矮山。因此山和高山的关系属于种属关系。故答案为:D 解析 2:答案A。题目详解:图腾可以代表一个民族,国旗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解析 3:答案B。 解析 4:答案A。题目详解:由材料最后一句话可知,利他主
6、义行为可能是个体出于满足精神需要而进行的。A项正确。B项无法从材料中得知;C、D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故选A。 解析 5: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法要切合实际,很多时候方法比想法更重要,因为没有对应操作方法的所谓想法,注定只是空想。A、C、D的表述均可从这个寓言中得出,B项强调要“敢想敢做”,显然与故事意思相悖。本题的答案为B。 解析 6:答案C。题目详解: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文段讲了“韩愈造福潮州”的故事,其实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文化建设对城市有深刻的影响,即C项所述内容。而B、D项都是就全文讲原文,A项只是就原文中“推广唐朝的普通话”所作的一个推断,显然片面了。所以选择C选项。 解析
7、 7:答案B。题目详解:“暗通款曲,相互分担压力,刺激彼此的想象力”说明知识体系间是互有联系的,而并非所谓的“术业有专攻”,因此选B。 解析 8:答案D。悚然,害怕的样子。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悻然,怨恨愤怒的样子。愕然,形容吃惊的样子。很明显,文段要求填入的是形容吃惊的样子,因此选D项。 解析 9:答案巴黎圣母院日文版属于翻译;三个火枪手电影剧本属于改编;难点词汇释义属于注释;A项不符合定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解析 10:答案【答案】C。题目详解:通过阅读四个选项发现只有C项没有语病,符合正常的语序和语法。C项的主要意思是有些不良商家制造伪劣产品。因此,本题选择
8、C选项 解析 11:答案D。题目详解:词语理解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上下文,把握语境之后,找到该词语所指代的内容。所以,通过阅读文段可知。“这一点”主要指的就是前文中的“有许多走时尚的路子,唯独与民众的生活远了”这句话,因此,同义替换,答案为D。A、C选项强调的是“时尚”,没有“脱离群众”,不全面,排除;B选项的内容没有提及“时尚”即“群众”,同样排除 解析 12: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分析题干可知,广告既推销“商品”,又推销“商品所被赋予的某种身份、情感和品格”,又因为“商品在这些象征意义上,成为了有意义的形象”,由
9、此可以推出“商品在广告的推销下,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所以B项错误,D项正确。A项是过于绝对。“都无意义”,文中“商品在这些象征意义上”。C项是无中生有。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解析 13:答案D。题目详解:A项和C项都符合,定义要件:助人观念、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力和选择;B项对自己的看法,符合“他认为”,这就是一种对自己的看法;所以选D。 解析 14:答案A。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首先,哲学上讲的物质与日常生活中讲的物质不同,它具有最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是所有物质形态的共性,
10、即客观实在性。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的关系:前者是对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的抽象概括,是共性(普遍性),有绝对性;后者则只反映自然界具体的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是个性(特殊性),有相对性,是对前者的丰富和证明。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性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和出发点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物质概念,从而把物质定义与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统一起来,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1、。 解析 15: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阅读材料,“利用脉冲磁场激活大脑神经线路,可以缓解压力、增进认知,甚至克服疲劳”描述的是脉冲磁场对大脑神经线路的作用。所以,本题答案为B选项。 解析 16:答案【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成语的搭配。言之成理: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言简意赅: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有的放矢: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言不由衷: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此
12、题前后对应,比较简单,第一空找近义词,由“简明扼要”可知选“言简意赅”。第二空找反义词,由“朴素自然”可知选“矫揉造作”。 解析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答案】A。题目详解: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本段的结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总结构,重点在解决问题上。首句阐述了“蛋壳心理”的概念。然后提出了产生这样的原因,最后一句提出了解决问题ide对策,即父母教育孩子面对挫折要乐观,同时还要敢于说不。故全面概括,即父母应采取恰当的教养方式。B项没有谈到赞美,故排除。C项是问题的阐释,不死解决。D项也是问题原因的阐述。故选A。 解析 19:答案A。题目详解:A项中的“差强人意”本意是还算能振奋人的意
13、志,后来指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再此属于用词不当现象。 解析 20: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关键在于第二空,缺乏文化认同会对价值取向产生影响,用“迷失”最为恰当。“丧失”语意过重。原文:丁琪:元宵佳节正成为文化认同的促进力文化认同作为小到一个群体、大到一个民族向心力的有机“粘合剂”,是凝聚这个群体和民族伟大精神力量的根基。文化认同如果缺失,社会语境便趋于焦虑,人们的价值取向便会迷失。因为,文化认同,相对于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具有更深远的内涵。 解析 21:答案D。题目详解:文段首先通过“文以载道”的理解引出话题,用“然而”引出文段的主题句,强调“现今的作家们,抱着这种崇高理念创作的人不多见了,而抱
14、着一种投机心理期冀侥幸成功的则大有人在”可知,大多数作家不再秉承中国文学的“文以载道”的传统,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解析 22:答案A解析失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各方面筹资建立基金,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业而暂时中断收入来源时为其提供现金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为其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的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提供帮助的主要形式是现金。 解析 23: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考查成语含义及语义搭配。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准备。朝令夕改: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变,让人无所适从。也形容主张、办法等经常改变。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
15、措施。反复无常: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变幻莫测:比喻变化得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无法分辨的人或事。临渴掘井: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解析 24:答案B。题目详解:“引领者”:引领事物的发展方向的群体或个体。“推动者”:指使工作展开的群体或个体。“主导者”:统领全局,推动全局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群体或个体。“倡导者”:倡言者和引导者,侧重指率先提议的人。后文中出现“美国的方式推进”,因此应填入“推动者”,因此B项正确 解析 2
16、5:答案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主要著作是论十大关系。故选C。 解析 26:答案C。题目详解:本题属于寓意启示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A选项都是混淆是非,从文中“这十大流行语的主旋律意味更浓一些,而来自草根的声音,来自民生体内的心跳,却稍显微弱。”这就可知,是“稍显微弱”而非A项中“缺乏民生体内的声音”。D项过于绝对,文中是“这十大流行语能否真正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民意记录变迁,还有必要斟酌。”而选项中却是“无法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民意记录变迁”。B项中“都是主旋律”过于绝对。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 解析 27:答案
17、B。题目详解:考古学家推测的一句是发现了古代寺院建筑构件,结论是元明时期该地附近曾有寺院存在。比较四个选项,寺庙构件的多与少、遗址的有与无、古代典籍是否提到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上述推测。再看B项,如果居民也常使用同样的建筑构件为真的话,就不能说明发掘出来的建筑构件就一定是寺庙的,从而最有力地质疑了考古学家的推测。 解析 28:答案C。题目详解:原文中说明投放硫酸铁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增加浮游生物,是否会产生这样的后果还无定论,并且这也不是实验愿意看到的结果。C项的“以增加”表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浮游生物。这明显与原文是不符的。所以选择C项。 解析 29:答案【答案】B。解析:把感觉、经验当成是
18、第一性的观点,是把个人的感觉、经验作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解析 30:答案A。题目详解:发展程度对应衡量;大小对应判断;对人口、占地范围等进行考察。所以选择A选项。 解析 31:答案C。题目详解: 解析 32:答案 解析 33:答案A。题目详解: 解析 34:答案C。题目详解:“滥用”:过度的使用。“运用”:根据事物的特征加以利用。“误用”:用错。“借用”:把用于某种用途的事物用于另一种用途。根据题意,说话人强调题简单,“他”水平高,本来是可以解出这道题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用错了公式,B和D显然不合逻辑,故排除。A“滥用”强调“他”根本不知该用哪个公式,强调“他”水平很差
19、,和后面“怎么也不会解不出来的”强调“他”水平高的一句话逻辑上不相符,只有C“误用”是最恰当的。 解析 35:答案B。题目详解:题干中发酵粉是馒头的催化剂,发泡剂是制造海绵的催化剂。 解析 36:答案D解析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是“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第三个阶段会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但不是完全重复,它们有质的区别,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的更高形态,但并非两者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解析 37:答案C 解析 38:答案【解析】找假设,是要找到这样一个选项,没有它,题干结论就推不出,C项必须是题干所假设的。否则,如果世界粮食产量低于需求量的话,即使粮食分配再公平,也还是会导致饥荒问题。 解析 39
20、:答案A。题目详解:(1)确定此题是推出论题(主句)型。即在选项中为题干选择确定论题。(2)把题干中论据(分句)概括为:分句1:领先汽车销量不断增长并超越A牌汽车。分句2:领先汽车返修量也不断上升。(3)依据分句2领先汽车返修量也不断上升和分句1领先汽车销量不断增长并超越A牌汽车可直接推出结论,返修量上升未影响销售量增长。答案为A。(4)B选项领先汽车的发动机问题与其他品牌车辆相比比较轻微,是不必然推出的结论,弱于选项A。选项C2005年以前影响领先汽车销售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与现在返修量的上升无关联。误区:注意选项D,偷换概念。返修量与返修率是两个概念,题中未对返修率进行论述。 解析 40:答
21、案D。题目详解:文中提到的现象是名人家庭中才能出众者人数远高于普通家庭,而得到的结论是这是因为遗传。很明显D项说人的素质与成长环境和个人努力有关,这就否定了遗传是决定因素的结论。 解析 41:答案C 解析 42:答案C。题目详解:定义的要件要形成委托关系,只有C符合,构成了小李夫妇对邻居李大叔的委托。 解析 43:答案D。题目详解:第一个空出现了比较,体现比较的词语只有相提并论,第二个空后面接硬闯,单枪匹马更传神。 解析 44:答案A。题目详解:军事卫星和狼烟分别是现代和古代的传递军事信号设,原子时钟和沙漏分别是现代和古代的计时工具。故选A 解析 45:答案A 解析 46:答案D。题目详解:本
22、题考查修辞辨析的能力。类比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D项中以“在宇宙的秩序中”与“在人生的秩序中”构成类比,并得出相似的结论无论是人类还是童年都“有独特的地位”,D项正确。A项将“我们”比作“远视镜”,为比喻修辞;B项无修辞;C项着重表现对比,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 47:答案C。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不承认运动的客观性,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选C。 解析 48:答案D。题目详解:A项,小燕的价值期待与价值能力并无不一致的地方,不属于相对剥夺感。B项,王某对自己的价值期待很高,他对自己的价值期待与价值能力的认知并
23、没有不一致的地方,排除。C项,项目组的其他人并没有就自身与小张作比较,只是对小张的行为进行了评价,排除。D项,小杨与同学的社会地位相近,他认为其与同学的价值能力上差距不大,但是现实是自己的工作不如同学,价值期待与价值能力的认知出现不一致,故其产生的“没有前途”的心理属于相对剥夺感。 解析 49:答案A。题目详解:警察的一个属性就是保护人民安全,太阳的一个属性是给人以温暖。并且警察和太阳都有公共性质。 解析 50:答案B 解析 51:答案A。题目详解:专家观点是:垃圾焚烧是一种安全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A项说明垃圾焚烧产生的有机物仍无法自然分解,直接削弱了专家观点。其他三项都不能削弱。故答案选A。
24、 解析 52:答案分析:选D。数列的2级差是等比数列。即0,1,4,11,26,57,120 作差=1,3,7,15,31,63 作差=2,4,8,16,32。 解析 53: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观点态度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推断不当,主要关注的是中思想或行为路径是否出现错误。文段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大部分专家”的观点:“基因改良植物存在长期且确实的风险。”可见大部分专家对于基因改良植物的态度还是较为谨慎的,而A、C、D三项与原文的这种态度、倾向性吻合一致。但是B项恰好是与原文态度截然相反,认为基因改良植物没有风险,因此B项应该错误的。本题选择的是
25、“态度明显不一致的”。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解析 54:答案A。解析:鸡蛋表面有许多小孔,没洗前有一层膜,是用来透气和防尘的。洗过之后那层膜就被洗掉了,鸡蛋内部与外面的接触就变了多,细菌便会乘虚而入,所以会容易变质。 解析 55: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考察词语搭配问题。C、D和分享不搭配,A和不会有损失不搭配。 解析 56:答案D。题目详解:AB根本就不是“组织”,C“校学生会”是个正式组织 解析 57:答案A。自然规律不可更改,且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确这一点。故选A。 解析 58: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
26、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题目中首先明确了“建筑艺术”的概念,即体现了其“艺术性”,然后通过转折词“但”表达了大多数建筑具有的实用功能,即“实用性”。因此这段话主要阐明的是建筑的两个兼备特性,即“艺术性”和“实用性”并举,B项符合题意。而A项强调差异,并且论述主体为“建筑艺术”,而非文中的论述主体“建筑”,因此予以排除;C项虽然表述没错,但是并非文段强调的主要内容;D项的“不可代替性”表达有误,文中很明显表述出只有极个别的建筑具有不可代替性,其他的多具有实用功能。所以,本题答案为B选项。 解析 59:答案C。题目详解: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关系。 解析 60:答案A。题目详解:显然如果A正确的话,能最强有力地支持题干的推理。即只要“人们能合情合理地接受某一虚假的声明”为真,那么故意作出这样的声明就是符合道德的。因为出版商很明显故意地作了一个虚假的声明,而每个人都知道没有书能给很多人带来那些从定义上一定仅局限于少数人的卓越的成功,即人们能合情合理地接受这一虚假的声明,那么故意作出这样的声明就是符合道德的。A选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正确。 解析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