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化学易错题集锦 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氧化的物质是氧化剂 B、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2、下列四类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其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只有 B、只有 C、 D、3、X、Y、Z为三种单质。已知:Y能将Z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Z又能将X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单质的氧化性:YZX ; 单质的还原性:YZX;对应离子的氧化性:XZY; 对应离子的还原
2、性:XZY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4、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氯化钙5、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 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 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 )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C、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6、在氧化还原反应KClO 3+6HCl=KCl+3Cl2+3H2O中,当生成0.5molCl 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A、5:1 B、3:1 C、 1:3 D、1:57、在反应11P+15CuSO
3、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每摩尔CuSO 4能氧化P 的物质的量为( )A、1/5 mol B、2/5 mol C、3/5mol D、11/5 mol8、标准状况下,往 100mL 0.2mol/L 的 FeBr2 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 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 50%的 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A、0.224L B、0.336L C、0.448L D、0.672L9、取 17.4 g MnO2 固体粉末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含溶质 0.4mol)共热制取氯气(假设 HCl 挥发损失不计)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 MnO2
4、作催化剂 B、盐酸未完全反应C、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 D、反应产生 2.24L 氯气(标况)10、能说明常温下二氧化硅是很坚硬的固体而二氧化碳是气体的原因是( )A、硅的非金属性比碳的活泼 B、二氧化硅中硅氧键的类型和二氧化碳中碳氧键不同C、硅氧键的键能比碳氧键的键能大得多 D、二氧化硅晶体类型和二氧化碳晶体不同11、往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将会看到白色沉淀的是( )A、CaCl 2 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Na 2SiO3 溶液12、下列说法:硅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硅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硅和二氧化硅晶体都属于原子晶体;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
5、有很大的差异; 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正确的是( )A、 B、 C、 D、13、将足量 CO2通入 KOH 和 Ca(OH) 2的混合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14、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 H2、CO 、CO 2、HCl 、NH 3 和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 ,Ba(OH ) 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浓硫酸(无明显变化) ,灼热的氧化铜(变红) ,无水硫酸铜(变蓝) 。则可以判断混合气体中( )A、一定没有 CO2,肯定有 H2 B、一定有 H2、CO 2,和 HClC、一定有
6、CO、CO 2 和水蒸气 D、可能有 CO2、NH 3 和水蒸气15、氯气和二氧化硫都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以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16、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 4 Fe2O3+SO2+SO 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是( )A、BaSO 4和 BaSO3 B、BaS C、BaSO 4 D、BaSO 317、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CO 2 B、H 2S C、SO 2 D、HCl18、向 50mL 18.0mol/L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
7、并进行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A、小于 0.45mol B、等于 0.45mol C、在 0.45mol 和 0.90mol 之间 D、大于0.90mol19、四支试管中盛放着少量的铜屑,现往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体积的下列四种溶液并加热。其中,不论加热时间多久,都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盐酸 B、稀硫酸 C、浓硫酸 D、稀硝酸20、有下列四种判断:两种弱酸相互反应生成两种强酸;两种弱酸盐相互作用后生成两种强酸盐;一种弱酸和一种盐溶液作用后,得到一种强酸和一种盐;两种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性减弱。其中有具体例证的是( )A、 B、 C、 D、21、中和一定量的某醋酸溶液
8、时,消耗氢氧化钠m g。如果先向该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钠,然后再用氢氧化钠中和,此时可消耗氢氧化钠n g。则m与n的关系为( )、 B、7 C7 D可能=751、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 +12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eS2 只作还原剂, CuSO4 只作氧化剂 B. 5mol FeS2 发生反应,有 21mol 电子转移C. 产物中的离子都是氧化产物 D. Cu2S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52、在水电离出的 C(H+)=10-14mol/L 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
9、 +、Na +、HCO 3-、Cl - BK +、AlO 2-、Br -、Cl - CNa +、Cl -、NO 3-、SO 42- DAl 3+、NH 4+、Cl -、SO 42-53、用质量均为 100g 的 Cu 作电极电解 AgNO3 溶 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 28g,此时两电极质量分别是( )A阳极 93.6g,阴极 121.6g B阳极 100 g,阴极 128.0gC阳极 91.0g,阴极 119.0g D阳极 86.0g,阴极 114.0g 54、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 0.1mol/LKHC2O4 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c(C2O42 )c
10、(H 2C2O4) B.c(HC2O4 )c(C 2O42 )=0.1mol/L C.c(K )c(H 2C2O4)c(HC 2O4 )c(C 2O42 ) D.c(K )c(H )c(HC 2O4-)c(OH -)c(C 2O42-)55、某温度下 0.1 molL-1 的 NaHB 溶液中 c(H+)c(OH -),则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A.c(Na+)=c(HB-)+2c(B2-)+c(OH-) B.c(Na+)=0.1 molL-1c(B 2-)C.c(H+)c(OH-)=10-14 D溶液的 pH=156、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 :MxFey(CN)z,研究表明它的结构特性是其晶体
11、中的阴离子晶胞结构如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晶体是离子晶体 B.M 的离子位于上述晶胞面心,呈+2 价C.M 的离子位于上述晶胞体心,呈+1 价,且 M空缺率为50%(体心中没有 M占总体心的百分比 )D.晶体化学式可表示为 MFe2(CN)6,且 M 为+1 价57、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有 100 个碳原子构成具有完美对称性的 C100 原子团,最内层是由 20 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即每个碳原子与其它 3 个碳原子相连) ,外层的 60 个碳原子形成 12 个独立的正五边形,处于中间层次的 20 个碳原子将内、外层碳原子连接在一起,有关 C100 的说法正确的是A. C100 跟石墨
12、性质相似,都是原子晶体B. C100 中碳碳间均以单键相连,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 当与足量氢气完全反应,生成物分子式为 C100H60D. 当与足量氟气完全反应,生成物分子式为 C100F20 5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将 Cl2 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A B C D. 59、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 )AHF 、 HCl、 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
13、高于硅CNaF、NaCl、NaBr、NaI 的熔点依次降低DF 2、Cl 2、Br 2、I 2 的熔、沸点逐渐升高60、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A(g)+mB(g) pC(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已知 n+mp,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分析结论中正确的是升温,c(B)/c(C)的值变小;降温,平衡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增加 B 的物质的量,A 的转化率增大;使用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加压使密闭容器的容积变小,A 或 B 的浓度则变大;若 A 的反应速率为 v(A),则 v(B)=v(A)n/m。A B. C. D.61、1molA(如右)与足量的 NaOH 溶
14、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消耗 NaOH 的物质的量是( )A.3mol B.4mol C.5mol D.6mol62、某碱式盐的化学式为 Mg(1+x)(CO 3) x(OH)2 取 1.55 g 该固体恰好与 10 mL 4molL-1 硝酸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仅为 Mg(NO3)2 溶液,则 x 值为A1 B.2 C.3 D.563以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3 g 碳酸钠中含 NA 个 CO32- B 0.1 mol OH 含 NA 个电子C 1.8 g 重水(D 2O)中含 NA 个中子 D 标准状况下 11.2 L 臭氧中含 NA 个氧原子64N A
15、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 80 g 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 2NAB. 1 L 1 mol / L 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 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 0.5 NAD. 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 mol 铜失去的电子数为 2 NA65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 NA 氯气分子和 NA 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B. 常温常压下 1 mol NO2 气体与水反应生成 NA 个 NO3-离子C. 121 g CCl2F2 所含的氯原子数为 2NAD. 62 g Na2O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 O2 离子数为
16、 NA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0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物 22.4 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N0B. 标准状况下,1 L 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C. 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 1 mol H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 2N0D. 常温常压下,1 mol 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4N067、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C(s) + CO2(g) 2CO(g);H0,达到平衡状态,现进行如下操作: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增加反应物 C 的用量; 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 减少体系中 CO 的量。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
17、著加快的是A、 B、 C、 D、68、下列各组物质,可用一种试剂加以区别的是 四种黑色固体:FeO、Fe、 CuO、C 四种白色粉末:(NH 4)2SO4、NH 4Cl、 Na2SO4 NaCl 四种无色溶液:乙醛、乙酸、甲酸、甲酸甲酯 四种有机物:苯、四氯化碳、乙烯、无水乙醇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全部69、 、已知 K2HPO4 溶液中 HPO42 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对于平衡HPO42 + H2O PO43 + H3O+ ,欲使溶液中 C(HPO42)、C(H 3O+)、C(PO 43)均减小,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加水 B、加热 C、加消石灰 D、加硝酸银70、一定条件
18、下,4g 和 14g 的混合气体体积为 448mL,相同状况下,8gA 和 17gB4.28的混合气体体积为 672mL,A、B 可能是下列各组的 A乙烯和乙炔 B乙炔和苯 C甲烷和甲醇 D环己烷和 1丁烯71、在一定条件下,RO 3 n-和 I-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RO3 n-+ 6I- + 6H+ = R- +3I2 +3H2O(1) RO3 n-中 R 元素的化合价是_, (2) R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72、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后
19、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你的选择是_,选择的理由是_。73、最近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右图所示。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它的化学式是_。74、右图为某教材中给出的石英晶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它实际上是立体的网状结构(可以看作是晶体硅中的每个 SiSi 键中插入一个 O) ,其中硅与氧原子个数之比是_;在石英晶体中,由硅、氧原子构成的最小的环上具有的 Si、O 原子个数是_。75、某待测液中(所含阳离子为 Na )可能含有SO42 、SO 32 、Cl 、Br 、NO 3 、CO 32 、HCO 3 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
20、验(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回答以下问题:待测液中是否含有 SO42 、SO 32 _。沉淀 B 的化学式。根据以上实验,待测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76、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解了 11.4g FeSO4,当加入 50mL 0.5 molL1 KNO3 溶液后,其中的 Fe2+全部转化成 Fe3+,KNO 3 也反应完全,并有 NxOy 氮氧化物气体逸出。FeSO4 KNO3 H2SO4 K2SO4 Fe2(SO4)3 NxOy H2O推算出 x ,y ;配平该化学方程式;反应中氧化剂为 ;用短线和箭头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77、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
21、溴水褪色,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猜想: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由于乙醛分子中有不饱和键,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 Br2 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 Br离子的物质的量。方案一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 ) ,理由是 。 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 Br2 的物质的量为 amol,若测得反应后 n(Br)= 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若测得反应后 n(Br)= 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若测得反应后 n(Br)= m
22、ol,则说明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1:5 配制 1000mLKBrO3KBr 溶液,该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可生成 0.5molBr2。 取该溶液 10mL 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取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 100mL,准确量取其中 10mL,加入过量的 AgNO3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固体 0.188g。若已知 CH3COOAg 易溶于水,试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类型为 (选填猜想序号) 。写出上述测定过程中的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KBrO 3 和 KBr 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 ;溴水与乙醛的反应: ;测定 Br离子含量的反应: ;高中化学易错题集
23、锦答案71.+5 7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C A D BC B A A C BC D CD D D B D A B A A D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C C D CD AC B D C B D C A D C C A A D D A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A AC D D D B C D C B B C A BD B C C C
24、D C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C C B A C AC B D C C72、C 当往体系逐滴加入盐酸时,先发生反应:H +CO32=HCO3,因此 HCO3浓度逐渐增大,直到 CO32完全转化为 HCO3;再往体系中加入 HCl,此时发生 H+HCO3=H2O+CO2反应,HCO 3浓度又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反应。因此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是“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73.Ti14C13 74. 1 :2 12 75.SO42-、SO 32 中至少含有其中一种 BaCO3 Br- CO32 、HCO 3-76. 1,1 6 2 4 1 3 2 4 KNO 3 FeSO 4KNO 377. 否;溴水中含有HBr,溶液本身呈酸性; a 0 2a BrO 3-+5Br-+6H+=3Br2+3H2O CH3CHO+Br2+H2OCH 3COOH+2H+2Br- Ag+Br-=AgBr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