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傣族.doc

上传人:lufeng1000 文档编号:1437052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傣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傣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傣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傣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傣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傣族女 性 服 饰傣 族 妇 女 的 穿 着 打 扮 , 五 彩 缤 纷 , 美 不 胜 收 。 傣 族 妇 女 一 般 都 长 得 身 材 苗 条 , 面目 清 纯 娇 美 , 看 上 去 婷 婷 玉 立 , 仪 态 万 方 , 因 此 素 有 “金 孔 雀 ”的 美 称 。 她 们 不 仅 长得 美 , 而 且 还 善 于 打 扮 , 一 个 个 用 独 具 特 色 的 服 饰 把 自 己 装 扮 得 如 花 似 玉 。 傣 族 妇 女 一 般 喜 欢 穿 窄 袖 短 衣 和 筒 裙 , 把 她 们 那 修 长 苗 条 的 身 材 充 分 展 示 出 来 。 傣族 妇 女 的 这 种 装

2、束 , 充 分 展 示 了 女 性 的 胸 、 腰 、 臀 “三 围 ”之 美 , 加 上 所 采 用 的 布 料经 柔 , 色 彩 鲜 艳 明 快 , 无 论 走 路 或 做 事 , 都 给 人 一 种 婀 娜 多 姿 、 潇 洒 飘 逸 的 感 觉 。 现 代 妇 女 服 装 既 保 持 了 傣 族 的 传 统 特 色 , 又 吸 收 了 汉 族 风 格 。 傣 族 传 统 的 短 衫 和 筒 裙 仍为 女 性 所 青 睐 。 她 们 所 穿 上 衣 袖 管 细 长 , 仅 容 一 支 胳 膊 穿 过 。 衫 身 紧 窄 , 长 仅 及 腰 , 刚好 在 筒 裙 的 银 腰 带 上 , 以

3、 浅 色 居 多 。 天 冷 时 , 外 套 各 种 彩 色 的 毛 衣 、 西 装 。 老 年 妇 女 以 白 毛 巾 缠 头 。 中 年 妇 女 留 长 发 , 盘 发 于 顶 , 用 各 色 纱 巾 包 头 , 幼 女 也 用纱 巾 裹 头 。 少 女 、 青 年 妇 女 则 梳 发 辫 , 发 式 和 内 地 相 同 。 只 有 在 节 日 时 , 少 女 们 才 绾 髻于 顶 略 向 左 倾 , 饰 以 插 簪 , 鲜 花 等 。 青 年 女 子 盘 发 时 , 头 发 不 够 长 , 就 把 一 丝 袜 套 于 发上 , 以 增 加 头 发 的 长 度 , 盘 成 发 髻 。 妇

4、女 们 喜 欢 带 手 镯 、 戒 指 、 耳 坠 、 项 链 等 , 这 些 物 饰 金 质 、 银 质 、 玉 石 均 可 , 仿制 品 也 行 。 女 婴 生 下 来 几 天 , 就 由 家 长 用 消 过 毒 的 针 为 娃 娃 扎 耳 , 为 带 耳 环 作 准 备 。 对女 性 而 言 , 银 腰 带 更 是 不 可 缺 少 之 物 , 腰 带 上 饰 以 孔 雀 、 莲 花 等 各 种 花 型 。 女 人 们 认为 银 腰 带 越 宽 就 越 美 。 “筒 帕 ”仍 很 流 行 , 但 多 是 中 年 妇 女 使 用 , 很 多 姑 娘 已 改 背 皮 包 。男 性 服 饰 :

5、傣 族 男 子 一 般 都 穿 无 领 对 襟 或 大 襟 小 袖 衫 , 下 穿 长 管 裤 , 用 白 布 、 青 布 或绯 布 包 头 , 有 的 戴 礼 帽 , 显 得 潇 洒 大 方 。 傣 族 无 论 男 女 , 出 门 总 喜 欢 在 肩 上 挎 一 个用 织 绵 做 成 的 挎 包 ( 筒 帕 ) 。 挎 包 色 调 鲜 艳 , 风 格 淳 朴 , 具 有 浓 厚 的 生 活 色 彩 和 民 族 特色 。 图 案 有 珍 禽 异 兽 , 树 木 花 卉 或 几 何 图 形 , 形 象 逼 真 , 栩 栩 如 生 。 每 一 种 图 案 都 含 有具 体 的 内 容 , 如 :

6、红 、 绿 色 是 为 了 纪 念 祖 先 ; 孔 雀 图 案 表 示 吉 祥 如 意 ; 大 象 图 案 象 征 着五 谷 丰 登 , 生 活 美 好 , 充 分 表 现 了 傣 族 人 民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往 和 追 求 。 男 女 老 幼 均 喜 欢赤 脚 穿 拖 鞋 。傣 族 民 居傣 族 的 建 筑 受 气 候 、 海 拔 、 地 形 、 建 筑 材 料 等 自 然 环 境 和 人 口 、 经 济 、 宗 教 、 政治 、 科 技 、 思 想 意 识 等 社 会 环 境 的 影 响 , 主 要 有 以 西 双 版 纳 傣 族 民 居 为 代 表 的 优 美 灵巧 的 干

7、栏 式 建 筑 。 坝 区 民 居在 滨 水 而 居 的 河 谷 坝 区 , 因 受 炎 热 、 潮 湿 、 多 雨 、 竹 木 繁 茂 等 生 态 环 境 的 影 响 ,傣 族 的 居 民 建 筑 以 “干 栏 ”( 俗 称 竹 楼 ) 为 主 。 上 下 两 层 , 以 木 、 竹 做 桩 、 楼 板 、 墙 壁 ,房 顶 覆 以 茅 草 、 瓦 块 , 上 层 栖 人 , 下 养 家 畜 、 堆 放 农 具 什 物 。 整 座 建 筑 空 间 间 架 高大 , 且 以 竹 或 木 做 墙 壁 和 楼 板 , 利 于 保 持 居 室 干 燥 凉 爽 。 如 今 , 随 着 生 态 保 护

8、的 加 强 和 经 济 的 发 展 , 一 些 地 方 开 始 以 混 凝 土 砖 瓦 结 构 代 替 竹木 结 构 , 但 还 保 留 “干 栏 ”的 形 式 或 人 字 形 屋 帽 的 外 形 , 因 而 仍 习 惯 称 呼 它 为 “竹 楼 ”。竹 楼 周 围 的 宽 阔 庭 院 里 都 要 种 植 瓜 果 林 木 或 开 挖 小 鱼 塘 。 山 区 民 居 : 在气候变化较大,平 坝 少山地多,依山麓而居的傣族地区,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土掌房系土 木 结 构 ,一般为两层,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粮食和杂物,牲畜单独建圈。土墙有两层,厚达三尺,对防热保凉防寒保暖起到了独特的功

9、效。土木夯实的平面屋顶厚达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顶上纳凉,秋收时又可在顶上翻晒谷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间。民 族 饮 食日 常 食 俗傣 族 大 多 有 日 食 两 餐 的 习 惯 , 以 大 米 和 糯 米 为 主 食 。 德 宏 的 傣 族 主 食 粳 米 , 西双 版 纳 的 傣 族 则 主 食 糯 米 。 通 常 是 现 舂 chng 现 吃 , 民 间 认 为 : 粳 米 和 糯 米 只 有 现吃 现 舂 , 才 不 失 其 原 有 的 色 泽 和 香 味 , 因 而 不 食 或 很 少 食 用 隔 夜 米 , 习 惯 用 手 捏 饭 吃 。 外 出 劳 动 者 常 在 野 外 用 餐 ,

10、 用 芭 蕉 叶 或 众 饭 合 盛 一 团 糯 米 饭 , 随 带 盐 巴 、 辣 子 、酸 肉 、 烧 鸡 、 喃 咪 ( 傣 语 , 意 为 酱 ) 、 青 苔 松 即 可 进 食 。 所 有 佐 餐 菜 肴 及 小 吃 均 以 酸味 为 主 , 如 酸 笋 、 酸 豌 豆 粉 、 酸 肉 及 野 生 的 酸 果 ; 喜 欢 吃 干 酸 菜 , 其 制 法 是 把 青 菜晒 干 , 再 用 水 煮 , 加 入 木 瓜 汁 , 使 味 变 酸 , 然 后 晒 干 储 藏 。 吃 时 放 少 许 煮 菜 或 放 在 汤内 。 这 种 酸 菜 有 地 方 的 傣 族 几 乎 每 天 都 吃 。

11、 据 说 傣 族 之 所 以 常 食 酸 味 菜 肴 , 是 因 常 吃不 易 消 化 的 糯 米 食 品 , 而 酸 味 食 品 有 助 于 消 化 。 以 青 苔 入 菜 , 是 傣 族 特 有 的 风 味 菜 肴 。 傣 族 食 用 的 青 苔 是 选 春 季 江 水 里 岩 石 上 的苔 藓 , 以 深 绿 色 为 佳 , 捞 取 后 撕 成 薄 片 , 晒 干 , 用 竹 篾 穿 起 来 待 用 。 做 菜 时 , 厚 的 用 油煎 , 薄 的 用 火 烤 , 酥 脆 后 揉 碎 入 碗 , 再 将 滚 油 倒 上 , 然 后 加 盐 搅 拌 , 用 糯 米 团 或 腊肉 蘸 食 ,

12、 其 味 美 无 比 。 吃 螃 蟹 时 , 一 般 都 将 螃 蟹 连 壳 带 肉 剁 成 蟹 酱 沾 饭 吃 , 傣 族 称 这 种 螃 蟹 酱 为“螃 蟹 喃 咪 布 ”。 苦 瓜 是 产 量 最 高 、 食 用 最 多 的 日 常 蔬 菜 。 除 苦 瓜 外 , 西 双 版 纳 还 有 一 种 苦 笋 ,因 此 傣 族 风 味 中 还 有 一 种 苦 的 风 味 , 较 有 代 表 性 的 苦 味 菜 肴 是 用 牛 胆 汁 等 配 料 烹 制的 牛 撒 皮 凉 菜 拼 盘 。 虫 类 特 产傣 族 地 区 潮 湿 炎 热 , 昆 虫 种 类 繁 多 , 用 昆 虫 为 原 料 制 作

13、 各 种 风 味 菜 肴 和 小 吃 , 是傣 族 食 物 构 成 的 一 个 重 要 部 分 。 经 常 食 用 的 昆 虫 有 蝉 、 竹 虫 、 大 蜘 蛛 、 田 鳖 、 蚂 蚁蛋 等 。 捕 蝉 是 在 夏 季 , 每 天 傍 晚 , 蝉 群 落 在 草 丛 中 时 , 蝉 翼 被 露 水 浸 湿 , 不 能 飞 起 , 妇女 们 就 赶 快 把 蝉 拣 入 竹 箩 里 , 回 后 后 入 锅 焙 干 制 酱 。 蝉 酱 有 清 热 解 毒 , 去 痛 化 肿 的 医 疗作 用 。 傣 族 人 普 遍 喜 食 蚂 蚁 蛋 , 经 常 食 用 的 是 一 种 筑 巢 于 树 上 的 黄

14、 蚂 蚁 , 取 蚂 蚁 蛋 时 ,先 将 蚂 蚁 驱 走 , 然 后 取 蛋 , 蚂 蚁 蛋 大 小 不 一 , 有 的 大 如 绿 豆 , 有 的 小 如 米 粒 , 洁 白 晶亮 , 洗 净 晒 干 , 与 鸡 蛋 一 起 炒 食 , 其 味 鲜 美 可 生 食 又 可 熟 食 , 生 食 时 制 酱 , 熟 食 时 用 鸡蛋 穿 衣 套 炸 , 常 用 的 酸 果 、 苦 瓜 、 苦 笋 、 冲 天 椒 , 辅 以 野 生 的 花 椒 、 芫 荽 、 蒜 、 香 茅草 , 风 味 十 足 。 特 色 饮 品傣 族 人 嗜 酒 , 但 酒 的 度 数 不 高 , 是 自 家 酿 制 的

15、, 味 香 甜 。 茶 是 当 地 特 产 , 但 傣 族 只喝 不 加 香 料 的 大 叶 茶 。 喝 时 只 在 火 上 略 炒 至 焦 , 冲 泡 而 饮 略 带 糊 味 。 嚼 食 槟 榔 , 拌以 烟 草 、 石 灰 , 终 日 不 断 。 由 于 长 期 嚼 食 唇 齿 皆 黑 , 口 液 如 血 , 人 以 为 美 。 烧 陶 业 较 发达 , 大 部 分 饮 餐 用 具 多 由 妇 女 烧 制 。 礼 仪 食 俗节 庆 食 俗 在 西 双 版 纳 傣 族 中 , 一 家 盖 房 , 全 寨 都 要 来 帮 助 , 新 房 落 成 要 贺 新 房 , 先 上 楼 的 是小 伙 子

16、 , 抬 着 牛 头 , 唱 祝 福 歌 , 壮 年 男 子 抬 箱 子 , 已 婚 妇 女 抱 被 褥 , 姑 娘 们 端 着 饭 菜 依次 而 上 , 然 后 在 火 塘 上 支 好 三 脚 架 , 摆 上 众 桌 , 置 酒 备 菜 , 唱 贺 新 房 歌 , 乡 亲 们 还 要 给主 人 送 一 些 象 征 吉 祥 的 礼 物 。 婚 礼 之 日 双 方 家 里 都 要 举 行 婚 礼 , 大 都 先 在 女 家 进 行 。 婚 宴 时 , 席 桌 上 要 铺 上 绿 色的 芭 蕉 叶 , 菜 肴 有 象 征 吉 祥 的 血 旺 ( 白 旺 ) 、 年 糕 及 各 式 菜 。 宴 前

17、新 郎 、 新 娘 要 做 拴线 仪 式 , 即 由 主 婚 人 用 一 根 白 线 绕 过 双 方 的 肩 , 又 用 两 白 线 分 别 拴 在 新 郎 、 新 娘 的 手 腕上 , 象 征 纯 洁 , 然 后 由 高 龄 老 人 将 糯 米 饭 捏 成 三 角 形 蘸 上 盐 , 置 于 火 塘 上 的 三 脚 架 的顶 点 上 , 任 其 火 烧 后 自 然 脱 落 , 象 征 爱 情 像 铁 一 样 坚 实 。 元 江 大 平 乡 新 娘 过 门 后 要 与新 郎 端 坐 在 长 凳 上 , 吃 四 个 鸡 蛋 拌 的 糯 米 饭 , 并 喝 两 杯 酒 ; 元 江 江 边 的 傣

18、族 新 娘 过 门 ,由 男 方 分 给 每 个 送 亲 者 肉 4 片 、 排 骨 4 根 、 丸 子 4 个 、 酥 肉 4 块 , 然 后 方 可 吃 正 餐 。 特 色 食 品 1.酸 肉 。 傣 族 传 统 风 味 菜 肴 , 用 牛 肉 经 过 腌 制 , 而 后 炒 制 而 成 。 特 点 是 酸 香 味 浓 ,可 帮 助 消 化 。 制 法 是 将 新 鲜 的 黄 牛 肉 用 淘 米 水 洗 净 , 切 成 大 片 放 入 盆 中 , 加 入 鲜 花 椒 叶 、盐 、 米 饭 拌 匀 , 装 入 瓦 罐 , 淋 入 白 酒 压 实 , 上 盖 , 用 草 木 灰 与 泥 巴 合

19、 泥 密 封 罐 口 , 腌 渍一 个 月 即 成 。 将 腌 好 的 黄 牛 肉 切 成 丝 , 与 青 蒜 苗 炒 熟 。 2.火 烧 鱼 。 傣 族 传 统 家 常 风 味 菜 , , 特 点 是 软 嫩 鲜 甜 , 原 汁 原 味 。 制 法 是 将 鲜 鱼 去鳃 和 内 脏 , 洗 净 , 将 葱 花 、 姜 末 、 蒜 末 、 青 椒 末 、 青 姜 叶 末 、 芫 荽 末 、 野 花 椒 叶 末 、 薄荷 、 茴 香 叶 末 、 香 茅 草 叶 末 、 草 果 粉 、 味 精 、 盐 、 料 酒 拌 制 成 馅 , 装 入 鱼 腹 , 头 尾 折 拢 ,再 用 香 茅 草 捆 成

20、 十 字 , 外 面 包 以 芭 蕉 叶 , 埋 入 木 柴 烧 后 的 炭 或 热 灰 中 烧 熟 , 取 出 去 掉 芭蕉 叶 和 香 茅 草 , 装 盘 即 成 。 3.腌 牛 头 。 傣 族 传 统 家 常 风 味 菜 。 其 制 法 是 将 牛 头 、 牛 脚 去 毛 、 去 蹄 壳 , 砍成 块 煮 烂 , 去 骨 , 切 成 肉 条 , 入 盆 加 入 淘 米 水 浸 泡 34 小 时 , 取 出 改 用 冷 水 洗 净 ,再 将 野 花 椒 叶 、 红 辣 椒 粉 、 生 姜 和 蒜 泥 放 入 牛 肉 盆 内 , 加 盐 、 白 酒 拌 匀 入 味 , 装 入 瓦 罐压 实

21、, 盖 上 盖 密 封 , 半 月 后 即 成 。 食 时 可 蒸 、 可 炒 , 是 佐 酒 凉 菜 , 脆 嫩 酸 香 、 麻 辣 清 凉 。民 族 节 日傣 族 的 重 大 节 日 是 傣 历 新 年 泼 水 节 、 入 夏 安 居 节 ( 关 门 节 ) 、 出 夏 安 居 节( 开 门 节 ) 。 泼 水 节“泼 水 节 ”是 傣 族 人 民 送 旧 迎 新 的 传 统 节 日 , 时 间 在 公 历 四 月 中 旬 。 节 日 期 间的 主 要 活 动 是 祭 祀 拜 祖 先 、 堆 沙 、 泼 水 、 丢 沙 包 、 赛 龙 船 、 放 火 花 及 歌 舞 狂 欢 等 节目 。

22、在 每 年 傣 历 六 月 举 行 的 泼 水 节 是 最 盛 大 的 节 日 , 这 一 节 日 傣 语 称 “桑 勘 比 迈 ”。届 时 要 赕 佛 , 并 大 摆 筵 席 , 宴 请 僧 侣 和 亲 朋 好 友 , 以 泼 水 的 方 式 互 致 祝 贺 。 现 在 , 因 泼水 活 动 是 傣 历 新 年 节 庆 活 动 的 主 要 内 容 , 这 一 活 动 深 受 各 族 人 民 的 喜 爱 。 泼 水 节 是 傣 历的 新 年 , 节 期 在 傣 历 六 七 月 , 相 当 于 公 历 4 月 。泼 水 节 祝 福在 “麦 日 ”, 一 清 早 人 们 就 要 采 来 鲜 花 绿

23、 叶 到 佛 寺 供 奉 , 担 来 清 水 “浴 佛 ”为 佛 像 洗 尘 。 “浴 佛 ”完 毕 , 集 体 性 的 相 互 泼 水 就 开 始 了 。 一 群 群 青 年 男 女 用 各 种 各 样 的 容 器 盛 水 , 涌 出 大 街 小 巷 , 追 逐 嬉 戏 , 逢 人 便 泼 。“水 花 放 , 傣 家 狂 ”, “泼 湿 一 身 、 幸 福 终 身 ”! 象 征 着 吉 祥 、 幸 福 、 健 康 的 一 朵 朵水 花 在 空 中 盛 开 , 人 们 尽 情 地 泼 尽 情 地 洒 , 笑 声 朗 朗 , 高 兴 异 常 , 全 身 湿 透 。 泼 水 节 爱 情泼 水 节

24、也 是 未 婚 青 年 男 女 们 寻 觅 爱 情 、 栽 培 幸 福 的 美 好 时 节 。 泼 水 节 期 间 , 傣 族 未婚 青 年 男 女 喜 欢 做 “丢 包 ”游 戏 。 姑 娘 手 中 用 花 布 精 心 制 作 的 花 包 , 是 表 示 爱 情 的 信物 。 丢 包 那 天 , 姑 娘 们 极 尽 打 扮 之 能 事 , 然 后 打 着 花 伞 , 提 着 小 花 包 来 到 “包 场 ”,与 小 伙 子 们 分 列 两 边 , 相 距 三 四 十 步 , 开 始 向 对 方 丢 花 包 。 小 伙 子 若 是 接 不 住 姑 娘 丢 来的 花 包 , 就 得 把 事 先

25、准 备 好 的 鲜 花 插 在 姑 娘 的 发 颉 上 , 姑 娘 若 是 接 不 着 小 伙 子 丢 来 的 包 ,就 得 把 鲜 花 插 到 小 伙 子 的 胸 前 就 这 样 渐 渐 地 选 中 了 对 方 , 一 段 段 浪 漫 的 爱 情 故 事 就 开 始了 泼 水 节 活 动划 龙 舟 划 龙 舟 是 泼 水 节 最 精 彩 的 项 目 之 一 , 常 常 在 泼 水 节 的 “麦 帕 雅 晚 玛 ”( 第 三 天 )举 行 。 那 日 , 穿 着 节 日 盛 装 的 群 众 欢 聚 在 澜 沧 江 畔 、 瑞 丽 江 边 , 观 看 龙 舟 竞 渡 。 江 上 停 泊 着 披

26、绿 挂 彩 的 龙 船 , 船 上 坐 着 数 十 名 精 壮 的 水 手 , 号 令 一 响 , 整 装 待 发 的龙 船 象 箭 一 般 往 前 飞 去 , 顿 时 整 条 江 上 , 鼓 声 、 锣 声 、 号 子 声 、 喝 彩 声 , 此 起 彼 伏 、 声声 相 应 , 节 日 的 气 氛 在 这 里 达 到 了 高 潮 。 “放 高 升 ” “放 高 升 ”是 泼 水 节 的 又 一 项 保 留 节 目 。 高 升 是 傣 族 人 民 自 制 的 一 种 烟 火 , 将 竹竿 底 部 填 以 火 药 和 其 它 配 料 , 置 于 竹 子 搭 成 的 高 升 架 上 , 接 上

27、引 线 , 常 在 夜 晚 燃 放 。 放 高 升 时 , 点 燃 引 线 使 火 药 燃 烧 便 会 产 生 强 劲 的 推 力 , 将 竹 子 如 火 箭 般 推 入 高空 。 竹 子 吐 着 白 烟 , 发 出 嗖 嗖 的 尖 啸 声 , 同 时 在 空 中 喷 放 出 绚 丽 的 烟 火 , 犹 如 花 团 锦 簇 ,光 彩 夺 目 , 甚 是 美 妙 。 地 上 则 欢 呼 声 、 喝 彩 声 此 起 彼 伏 。 泼 水 节 舞 蹈傣 族 人 民 能 歌 善 舞 , 泼 水 节 自 然 少 不 了 舞 蹈 。 大 规 模 的 舞 蹈 主 要 安 排 在 泼 水 节 的 第三 天 ,

28、如 象 脚 舞 和 孔 雀 舞 等 。 从 七 八 岁 的 娃 娃 到 七 八 十 岁 的 老 人 , 都 穿 上 节 日 盛 装 , 聚集 到 村 中 广 场 , 参 加 集 体 舞 蹈 。 象 脚 舞 热 情 、 稳 健 、 潇 洒 。 舞 者 围 成 圆 圈 , 合 着 锰 锣 、 象 脚 鼓 翩 翩 起 舞 , 一边 跳 舞 一 边 喝 彩 “吾 、 吾 ”或 “水 、 水 ”! 孔 雀 舞 优 美 、 雅 致 、 抒 情 , 是 傣 族 舞 蹈的 灵 魂 , 舞 蹈 以 孔 雀 的 各 种 姿 态 为 基 础 , 在 趣 与 美 的 再 创 造 中 , 集 中 凝 聚 着 傣 族 儿

29、 女 们的 审 美 旨 趣 。 还 有 不 少 舞 者 尽 情 挥 洒 自 己 的 即 兴 之 作 , 有 的 边 唱 边 跳 , 有 的 甚 至 边 跳 边喝 酒 , 如 痴 如 醉 、 狂 放 不 拘 , 连 续 跳 上 几 天 几 夜 也 不 知 疲 惫 。民 族 舞 蹈孔 雀 舞傣 语 叫 “戛 洛 涌 ”、 “烦 洛 涌 ”或 “戛 楠 洛 ”。 这 是 傣 族 人 民 最 为 喜 闻 乐 见 的 舞 蹈 , 流 传 于云 南 德 宏 傣 族 景 颇 族 自 治 州 和 西 双 版 纳 傣 族 自 治 州 境 内 。 富 饶 美 丽 的 傣 乡 , 素 有“孔 雀 之 乡 ”的 美

30、称 , 过 去 每 当 晨 曦 微 明 或 夕 阳 斜 照 时 , 常 见 姿 态 旖 旎 的 孔 雀 翩 翩 起 舞 ,因 此 , 孔 雀 在 傣 族 人 民 心 中 是 吉 祥 、 幸 福 、 美 丽 、 善 良 的 象 征 。 每 逢 佳 节 , 傣 族 人 民 都要 云 集 一 堂 , 观 看 由 民 间 艺 人 表 演 的 根 据 民 间 故 事 、 神 话 传 说 , 以 及 佛 经 故 事 等 编成 的 孔 雀 舞 及 表 现 孔 雀 习 性 的 舞 蹈 。 如 根 据 神 话 故 事 魔 鬼 与 孔 雀 而 编 演 的 孔 雀 舞至 今 在 民 间 广 为 流 传 。 舞 蹈

31、表 现 了 魔 鬼 欲 霸 占 孔 雀 为 妻 , 人 面 鸟 身 的 孔 雀 , 奋 力 抖 动 自己 美 丽 的 羽 毛 , 那 绚 丽 、 灿 烂 的 光 芒 使 魔 鬼 兄 弟 双 目 失 明 , 孔 雀 取 得 了 胜 利 。象 脚 鼓 舞傣 语 叫 “戛 光 ”或 “烦 光 ”( 傣 语 称 鼓 为 “光 ”, 跳 舞 为 “戛 ”) 。 “戛光 ”是 傣 族 地 区 流 行 最 广 的 男 子 舞 蹈 。 每 当 栽 秧 后 和 丰 收 时 节 , 就 跳 起 象 脚 鼓 舞 以示 欢 庆 。 象 脚 鼓 不 仅 是 一 种 民 间 舞 蹈 的 道 具 , 也 是 伴 奏 其 他

32、 舞 蹈 的 主 要 乐 器 。 傣 族人 民 娱 乐 时 , 有 舞 必 有 鼓 , 有 鼓 必 有 舞 , 只 有 在 象 脚 鼓 的 伴 奏 下 , 舞 蹈 才 能 跳 得 有 声 有色 、 酣 畅 尽 兴 。戛 伴 光 舞“戛 伴 光 ”就 是 大 家 围 着 鼓 转 圈 跳 舞 的 意 思 , 它 是 傣 族 人 民 中 最 普 及 最 盛 行 的集 体 舞 , 它 不 限 地 点 时 间 , 几 十 人 几 百 人 均 可 围 成 圆 圈 按 顺 时 针 方 向 起 舞 , 节 日 时 通宵 达 旦 欢 舞 不 息 。 舞 蹈 朴 实 热 情 , 特 点 突 出 , 妇 女 膝 部

33、 的 颤 动 较 均 匀 , 多 顺 手 顺 脚 的 舞 动 。 一 般 以“蹉 步 ”、 “起 伏 步 ”、 “点 步 ”、 “弓 箭 步 ”等 步 伐 为 主 。 手 的 动 作 较 简 单 , 一 般以 自 然 手 式 在 胸 前 交 替 向 下 绕 腕 或 从 腋 下 向 上 掏 手 。 大 嫂 们 与 老 年 人 在 里 圈 起 舞 , 老 人 的 动 作 缓 慢 , 膝 部 起 伏 明 显 , 常 以 大 幅 度的 前 俯 后 仰 来 表 达 自 己 激 动 的 心 情 , 他 们 的 动 作 任 意 自 由 发 挥 , 而 在 圈 外 的 年 轻 人 ,则 要 求 动 作 统 一

34、 整 齐 。 戛 伴 光 的 鼓 点 非 常 丰 富 。忌 讳 外 人 骑 马 、 赶 牛 、 挑 担 和 蓬 乱 着 头 发 进 寨 子 ; 进 入 傣 家 竹 楼 , 要 把 鞋 脱 在门 外 , 而 且 在 屋 内 走 路 要 轻 ; 不 能 坐 在 火 塘 上 方 或 跨 过 火 塘 , 不 能 进 入 主 人 内 室 , 不能 坐 门 槛 ; 不 能 移 动 火 塘 上 的 三 脚 架 , 也 不 能 用 脚 踏 火 ; 忌 讳 在 家 里 吹 口 哨 、 剪 指 甲 ;不 准 用 衣 服 当 枕 头 或 坐 枕 头 ; 晒 衣 服 时 , 上 衣 要 晒 在 高 处 , 裤 子 和

35、 裙 子 要 晒 在 低 处 ;进 佛 寺 要 脱 鞋 , 忌 讳 摸 小 和 尚 的 头 、 佛 像 、 戈 矛 、 旗 幡 等 一 系 列 佛 家 圣 物 。 不 能 随 便 大声 喧 哗 。民 族 禁 忌忌 讳 外 人 骑 马 、 赶 牛 、 挑 担 和 蓬 乱 着 头 发 进 寨 子 ; 进 入 傣 家 竹 楼 , 要 把 鞋脱 在 门 外 , 而 且 在 屋 内 走 路 要 轻 ; 不 能 坐 在 火 塘 上 方 或 跨 过 火 塘 , 不 能 进 入 主 人 内 室 ,不 能 坐 门 槛 ; 不 能 移 动 火 塘 上 的 三 脚 架 , 也 不 能 用 脚 踏 火 ; 忌 讳 在

36、 家 里 吹 口 哨 、 剪 指 甲 ;不 准 用 衣 服 当 枕 头 或 坐 枕 头 ; 晒 衣 服 时 , 上 衣 要 晒 在 高 处 , 裤 子 和 裙 子 要 晒 在 低 处 ;进 佛 寺 要 脱 鞋 , 忌 讳 摸 小 和 尚 的 头 、 佛 像 、 戈 矛 、 旗 幡 等 一 系 列 佛 家 圣 物 。 不 能 随 便 大声 喧 哗 。傣 族 家 庭家 庭 形 态 : 傣族家庭的基本形态,是一 夫 一 妻 制 的母 权 制 小家庭。由于各地在社 会 发 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在 西 双 版 纳 , 解 放 前 还 保 留 着 较 多 对 偶婚 的 残 余 ,

37、 表 现 为 家 庭 和 婚 姻 关 系 不 是 很 稳 定 , 结 婚 、 离 婚 比 较 自 由 。 但 由 于 家 族 和村 社 形 式 的 存 在 , 青 年 的 婚 姻 直 接 关 系 他 们 对 家 族 和 村 社 所 应 享 受 的 权 利 和 承 担 的 义 务 ,因 此 需 要 家 族 长 和 村 社 头 人 的 同 意 。 男 女 双 方 恋 爱 成 熟 , 男 方 即 请 自 己 的 舅 父 、 姨 母 前 去 女 方 提 亲 。 这 时 , 女 方 父母 一 般 照 例 不 发 言 , 由 家 族 长 和 本 村 社 头 人 答 话 , 询 问 “上 门 ”年 限 和

38、如 何 宴 请 亲 友 等 ,经 族 长 头 人 认 可 即 可 结 婚 。 婚 后 男 方 必 须 如 约 到 女 家 劳 动 数 年 才 能 把 妻 子 接 回 。 另 立 家庭 时 , 由 村 社 分 给 “份 地 ”。 假 若 双 方 意 见 不 合 , 征 得 头 人 同 意 , 互 递 一 对 蜡 条 就 算 办了 离 婚 手 续 ; 如 果 男 方 离 家 数 月 没 有 音 信 , 女 方 可 以 另 找 配 偶 ; 一 方 死 去 , 不 管 年 纪 多大 , 也 要 办 离 婚 手 续 , 即 以 蜡 条 一 对 放 在 死 者 棺 上 , 将 馆 材 送 至 楼 口 ,

39、即 表 示 与 死 者 离异 。 耿 马 、 孟 连 傣 族 家 庭 婚 姻 形 态 与 西 双 版 纳 大 同 小 异 , 不 过 对 偶 婚 的 残 余 更 为 淡 薄 ,主 要 表 现 为 不 能 轻 易 离 婚 。 家 庭 婚 姻 : 德宏和内地傣族地区的家庭婚姻具有更为鲜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完全建立在买卖和包办的基础上。一般彩礼合三百元,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要负担“开门钱”、“关门钱”、“拜堂钱”、“佛爷费”、“认亲费”、“媒人费”等,达十几种。这实质上成了妇女的身价。 不 少 家 庭 贫 困 的 青 年 男 子 , 由 于 无 法 负 担 这 一 笔 费 用 , 便 采 取 了

40、 偷 亲 、 捡 婚 的 形 式 ,即 男 女 双 方 感 情 成 熟 后 , 确 定 “抢 婚 ”日 期 。 男 青 年 陪 其 伙 伴 , 身 带 砍 刀 、 铜 钱 , 到 预定 地 点 埋 伏 , 待 姑 娘 走 来 , “抢 ”着 就 跑 。 姑 娘 假 意 呼 喊 通 知 家 人 , 男 方 将 铜 钱 撤 下 逃 去 。既 成 事 实 便 托 媒 人 到 女 方 家 提 亲 , 双 方 邀 请 头 人 、 亲 友 会 商 解 决 , 聘 礼 定 后 , 才 正 式 过门 成 亲 。 此 外 , 在 这 些 地 区 , 入 赘 的 现 象 也 较 普 遍 , 但 在 性 质 上 和 西 双 版 纳 已 完 全 不同 , 它 不 是 原 始 习 俗 的 遗 留 , 而 是 封 建 婚 姻 的 产 物 。 入 赘 的 人 社 会 地 位 极 低 , 他 们 的 子女 没 有 财 产 继 承 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