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夯实学生化学基础知识 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深入,全国各地的化学教学也越加成熟,高考试题的模式和题型也发生较大变化.现行高考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不重视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前提,就很难适应新高考的变化.本文从三个角度浅议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新课标下学好化学基础知识. 一、科学建构化学知识的框架 高中化学模块众多,有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变得理不清头绪、抓不到要领、分不明脉络.此时,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使其做到“一览众山小”. 1.关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高中生知识框架的建立离不开
2、“支点”,而这个“支点”就是基本概念.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考虑到每个基本概念在该章节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统一.另外,现行教材中对于某些概念的阐述比较平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这些概念的内涵完全吃透,合理加工后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注重知识框架的构造方法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能建构知识框架需要有最优化的方法.比如学习有机化学时,可以采用归纳法将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对比归纳.又如学习元素周期律时,可以用发散法从元素周期律概念着手,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一级、二级、三级等深层次发散.又如在章节总复习时,可以采用整合法建立起综合性的知识网络. 二、科学提升化学
3、知识的记忆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记忆知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教师如何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解决这一重要难题呢? 1.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记忆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的编剧与导演,而学生才是演员.教师若能着力于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便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做到当堂记忆、当堂消化.要最大程度的优化课堂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理念要先进,要紧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因材施教”,设计教学手段时要“有的放矢”,确定教学重、难点时要“准确定位”. 其次,课堂要精讲.所谓精讲,就是指
4、教师将教材与学生二者对比结合,突破难点、浅析一般,巧妙设疑、突出重点,当学生领悟知识精髓所在,自然而然的做到举一反三.例如讲授溶液中的三大守恒时,部分学生反映难度较大.笔者认为教师只要提出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所在,并各配套一个例题加以精讲,同时补充课堂练习加以巩固,便可堪完美了. 再次,化学课堂要重视实验教学.这里的实验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演示实验,也要注重实验的改进.笔者曾在两个平行班级对比过同一教学内容:Na2O2与水的反应.1班就按照书本的演示实验实施: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钠与水,并用带火星的木条对气体进行检验;而2班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趣味实验:向包裹着过氧化
5、钠粉末的棉花上滴水迅速燃烧,巨大的视觉冲击让2班学生在次节课上更容易回忆起该反应产生氧气并放热. 2.优化记忆方法,减少知识遗忘 高中化学模块众多,知识点错综复杂,学生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夯实化学知识基础?在平常教学中,可指导学生从学科特点着手,灵活运用科学方法对化学知识进行记忆. (1)分类归纳法 新教材(人教版)将元素化合物集中编排于必修一模块中.而学生认知还未涉及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规律性不强,知识点及方程式的记忆难度较大、遗忘率较高.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适当的进行知识系统化、规律化.如:钠(Na)氧化物(Na2O、Na2O2)水化物(N
6、aOH)盐(Na2CO3、NaHCO3)进行金属类的归纳;又如:氢化物(NH3)氮氧化物(NO2、NO2)水化物(HNO3)进行非金属类的归纳. (2)组成对比法 元素化合物用上述方法可以解决知识的规律化、系统化的难题,但具体到物质性质时似乎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平常教学总结,发现某些物质的组成结构存在异同,我们就可以从这一特点入手,不仅有利于某些物质一般化学性质的掌握,也有利于不同性质的掌握.如类比CO2与Si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让学生推导SiO2与NaOH、CaO等反应,再通过SiO2不溶于水的物理性质,归纳出CO2与SiO2性质差异.又如类比CO2与SO2的组成,同样轻而易举推出SO2的酸
7、性氧化物性质,再通过化合价推出SO2具有还原性的特性. (3)列表归纳法 列表法就是将主要信息进行罗列,常用于统计学.在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教学时,列表法可以将抽象变具体、繁琐变简单.如化学平衡的要点可以列表如下: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由此例可以发现,学生合理的使用列表法,可以将知识点罗列于心中,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会变的更加深刻. 三、科学升华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化学学科特点是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如何将课堂学习的化学知识应用到解题过程中,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1.指导学生将知识理性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很多学
8、生和我交流时,曾提到开始时对化学蛮感兴趣,但时间一长便觉得枯燥乏味.我深思后认为原因如下:开始的兴趣是建造在化学的神秘性和实验的趣味性,后来感觉枯燥乏味是因为学法不当,死记硬背.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状态及影响因素时,一位学生将化学平衡状态和勒夏特列原理背的滚瓜烂熟,却跑来问我这两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我指导他紧抓“v正=v逆,从而各组分保持不变”和“减弱这种改变”去理解,他便恍然大悟. 2.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对症下药 当题目出现综合时,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变得无从下手,高三学生尤其明显.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考点,再对症下药.例如高考试卷客观题中的有机题,物质的结构在平常教学中肯定未接触过,教师便要指导学生克服恐惧感,将复杂结构分割成官能团,同时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官能团性质加以分析,问题便引刃而解.又如高考试卷客观题中的离子平衡题,教师直接指导学生采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与“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知识点解题.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