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财经大学艺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2014-2015 学年I目 录一、课程设置与安排 1(一)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 1(二)开设了较齐全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 2(三)开设了丰富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 3二、师资队伍结构与水平 4(一)师资队伍数量 4(二)师资队伍结构 4(三)较高的学术水平 5三、课程教学与效果 5(一)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实施与教材的选用情况 5(二)教学文件中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等的符合情况 8(三)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情况 9四、教学管理与保障 10(一)建立健全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机构 10(二)建立健全艺术教育教学规章制度 10(三)艺
2、术教育教学设施配备 11五、艺术竞赛活动 121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沉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备受我校重视。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注重加强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教学工作,艺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并重,努力提高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在高
3、校人才培养中特殊的育人功能。通过艺术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健全学生的自我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我校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制定完善了艺术教育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公共艺术课程的组织机构与教学机构,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了专兼职结合的艺术教师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艺术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一、课程设置与安排(一)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我校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并将之纳入本科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里,落实在本科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之中;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计划执行与修订的原则、规范和程序,保证了培养方案的严格执行;学校分别在期初和期末检查教学计划的安排与落实情况,及时处理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各专业均能严格执行培养方案毕业审查制度要求,对艺术类课程设定了相应模块修读学分要求,保证了艺术课程的开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艺术教育采取“2+I”学分设置模式,即:“2”为“艺术素质”模块限定至少选修 1 门课程,修满 2 学分方可毕业;“I”为其他艺术类任意选修课程纳入“人文社科素质”模块、“体育自选项
5、目”模块中,学生可任意选修。2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学校逐步明确了各课程模块间的相互关系,整合了课程课时和学分,实现了教学安排的统一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二)开设了较齐全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学校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综合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开设较齐全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并不断的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完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 1.2013 级以前艺术限定性课程开设情况2013 级以前各年级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在艺术素质模块开设,要求至少修满 2 学分,部分课程在人文素质模块、体育自选模块开设。开设课程共 14 门。艺术导论类:无音乐鉴赏类:交响乐欣赏 ,任课教师:李夜雪;音乐基础理
6、论与欣赏 ,任课教师:王剑;声乐基础与合唱 ,任课教师:李夜雪;乐理基础与简谱视唱 ,任课教师:王剑美术鉴赏类:中国美术欣赏 ,任课教师:曹雁楠;西方美术欣赏 ,任课教师:曹雁楠;美术理论与实践 ,任课教师:司马玮铭影视鉴赏类:中外影视艺术赏评 ,任课教师:李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 ,任课教师:张鹤峰戏剧鉴赏类:无舞蹈鉴赏类:形体礼仪 (任选) ,任课教师:芦特;体育舞蹈拉丁舞 ,任课教师:王敬英书法鉴赏类:书法欣赏与创作实践 ,任课教师:曹雁楠;钢笔行书归类速成法 ,任课教师:林树茂(外聘)戏曲鉴赏类:中国古代戏曲鉴赏 ,任课教师:李成(外聘)2.目前课程开设情况结合目前我校的本科教学方
7、案调整工作,学校对开设的艺术限定选修课进行了进一步的资源整合和调整,引进尔雅通识课作为艺术限定选修课的教学资源补充,艺术课程的设置更合理、更细化、更丰富。2014 级以后各年级艺术限定选修课程开设:艺术导论 ,指导教师:许宁、韩模永;网络授课教师:彭吉象(北京大学教授)3音乐鉴赏 ,指导教师:王剑、李夜雪;网络授课教师: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美术鉴赏 ,指导教师:曹雁楠、司马玮铭;网络授课教师:李松(北京大学教授, )影视鉴赏 ,指导教师:栗丹、韩传喜;网络授课教师:陈旭光(北京大学教授) 、戏剧鉴赏 ,指导教师:韩传喜、卢晓侠;网络授课教师:张先(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舞蹈鉴赏 ,指导教师:
8、芦特;网络授课教师:刘建(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书法鉴赏 ,指导教师:曹雁楠;网络授课教师:赵君(北京大学教授),戏曲鉴赏 ,指导教师:李成(外聘) ;网络授课教师:吴乾浩(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三)开设了丰富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加大了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的比例,通过现场授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增加选修课课源。除本校开设的课程外,学校还加入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并计划引进中国大学东西部高校联盟(“智慧树”)艺术类课程,目前课程开设具体情况如下:2012-2013 级:1.作品赏析类:视觉设计基础 ,任课教师:王仕军;钢琴艺术与名著欣赏 ,任课教
9、师:黄岑(外聘) ;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 ,任课教师:王力春(外聘) 。2.艺术史论类:色彩原理 ,任课教师:洪春英(外聘) ;20 世纪西方音乐 ,任课教师:毕明辉(外聘) 。3.艺术评论类:电视文化研究 ,任课教师:栗丹;文学与电影 ,任课教师:栗丹;影片精读 ,任课教师:戴锦华(外聘) 。4.艺术实践类:摄影 ,任课教师:田卫平;影视广告制作 ,任课教师:王仕军;体育舞蹈拉丁舞 ,任课教师:王敬英;形体礼仪 ,任课教4师:芦特;钢笔行书归类速成法 ,任课教师:林树茂(外聘) 。此外,学校开设了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1.视频公开课:美体与健身 ,任课教师:芦特。本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视
10、频公开课,在中国大学教学网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开放。2.新生研讨课:从 2014 级开始,开设新生研讨课,重在加强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多学科融合。目前开设的有:生活中的美学 ,任课教师:许宁;电影、文学与人生 ,任课教师:栗丹。二、师资队伍结构与水平我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为适应艺术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使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一)师资队伍数量我校公共艺术课程专任教师及外聘教师共 19 人(原
11、 21 人,退休 2 人) ,其中专任教师 13 人,目前外聘教师 6 人,专任教师占艺术教师总数的 68.4。我校艺术教育的“生师比”较为适当,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二)师资队伍结构我校公共艺术课程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较大程度上满足了教学需要,整体发展态势良好。1.学历结构艺术课程师资队伍中专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 4 人,比例为 30.77%,具有硕士学位的共计 7 人,比例达到 53.8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 84.62。我校积极推进艺术课程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的提高,一方面尽力接收高学历的教师,充实教学第一线;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原有教师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知识结构我校艺术课
12、程师资队伍中,专业(方向)有文艺学类教师 3 人、美术类教师 2 人,音乐类教师 2 人,戏剧类教师 1 人,舞蹈类教师 1 人,影视文学类教5师 1 人,实践类教师 3 人,音乐、影视、戏剧、戏曲、舞蹈等各个艺术门类的师资配备均衡,知识结构合理,完全可以满足开齐公共艺术课程的需求。3.职称结构我校公共艺术课程师资中有教授 2 人,副教授 8 人,讲师 3 人,高中低职称之比呈现出正态分布,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校艺术课程教师队伍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研究成果较丰富。我校积极引导公共艺术课程师资队伍的科研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推动本科教学水平提高。近年
13、来,我校艺术课程教师出版著作、教材6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6项,承担省级研究项目6项,其中涉及艺术学科中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的探索,对于提升艺术学科内涵、促进教师教学改革与观念创新、推动教学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科研课题围绕艺术基础理论、技能技法应用理论以及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展开。部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应用于本科教学。此外,还有部分专题性研究著作、研究论文等成果的具体内容融入教学,推动了专业教学的开展。承担艺术导论 、 生活中的美课程的主讲教师许宁教授,曾任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我校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14、,主要研究方向为审美文化,主要社会兼职有辽宁省美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等。曾主持完成辽宁当代文学与时代审美文化研究等辽宁省社科基金、省社科联、省社科院课题 10 余项,在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50 余篇,学术成果较丰硕。许宁教授作为辽宁省美学界的知名学者,她在我校艺术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开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在“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课程教学与效果(一)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实施与教材的选用情况1.课程培养目标为切实提升艺术教学效果,我校在实施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6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四个一” ,即能鉴赏一门艺术,能实践一门艺术,能爱
15、好一门艺术,能坚持一门艺术。为此,我校每门公共艺术课程均依据培养方案制定了具体的课程目标。主要课程情况如下表: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课程培养目标艺术导论 限定性选修课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音乐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 侧重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鉴赏音乐的兴趣以及能力美术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引导学生掌握观看艺术作品的特殊规则与角度,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特殊精神活动影视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 帮助学生如何去鉴赏影视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人生。戏剧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 旨在使学生了解戏剧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16、。舞蹈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 引领学生感受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提高学生基本的审美品质和艺术理论水平。书法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 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懂得如何欣赏书法这一民族艺术,增强对中华国粹的认识。戏曲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 通过对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戏曲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增加艺术涵养,提高识别能力。2.教学大纲、教学形式和学时分配我校要求每门公共艺术课程都要有教学大纲,大纲要求格式规范,内容详实,主要包括课程概述、学时分配、具体授课内容纲要三大部分。其中课程概述部分重点说明课程的性质、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等内容。教师既是艺术知识的传授者
17、,又是艺术实践的指导者,艺术赛事的评判者和艺术人生的规划者,我校鼓励教师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学生互动实践等多样化、立体化的教学形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与示范为主,加强学生的互动响应,拓展课外艺术实践途径,鼓励学生创作艺术作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在学时配备上,我校要求每门艺术类课程原则上不少于 2 学分,学生至少修完 1 门艺术类课程,完成 2 学分。此外,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自由选课,学分不限。3.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是艺术类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我校公共艺术课程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实践环节,通过三个途径保障学生的艺术实践效果:其一,规定每门课7程的实践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 30
18、;其二,每门课程考核的总评成绩中,实践成绩不少于 30;其三,学生需要在课外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撰写成艺术实践报告,作为平时考核材料。依据不同艺术课程,我校制定了系统的艺术实践内容,主要课程如下: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实践内容艺术导论 限定性选修课1.做一次课堂演讲,讲述自己对艺术的认识;2.做一次大学生艺术修养调查;3.制定自己的艺术学习规划。音乐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1.做一次课堂发言,清楚地讲述一个音乐理论;2.赏析一个经典音乐作品,撰写鉴赏报告;3.聆听一次音乐会。美术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1.做一次课堂发言,清楚地讲述一个美术理论;2.赏析一个经典美术作品,撰写鉴赏报告;3.参观一次美术展或博物
19、馆。影视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 1.做一次课堂发言,清楚地讲述一个电影故事;2.赏析一部经典影视作品,撰写鉴赏报告。戏剧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1.做一次课堂发言,清楚地讲述一个戏剧理论;2.赏析一部经典戏剧作品,撰写鉴赏报告;3.组成小组,排演小型话剧;4.观看一次戏剧演出。舞蹈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1.做一次课堂发言,清楚地讲述一个舞蹈理论;2.赏析一部经典舞剧作品,撰写鉴赏报告;3.学会跳一支舞蹈。书法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1.做一次课堂发言,清楚地讲述一个书法理论;2.赏析一个经典书法作品,撰写鉴赏报告;3.创作一个书法作品;4.参观一次书法展或博物馆。戏曲鉴赏 限定性选修课1.做一次课堂发言,清楚地讲
20、述一个戏曲理论;2.赏析一个经典戏曲术作品,撰写鉴赏报告;3.组成小组,排演小型戏曲剧目;4.观看一次京剧演出。4.成绩评定与考核方法我校公共艺术课程采用闭卷考试与平时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其中平时实践成绩不少于总成绩的 30。5.使用符合大纲要求的教材教材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的载体,对教师和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课程教材的选用要体现科学性和适用性,具体标准为:第一、教材的作者或编者。我们尽量选用国内知名学者,或本专业具有权8威力,学术影响力度比较大的学者的编写的教材。第二、教材的出版单位。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在文字校对、印刷、发行时间等方
21、面都有很高的保证,我们尽量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如,商务印书馆、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第三、教材的配套资料。为满足学生的学习的要求,我们尽量选择具有配套资料,如拓展读本、辅导书、实践手册等的教材。第四、教材的普及度。使用普及度高的教材能够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学生求学奠定基础,我们尽量选用普及度较高的教材,如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教材等。第五、教材出版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材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教材所代表的学科也在不断发展,我们选用比较新的教材,或者最新修订版的教材。基于这种标准,我们基本确定了公共艺术课程核心教材:课程名称 教材信息艺术导论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2、2006 年版。音乐鉴赏 李应华交响乐欣赏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 年版。美术鉴赏 晁方方中国美术欣赏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1 年版。影视鉴赏 罗伯特斯塔姆文学和电影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戏剧鉴赏 谭霈生戏剧鉴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舞蹈鉴赏 冯双白舞蹈鉴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版。书法鉴赏 潘善助书法鉴赏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4 年版。戏曲鉴赏 刘祯戏曲鉴赏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3 年版。在公开出版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我们也辅以内容充实的讲义或讲稿,包括建设相关课程资源。(二)教学文件中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等的符合情况艺术课程教学的各种相关文件齐全,每学期期初各位教师都要向教学秘书提交教学大纲、教学日志、课程讲义、多媒体 PPT 课件等教学文件。1.课程教学大纲艺术课程具有标准化的教学大纲,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必须明确以下内容:课程名称、课序号、任课教师、审批人、教学学时、课程学分、课程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