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師生關係的性質 教師角色與師生關係,指導教授:許良明教授研究生:林炎瑩學號:591701025,內容大綱,壹、前言貳、新世紀之師生關係 參、學習型組織定義肆、學習型組織之教師角色伍、結語,壹、前言,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呼聲澎湃洶湧蔚為風潮,學校組織與教育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對於一向傳統封閉與保守的校園而言,在這股強大的衝擊與挑戰下,也正是一個難得變革的新契機。,由於教師專業自主與自我角色定位的意識在鼓吹後逐漸突顯,然而面對當前處於巨變的教育環境生態充滿無力感,師生互動關係面臨急劇變化與挑戰。,國內學者楊國德(民 87)強調學校必須是學習型組織,教師必須是終身學習的實踐者,否則很難落實教
2、育改革。然而,如何讓教師們體認其在學習型組織中應扮演的角色與師生互動關係,乃是當前教育改革能否具有實質成效的重要課題。,貳、新世紀之師生關係,而今學校組織因應整體社會與教育環境的改變,逐漸跳脫出封閉、傳統保守環境與觀念,學校與家庭或社區互動關係日益頻繁,然而教師地位與尊嚴已不再固著於崇高、權威及體罰、壓制、威嚇的管教方式。,面對社會與家長的殷盼、需求擴增下,教師角色與職責、師生互動將更趨於多元、積極且複雜關係,相對師生感情互動逐漸趨於疏淡、冷漠且單向。,如何增進良好師生關係的途徑,分為如下: 一、主動關懷與瞭解 二、真誠、接納與同理心 三、注重個別差異,一、主動關懷與瞭解,加強與學生個別晤談或
3、溝通管道,主動接觸、關懷,並瞭解個別需求與困擾,適時予以支持、疏導,讓學生得以在嘗試錯誤中學習與成長。,二、真誠、接納與同理心,面對過度資訊化、社會道德與價值混淆、家庭功能減退、學校組織作風保守、教師與學生衝突及同儕適應不良。應以真誠、接納與同理心深入探討學生追尋自我表現與宣洩行為,輔導學生判斷正確社會道德與價值、及和諧人際關係,進而謀求行為和問題的改善。,三、注重個別差異,處理學生問題時,應秉持公正無私的普遍性原則或者考慮個別情況予以斟酌決定。在不違背法令規章的原則下,應該權衡輕重,依個別情況分別處理,以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參、學習型組織定義,國內、外諸多學者定義如下:Senge(1990)
4、指出所謂學習型組織是指:組織中的個人能持續地擴展其創造真正所欲達成結果的能力,並在其中培育出新的而且具延展性的思考型態,且可自由培塑出集體性的志向,並透過持續的方式一同學習到如何去學習。,Garvin(1993)認為學習型組織係指組織精於創造、獲取以及轉移知識,並修正組織行為以反應新知識與新視野。,朱愛群(民 86)指出學習型組織是一個團體,此一團體善於創新,學習並且轉化知識,經由組織成員與菁英的學習及其知能的改變,促成一個團隊做必要的調整,以便能創造知識,運用知識、轉化知識,因而能持續其整體的生命力與適應力,如此的團體即是學習型組織。,吳清山(民 86)認為學習型組織係指一個組織能持續不斷的
5、學習,以及運用系統性思考從事各種不同的實驗與問題解決,進而增強個人知識與經驗和改變整個組織行為,以強化組織變革和創新的能力。,在方法上,必須動員全體組織成員共同學習適應、處理外界的刺激,並產生有創意的回饋。在時間上,學習活動是不斷持續進行著,且必須得以觀瞻未來的需求。在組織內部互動上,必須跳脫個人層面,擴及至以團隊、組織為基礎的合作學習與分享的資訊交流。,肆、學習型組織之教師角色,在學習型組織裡,教師角色的定位,歸納學者專家看法即包括學校行政支持者、同儕合作者、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者、教學活動經營者、班級氣氛營造者、心理衛生諮商者、專業智能研究者、終身學習者、學校與家庭或社區溝通者、以及社會文化導
6、引者等十種。茲將敘述如下:,一、教師即學校行政支持者,學校成員裡教師間或行政人員的互動,會影響學校組織氣氛。在行政上,教師應扮演積極參與和共同合作的角色。對於校務的運作與發展,教師應以民主理性的態度,積極參與,時時關心。勇於建言,並對學校產生認同。,二、教師即同儕合作者,歐用生(民85)主張同事應該是合作的伙伴關係,而非牆的另一端的陌生人。,最簡單的伙伴關係是,教師和另一同事(如隔壁班教師、資深或新進教師、實習教師等)形成伙伴。透過伙伴關係的建立,教師們形成合作的、團隊的情誼,共同計劃教學,相互觀察、討論,並彼此回饋,彼此開放,願意被質疑,並且檢討或改變自己的教學決定,三、教師即學校本位課程設
7、計者,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原則與規範,各校依教學需要可以自編教材、單元活動設計,及教師教學的自主性增加,運用多媒體及網路科技融入教學活動中,教科書於教學活動中並非唯一的依據。,四、教師即教學活動經營者,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最頻繁且重要的環節,教師應以教學經營者的角色,使彼此互動順暢並具教學效果。瞭解學生的個別差異,靈活運用適當教學方法與多元評量方式。以民主、溫暖、接納與瞭解的教學態度面對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協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五、教師即班級氣氛營造者,教師在經營班級時,應以本身的專業智能和正確言行影響學生,營造溫暖、和諧、互助、互信與積極健康的班級氣氛。基本上,教師的領導
8、行為可分為放任型、權威型和民主型三類。這三種類型自然以民主型為佳。民主型的領導強調師生的雙向溝通,協助學生自律與自治,培養互助合作的行為和態度。教師在強調民主領導時,也要適度的運用權威,建立法治的觀念。,六、教師即心理衛生諮商者,教師應具備輔導的知識和技能,善用諮商與輔導技巧,協助學生維護身心健康及重視學生福利。,七、教師即專業智能研究者,教師對其角色的定位及行為表現,應以專業知識為依據,重視教學的目的與成效。因此,身為教師者應經常自我進修,提升專業智能,並指導學生共同參與研究。,八、教師即終身學習者,教師專業智能的形成包括三個連續歷程,分別職前訓練階段、導入教育階段以及在職教育階段。也就是說
9、,一位成功的教師要歷經良好的師資職前訓練、妥善規劃的實習輔導、及持續不斷地參與在職進修及終身學習。,九、教師即學校與家庭或社區溝通者,學校教育已不再是傳統封閉系統,在學校與家庭或社區互動頻仍的狀況下,教師不能只是關起門來從事教學而已,教師有義務協助學校,擔任彼此的溝通者,使各種互動獲得良好調適,以促進學校教育之發展。,十、教師即社會文化導引者,社會文化良莠不一,教師應該是社會的一股清流,不僅要瞭解與重視社會變遷的事實,更要運用教育導引善良社會風氣,弘揚倫理道德,協助學生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妥善運用學生同儕團體的影響力,改變學生文化。,伍、結語,在傳統封閉與保守的學校組織與教育,已無法面對國際社會新潮流的衝擊。 學校教育環境中融入學習型組織的理念,營造學校組織追求革新的氣氛。,強化學校組織文化創新與溝通的能力,在共同的教育願景下,發展團隊學習,形塑專業的教師角色與建立良性師生互動關係 。,報告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