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41522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 对近二十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药治疗贫血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甲乙综述。方法 查阅近二十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贫血研究的国内文献资料,总结其主要研究成果。结果 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中医调理血虚的基础,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结论 中医在利用中药治疗贫血的过程中依据气与血以及脏腑与血液生成的关系理论,适当配伍补气活血药、健脾和胃药、温阳补肾药等,在治疗贫血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字】:贫血;中药;研究,应用西医中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基于不同的临床特

2、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对贫血及其相关病证的论述古已有之。但中医却没有单一的定义贫血,而是将其列入“血虚”的范畴,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证。那么什么是气,什么又是血呢?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存在是通过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如血的生成和

3、运行,气不足(即气虚)或气的运动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其在人体内运行,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血不足(血虚)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中医治疗贫血时,依据中医中气与血的关系以及脏腑与血液的生成关系的理论,适当配伍补气活血药、健脾和胃药、温阳补肾药等,在治疗各类贫血中,临床受益匪浅。现综述如下:1. 中医调理血虚和改善贫血的理论研究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气能生血,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血行不利、甚至血瘀;(3)、气能摄血,气能够固摄血,如果气虚不能固摄

4、,就会导致许多出血病,这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而血对气主要是载气和养气的作用,气要依附于血,而血又不断为气提供营养,使气发挥作用。所以,气虚就会导致血行不畅、出血,导致血虚;而血虚则会导致气虚。气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对方,从而出现气血两虚、气虚出血、血随气脱,最终导致血虚、出现贫血,影响人体健康。血虚又称营血不足证或血液亏虚证,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血虚证是气、血、阴、阳四大亏虚证之一。气血的生成,一是靠营养物质的摄入,二是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如果脾虚,则不能化生气血,此乃导致气血两虚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

5、用现代医学语言解释即为:“脾” 具有对饮食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的功能(相当于西医学中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而营养物质能为机体血液的生成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此是脾的生血影响。因此,脾虚在血虚证的发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学“治病求其本”的原则,健脾则利于血虚的改善。同样,贫血属血虚证,虚者则应补之。但补不但应从气血两补入手,还应健脾助运。气血是互生互根的,补血当先补气,气血的生化又需要靠脾的运化,而且补血之品多粘腻,有碍吸收。所以,健脾益气还能够舒塞,帮助吸收。因此,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中医调理血虚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2. 中医治疗贫血常用

6、补血药中药对贫血的作用是补血气,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主要是调理身体为主,具有补血的中药有阿胶,黄芪、人参、党参、当归、白芍、熟地、丹参、首乌、枸杞子、红枣、龙眼肉、乌鸡,其中阿胶对贫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辅助治疗效果慢,治疗贫血在西医的补铁必不可少,所以建议中西结合来改善贫血,比如服用中西结合含有阿胶的补血铁剂铁之缘片,双重补铁补血,安全无刺激副作用,口感好适合各种人群,一般补充两个月的铁之缘可以有效纠正贫血。生活中还需要增加营养,多吃易消化、易吸收、含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例如,多吃瘦肉、禽蛋、牛奶、鲜鱼、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等。同时配合中药调理,可以进补当归炖母鸡、当归兔肉汤或阿胶糯米粥

7、、红枣乌鸡排骨汤等补血气。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贫血需要补充铁质、蛋白质等食物,首先补血饮食调理:(1 )、含铁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2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3 )、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维生素 C 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4 )、补充铁剂:男性贫血患者可以服用铁剂-铁之缘片增强铁的吸收,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达到补铁生血增加营养的作用,有效改善贫血。3. 中药治疗贫血的配伍应用中药配伍依据君,臣,佐,使的原则,将补血药适当配伍补气,健脾和胃及温阳补肾

8、等药对于治疗各类贫血有较好的疗效。3.1 补血药配伍补气药医论三十篇所谓:“血不独生,赖气以生之认”,故治疗血虚之方剂,常于补血药中酌配补气之品,以助生化,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诚如温病条辨治血论所谓 :“血虚者 ,补其气而血自生。” 方如当归补血汤、圣愈汤等。补气药之选用,多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为常用。如本草求真曰:“血属有形之物,必赖无形之气以为之宰,故参, 芪最为生血之药” 。补血名方当归补血汤之重用黄芪配当归、八珍汤之重用人参配熟地,皆遵气旺血生、阳生阴长之理,为“补气生血”方剂之代表。例如朱丹溪创制的三黄补血汤(黄芪、当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圣愈汤(人参、黄茂、当归、白芍

9、、熟地、川芎)等,亦为“补气生血”制方原理之运用。若因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则又当着重使用补气药,大补元气以固脱,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现代研究表明,“补气生血”的生物学机理,是通过诱导成纤维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和脾细胞等分泌较高的造血生长因子样活性物质,促进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促进血细胞的生成;通过补气又可纠正与血虚相伴的机体功能下降,从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和外周血细胞的趋向正常。人参、黄芪等补气药能促进和调控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促进骨髓造血;参、芪与当归配伍,则能提升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刺激造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从而发挥其“补血

10、”之功能,显示出补气药与补血药的协同增效作用。而对于急性大失血时,补血药与补气药配伍,较之单纯之养血补血疗效更好。3.2 补血药配伍温阳补肾药诸病源候论云 :“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若阴精不足,髓海空虚则营血日渐亏乏。又肝藏血 ,肾藏精,乙癸同源,精血互化。是以补血类方剂中,宜酌伍补肾益精之品,以使精充而血生。济生方载益精生血之黑丸,以鹿茸、当归等分而成方;景岳全书治阴血衰少之大补元煎、治血少阴虚之小营煎、治精衰血少之归肾丸,皆用当归与熟地、枸杞、山药、杜仲等配伍。以上补血剂之组方,均立论于“精能生血”之理。临床研究发现,以鹿茸、补骨脂、熟地黄、仙灵脾等组成的补髓益精生血方,可提高再障性

11、贫血(CAA)患者体内 SOD 及 GSH-PX 活力,降低自由基含量,解除自由基对骨髓组织中细胞系统的攻击,提高骨髓红细胞内质网的数量,加强细胞解毒功能并可使骨髓微环境中上皮样细胞数量增加,从而改善骨髓造血功能。而实验研究表明该方药可显著促进 CAA 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及造血微环境结构的修复,提高外周血红系造血细胞、粒系造血细胞、巨核系造血细胞水平。以熟地黄、紫河车、当归、人参、丹参等组成的保元生血饮对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肾脏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肾性贫血,有显著疗效,说明益精生血法对肾性贫血确有良效。3.3 补血药配伍健脾药素问决气篇谓:“中焦受

12、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若脾胃虚弱,水谷不化精微,必致营血亏虚,故医林纂要探源谓:“脾不健则血不生 ”,而“亡血之人,脾胃必弱 ”(医方论) 。因此,于补血剂中配以健脾益胃之品,培补中土,充养后天,则可使营血生化有源。临床常见部分血虚患者,单用纯阴补血之剂,不仅难以奏效且常出现脘腹痞胀,食少纳呆等症,此即所谓“虚不受补”。究其原因,乃缘于脾胃气虚,功能减弱,加之补血药性多阴柔滋腻,更易滞脾碍胃。如归脾汤,方中黄芪、龙眼补脾益气;木香理气醒脾;炙甘草补气健脾;姜、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即在此。4. 小结贫血属于血虚证,虚者则应补之。对于血的生成,祖国医学与五脏

13、均有关系,但以脾肾为主,肾脾两脏为人体先天及后天之本。因此,补不但应从气血两补入手,还应健脾助运。气血是互生互根的,补血当先补气,气血的生化有需要靠脾的运化,而且补血之品多粘腻,有碍吸收,所以,健脾益气还能够舒塞、帮助吸收。因此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中医调理血虚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综上所述,对贫血的防治最为根本使气血同补,双管齐下,补脾益肾,才能起到良好效果。中药在治疗贫血方面作用和独特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参考文献】1 郭香云.补血剂的配伍方法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8):69-70.2 刘伟,候丽.癌性贫血的中医临床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报,2011,18(3):31-33.3 李宗泽,李天新. 阿胶的药理作用J.河南中医,1989,9(6 ):27-29.4 谭永安.人参三胶汤的临床应用体会J.右江医学,1992,20(81 ):50-51.5 王鸿燕.人参药对功用探析 J.2009,27(3):649-6516 曲京峰.略论补血剂的配伍及应用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6( 2): 46-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