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我的第一本书,牛 汉,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出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走近作者,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用五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复述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整体感知,“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以指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
2、一课,这里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百感交集。既有敬重、珍爱;又有沉重、悲惋。,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憾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心灵回眸,品味语言,(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
3、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因为“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不写,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 “本”:第一本国语教材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3)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为什么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因为这本书蕴涵着父子之间的深情,同学之间的厚意;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
4、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延伸拓展,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回顾全文:甜:同学、朋友之间的深厚的情谊父子之间亲密的关系人与动物的乐趣酸: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环境学习的艰难人生际遇的差别,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上学的乐趣,敬重、珍爱,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一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