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12.3)--第12节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pdf

上传人:职教中国 文档编号:14115486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30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2.3)--第12节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12.3)--第12节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12.3)--第12节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803-2016 土壤和沉积物 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Soil and sediment-Determination of aqua regia extracts of 12 metal element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6-06-24发布 2016-08-01实施 发 布环 境 保 护 部 i 目 次 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2、 方法原理.1 4 干扰和消除.2 5 试剂和材料.2 6 仪器和设备.3 7 样品.3 8 分析步骤.4 9 结果计算与表示.6 10 精密度和准确度.6 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7 12 废物处理.7 13 注意事项.7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多原子离子干扰和干扰校正方程.8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汇总数据.10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土壤和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用王水提取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镉、钴、铜、铬、锰、镍、铅、锌、钒、砷、钼、锑共 12 种金属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3、谱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附录 A和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 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曲靖市环境监测站和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6 年 6 月 24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6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土壤和沉积物 12 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警告:硝酸和盐酸具有强腐蚀性和强氧化性,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戴防护用品,避免

4、接触皮肤和衣服。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王水提取液中 12 种金属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镉(Cd) 、钴(Co) 、铜(Cu) 、铬(Cr) 、锰(Mn) 、镍(Ni) 、铅(Pb) 、锌(Zn) 、钒(V) 、砷(As) 、钼(Mo) 、锑(Sb)共 12 种金属元素的测定。若通过验证,本标准也可适用于其它金属元素的测定。 当取样量为 0.10 g,消解后定容体积为 50 ml时,12 种金属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见表 1。 表 1 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mg/kg) 元素 镉 钴 铜 铬 锰

5、镍 铅 锌 钒 砷 钼 锑 方法 检出限 0.07 0.03 0.5 2 0.7 2 2 7 0.7 0.6 0.1 0.3 电热板 消解 测定下限 0.28 0.12 2.0 8 2.8 8 8 28 2.8 2.4 0.4 1.2 方法 检出限 0.09 0.04 0.6 2 0.4 1 2 1 0.4 0.4 0.05 0.08微波 消解 测定下限 0.36 0.16 2.4 8 1.6 4 8 4 1.6 1.6 0.20 0.3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6、613 土壤 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 重量法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3 方法原理 土壤和沉积物样品用盐酸/硝酸(王水)混合溶液经电热板或微波消解仪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检测。根据元素的质谱图或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 试样由载气带入雾化系统进行雾化后,目标元素以气溶胶形式进入等离子体的轴向通道,在高温和惰性气体中被充分蒸发、解离、原子化和电离,转化成带电荷的正离子经离子采集系统进入质谱仪,质谱仪根据离子的质荷比进行分离并定性、定量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离子的质荷比所对应的响

7、应值与其浓度成正比。 2 4 干扰和消除 4.1 质谱干扰 质谱干扰主要包括多原子离子干扰、同量异位素干扰、氧化物和双电荷离子干扰等。 多原子离子干扰是 ICP-MS最主要的干扰来源,可利用干扰校正方程、仪器优化以及碰撞反应池技术加以解决,常见的多原子离子干扰见附录 A中的表 A.1。同量异位素干扰可使用干扰校正方程进行校正,或在分析前对样品进行化学分离等方法进行消除,主要的干扰校正方程见附录 A中的表 A.2。氧化物干扰和双电荷干扰可通过调节仪器参数降低影响。 4.2 非质谱干扰 非质谱干扰主要包括基体抑制干扰、空间电荷效应干扰、物理效应干扰等。其干扰程度与样品基体性质有关,可采用稀释样品、

8、内标法、优化仪器条件等措施消除和降低干扰。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级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5.1 盐酸:(HCl)1.19 g/ml。 5.2 硝酸:(HNO3)1.42 g/ml。 5.3 盐酸-硝酸溶液(王水) :3+1,用(5.1)和(5.2)配制。 5.4 硝酸溶液:c(HNO3)0.5 mol/L,用(5.2)配制。 5.5 硝酸溶液:2+98,用(5.2)配制。 5.6 硝酸溶液:1+4,用(5.2)配制。 5.7 标准溶液 5.7.1 单元素标准储备液 用高纯度的金属 (纯度大于 99.99 %) 或金属盐类 (基

9、准或高纯试剂) 配制成 100 mg/L1000 mg/L含硝酸溶液(5.4)的标准储备溶液,溶液酸度保持在 1.0 %(v/v)以上。亦可购买市售有证标准物质。 5.7.2 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液: 10.0 mg/L。 用硝酸溶液(5.4)稀释单元素标准储备液(5.7.1)配制。亦可购买市售有证标准物质。 5.7.3 多元素标准使用液: 200 g/L。 用硝酸溶液(5.4)稀释标准储备液(5.7.1或 5.7.2)配制成多元素混合标准使用液。亦可购买市售有证标准物质。 5.7.4 内标标准储备液: 10.0 mg/L。 宜选用6Li、45Sc、74Ge、89Y、103Rh、115In、18

10、5Re、209Bi 为内标元素。可用高纯度的金属(纯度大于 99.99%)或金属盐类(基准或高纯试剂)配制。亦可购买市售有证标准物质进行配制,介质为硝酸溶液(5.4)。 5.7.5 内标标准使用液:100 g /L。 用硝酸溶液(5.4)稀释内标储备液(5.7.4)配制成内标标准使用液。由于不同仪器使用的蠕动泵管管径不同,在线加入内标时,加入的浓度也不同,因此在配制内标标准使用液时应使内标元素在试样中的浓度为 10 g/L50 g/L。 3 5.7.6 调谐液: 10 g/L。 宜选用含有Li、Be、Mg、Y、Co、In、Tl 、Pb和Bi元素的溶液为质谱仪的调谐溶液。可用高纯度的金属(纯度大

11、于99.99%)或相应的金属盐类(基准或高纯试剂)进行配制,亦可直接购买市售有证标准物质。 注1:所有元素的标准溶液配制后均应在密封的聚乙烯或聚丙烯瓶中保存。 5.8 慢速定量滤纸。 5.9 载气:氩气,纯度99.999 %。 6 仪器和设备 6.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能够扫描的质量范围为 5 amu250 amu,分辨率在 10 %峰高处的峰宽应介于 0.6 amu0.8 amu。 6.2 温控电热板:控制精度0.2 ,最高温度可设定至 250。 6.3 微波消解仪:输出功率 1000 W1600 W。具有可编程控制功能,可对温度、压力和时间(升温时间和保持时间)进行全程监控;具有安全

12、防护功能。 6.4 分析天平:精度为 0.0001 g。 6.5 聚四氟乙烯密闭消解罐:可抗压、耐酸、耐腐蚀,具有泄压功能。 6.6 锥形瓶:100 ml。 6.7 玻璃漏斗。 6.8 容量瓶:50 ml。 6.9 尼龙筛:0.15 mm(100 目) 。 6.10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7 样品 7.1 样品采集与保存 按照 HJ/T 166 的相关规定采集和保存土壤样品,按照 GB 17378.3 的相关规定采集和保存沉积物样品。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应避免沾污和待测元素损失。 7.2 水分的测定 土壤样品干物质测定按照 HJ 613 执行,沉积物样品含水率按照 GB 17378.

13、5 执行。 7.3 样品的制备 除去样品中的枝棒、叶片、石子等异物,按照 HJ/T 166 和 GB 17378.5的要求,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风干、粗磨、细磨至过孔径 0.15 mm(100 目)筛(6.9) 。样品的制备过程应避免沾污和待测元素损失。 7.4 试样的制备 7.4.1 电热板加热消解 移取 15 ml王水(5.3)于 100 ml 锥形瓶中,加入 3 粒或 4 粒小玻璃珠,放上玻璃漏斗(6.7) ,于电热板上加热至微沸,使王水蒸气浸润整个锥形瓶内壁约 30 min,冷却后弃去,用实验用水洗净锥形瓶内壁,晾干待用。 称取待测样品 0.1 g(精确至 0.0001 g) ,置于上述已

14、准备好的 100 ml 锥形瓶中,加入 6 4 ml 王水溶液(5.3) ,放上玻璃漏斗(6.7) ,于电热板上加热,保持王水处于微沸状态 2 h(保持王水蒸汽在瓶壁和玻璃漏斗上回流,但反应不能过于剧烈而导致样品溢出) 。消解结束后静置冷却至室温,用慢速定量滤纸(5.8)将提取液过滤收集于 50 ml容量瓶(6.8) 。待提取液滤尽后,用少量硝酸溶液(5.4)清洗玻璃漏斗、锥形瓶和滤渣至少 3 次,洗液一并过滤收集于容量瓶中,用实验用水定容至刻度。 7.4.2 微波消解 称取待测样品 0.1 g (精确至 0.0001 g) , 置于聚四氟乙烯密闭消解罐 (6.5) 中, 加入 6 ml王水(

15、5.3) 。将消解罐安置于消解罐支架,放入微波消解仪中,按照表 2 提供的微波消解参考程序进行消解,消解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密闭消解罐,用慢速定量滤纸(5.8)将提取液过滤收集于 50 ml容量瓶(6.8)中。待提取液滤尽后,用少量硝酸溶液(5.4)清洗聚四氟乙烯消解罐的盖子内壁、罐体内壁和滤渣至少 3 次,洗液一并过滤收集于容量瓶中,用实验用水定容至刻度。也可参照微波消解仪说明书,优化其功率、升温时间、温度、保持时间等参数。 表 2 微波消解参考程序 步骤 升温时间(min) 目标温度() 保持时间(min) 1 5 120 2 2 4 150 5 3 5 185 40 7.5 实验室空白

16、试样的制备 不加样品,按照与试样的制备(7.4)相同步骤制备实验室空白试样。 8 分析步骤 8.1 仪器调谐 点燃等离子体后,仪器预热稳定 30 分钟。用质谱仪调谐液(5.7.6)对仪器的灵敏度、氧化物和双电荷进行调谐,在仪器的灵敏度、氧化物和双电荷满足要求的条件下,质谱仪给出的调谐液中所含元素信号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应5%。在涵盖待测元素的质量范围内进行质量校正和分辨率校验,如质量校正结果与真实值差值超过0.1 amu 或调谐元素信号的分辨率在 10%峰高处所对应的峰宽超过 0.6 amu0.8 amu 的范围, 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对质谱仪进行校正。 8.2 仪器参考条件 仪器参考条件见表

17、3,推荐使用和同时检测的同位素以及对应内标物见表 4。 表 3 仪器参考条件 功率 雾化器 采样锥和截取锥 载气流速 采样深度 内标加入方式 检测方式1240 W 高盐雾化器 镍 1.10 L/min 6.9 mm在线加入内标:锗、铟、铋等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 自动测定3次 5 表 4 推荐使用和同时检测的质量数以及对应内标物 元素 质量数 内标 元素 质量数 内标 镉 111,114 Rh或In 铅 206,207,208 Re或Bi 钴 59 Sc或Ge 锌 66,67,68 Ge 铜 63,65 Ge 钒 51 Sc或Ge 铬 52,53 Sc或Ge 砷 75 Ge 锰 55 Sc或Ge

18、钼 95,98 Rh 镍 60,62 Sc或Ge 锑 121,123 Rh或In 注:下划线标识为推荐使用的质量数。 8.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移取一定体积的多元素标准使用液(5.7.3)于同一组 100 ml 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4)稀释定容至刻度,混匀。以硝酸溶液(5.4)为标准系列的最低浓度点,另制备至少 5 个浓度点的标准系列。标准系列浓度见表 5。内标标准使用液(5.7.5)可直接加入到标准系列中,也可通过蠕动泵在线加入。内标应选择试样中不含有的元素,或浓度远大于试样本身含量的元素。按优化的仪器参考条件(8.2) ,将标准系列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导入雾化器进行分析, 以各元素

19、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 对应的响应值和内标响应值的比值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浓度范围可根据测定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表 5 标准系列溶液浓度 元素 C0(g/L) C1(g/L) C2(g/L) C3(g/L) C4(g/L) C5(g/L)镉 0 0.2 0.4 0.6 0.8 1.0 钴 0 10.0 20.0 40.0 60.0 80 铜 0 25.0 50.0 75.0 100 150 铬 0 25.0 50.0 100 150 200 锰 0 200 400 600 800 1000 镍 0 10.0 20.0 50.0 80.0 100 铅 0 20.0 40.0 60.0

20、 80.0 100 锌 0 20.0 40.0 80.0 160 320 钒 0 20.0 40.0 80.0 160 320 砷 0 10.0 20.0 30.0 40.0 50.0 钼 0 1.0 2.0 3.0 4.0 5.0 锑 0 1.0 2.0 3.0 4.0 5.0 8.4 试样的测定 每个试样测定前,用硝酸溶液(5.5)冲洗系统直至信号降至最低,待分析信号稳定后开始测定。按照与建立标准曲线(8.3)相同的仪器参考条件和操作步骤进行试样的测定。若试样中待测目标元素浓度超出标准曲线范围,须经稀释后重新测定,稀释液使用硝酸溶液(5.4) ,稀释倍数为 f。 8.5 实验室空白试样的测

21、定 按照与试样的测定(8.4)相同的仪器参考条件和操作步骤测定实验室空白试样。 6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9.1 结果计算 9.1.1 土壤样品中各金属元素的含量 1(mg/kg) ,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 )3110W =dmomf V (1) 式中:1 土壤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mg/kg; 由标准曲线计算所得试样中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 g/L; o 实验室空白试样中对应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 g/L; V 消解后试样的定容体积,ml; f 试样的稀释倍数; m 称取过筛后样品的质量,g; dmW 土壤样品干物质的含量,%。 9.1.2 沉积物样品中各金属元素的含量 2(mg/kg) ,

22、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3O H210) W 1 (2 =mf Vo (2) 式中:2 沉积物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mg/kg; 由标准曲线计算所得试样中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 g/L; o 实验室空白试样中该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 g/L; V 消解后试样的定容体积,ml; f 试样的稀释倍数; m 称取过筛后样品的质量,g; O H2W 沉积物样品含水率,%。 9.2 结果表示 测定结果小数位数的保留与方法检出限一致,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 精密度和准确度 10.1 精密度 6家实验室分别用电热板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对 5种不同含量水平的统一标准土壤样品和沉积物样品进行测定,电热板消

23、解法的精密度汇总数据见附录 B 中的表 B.1,微波消解法的精密度汇总数据见附录 B 中的表 B.2。 10.2 准确度 6家实验室分别用电热板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对 2种不同含量水平的统一标准土壤样品和沉积物样品进行测定,电热板消解法的准确度汇总数据见附录 B 中的表 B.3,微波消解法7 的准确度汇总数据见附录 B 中的表 B.4。 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1.1 每批样品至少做 2个实验室空白试样,其测定结果均应低于测定下限。 11.2 每次分析应建立标准曲线,其相关系数应大于 0.999。每 20 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 20个样品/批)样品,应分析一个标准曲线中间浓度点,其测定结果与

24、实际浓度值的相对偏差应10%,否则应查找原因或重新建立标准曲线。每 20 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 20 个样品/批)样品分析完毕后,应进行一次标准曲线零点分析,其测定结果与实际浓度值的相对偏差应30%。 11.3 每批次样品至少按 10%的比例进行平行双样测定,样品数量少于 10 个时,应至少测定一个平行双样。平行双样测定结果中,电热板消解测定钴(Co) 、铜(Cu) 、铬(Cr) 、锰(Mn) 、镍(Ni) 、铅(Pb) 、锌(Zn) 、钒( V) 、砷(As)的相对偏差应小于 30%,镉(Cd) 、钼(Mo) 、锑(Sb)的相对偏差应小于 40%;微波消解测定 12 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偏差应小

25、于 30%。 11.4 每批次样品至少分析 10%的加标回收样,样品数量小于 10 个时,应至少做一个加标回收样。加标回收样测定结果中,电热板消解测定镉(Cd) 、钴(Co) 、铜(Cu) 、铬(Cr) 、锰(Mn) 、镍(Ni) 、铅(Pb) 、锌(Zn) 、钒(V) 、砷(As)的加标回收率应控制在 70%125%之间,钼(Mo) 、锑(Sb)的加标回收率应控制在 50%125%之间;微波消解测定 12种金属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应控制在 70%125%之间。 11.5 ICP-MS 对试剂纯度要求较高,应使用纯度高的试剂,且每批次试剂须通过空白实验检验,试剂空白值不得大于方法检出限。同一批次样

26、品应使用同一批次实验用水,实验用水应进行空白实验,空白值不得大于方法检出限。 11.6 每次分析应测定内标的响应强度,试样中内标的响应值应介于标准曲线响应值的70%130%,否则说明仪器发生漂移或有干扰产生,应查找原因后重新分析。若发现基体干扰,须稀释试样后测定;若发现试样中含有内标元素,须更换内标或提高内标元素浓度。 12 废物处理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物,应置于密闭容器中分类保管,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13 注意事项 13.1 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须使用硝酸溶液(5.6)浸泡 24 h,依次用自来水和实验用水洗净后方可使用。 13.2 为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实验的准确性,应参照仪器说明书

27、,定期或测定一定数量样品后对仪器的雾化器、炬管、采样锥和截取锥进行清洗。 13.3 使用微波消解样品时,注意消解罐使用的温度和压力限制,消解前后应检查消解罐密封性。检查方法为:当消解罐加入样品和消解液后,盖紧消解罐并称量(精确到 0.01 g) ,样品消解完待消解罐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称量,记录每个罐的重量。如果消解后的重量比消解前的重量减少超过 10 %,舍弃该样品,并查找原因。 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多原子离子干扰和干扰校正方程 表 A.1 给出了 ICP-MS测定中常见的多原子离子干扰,表 A.2 给出了常用的干扰校正方程。 表 A.1 ICP-MS 测定中常见的多原子离子干扰 多原

28、子离子 质量数 受干扰元素 多原子离子 质量数 受干扰元素 14N1H+ 15 40Ar 81Br + 121 Sb 16O1H+ 17 35C l16O+ 51 V 16O1H2+ 18 35C l16O1H + 52 Cr 12C2+ 24 Mg 37C l16O+ 53 Cr 12C 14N+ 26 Mg 37C l16O1H + 54 Cr 12C 16O+ 28 Si 40Ar 35C l + 75 As 14N2+ 28 Si 40Ar 37C l + 77 Se 14N21H+ 29 Si 32S16O+ 48 Ti 14N16O + 30 Si 32S16O1H + 49 Ti

29、 14N16O1H+ 31 P 34S16O+ 50 V,Cr 16O21H+ 32 S 34S16O1H + 51 V 16O21H2+ 33 S 34S16O2+,32S2+ 64 Zn 36Ar 1H+ 37 Cl 40Ar 32S+ 72 Ge 38Ar 1H+ 39 K 40Ar 34S+ 74 Ge 40Ar 1H+ 41 K 31P16O+ 47 Ti 12C 16O2+ 44 Ca 31P17O1H + 49 Ti 12C 16O2+ 1H+ 45 Se 31P16O2+ 63 Cu 40Ar 12C +,36Ar 16O+ 52 Cr 40Ar 31P + 71 Ga 40A

30、r 14N+ 54 Cr,Fe 40Ar23Na + 63 Cu 40Ar 14N1H + 55 Mn 40Ar 39K + 79 Br 40Ar 16O+ 56 Fe 40Ar 40Ca+ 80 Se 40Ar 16O 1H + 57 Fe 130Ba 2 + 65 Cu 40Ar36Ar + 76 Se 132Ba 2 + 66 Cu 40Ar38Ar + 78 Se 134Ba 2 + 67 Cu 40Ar2 + 80 Se TiO 62-66 Ni,Cu,Zn 81Br 1H+ 82 Se ZrO 106-112 Ag,Cd 79Br 16O+ 95 Mo MoO 108-116 Cd

31、 81Br 16O+ 97 Mo 93Ar 16O + 109 Ag 81Br 16O 1H + 98 Mo 9 表 A.2 ICP-MS 测定中常用的干扰校正方程 元素 干扰校正方程 51V 51M1-53M3.127+52M0.353 75As 75M1-77 M3.127+82M2.733-83M2.757 82Se 82M1-83M1.009 98Mo 98M1-99M0.146 111Cd 111M1-108M1.073-106M0.712 114Cd 114M1-118M0.027-108M1.63 115In 115M1-118M0.016 208Pb 206M1+207M1+2

32、08M1 注1: “M”为通用元素符号。 注2:在仪器配备碰撞反应池的条件下,选用碰撞反应池技术消除干扰时,可忽略上述干扰校正方程。 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汇总数据 表 B.1 和表 B.2 给出了本标准测定 12 种金属元素的方法精密度,表 B.3 和表 B.4 给出了本标准测定 12 种金属元素的方法准确度。 表 B.1 方法的精密度汇总表(电热板消解) 名 称 样品编号 平均值 (mg/kg)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重复性限r(mg/kg) 再现性限R(mg/kg) 土壤标样1 0.13 3.428 19 0.04 0.08 土壤

33、标样2 0.14 2.818. 29 0.04 0.12 土壤标样3 0.22 1.69.7 26 0.04 0.16 土壤标样4 0.15 1.514 31 0.04 0.14 土壤标样5 0.11 5.119 31 0.04 0.10 沉积物标样1 0.15 2.420 25 0.13 0.15 沉积物标样2 0.10 3.327 10 0.04 0.05 沉积物标样3 0.14 1.416 12 0.03 0.05 沉积物标样4 0.15 1.812 21 0.04 0.01 镉 沉积物标样5 0.16 2.024 18 0.06 0.10 土壤标样1 9.47 0.9111 17 1.

34、64 4.69 土壤标样2 9.50 0.666.1 20 1.10 5.43 土壤标样3 12.6 0.499.4 18 2.08 6.48 土壤标样4 8.97 0.476.1 25 0.83 6.37 土壤标样5 8.46 0.513.7 18 0.64 4.39 沉积物标样1 12.4 0.7710 21 2.13 7.54 沉积物标样2 11.1 0.705.1 18 1.18 5.70 沉积物标样3 10.1 0.605.5 20 1.16 5.68 沉积物标样4 5.99 0.607.9 14 0.68 2.47 钴 沉积物标样5 8.49 0.676.4 17 0.85 4.1

35、8 土壤标样1 18.6 2.36.7 17 2.2 9.2 土壤标样2 19.6 1.74.1 32 1.6 17.7 土壤标样3 20.8 1.311 24 3.1 14.3 土壤标样4 18.7 1.48.2 40 3.2 21.1 土壤标样5 15.4 0.528.2 26 2.4 11.4 沉积物标样1 26.3 2.012 24 4.2 17.7 沉积物标样2 24.3 1.64.9 16 2.1 11.1 沉积物标样3 17.4 0.506.4 21 2.0 10.5 沉积物标样4 4.4 2.016 30 1.1 3.9 铜 沉积物标样5 18.9 0.546.7 28 2.5

36、 14.8 土壤标样1 35 1.28.9 16 5 17 土壤标样2 32 1.310 33 4 30 土壤标样3 39 2.29.4 30 6 34 土壤标样4 29 1.86.2 38 3 31 土壤标样5 26 2.113 28 6 21 沉积物标样1 37 2.39.7 27 7 29 沉积物标样2 35 1.811 21 5 21 沉积物标样3 32 1.612 23 6 21 铬 沉积物标样4 9 0.8419 32 3 8 11 续表 名 称 样品编号 平均值 (mg/kg)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重复性限r(mg/kg) 再现性限R(mg/kg)

37、 铬 沉积物标样5 31 1.813 26 6 23 土壤标样1 420 0.5711 18 73.5 217 土壤标样2 414 0.968.3 15 49.1 183 土壤标样3 502 1.18.2 12 71.7 179 土壤标样4 397 0.636.6 13 43.4 149 土壤标样5 383 0.465.6 15 38.4 167 沉积物标样1 659 0.826.1 14 63.3 273 沉积物标样2 586 0.613.6 11 33.6 185 沉积物标样3 420 0.568.0 12 52.2 146 沉积物标样4 516 0.494.5 12 43.0 179 锰

38、 沉积物标样5 533 0.704.6 9.5 45.7 148 土壤标样1 21 1.715 16 4 10 土壤标样2 26 0.887.2 22 3 16 土壤标样3 30 1.412 19 5 17 土壤标样4 24 2.410 32 5 22 土壤标样5 20 2.58.1 24 3 14 沉积物标样1 30 2.412 18 5 15 沉积物标样2 19 1.67.6 21 2 11 沉积物标样3 23 1.54.6 17 2 11 沉积物标样4 2 2.615 17 1 1 镍 沉积物标样5 24 2.26.6 17 3 12 土壤标样1 21 1.717 23 5 15 土壤标

39、样2 20 1.611 27 4 16 土壤标样3 29 1.615 27 5 22 土壤标样4 19 3.19.5 47 4 25 土壤标样5 15 0.426.4 40 2 17 沉积物标样1 28 2.811 19 5 16 沉积物标样2 36 1.05.4 20 4 20 沉积物标样3 20 1.05.2 25 2 14 沉积物标样4 38 1.26.3 23 5 25 铅 沉积物标样5 16 0.476.7 31 2 14 土壤标样1 59 0.9819 7.8 17 20 土壤标样2 55 0.8813 15 12 25 土壤标样3 79 0.7215 15 16 36 土壤标样4

40、 49 1.27.8 14 8 20 土壤标样5 47 1.37.4 14 7 19 沉积物标样1 77 1.28.6 16 12 36 沉积物标样2 68 1.115 15 14 32 沉积物标样3 54 0.539.1 10 8 17 沉积物标样4 60 1.312 19 9 33 锌 沉积物标样5 47 1.75.7 25 6 34 土壤标样1 36.6 1.96.1 21 4.5 21.6 土壤标样2 30.3 2.013 19 6.5 17.4 土壤标样3 41.6 1.37.8 20 6.0 24.5 钒 土壤标样4 27.1 1.35.0 20 3.1 15.2 12 续表 名

41、称 样品编号 平均值 (mg/kg)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重复性限r(mg/kg) 再现性限R(mg/kg) 土壤标样5 27.6 1.713 18 6.4 15.3 沉积物标样1 40.2 2.87.5 20 6.5 22.8 沉积物标样2 42.8 1.58.7 15 6.5 18.8 沉积物标样3 39.5 1.612 24 7.8 27.1 沉积物标样4 12.2 0.3512 25 2.0 8.8 钒 沉积物标样5 42.9 1.43.4 28 6.6 34.7 土壤标样1 6.5 1.312 15 1.2 3.0 土壤标样2 9.8 0.516.0

42、27 1.0 7.5 土壤标样3 5.0 0.9015 25 1.0 3.6 土壤标样4 10.1 0.4411 30 2.1 8.7 土壤标样5 6.8 0.636.3 15 1.0 3.1 沉积物标样1 9.8 0.847.8 27 1.1 7.4 沉积物标样2 13.9 2.418 9.9 3.8 5.2 沉积物标样3 6.4 0.3814 23 1.2 4.4 沉积物标样4 6.8 0.559.3 22 1.0 4.2 砷 沉积物标样5 9.6 0.557.8 18 1.2 5.0 土壤标样1 0.4 2.912 12 0.1 0.2 土壤标样2 0.4 1.216 15 0.1 0.

43、2 土壤标样3 0.4 0.7814 21 0.1 0.2 土壤标样4 0.5 1.218 16 0.1 0.2 土壤标样5 0.5 0.6618 9.8 0.2 0.2 沉积物标样1 0.5 1.022 17 0.1 0.3 沉积物标样2 0.7 0.7210 17 0.1 0.4 沉积物标样3 0.3 2.819 39 0.1 0.4 沉积物标样4 1.1 1.312 17 0.2 0.6 钼 沉积物标样5 0.9 0.967.1 27 0.1 0.7 土壤标样1 0.5 1.79.9 19 0.1 0.3 土壤标样2 0.8 0.839.5 21 0.2 0.5 土壤标样3 0.5 1.

44、22. 44 0.2 0.7 土壤标样4 0.5 1.09.7 28 0.1 0.4 土壤标样5 0.4 1.95.5 37 0.1 0.4 沉积物标样1 0.7 0.657.9 23 0.1 1.0 沉积物标样2 0.8 0.9813 16 0.2 0.4 沉积物标样3 0.6 0.9922 21 0.2 0.4 沉积物标样4 0.3 2.418 51 0.1 0.5 锑 沉积物标样5 0.8 0.796.6 34 0.1 0.8 注 1:标准土壤样品编号。1:GBW07425(GSS-11); 2:GBW07427(GSS-13); 3:GBW07428(GSS-14);4:GBW0744

45、7(GSS-18); 5:GBW07448(GSS-19)。 注 2:标准沉积物标样编号。1:GBW07452(GSS-23);2:GBW07453(GSS-24); 3:GBW07455(GSS-26); 4:GBW07308a(GSD-8a); 5:GBW07365 (GSD-22)。 13 表 B.2 方法的精密度汇总表(微波消解) 名 称 样品编号 平均值 (mg/kg)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重复性限r(mg/kg) 再现性限R(mg/kg) 土壤标样1 0.13 1.914 6.6 0.02 0.03 土壤标样2 0.12 1.88.0 4.2 0.0

46、2 0.02 土壤标样3 0.20 2.314 11 0.05 0.08 土壤标样4 0.15 2.76.3 3.1 0.02 0.21 土壤标样5 0.10 1.422 12 0.03 0.05 沉积物标样1 0.14 1.111 16 0.02 0.17 沉积物标样2 0.09 3.019 29 0.02 0.07 沉积物标样3 0.11 2.512 16 0.02 0.05 沉积物标样4 0.15 1.517 11 0.04 0.06 镉 沉积物标样5 0.17 2.514 31 0.05 0.15 土壤标样1 9.46 0.466.3 22 1.16 5.95 土壤标样2 9.28 0

47、. 565.6 20 0.84 5.38 土壤标样3 11.4 1.017 9.8 2.73 4.00 土壤标样4 8.24 0.649.6 20 1.36 4.66 土壤标样5 8.54 1.215 14 1.71 3.76 沉积物标样1 12.6 2.08.4 23 1.91 8.30 沉积物标样2 10.5 1.511 13 1.64 4.19 沉积物标样3 10.3 1.28.4 21 1.19 6.07 沉积物标样4 5.92 0.746.8 16 0.68 2.77 钴 沉积物标样5 8.70 1.19.5 19 1.36 4.88 土壤标样1 18.8 1.35.1 14 1.9

48、 7.3 土壤标样2 19.1 0.637.3 17 2.5 9.3 土壤标样3 21.1 1.816 23 4.3 14.0 土壤标样4 18.2 3.620 21 5.4 11.7 土壤标样5 14.3 1.512 14 2.4 6.2 沉积物标样1 28.5 1.05.3 16 3.1 13.4 沉积物标样2 25.1 1.48.0 13 3.1 9.7 沉积物标样3 16.4 1.06.9 19 2.3 8.9 沉积物标样4 4.1 2.516 22 1.2 2.8 铜 沉积物标样5 19.7 2.65.8 20 2.3 11.2 土壤标样1 42 1.217 15 10 20 土壤标

49、样2 41 1.49.2 8.1 6 11 土壤标样3 47 1.67.7 8.5 6 12 土壤标样4 40 0.528.0 18 5 21 土壤标样5 33 2.38.0 9.6 5 10 沉积物标样1 53 2.511 15 11 25 沉积物标样2 44 1.77.2 8.9 2 12 沉积物标样3 43 2.210 17 7 21 沉积物标样4 10 2.714 19 3 6 铬 沉积物标样5 41 2.010 19 6 23 土壤标样1 508 1.19.2 4.0 71.0 86.5 土壤标样2 486 0.7810 11 68.1 158 土壤标样3 587 0.5214 9.

50、5 103 182 土壤标样4 496 0.6020 7.0 136 157 锰 土壤标样5 456 0.7911 7.8 62.8 115 14 续表 名 称 样品编号 平均值 (mg/kg)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重复性限r(mg/kg) 再现性限R(mg/kg) 沉积物标样1 747 0.879.0 18 106 381 沉积物标样2 655 0.736.4 5.1 76.2 117 沉积物标样3 512 1.24.6 6.4 42.3 100 沉积物标样4 567 0.984.1 8.4 45.1 140 锰 沉积物标样5 655 0.5516 16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