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老龄化视阈下的大学高龄教师心理 健康现状探究 吴连涛 吉林师范大学 摘 要: 在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指导下, 大学高龄教师仍然是高校的重要师资力量, 其经 验、智慧是高校的宝贵财富。然而, 大学高龄教师因个人身体因素、职业因素、 社会因素等的影响, 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表现出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为更好地 调节大学高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 从社会、社区、 学校、个人层面提出促进大学高龄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大学高龄教师;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吴连涛 (1981) , 男, 吉林桦甸人, 吉林师范大学讲师, 硕士。研 究方向:心理咨询。 基金:
2、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积极老龄化视阈下的大学高龄教师心理健康现 状探究” (课题编号:GH170326) 一、研究背景 积极老龄化理论是世界卫生组织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的新型政策理念, 该 理论认为, 高龄人口是社会成熟的象征, 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资源与宝 贵财富, 社会和政府应切实保障老年人口的身心健康发展, 发挥其潜能, 维护 其各项权利。 高龄人口的心理健康是此类人群健康长寿的秘诀, 是躯体健康的基 石, 更是积极老龄化的战略方向。 因此, 在积极老龄化理论指导下, 应加强对高 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 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促使其实现自我价 值。 对大学高龄教师心理
3、健康状况的研究, 是当前高校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备受教育界、心理学界关注。大学高龄教师既有即将退休的教师, 也有退休后返 聘的教师, 这类教师仍旧是高校教育的中坚力量, 教师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高 校教育水平与教学发展。 在积极老龄化理论指导下, 可针对当前大学高龄教师心 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 促 使高龄教师更好地发挥余热, 实现其在教育领域的人生价值, 推进积极老龄化 在高龄教师群体中的战略性发展。 二、大学高龄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其问题表现 (一) 大学高龄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张虎祥1等以兰州市 7所高校中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
4、, 结合 SCL-90 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各因子得分得出高校中工作 8年以上的 中高龄教师躯体化、偏执、倦怠、忧郁等因子得分高于青年教师。甘静2等针 对内容蒙古地区11 所高校中36-55岁的高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开展问卷调查, 高校36-55岁的高龄教师 SCL-90因子得分高出国内成人常模, 阳性症状检出率 为45.9%, 心理健康问题与职业压力突出。李冬云3对于中老年教师的职业倦 怠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94%的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严重, 对学习新 事物抱有抵触心理, 难以将学习到的新事物、 新理念应用于教学工作, 职业压力 大, 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从我国当前高校教师
5、资源来看, 45-65岁的教师经验 丰富、知识水平高, 他们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仍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 国内关于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 而对于 45-65岁的高龄教师心理健康 问题的研究较少。 (二) 高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 身体和心理问题 高龄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健康程度下降, 慢性病患者增多。 高龄教师身体 状况不佳, 情绪波动较大, 心理问题也更为多样。 高龄教师生理功能渐衰, 常感 身体疲乏、 精神不振, 对外界事物兴致不高, 常显忧郁状态;身心疲倦的状态下, 影响教学效果, 从而产生挫败感、内疚感、失落感, 滋生自卑、焦躁、压抑心理; 感知能力不够灵
6、敏, 思想、意识、行为等渐趋迟钝, 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多引起 焦虑、忧郁等症状。步入高龄阶段的教师家庭子女事情繁杂, 有些是积极的 (职 位升迁、子女婚嫁) , 有些则是消极的 (如亲人亡故、离婚等) , 凡此种种都需 要高龄教师及时调整心态, 否则易引其心理变化。 现如今, 社会中新兴事物不断 涌现, 高龄教师往往应接不暇, 对新生事物表现出力不从心、 无所适从, 惶恐不 安之感丛生。 2. 职业倦怠问题 职业倦怠是心理健康研究中颇为重要的概念, 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 但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深入研究较少。 大学高龄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 知识储备深厚, 在大学中总被贴上“
7、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标签, 无形中 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压力。倘若教学效果不理想, 违背了其“德高望重”的形象, 便会使其心理上产生失落、 自卑、 敏感、 紧张、 易怒等状态, 这些状态在 Maslach 的职业倦怠研究中被称为“情绪衰竭”, 是职业倦怠的突出表现。 有些高龄教师 面临退休, 开始出现“船到桥头车到岸”的思想, 教学工作单纯照本宣科、 敷衍 了事, 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 但长此以往, 教学质量会受到较大影响, 教学实 效性降低, 导致影响教师自身心理情绪, 继而影响教学工作, 如此形成恶性循 环。 3. 人际关系问题 高龄教师担任多重角色, 既是学生的老师, 又是一家之长, 还
8、是社会模范公民,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都备受尊重。 有些高龄教师在与他人的交流中, 往往 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在别人面前总是以师长身份自居, 对别人进行说教。 而对于他人对自己的劝诫却没有耐心听取, 拒绝从自己没想到的角度看问题。 倘 若有人违背自己的想法, 极有可能直接向别人发脾气, 或将愤怒不满压抑在心 中, 这些都是未能调节好心理情绪所致。 三、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构建维护大学高龄教师心理健康的多元化支持系 统 积极老龄化针对高龄人口的健康、保障、参与问题, 提出两方面的保障性措施: 政府和社会针对高龄人口生存质量问题采取积极的保障性行为;重视维护高龄人 口自身的社会价值, 保证
9、其参与到社会、经济、文化、精神等各项公共生活中。 基于此, 大学高龄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可从政府、社会、社区、学校层面出发, 建 构维护大学高龄教师心理健康的立体化保障体系。 (一) 政策支持系统 大学高龄教师为高校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在即将退休之际理应得到更多的政策 照顾。 第一, 加大对高龄教师的关注力度, 提高其社会地位, 同时, 为其退休之 后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充分保障, 减少高龄教师退休的后顾之忧。 第二, 加强 对高龄教师法律层面的保护, 切实保护高龄教师权益。 第三, 教育行政部门应制 订高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针对高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开设适宜的心理健 康教育培训课程, 提升高
10、龄教师心理素质。 (二) 社会支持系统 一方面, 利用各类媒体对优秀高龄教师进行表彰, 在全社会渲染尊师重教的氛 围, 同时突显高龄教师几十年在高校教师事业上的奉献价值, 激发高龄教师的 教学热情, 促使高龄教师以更热忱的心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另一方面, 端正社 会舆论风气, 为高龄教师的发展提供积极适宜的社会环境, 减少高龄教师因社 会不理解而引起的心理问题, 呼吁全社会尊重、 支持、 配合高龄教师工作。 同时, 将学校、家庭、社会整合成一体化的支持体系, 为高龄教师建立畅通的绿色交流 通道。 (三) 学校支持系统 首先, 学校要加大对高龄教师的关注度, 将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
11、到师资队伍建设中, 在学校营造互相信任、相互包容、催人奋进、和谐相处的工 作氛围, 以情感人, 使高龄教师感受到校组织的关怀、校领导的关心。其次, 结 合高龄教师身心状况, 开展提高其身心素质的集体活动, 如组织高龄教师开展运动量较小的体育活动, 提升高龄教师身体素质;集中高龄教师组建模特队、歌 舞队, 定期组织比赛, 丰富高龄教师业余生活;开展座谈会、 演讲会、 讨论会, 增 强高龄教师的事业心、 责任感, 引导他们坚定乐观积极的精神态度, 坚定正确的 思想价值观念。 最后, 建立定期与高龄教师交流谈话的制度, 学校各级领导要紧 密关注高龄教师的工作、 生活状况, 思想心理状态, 对工作生活
12、中的困难给予最 大程度的帮助, 对于思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给予及时开解疏导, 减缓高龄教 师的紧张、压抑、焦虑、不安心理, 使他们得以安心、顺心、舒心地开展教育工 作。 (四) 教师自身层面 教师心理素质的优劣关键在于自身调节, 因而应使高龄教师掌握正确的压力调 节方法, 学会自己排解烦恼与压力。 对此, 高龄教师可应用当前国内外较流行的 放松训练方法、时间管理方法、认知重建策略等压力应对技术。高龄教师心理问 题的根源多在于身体素质日渐衰弱, 针对这一点, 首先可以应用放松训练法, 通过各种户外运动、身体锻炼、业务爱好等提高身体素质、舒缓紧张神经、排解 心理压力, 从而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13、其次, 可以应用时间管理方法, 合理安排 时间, 使工作更有效率, 既达到教学要求, 又避免过度劳累, 建立适宜的时间 表, 留给自己更多空余时间以享受生活。 最后, 可以应用认知重建策略, 正确认 识压力源, 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困难、失败等, 实时进行自我表扬 (如有 些学生学得很好) , 通过这种自我调节, 使自身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 每天都 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张虎祥, 张胜林, 杨建文.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 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 :216-217. 2甘静, 七十三.高校中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 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1) :147-149. 3李冬云.利用心理学理论解决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J.北京教育学院学 报, 2012, (5)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