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8.24)--24面向工程教育的电类专业本科教学若干建议.pdf

上传人:职教中国 文档编号:14111103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9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24)--24面向工程教育的电类专业本科教学若干建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8.24)--24面向工程教育的电类专业本科教学若干建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8.24)--24面向工程教育的电类专业本科教学若干建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面向 工程教育的 电类专业 本科教学 若干 建议 摘要 本文根据工程教育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的 特点, 针对 教学 活动 的某些方面,提出 了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施工程教育的若干建议 ,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考试、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等 。 目的是 促 使工程教育常态化, 努力 提高工程教育 质量。 关键词 本科教学;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常态化。 引言 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已经 近 10年 , 工程教育 理念 在我国 逐渐普及,工程教育以及 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 日趋 常态化, 达到了以认证促建设的目的。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工程教育, 许多学者开展了深入思考 。 大连理工大

2、学李志义教授 在文献 1中 就“学生中心”理念 进行了细致 阐述 ,论述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 教学模式 和 教学评价 等。 李志义教授 又在文献 2中论述了 “成果导向”理念, 阐述 成果导向下的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 和 课程体系 三者 之间的关系。 西北工业大学支希哲 等,分析了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 3,尤其是与注册工程师的关系, 提出了 “加强管理,建设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认证组织”,“认证标准要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与国际接轨”,“加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工程师注册制度的衔接” 等建议 。文献 4对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策略 进行 了

3、分析 ,提出了“建立问责制度” 的建议。文献 5论述了 华盛顿协议有关高等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规定 ;回顾了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 ;提出了完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政策建议 。 文献 6阐述 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内涵 , 强调要 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 ; 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 ; 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践环节 ; 构建监测体系,注重持续改进。 文献 7针对电气专业的工程教育,阐述了电气专业课程体系 、 毕业要求 和 持续改进 等 认证标准 。 2014 年 下半年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接受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本次认证中, 华盛顿协议 会

4、员 国 专门 派 出 观察员, 对认证 进行 全程观摩。 本文根据 作者 对工程教育的理解, 并 结合 参与 本次 专业认证的 全 过程 ,以及 作者的 日常教学 实践 , 阐述 了作为普通教师,在日常教学 的各个环节 中, 实施工程教育的 若干 建议 。 如果教师 能够 按照工程教育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 不仅 能 将工程教育的理念落实 到 基层 , 也会 自然而然地 满足 “ 做我所说, 写我所做” 的 认证 要求 。 1. 关于培养方案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是落实 专业认证指标中 “培养目标 ”和“ 毕业要求”的 重要保障 ,在具体制定过程中,应 考虑 以下几点: ( 1) 成立专业

5、教学指导委员会 ( 本文 简称 专业 教指委) ,包括专业 责任人 或 专业 负责人、教学 名师、 核心 课程负责人、骨干教授、基础与通识课程负责人 ,并且一定要有 企业 技术 人员 参加 。 要像 学术组织 那样 , 有 工作 章程, 主要 活动 都有详细 纪要。在学校 统一 领导下,完成培养方案的修订。 除了修订培养方案外,许多教学指导性和自查性工作 也 都 由专业教指委来 组织实施,因此成立专业教指委非常必要 , 可 使得教学工作在专业层面 上 有了 集体决策的 组织保障 。 有专业教指委署名的 举证材料 在接受 专业 认证时 更具效力 。 ( 2) 培养方案文本中一定要包含: “ 培养

6、目标 ”、“ 毕业要求 ” 的内容 ,以及 教学活动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矩阵 ,在支撑上最好有“强”、“弱”之分 。 其中“毕业要求”的条目和2 内容,既要覆盖认证标准中关于“毕业要求”的 阐述 ,又要突出 本 专业特色。 ( 3)在课程体系中要 有 由 企业人员 负责 开设的 完整 课程, 并且 考核 要有区分度 , 不能仅仅 是报告性的讲座课程, 不能 以是否参加 讲座 算作课程成绩。 ( 4) 在 相关 网站上发布培养方案 完整 文本。 ( 5) 将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原话写入招生简章。 注:( 4)、( 5) 的做法是因为认证标准中,要求培养目标 必须 向社会公开 。 ( 6)

7、所有 教师 都要了解 专业的 培养方案,因为专业认证标准中提到:“教师如何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教师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因此 , 教师 不能只埋头教书,不问对象、目标和要求。 2. 关于教学 大 纲 除教学活动的基本信息外, 每门课的 教学大纲 建议 包括下列内容: ( 1)本教学活动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 2) 本 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 ( 3) 本教学活动 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 ( 4)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 注意事项: ( 1)自上而下 地制定教学大纲 ,即由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来制定教学大纲。 这样是为了体现

8、“产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 ( 2)大纲文字不能是教材目录的简单重复,要 表述教学内容的 逻辑性和层次性 。教学大纲具有对课程的概括和总结作用。 ( 3)大纲不能由一门课的老师制定,要放到整个培养方案中,尤其要考虑对毕业要求的充分支撑 , 防止 有的 毕业要求 支撑过多,有的又太少 。 3. 关于教材 无论编写或选用, 教材都应 符合工程教育 ,即 具备如下特征 的某些方面 : ( 1)有来自企业的专业 人员 参加 编写 ,加强教材的工程背景,并使其符合工程需求 。 ( 2) 在引用 他人成果 时给予注明, 潜移默化 地 教育 学生,要尊重他人成果 。 ( 3) 从 工程问题或自然现象 中

9、逐步 引出概念, 避免 硬性 定义 和直接陈述,因为大多 数内容都是有工程或自然背景的 。 ( 4) 严格贯彻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正确使用物理量的单位 ,因为工程技术人与必须按照标准进行设计 和施工 。 ( 5) 器件参数 尽量 工程化 ,使用商用规格的参数值 ,减少主观拟定 。 ( 6) 介绍器件与设备的额定值 ,不能只介绍与 计算 有关的参数值 ,因为在使用设备时,必须关心其额定值 。 ( 7) 注重工程实际 情况下 的计算 , 减少 单纯 理想化 计算。 ( 8) 对习题的叙述要 尽量 增加 工程背景 ,让学生在阅读习题时 顺便 了解工程 背景 。 ( 9) 包括 环境意识 、安全意识

10、、经济意识 、社会意识等 非 课程理论体系下 的内容 , 因在认证标准中多次提到这些意识, 对这些意识的达成不能都 交 给导论 类 课程。 4. 关于 教案 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材, 由教师针对每一次课制订的教学实施方案 。 编写教案的目3 是使教师在上课前对所要讲的 内容 有一个总体的和具体的规划 。 根据工程 教育 专业认证 , 编写教案应该做到: ( 1) 要体现 “ 持续改进 ”的工程教育要求 。 作为最直接的教学内容实施方案, 教案应能体现 教师在每次 执行教学任务时所作的持续改进 。 这些改进来自各种教学反馈,例如作业、答疑、上次教学循环的课程考试、与同行交流心得等 。 在认证

11、标准中,专门有“持续改进”一项,而在实际工作中,“持续改进”需贯穿在 各 种 教学 活动 中。 不断修改教案就是在“课内循环”中,实施持续改进的最具体举措。 ( 2)对所作的改进要保留凭据。对 电子版 教案, 每 次使用 要有 不同版本, 并能说明新旧版本的区别 。 不要图省事,用新版本覆盖旧版本 。 对纸质教案,可以通过批注、编辑、增页 、辅助教案 等办法,反映 “ 持续改进 ” 的内容。 这些都是 专业认证 到来 时 , 在 “持续改进”方面 提供 “ 写 我所做” 的 有 效 凭证 。 5. 关于作业 作业既是让学生练习知识的方式,又是教师最及时获得教学反馈的渠道,还是规范学生学术行为的

12、手段。 对 作业 提出如下建议: ( 1) 要有相对综合 的作业 ,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尤其是 对 设计类课程,因为工程教育中 , 要求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认证标准中 特别 提到,“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2) 要求作业必须 清楚 规范, 以便 审读 ,藉此培养学生凡 事 都要为 他人着想的 良好 意识。 有 了 这样的意识, 在工作岗位上 才能写出 条理 清晰、格式规范的技术文件。 比如规定:要画图 、 要有文字叙述 、 纸张要整齐 、要装订、 不要用红格纸和红笔 、 不要双面书写 、 书写不要太拥挤 等 。 ( 3)要记录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3、有了上述要求和记录, 专业认证 到来 时 , “ 课程达成度评价表 ” 中 的 相关内容 便 会 很自然地 填写 。 6. 关于答疑 答疑 是解答学生疑难 和及时 获得教学反馈的重要渠道 。 对答疑的 建议 是: ( 1)既 要 解答 课程 学习中的问题,又 要 解答就业、择业、心理等问题 ,因为 专业认证标准中 特别要求, “ 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 不能 把这些指导都 交给 学生工作处或招生就业处 ,也不能搞几次讲座就算指导了 , 这些指导 应贯穿在每个教学活动中 。 另外,以课程答疑的名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

14、,没有在心理咨询中心那种“不好意思”感。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是其他人员代替不了的。 ( 2) 答疑要 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不能只是考前集中答疑 。工程教育强调教学活动的 规律性和长期性。 ( 3) 也 可以利用网络 进行辅助 答疑: QQ 群 、网上学习中心、 电子邮件 等 ,这些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扩展答疑的时间和空间 。 ( 4)对答疑中发现的 典型问题要有 记录, 作为 “持续改进”的依据 。 7. 关于 考试 考试具有 教学 “指挥棒”作用, 与考试相关的文档也是专业认证到来时,专家们要重点4 查阅的资料。对考试的建议包括: 试题方面 包括下列做法的某些方面: ( 1) 有考

15、核概念和原理的思考性题目 , 激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 不断思考本质性问题 ,避免成为做题匠 ,并锻炼 学生 文字表达能力 。 ( 2) 有从工程中凝练出的题目,已知条件和计算结果都符合工程实际 。 ( 3) 元件参数使用商业 标称值 ,不完全是主观数值 。 ( 4) 有从曲线和表格 中 获取信息 , 或绘制曲线和表格 的 题目 。 ( 5) 有工程近似计算的题目。 ( 6) 有商业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的题目。 ( 7)可以包含计算时用不上的已知条件。 ( 8)有考核正确使用 物理量 单位的题目。 ( 9)卷面要规范, 包括 单位 、 符号、图表等。 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 积极 影响, 培

16、养 学生 做事注重规范的工程习惯。 注意: ( 1)尽量不出选择题或填空题 ; ( 2) 试题 不要近期重复;( 3) 试卷是认证时重点调阅的材料之一。 阅卷方面 除 要求 试卷批改清楚规范外, 这里特别强调试卷的归档工作。 监考记录、阅卷记录、空白试卷、评分标准、阅卷小结 、 成绩 分布等 要齐全。 在 阅卷 小结中 尤其要指出 考试和阅卷 中发现 的 问题 及原因 , 以及 根据“ 持续改进 ” 要求 ,本次考试发生的变化等 。 8. 关于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是 本科培养最后一环,毕业设计(论文)更是认证专家特别要查阅的原始 材料 。根据工程教育的理念,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工作 建议 做到:

17、 ( 1)题目 要突出 工程性, 而 不是探索性 ,后者 可以作为 研究生 的 研究 题目。 ( 2) 设计 内容要相对完整,在规定的毕业设计时间内能够完成 。 ( 3) 论文 内容 不能是单纯的文献综述、计算机仿真和课件制作 , 要 体现“ 工程 设计”的思想。 ( 4) 毕业设计 任务书 中, 要 用 可核查的量化技术指标 作为毕业设计 要求 ,不能全是功能性 描述 。 ( 5) 毕业设计中 还 应 包括过压、过流保护 要求 ;要有人身安全 和 节能方面的 要求。 ( 6)要有企业人员参与毕业设计 指导 和 参加 毕业答辩。 9. 关于 实验教学 根据工 程教育 特点,实验教学 建议 做到

18、: ( 1) 实验装置 不要都是 成套的 台式实验装置,要 营造 与工程实际更接近的实验 环境 ,多给学生 留 出自己动手连接和组装的机会 ; 不要都是数字 式 仪表, 在快速和直观方面, 指针式仪表 优于数字式仪表 , 在飞机驾驶舱和变电站中仍然大量使用指针式仪表。 ( 2)实验报告 不要图方便而 硬性 规 定了实验报告 格式 , 学生只需填上数据和在规定的坐标系上绘出曲线 ,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创造的机会 。 建议 教师提出要求, 让 学生 自行 设计表格和绘制坐标曲线, 自行 设计 完整的 实验报告,以培养学生的 工程 表达 能力。 在 认证标准中,特别提到了“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

19、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 、 。 ” ( 3)安全意识 在认证标准中多次提到 安全意识 。实验教学是培养安全意识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意识 不是仅仅体现在墙上的制度 和坚固的防盗门窗 ,而是体现在实验现场以及操作过程中。 大学的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不同之处在于,大学实验室 既要确保 学生和 实验 设备的 安全, 还要 向学生 传授 未雨绸缪 、以防为主 的安全意识。 前者例如 有无方便的疏散通道 ; 有无清楚的逃生指示 ; 有无专门地线 ; 有无足够的灭火装置 等 ,这方面 实验室 通常会做得很好 。 后者例如是否让学生了解安全须知,并签字确认;是否让学生熟悉逃

20、生通道; 是否 阻止 学生不正确的仪器摆放, 并讲明道理,是否阻止 边吃喝便做实验 的不良 行为 。 安全意识一旦养成,学生在从事任何工程 项目 时,都会考虑安全问题,甚至到了公共场所也会时刻想到安全。 ( 4)将科研成果转化为 实验 条件 这 种转化 有两个作用,一是使实验条件更加工程化,开展 通用 实验设备无法代替的实验;二是 满足认证需求 , 它 可 作为 “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下的许多 标准 达成 情况 的 凭据 。 结语 : 工程教育 需要 常态化, 一线教学尤为重要。只有 平时想到 了 、做到 了 , 工程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 认证 到来 时 , 自评报告 才能 写到 位

21、, 回答专家问题才能 说到位 。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 .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 J. 中国高等教育 . 2014年 第 21期 。 2 李志义 .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 J. 中国高等教育 . 2014年 第 17期 。 3 支希哲 , 韩阿伟 .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问题及对策 J. 中国高校科技 . 2015年 第 4期 。 4 黄爱华 , 吴晓蓓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策略探析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2010年 第 6期 。 5 姚韬 , 王红 , 佘元冠 .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问题的探究 基于 华盛顿协议 的视角 J. 大学教育科学 . 2

22、014年 第 4期 。 6 郑秀英 , 王海滨 , 姜广峰 . 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 , 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2011年 第 5期 。 7 黄云志 , 吴红斌 , 黄海宏 , 王磊 . 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电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析 J. 中国电力教育 . 2014年 第 2期 。 Some Suggestion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he engineer

23、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Washington agreement), this paper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aily teaching process in some aspects to fulfill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normalized to improve practically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Key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e; normaliz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