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对策分析 李蛟 新乡学院商学院 摘 要: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对我国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 环境, 以及生态系统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可逆转地破坏 作用。由于污染防治意识不强、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技术障碍多等原因, 我 国农村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因此, 必须从提高防范意识、加强政府领导、健全法 律制度、重视政策宣传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农村; 面源污染; 治理对策; 现阶段, 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带来的不只是农药、 化肥等农业用品的大范 围普及与应用, 还有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增加;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 带来的不只
2、是生活垃圾总量的增加, 还包括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化肥、农药的 不当使用及农业废弃物、农民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恰恰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源。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复杂, 随机性大、 潜伏周期比较长, 且涉及的范围极广, 因 此,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领域无法回避的难题。 如果对其视而不见, 轻则造成水环境、 土壤环境以及大气环境等出现恶化, 重则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 的平衡, 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可逆转地破坏作用。 在建设生态农业背景下, 唯有 尽快制定有效措施, 积极治理农村面源污染, 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根源 所谓农村面源污染, 指在雨水的冲刷或径流过程中,
3、农业生产及生活中的污染 物随着水流作用, 以地下渗漏、农田排水或地表径流的方式进入到受纳水体中, 从而造成污染。 在这里, 污染物既可以是固体的, 又可以是液体的, 既可以是有 机物质, 又可以是无机物质, 常见的污染物一般包括生活垃圾、 禽畜粪便、 农药、 重金属、磷素、氮素等。受纳水体一般则是海湾、水库、湖泊、河流等。 (一) 农药与化肥 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农药、 化肥的合理使用的确有助于提升粮食产量, 促进农 业生产发展。 在现有生产力水平并不太高的条件下, 通过喷洒农药, 能够有效防 止农作物遭受病虫草害的危害, 通过施化肥, 能够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有效供给。在肯定农药、化肥
4、对于农业生产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还应当认识到 农药、化肥对于农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客观地讲, 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 容易破坏土壤环境, 不但不能促进农产品增产, 反而会降低土地利用率。 土壤酸 化会使得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溶解, 营养物质在水流作用下会逐渐流失, 从而使 得土壤的肥力逐渐减弱, 造成土壤板结、贫瘠。氮肥的频繁过度使用会使得蔬菜 中的硝酸盐含量上升甚至超标, 而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也是较大。 (二) 农用薄膜 农用薄膜泛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 通常包括防虫薄膜、 除草薄 膜、降解薄膜等多种类型。我们知道, 塑料薄膜大都具有非常漫长的降解周期, 如果不经过科学处理,
5、直接将其丢弃在田间地头, 不但会危及到空气与水源, 而且会破坏土壤环境, 当其内部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 便会间接影响到农作 物产量, 更有甚者, 一旦有毒物质转移到农作物中, 就意味着随时可能引发食 品安全问题。 (三) 牲畜粪便等污染物 近些年来, 牲畜养殖场在农村地区逐年增多, 但因管理经验不足、 垃圾处理设备 匮乏等因素使得绝大多数牲畜养殖场内的牲畜粪便等污染物、 污水未能及时得到 正当处理, 最终被随意排放在附近的水域或者距离居民不远的区域。 在禽畜养殖 中, 动物的粪便会不可避免的散发发酵气体, 对大气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若 禽畜粪便处理不当, 其溢出物还会进入到地表或地下水体当
6、中, 对公共生活用 水和河流水体等都有较大的污染, 在比较严重时, 还会使得公共用水的正常指 标严重超标或河流水体恶化;若动物粪便作为有机肥使用时, 时间一长, 粪便中 的磷、氮等元素会逐渐在土壤中富集, 造成污染;在禽畜粪便中, 还含有寄生虫 或其他病原体, 禽畜粪便污水会使得这些寄生虫或病原体蔓延, 直接危害周围 人群的安全。 (四) 农村生活垃圾 农村生活垃圾除了包括蔬菜残叶、瓜果烂皮等之外, 还包括废旧电池、塑料袋、 饮料瓶、 快餐盒等各种固体废弃物, 也包括生活污水, 这些物质的不恰当处理使 得农村环境时常处于脏、乱、差之中。由于农村人口众多, 自然会产生大量生活 垃圾, 而绝大多数
7、的农村生活垃圾并未得到有效回收, 而是被人们随意丢弃, 这种既包括难以降解的塑料物质, 还含有诸多有毒有害物质, 当它们进入河流, 会危害水下生态环境;当它们被燃烧, 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 导致空气 质量恶化;当它们被掩埋, 会造成土壤环境恶化。总而言之, 农村生活垃圾也是 形成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 农村面源污染涉及面过于宽泛, 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 要对其进行 有效防治, 就必须深入剖析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原因。 (一) 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意识不强 农村面源污染不容易被监测、隐蔽性较强, 具有很大的分散性。农村面源污染对 农村的生产与生活有着直
8、接关联, 但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面源污染防治意识, 使得本应是面源污染防治主体的农民最终成为了农村环境的污染者。 在我国, 农 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在农业生产中, 他们往往更愿意选择简单便捷、 劳动强 度不大的方式, 如通过施加农药、 化肥来提升农作物产量, 但由于用量不当, 导 致打农药、施化肥的效果不够理想, 从客观上造成了农村面源污染;在日常生活 中, 相当一部分农民素质不高, 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意识, 随意丢弃垃圾、 排放 污水、 露天燃烧秸秆等现象屡见不鲜, 造成面源污染持续发展。 从另一角度分析, 地方政府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视度不够, 在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 一味 强调经济
9、发展, 忽略了面源污染治理问题的重要性, 既缺乏对农村面源污染的 必要性调查, 又没有治理面源污染的科学规范及具体措施, 更没有在不同部门 之间建立必要的协作机制, 使得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难以实现有序开展。 (二)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我国政府相继制定了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规定 实施细则 等多种制度, 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保法律框架, 从客观上为农村 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但受多种因素制约, 这些制度仍然存 在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一是立法层面。污染防治方面的
10、法律制度一 般是针对城市污染特征而制定的, 很少涉及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有关农用化学 品的管理规定, 也是散见于有关部委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中;二是执法层面。现有 的法律制度原则性规定较多, 可操作性不强。以水污染防治法为例, 虽然提 出要科学、合理、不过量地施用化肥和农药, 但却没有给出判断是否“过量”、 是否“合理”的具体标准, 最终导致有关部门的执法工作流于形式;三是司法层 面。 多数情况下, 农民既是环境的污染者, 又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因此, 不论 是搜集证据, 还是责任认定, 都存在较大障碍;同时, 农业面源污染本身具有的 随机性与分散性都使其在司法诉讼领域难以清晰梳理, 这显然容
11、易造成现行立 法陷入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 (三)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存在技术障碍 受地形条件、气候特征、水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农村面源污染不论是空间范 围, 还是时间范畴都会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与不确定性。 对于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来说, 生长期、生长状态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它们实际所需的施肥量、用药量也存 在很大差异, 即便是同一样农作物, 在土壤环境、光照条件、湿度、降水强度等 发生变化的时候, 所需要的化肥、农药的品种、用量也是不太一样的。从这一角 度分析, 在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时候, 单纯利用一种或者几种方式显然是不够 的。 由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用于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的措施并不多,
12、 对 于农村面源污染基础性调研与监测等基础性工作还很缺乏, 未能形成完整的基 础数据, 因此, 无法掌握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 也难以制定出适合的防控技术 措施或标准;在农村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的选用上, 主要还是以套用点源污染控制 技术为主, 缺乏更加适用于面源污染末端治理的工程技术。 三、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途径 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并非一蹴而就, 需要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 促使各级政府、 农 民群众等多个主体在思想上重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并积极 推广国际先进技术, 借助于科技力量控制污染源头, 为保障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的顺利开展, 还必须不断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 具体来说, 建
13、议作好如下几 点工作: (一)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多途径强化农民环保意识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社会、农户的全面配合。 在此过程中, 应加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开展多形式、多 层次、 多渠道的生态环保理念宣传, 让更多的村民了解面源污染的危害, 逐渐提 高村民对生态环保的重视。 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 全方位宣传生态环保相关的法律法 规以及我国面临的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性, 同时, 让村民了解到国家在农业面 源污染防治方面的扶持政策与防治措施, 增加民众对于污染防治的责任感。 要编 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普读物。 通过科普读物让大家
14、充分了解农村面源污染的成 因以及危害, 并教育大家如何在农村生产中, 在日常生活中防治面源污染。 要设 置农业面源污染公众举报电话以及投诉中心, 使得村民都能够参与到农业生态 环境保护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督当中。 (二) 依靠科技力量, 从污染源头上进行控制 为控制化肥农药带来的污染问题, 应推广国际上先进的精量施肥技术与测土配 方施肥技术, 并根据农田施肥的方式、用量、农作物品种、施肥时间等参数, 针 对性地制定合适的生产技术规范, 进一步指导农民根据作物需求以及土壤情况 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优化化肥的使用结构配比。 同时, 还应大力推广无害防治 技术,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选择对环境更加
15、友好的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 防治技术;推广生物肥、有机肥的使用, 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在禽畜养殖污染防治方面, 要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为原则, 在保持经济性 的前提下, 提高防治技术的实用性, 在贯彻落实技术措施的同时, 提高管理措 施的水平, 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实现污染全面处理。 在技术路线上, 应从源头上 削减污染来源, 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 实现清洁生产, 杜绝二次污染, 因地制 宜地根据生产工艺及环境特点选择污染防治措施。 在农膜污染防治方面, 应尽可能选择目前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可降解农膜产品, 包括生物降解农膜、光降解农膜等。同时, 还应大力开发能够替代农膜产品的先 进
16、技术, 例如加大天然纤维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 以代替塑料农膜。 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 要选择安全、适用、经济的垃圾处置技术, 例如, 实 行垃圾分类收集、有机垃圾堆肥、无机垃圾填埋等。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 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 应当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而在人 口分散地区, 则鼓励农户采用小型的低能耗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方式。 (三) 加强政府领导, 创新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机制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控制, 是建设好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工作, 也 是推进生态建设的必要举措, 它关系到整个农村人口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为 此, 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
17、控制, 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 群众的切身利益, 牢牢稳定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面源污染防治”, 并将其作 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任务。同时, 还应该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控制 工作的机制创新。 其一, 将绿色 GDP纳入到绩效考核机制当中。将绿色 GDP作为考核市、县 (市、 区) 和乡镇 (街道) 政府主要领导的主要指标, 并同时在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 当中加入绿色GDP指标。其二, 建立农村环境村民自治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的方 式, 建立村规民约, 以对农村环境防治起到管理作用。 其三, 建立农业环保组织 机制。 为每一个乡镇政府配置专门的环保专员, 负责所在辖区的农业环保管理工 作,
18、在重点乡镇 (街道) , 还可以设置环保部门的派出机构。其四, 建立分工协 作齐抓共管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机制。 环保部门负责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与环境保 护的统一管理;而在具体的工作实施方面, 农业部门负责具体的农业面源污染防 治与生态保护工作,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农科部门则要根据 实际需求开展技术创新与应用;林业部门则需要加大湿地保护与农村林网建设; 建设部门则负责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 这样一来, 各个部门要根据 各自的职责与分工, 相互配合与支持, 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 同时, 工商、贸易、财政、发改等部门还应该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9、与生态保护工作予以支持。 (四) 健全相关制度, 为防止农村面源污染提供法律保障 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善与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如 秸秆焚烧与利用、农膜污染防治、禽畜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 法规或政策, 使得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有着全面完整的章法可循。 具体来说, 应尽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填补法律在这个领域的空白。除此 之外,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污染场地判别、污染土壤修复、土壤环境质量等相关 的标准规范也应该进一步修订, 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2013年颁布的畜禽 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是我国针对达到一定规模条件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它对于我国畜禽规模
20、养殖的规范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 对于许多农村禽 畜养殖户而言, 其养殖规模并没有达到规定条件。 因此, 还应制定适用于未形成 规模的散养畜禽的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与措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防治应根据 具体的区域特点, 制定相适应的标准与规范, 逐渐完善农村生活污染防治设置 的运行机制。 加大对农村污染源头的监测与调查, 建立起适合农村运行的面源污 染的监测防控体系, 重点加强农产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水源保护区等的监测 与保护, 包括产品质量、大气质量、土壤、水等。积累农村面源污染类型、现状 等基础数据, 为农村面源污染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支撑, 为农业环境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加大对农村
21、面源污染防治的激励, 从政策和经济层面鼓励更多的农户 采取环保技术, 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支持与优惠政策, 吸引社会资本 的进入;在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畜牧生态小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王晓毅.农村发展进程中的环境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2) . 2乐波.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农村环境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 2011 (10) . 3韩冬梅, 金书秦.中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43) . 4刘培思.农村面源污染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9) . 5苏琴, 张杰.治理农村面源污染,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J.吉林农业, 2015 (5) . 6黄金萍, 陈凌云, 熊杨苏.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 与信息, 2016 (8) . 7罗延龄, 倪燕.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面污染现状、 问题及对策分析J.环境科 学导刊, 2010 (2) . 8肖文涛.农村面源污染控制途径初探J.科学家, 2016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