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国论,苏洵,一、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相当于现在的议论文。“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解题,诵读读课文,掌握下面的重点字词,赂秦,暴霜露,邯郸,胜负之数,下咽,六国互丧,抱薪救火,革灭殆近,或未易量,l,p,hndn,sh,yng
2、,sng,xn,di,ling,为 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wi,wi,一、这一部分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三段论证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赂秦力亏破灭之道,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数量上,得难,献易,有限,无厌,奉繁,侵急,程度上,不尽,不灭,道理上,对 比,第四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不赂者,齐,与嬴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赵,洎牧以谗诛,不能独完,第五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第六段得出了什么结论?,第四段-,第五段-,引古(六国破亡),-讽今(在六国下),结论:,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承上启下,七、作者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阐述什么样的政治主张?,为国者无使 为积威之所劫哉,八、作者为什么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做对比?,作者借评价六国的灭亡, 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六国 为借鉴,不要被契丹、西夏的积 威之所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 安。要奋起抵御,积极谋求不赂而 胜之道。,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