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后病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病原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5月25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60例,阳性率为23.3%,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患者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病原菌; 预防感染 Clinical reserch of pathogenic bacterial infection caused by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SUN Xiao-xuan.Yantai
2、 Harbor Hospital,Yantai 26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l infectiin caused by centeral venous catheter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Methods From June 2008 to May 2011,the samples of 258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we
3、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To summarise the infectiion associated factors.Results There were 60 cases with positive cultur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The positive rate was 23.3%.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itive rate between the elderly and the non-elderly (P 【Key words】 Central venous
4、 catheters; Pathogenic bacteria; Infection prevention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2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心静脉置管已成为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并已广泛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静脉营养、血液动力学监测等,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但是,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一种创伤性的穿刺手段,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较长,极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5月所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培养的患者,收集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对策,减
5、少感染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5月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送检标本。258例均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保留导管。对穿刺部位,每23 d更换无菌薄膜1次。更换无菌贴膜时,用2.5%碘伏消毒进针点和周围皮肤,若导管周围渗血或患者出汗较多,进针点周围潮湿时,及时更换。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细菌在周围残留而致感染。导管输液采用密闭式,导管衔接部位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在静脉推注药物和衔接导管前,用75%酒精消毒衔接处。 1.2 方法 细菌培养采用郑州安图生产的培养基,细菌和真菌的鉴定采用湖南天地人鉴定系统。取营养肉汤,把用无菌方法所采用的深静脉导管放入肉汤中增菌,18
6、24 h后分纯。菌落生长经初步分类后,转血平板及科玛嘉平板,出现阳性菌落后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中心静脉导管阳性率 所有送检的258例样本中,静脉导管培养阳性60例,阳性率为23.3%,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患者年龄及留置部位情况见表1。 2.2 病原菌分布 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28株,占46.7%;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40.0%;真菌7株,占11.7%;革兰阳性杆菌1株,占1.7%。见表2。 3 讨论 建立良好而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随着静
7、脉导管技术的广泛应用,由此引发的感染也十分常见。本文老年与非老年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1相符。有关文献报道,儿童与成年人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静脉导管的感染与患者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关,老年人多患有多种慢性病,长期处于消耗状态2。老年人和儿童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此类患者的监测,加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感染与留置部位相关,其中以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低。因此,应尽量选用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点。 静脉导管感染可导致菌血症,危害性大,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必须规范插管、无菌操作,减少插管
8、时间及导管的留置时间,加强对躁动不安老年患者的重点看护,如部分脱出,不易输注高浓度、高渗溶液者,可采用局部固定,绝不再次送入血管中,必要时拔除,以防感染3,4。 在高龄患者临床护理中,由于年龄大、基础病变多且复杂、长期消耗,静脉输液是必需的治疗手段。术前对老年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及时与老年患者及家属交代留置静脉导管的注意事项及相关问题,以防感染,了解留置静脉导管的重要性及感染的危险性等,给予心理干预,多与老年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消除老年患者的顾虑,争取他们的合作。 可见,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病理过程5。导管相关感染与年龄、机体免疫功能、操作环境、导管置入位置
9、、导管留置时间及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的频率密切相关。静脉导管的感染主要来源于皮肤等条件致病菌6。因此,置管时加强手卫生,严格执行皮肤消毒、无菌操作技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减少因反复穿刺引起的局部渗血,减少局部感染诱因和细菌侵入机会,尽量减少留置导管的时间。每天仔细检查穿刺点周围皮肤,并鼓励患者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有无不适感。加强置管术后规范护理,对预防感染的发生极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张勤致.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3):356-357. 2 江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2,16(1):14. 3 喻学海,邹晓辉,彭蔚,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38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4):329-331. 4 邹琳,俞森洋.血管内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82-84. 5 王进,肖永红.20062007年Mohnarin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9):1238-1242. 6 黄靖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6,15(6):255. (收稿日期:2011-12-13)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