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式阳光财政破题 年底突击花钱已成为中国财政制度的一道亮丽风景,即使是财政部门将“财政压力太大”从年头到年尾挂在嘴边,也依然无法摆脱这一“惯例”。中国的财政预算模式仍有望竞争世界上最昂贵的一款。 弊病的根源在于中国财政制度的严重缺陷,反映的是财政预算收支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表明预算水分过大。现代公共财政预算追求的是总额控制、配置效率、运作效率和财政问责。而中国目前财政预算的问题是仅有总额控制,其他几项基本虚设,遑论问责。刚性的预算民主之路依然漫长。 一定时期内的社会财富是一个恒值,政府占有的部分多了,人民占有的部分必定少,与之对应的是,关系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就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中国当下
2、财政首要任务仅是支持政绩所要求的经济增长,显然有违改革初衷。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的数次税改,包括农业税取消、所得税内外合一等,分别对企业、个人减税让利。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创收冲动,企业负担愈重,未来企业的税负环境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迹象。财政收支上的逆调节无形中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分化。 由于历年来主导财税改革的是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凸显出目前财税改革最大的现实困难:中央和省级政府是否会主动向地方下放财权。中央高度集中财权,地方在事权压力下乱借债或乱收费。金融危机以来,驱动集权化导向改革的力量明显强于驱动分权化改革的力量,这种趋势短期内很难改变。 呼唤阳光财政,现在无论是税种的确定、财税的分配以及历次财税改革,主导者始终是征税人政府,而不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关人大。在权力主导型财税体制下,财权或许偶尔会在上下级的利益博弈中发生些微转移,但始终没有到过纳税人手中。这或许才是中国财税改革的攻坚难关。 毋庸置疑,中国式财政已经到了实施战略调整的节点,小修小补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现实,然而这需要政治智慧,需要政治魄力,需要政治责任心。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财政“阳光化”改革在年初传来好消息:所有中央预算两三年内全部向社会公开。而以广州为代表的地方财政预算公开则在2009年已经开始施行。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