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互联网+”时代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战略研究 苏泽庭 宁波教育学院 摘 要: 综述国内外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相关文献后, 结合观察宁波 4 个典型区域、18 所学校的实践样本, 探索提炼出“互联网+”时代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经验, 包括“才智服务、多元共享、联动保障”三大战略原则, 通过融合与情景技术、连通主义技术、混合学习支持技术、网络研修社区构建技术、个性化需求满足技术等五项战略技术, 最终推导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独特战略路径模型。关键词: 区域推进战略; 才智服务; 连通主义; 教师教育信息化; 作者简介:苏泽庭, 中学高级教师, 浙江省宁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方向:
2、教育管理。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5 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战略研究” (批准号:FHB150497) 一、引言:概念的操作定义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聚焦:把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教师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既包括教师教育过程的信息化, 又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发展。1区域推进战略, 是为促进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教育各个组成要素的协同发展, 而进行综合性、前瞻性的研究和推进。做好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 对协调教师教育信息化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矛盾, 避免不必要的战略性资源浪费, 具有积极意义。
3、在“互联网+”正席卷世界的新阶段, 教育信息化更是国家战略。据教育部的数据, 截至 2016 年, 全国已有 87%的中小学实现了互联网接入, 所有教学点业已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全覆盖。而教师教育亟须转型升级。2本课题通过宁波 4 个区、18 所学校的实践样本, 尝试应用“互联网+”等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变革以往的教师教育管理模式, 培养较高信息素养的现代教师。观察典型区域的推进政策与举措, 重点探索“互联网+”时代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战略原则、路径与技术, 最终提炼出理论模型;假设通过以点带面, 有效推进宁波地区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均衡、科学、可持续发展。二、综述: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相关
4、文献(一)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1. 政策层面2002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明确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强调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是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3随后, 原师范教育司组织成立了“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 聚焦职后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 从“计算机教育”课程指导扩展到“信息化建设”, 组织教师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的立项、管理和评估。2011 年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 教育技术能力明确列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2
5、012 年教育部 1 号文件关于印发教师专业标准, 将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明确写入了三类教师的专业标准中。2014年已出台五大维度 65 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中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完善时期的政策特点: (1) 以宏观指导为主, 转变为以项目推进为主; (2) 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所有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 (3) 逐渐重视教师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和共享; (4) 加强教师培训的管理, 推动教师教育管理信息化。42. 学界层面其实国内对教师教育信息化还没有公认的定义, 这是因为教师双重特殊性:教师既是受教育者, 又是教育实施者, 决定了教师教育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依
6、照“信息化教育是形态, 教育信息化是过程”的思路, 笔者较赞同祝智庭先生提出的“将教师教育信息化看成是教师教育朝信息化前进的渐进过程”5。显然, 这一过程涉及了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问题, 这也就是所谓的“可教育性”6。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角度, 顾小清认为“教师教育信息化, 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7。从教师教育信息化本质角度, 刘福满认为其本质是“在教师教育领域, 吸收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思想,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改革教师教育的模式和内容,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现代教师”8。从创新推广理论的视角, 陈仕品等认为, 教师教育信息化实质上包
7、含个体层面的创新采纳过程和整体层面的创新推广过程。9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 杨丽波等提出, 教师在教育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 是促进信息化教学的过程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这既包括对教师教育过程的信息化, 又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的发展。10从连通主义的视角, 周凡等认为, 学习是一个“通过创建结点, 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网状形式扩展的过程”11, 强调教师教育中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如何有效地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呢?先剖析教师教育信息化存在的 4 个误区 (认识误区:未看清信息化的本质;形式误区:不重视实际效果;繁琐误区:弃简就繁;“电灌”误区:重教学主体) 后, 周德辉等提出的建议:
8、 (1) 首要任务是信息化教学观念的转变; (2) 迅速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3) 基础是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12杨丽波等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组建学习共同体, 使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 能及时获得指导教师的帮助, 获得专家的指点, 与共同体成员共享知识、共享资源、共同提高。13(二)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1. 以国家战略引导加强区域推进美国从战略层面制定了四项教育技术计划:让美国学生为 21 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能力的挑战 (1996 年) 提出“全国所有教师都将得到培训和支持, 以便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化学习:将世界一流的教育置于儿童的指尖 (2000 年) 提出“所有的
9、教师都应能够有效地运用技术帮助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业水平”;迈向黄金时代的美国教育:互联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展望 (2005 年) 提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促进教师培训”“运用技术确保孩子不掉队”;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 (2010 年) 提出“运用信息化增强教师教学、运用信息化改进评估技术、运用信息化提升教育系统的教学效率”。14欧盟地区, 如德国在 1997 年就将师资培训内容正式引入媒体教育, 并推出特殊资助计划。英国于 2008 年提出“增加一倍使用技术的教师以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战略目标。法国 1997 年制定了三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案, 重点在师资信息教育的培训。2010 年提出“培
10、训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以提高其使用 ICT 的效率”的战略目标。俄罗斯 2003 年年初致力于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 提出“师范教育现代化计划”。15亚洲地区, 如新加坡提出了 MP1、MP2、MP3 战略规划, 提出教师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日本于 2011 公布了教育信息化愿景的报告等。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 各国各区域能根据自身特征, 创造性地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 例如美国各州根据国家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标准, 结合实际制定了各州标准16;加利福尼亚州还发挥优势, 走政府企业结合、项目推动的路线;日本通过区域推进的方式, 制定奖励各区域企业团体开发计算机教学软件等政策。2. 重视多元开发与区域共
11、享应用欧美国家比较注重加强与信息技术公司的合作, 共同开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软件, 建立教师培训网站, 共享资源, 共同进步。17如美国建立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GEM、国际斯坦福研究所 (SRI) 的 Tapped In、英国因特尔教育 (Intel Education) 的 TA-OC、新西兰教育部的 TKI、新加坡教育部的 TN 等。国外大多致力于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环境, 为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完善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 加强对在职和职前教师、管理人员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加强考核评价, 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等。如欧盟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填补数字鸿沟和实现教育公平, 在中小学中普
12、及网络和共享资源, 设立面向国民的培训中心等;英国采取“政府、社会、学校”等三位一体的策略, 通过“教育高速公路前时之路”将 100 家教育机构联网共享优质资源;新加坡设置专门的服务中心用于学校教师查询浏览和推荐软件资源。18综上所述:第一, 中外各国非常重视教师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制定改革方案, 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资, 着力培养信息技术的能力,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第二, 目前中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是, 地区、学校、教师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硬件建设低、水平重复;体制机制尚未很好建立;还只停留在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层面, 远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对
13、比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 已经从简单的学习、培训信息技术的使用, 转换到学习者“生存能力”的培养作为未来方向。第三, 国内外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战略研究非常罕见, 国内研究大多聚焦在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内涵、外延等做较为详细的诠释;国外研究多从宏观国家层面, 微观区域操作层面涉猎较少, 但这些研究对本课题研究提供些许视角可借鉴。三、样本: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经验举措在最新的宁波各区域“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中, 各区对于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都很清晰, 虽然文字表述各有差异, 总体还是一致的:促进区域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和各学校均衡发展, 逐步让区内 100%公办中小学教师最大限度达到
14、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一) 区域推进三大战略原则1.“才智服务”战略原则以人为本, 做好才智服务, 是基于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教师对象的特殊性:“教师既是重塑提升的客体目标, 又是实践的主体”19;也是基于教师应具有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标准。所以, 各区域在大力推进过程中, 既关注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又重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更要关注基础教育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与发展。2.“多元共享”战略原则包括多元主体的开发与多元应用的共享。欧美国家和亚洲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应用, 建立包括一线教师、中小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企事
15、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体系, 以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目前, 宁波各区域的优势在于均能构建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整合“空中课堂”, 市“甬上云淘”项目、“宁教慧师”APP, 省“智慧学习广场”, 教育部“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项目等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 择优进行遴选、分类、编目, 积极拓展课程资源。3.“联动保障”战略原则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保障战略非常重要, 体现了系统联动的原则, 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 领导组织机构政策推动。首要前提是配置基准的人、财、物, 进行政策保障。江北区提出“一把手工程”;鄞州区“互联网+教育”工作推进会专题解读区义务段学校智慧教育建
16、设项目。第二, 专业技术组引领鼓动, 顶尖的专家必不可少, 如江北区引入台湾科技领导与教学科技发展协会, 联合主办“智慧教育两岸同行 (心) ”三届竞争力论坛。第三, 校本实践组协同行动, 教师教育没有校长的支持, 一切都是徒劳。第四, 分类梯队管理评价调动, 普通教师到种子教师再到高阶教师, 在分层推进过程中, 配套必要的评估手段, 既是检验又是激励与促进。四方面联动保障, 缺一不可。(二) 区域推进五项战略技术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战略中, 不能忽视技术的巨大作用, 因为“互联网+”各种技术在优化学习环境 (如 VR/AR 等技术) 、开展学习分析 (如数字量化解读) 、情境感知技术 (如
17、穿戴设备) 、学业评价 (如大数据技术) 等方面有积极影响。重点解析值得推广的五项战略技术:1. 融合与情景技术国际教育技术协会 (ISTE) 提出在教师教育中培养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三条基本原则:第一,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师教育的全过程;第二,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第三, 让教师经历新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20首先, 教师应理解、应用、掌握如何将信息技术集成于各种教学情景的全过程之中。职业素养只有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才能更有效地掌握, 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来切实提高教学。仅仅把信息技能教授给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势必会造成技术与教学的脱节。其次, 不同情境和学习方式之间情境切换
18、的设计技术、促进学习者沉浸的内容组织技术等, 都能有效地加深教师在学习场域开展学习的深度。最后, 那些最新颖的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总是最明显积极的, 只有经历了新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教师才能切实感到它对转变教学的巨大作用。江北区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 很好运用了融合与情景的技术, 其整体架构围绕“课堂实践”“模式建构”“专业研修”三个层次来推进, 提出要找准切入口, 即教师教育信息化就“从师生天天经历的课开始”。2. 连通主义技术作为网络互联时代下的学习理论, 连通主义即关联主义 (Connectivisim) 是一种基于混沌学、系统论、电脑原理与自我建构理论的集成。创始
19、人西蒙在连通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中提出:“网络可定义为实体之间的联结, 电网、计算机、社会网络都运行着这样简单的工作原理, 即人们、小组、节点、实体能够被联结到一起创造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知识点具有动态性、时代性、可获取的特点, 学习是一个“通过创建结点, 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网状形式扩展的过程”。21所以, “互联网+”时代, 包括技术和作为学习活动之间的连结, 使学习理论进入到一个数字化时代。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教师网联公共平台等资源如何链接与利用?我们不再需要亲身体验或行动的学习, 而是从形成连结中直接获得能力。连通主义强调教师教育中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20、教师教学技能是动态变化的;教师要利用网络资源、善于连结来提升教学能力;要运用大量的慕课于信息化培训中。22受制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 目前区域须更多重视与努力, 才能出更大成效。3. 混合学习支持技术由于混合学习接入了在线学习空间, 使通过大数据实现“在恰当的时机提供恰当的信息和服务”成为可能。在线学习的深度上, 国内外学者有大量的创举, 比如马克斯 (Marquez) 探讨了蚁群优化算法提升在线学习的适应程度, 陈其晖利用 Petri 网络实现对学习状态的了解与控制。美国教育部发布的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来提高教与学:问题简述更是明确了利用大数据开展数据挖掘和
21、学习分析, 研究分析学习者参与表现, 提升课堂实施问题并进行实时的修正, 不断加深课堂的教学深度。混合学习具有统整性、开放性、生成性等基本特征, 其设计能力折射出教师的教育水平。23镇海区开设的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和信息课堂的合作学习等网络课程, 结合所任教的学科教师完成项目学习课题设计预选。镇海教师进修学校提供对教师的各种支架支持, 包括在线支持与导师支持, 培训专家通过在线论坛, 及时反馈作业情况, 很好地实践了混合学习支持技术。4. 网络研修社区构建技术2013 年教育部先后发布教师 6 号、13 号文件, 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2014 年又印发“国培计划”教师
22、工作坊研修实施指南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 旨在依托网络研修社区, 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探索建立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 丰富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科研成果, 使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师网上研修模式的理论日趋完善。目前, 宁海县建有“教师教育网”, 镇海区已完成, 宁波各区正探索教师网上研修模式, 缓解集体研修与教师工作时间之间的矛盾, 减少研修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等问题, 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5. 个性化需求满足技术基于成人教育实践, 古德莱德 (John Goodlad) 提出了教师教育的 6 项建议: (1) 教师是以实践和问题处理即应用导向; (2) 教师都是想维护
23、自尊; (3) 教师倾向把新旧知识整合; (4) 要尊重教师的个人需求; (5) 教师都看重个人的经验价值; (6) 教师倾向于学习上的自我指导与选择。24六项都明晰指向教师教育必须满足每位独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这是由于身心成熟的教师其学习更自主化, 倾向于合作互动;因为巨大的差异性, 教师呈现学习多样化与个性化。镇海区 2014 年底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 启动了“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借助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全球资源整合优势, 已培养 40 名数字化教与学骨干教师。江北区拓宽普及面, 开展系列化培训、菜单式培训、主题式培训、平台自助式培训、深度访问式培训
24、、以赛促练式培训、活动展示式培训等, 这些都具有教师教育的个性化、情景性的特点。四、建模: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初步成效近两年来, 宁波教育学院形成了继续教育专题培训课程, 如“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师培训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学科教师的 PPT 系列网络培训项目”等;建构了“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师研修模式”“基于 MOOC 与云技术的开放式教师培训平台”“宁波市中小学校 (园) 长远程培训平台”“教师教育微信平台”;研制了区域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评估标准 (试行) ;总结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战略路径模型 (如图 1 所示) 。本课题组通过多次组织论证研讨、现场会、推进会, 研究实践成效是除
25、科研成果丰硕外, 重要的是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区域品牌。镇海区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总结了策略, 逐渐形成了“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的五环循环法, 已发表论文。鄞州区推进“空中课堂”“名师讲堂”“八点钟微课堂”建设, 2016 年底电子白板覆盖率达到 85%, 建设 64 个微格教室;“空中课堂”完成了由单一向多门学科、高中向初中学段的延伸;全区教育技术装备总投入累计达 4.8 亿元;建成全省领先的教育城域网络。宁海县除了搭建教师教育网外, 还开设了“宁海教师教育”微信直播平台, 构建线上与线下、集中与碎片化、实时与非实时有效衔接的无缝学习空间。江北区从2011 年至今建成 220 个智
26、慧教室、12 个试点智慧学校, 以点线面模式探索智慧学区。“两岸同上一堂课”开始, 2012 年第一届、2014 年第三届“两岸教育竞争力论坛”, 2013 年“智慧创新课堂教学展示研讨”, 2015 年“基于 TBL 团队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竞赛”, 2016 年“首届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等, 每年都举办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已形成品牌效应。图 1 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战略路径模型 下载原图倘若要真正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必须发挥网络的信息集成、人才集成、技术和功能集成等优势, 通过大数据挖掘学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真正建构起支持性的教师教育“互联网+”区域场域, 促进形成有深度、有效率、
27、有创新的教师学习新形态, 让“教师教育+互联网”成为新常态!参考文献1张豪锋, 张水潮.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霍霞.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教师教育信息化-价值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2 (12) :4-5. 35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2) :5-7. 4杜玉霞.中国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演进与特点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34 (8) :34-41. 6钟绍春, 姜雁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型和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9) :51-53. 7顾小清, 查冲平, 李舒愫, 等.微型移动学习
28、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7) :41-46. 8刘满福.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对策的公共研究J.辽宁教育, 2013 (18) :25-27. 9陈仕品, 张剑平.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4) :58-61, 89. 1013杨丽波, 梁宏宝, 高晓红, 等.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研究教师教育信息化J.教育探索, 2006 (4) :123-124. 112122周凡, 孙艳霞, 张海粟.基于连通主义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 (14) :70-73. 12周德辉, 陈军.教师教育信
29、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高教论坛, 2004 (4) :159-160. 14曾兰芳, 黄荣怀, 张建伟.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训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8) :10-13. 1518余武.欧美各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4) :72-76. 1617林秀钦, 黄荣怀, 张宝辉.技术支持的国际教师教育项目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5) :8-13. 1920钟绍春, 张琢, 李吉南, 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10) :74-77. 23彭飞霞, 阳雯.混合学习如何加深学习深度-兼及教育大数据如何支持学习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7 (2) :31-39. 24毛昭娟.古德莱德教师教育思想探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