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父归》写作背景分析.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3890180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归》写作背景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父归》写作背景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父归》写作背景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父归写作背景分析 【摘 要】菊池宽(18881948)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父归是菊池宽著名的独幕剧,于1917年1月第四次新思潮复刊后发表,然而当时未受到认可。1920年10月,名演员市川猿之助在新富座第一次公演此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此,菊池宽一举成名,父归也成为了其代表作之一。为了更好了解菊池宽的作品,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感情,本文主要以作者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为角度考察作者的写作背景。 【关键词】社会背景 个人经历 创作局限 父归主要讲述了明治四十年(1907),离家出走的父亲(黑田宗太郎)时隔二十年突然穷困潦倒地回到家中所引起的父子冲突。对于从婴幼儿起就在没有父亲的环

2、境下成长的弟弟(黑田真二郎)和妹妹来说,他们从父亲一出现就上前与其相认。母亲也愿意不计前嫌接受父亲。唯独本文的主人公长子(黑田贤一郎),因无法忘记父亲过去抛妻弃子的行为以及全家人为此遭受的苦难,不愿意接受父亲,并与之理论,指责宗太郎的不是。最后父亲深感内疚,心灰意冷的再次离开家时,贤一郎这才如梦初醒,像疯了一样和弟弟一起出门寻找父亲。 一、社会背景 (一)文中的背景年代设定在明治四十年前后,因为1898(明治三十一)年2月11日日本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为明治宪法或帝国宪法)中规定了户主及家族、婚姻、亲子、亲权、监护、亲族会、抚养义务等项内容,基本精神在于确认和维护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家族制

3、度,规定“户主是一家之长”,强调户主在家族中的统治地位,同时轻视家族成员的个人人格和权利。例如:离家二十年的父亲回到家时,看到子女已长大成人时说道:“俗话说孩子没有父亲也能长大,此话一点不假啊,哈哈哈”。然后又命令儿子给自己倒酒,仍以一家之长自居,并未对自己二十年来给妻子和儿女们造成的痛苦请求原谅。父亲的态度,说明父权家长制在他的脑海中是留有印记的,他才会想到回家。而母亲原谅父亲,劝长子与父亲和解,也同样是基于对父权家长制度的理解和顺从。 (二)早在明治民法实施之前,1890年10月30 日,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该文件主要指出,日本教育的根基源于传统的“忠君爱国”的思想;并提出日本

4、的具体目标及条目的普遍意义,要求国民必须遵守。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日本教育的具体目标是培训天皇忠顺的臣民和父辈的孝子,在忠君孝亲的前提下,也重视学习富国强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新二郎劝哥哥,既然是父亲的亲生儿子,父亲再不好,也应该侍奉他。及文章最后以贤一郎跑出去想追回父亲结尾,来表达对父亲的原谅。这对于职业是国家公务员的贤一郎而言,在当时不仅要拥护政府所推行的父权家长制,而且还要清楚明治政府在赋予“一家之长”种种特权背后对天皇的效忠之心。这种忠、孝的实质就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二、个人经历 (一)菊池宽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困,他的著作半自叙传中说道;“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困。当时一

5、家的月收入只有8日元,从十石左右的田地里每两个月才能收到一麻袋的米。但是家里有六、七口人十石的食物也不够。”因为贫困,菊池宽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无钱买教科书,只好从同学那里借书来抄写,这情景日后被他写进他的剧作父归之中。 在现代日本戏曲集第五卷有一段刊载的大木直太郎的评论:“菊池宽说过:我家里虽然没有离家出走的父亲,但却有离家出走的伯伯。伯伯年轻的时候就游手好闲,全不顾家里的事。伯伯学习理发,用家里的一部分钱经营理发店,但不久就和父亲吵架离家出走了。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由此可以看出,父归是作者把真实生活赋予到了作品中,构成了这样的情节。 菊池宽曾经哭着请求父亲让他去休学旅行,父亲嫌他烦睡

6、觉了。菊池宽又进一步请求,却遭来父亲这样说:“不要就只知道恨我,要恨就恨你伯伯吧!家里的钱都被你伯伯花光了。”这句话与作品中贤一郎小时候挨饿受欺负埋怨母亲时,母亲抱怨的话“都是你们的父亲造的孽,要恨就去恨他吧!”有异曲同工之妙。 菊池宽13岁的时候,跟朋友偷窃,和几个朋友做坏事。但是因为朋友中有人背叛,他们的行为被学校知道了。当时在那个小学的事务处工作的父亲觉得非常没有面子,打了菊池宽。这与父归中“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儿”可以联想起来。 (二)父爱的缺失对菊池宽创作的影响。在作者儿时的记忆之中,家境的贫寒或是童年物质缺乏等带来的问题,远远不及父爱的缺失带来的影响。父亲的少言寡语,家教严厉,从

7、侧面更加衬托出作者母亲的慈爱。贤德淑惠的母亲让作者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另外,对于身为芥川龙之介的毕生好友,同样以写纯文学作品而登上文坛的菊池宽来说,改写通俗小说无疑是他文学道路上的一个很大的转折。菊池宽跳出文学传统的狭窄圈子,致力于文学的社会普及工作,其根本原因依然是由他前半生的艰难生活所决定的。 从这两方面来看,父亲?黑田宗太郎的角色确实能够映射出作者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文章的后半段,贤一郎对父亲黑田宗太郎说的台词就好像是作者在发泄着对自己父亲的所有不满一样。 对于菊池宽来说,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小时候没有感觉到父爱。因为不经常和父亲交流,好像已经失去了和父亲交流的能力。作者通过塑造长子贤一郎从

8、对父亲的不满,到结局对父亲的原谅,更加明显的表明对自己父亲的理解和同情,并想要实现和父亲言归于好的愿望。 三、创作局限 (一)此幕剧只有一幕,因为创作篇幅有限,所以将家族的纠葛,因果关系,人物的性格冲突等都包含在一幕中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菊池宽为了在如此限制的篇幅内能够明确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而创作了弟弟和妹妹对待父亲的态度明显与哥哥是不同的。另外,只有这一日提起了父亲,正好这天父亲回家了。而且,当时母子三人的意见明显不一致。 假设没有提起父亲的事情,没有听到杉田校长说和像是父亲的人相遇,弟弟新二郎没有接受父亲的话,贤一郎的不满,忧愤就没有价值了,也就不会爆发对父亲的斥责。也就是说,戏剧

9、性的展开这乍一看无聊的对话,增强了戏剧的精彩性。作者为了引起观众的注意,必须创作和贤一郎对立的人物。母亲已年老,虽然本身也有地位,但家里的支柱是贤一郎。如果新二郎和妹妹也同样不接受父亲的话,贤一郎态度动摇的合理性和作品本身的主题就没有了成立的基础。这违背了作者的创作动机,也不符合逻辑。菊池宽正是为了明确亲子纠葛这一主题而设定了兄弟不同的态度。而且,根据设定不同人物的性格,才能慢慢引出故事的高潮,也能发挥强调故事主题的作用。 (二)作者创作时还年轻,对父爱理解尚浅。作者回想起伯伯的事情,并与自己的亲身体验相结合来向父亲表达内心的感情才创作出这个故事。与那些成熟阶段的作品例如:珍珠夫人、妻子的非难

10、、第二次接吻等通俗小说相比,父归更具有作者最初要流露的情感。半自叙传是菊池宽40岁时完成的,父归是1917年,也就是他29岁创作的作品。由此可见,对当时并没有能够充分的感受过父爱和手足之情的作者来说,创作的故事也只能是理想主义的了。 四、总结 总之,父归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当时在父权家长制下,对健康伦理关系的呼唤,在提倡孝顺父母的同时对父权家长制持否定态度。另一方面,作者根据自身情况来表达对父亲的爱,重视血缘关系,强调亲情永恒。作者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下,创作出了这样的作品。但由于作品的篇幅所限,作者为了引出高潮,强调作品的主旨,必须设置矛盾。另外作者在创作时还很年轻,考虑问题并不周全,

11、笔力并不成熟的菊池宽为了明确主旨下了很大功夫,致使作品太过理想化而显得不自然。 参考文献: 1关立丹.理与情的矛盾和统一日本剧作家菊池宽与他的父归.戏剧文学.2000, (5). 2李大名.合理主义思想下的亲情浅谈菊池宽的屋上的狂人和父归.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赵文华.菊池宽和他的通俗小说.文化译丛.1987,(1). 4孙耀珠.合理主义与传统亲情的对立菊池宽的独幕剧父归.日本学论坛.2005,(2). 5谢志宇.围绕父子之争所引起的历史思考解读菊池宽的父归.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9). 6半自叙,日本人自第15、二亭四迷,菊池,谷川,伸吉川英治、平凡社、1980年11月10日初版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