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种现象、事件、问题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对调查得到的材料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所获得的结果写成的反映客观实际、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书面报告。 在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调查报告的写作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要进行调查,收集信息和材料,掌握具体的数据和确凿的事实;然后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找出规律。;最后才是书面报告的写作,根据调查到的事实和分析研究出来的结论,我们进一步提炼观点,写成书面报告。 作为一种实用性文种,调查报告在工作中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较高、实用性较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调查报告具有真实性。调查报告的写作是在占有大量客观
2、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并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因而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只有材料真实,最终得出的结论,揭示的本质和规律才是正确的。反之,则会全盘失误,所以调查报告的写作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 第二,典型性。典型性,就是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和本质。所揭示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所运用的材料是否具有代表性,是调查报告成败的关键。所以撰写调查报告最好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或材料,所反映 的情况或问题必须具有代表性,必须能反映一类事件、问题的共同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揭示现实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指导意义。 第三,调
3、查报告具有论理性,也就是必须具备理性分析和认识。调查报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它不是材料的堆积,也不是对事物的具体描述,而是要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调查报告的写作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第四,调查报告要具有时效性。调查报告是针对社会的实际需要而进行写作的,它要回答和解决的应 该是当前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已经过去的、不再需要讨论的题目,我们就舍弃掉,不需要再去调查研究,否则就是浪费时光,不具有现实意义了。 调查报告因为涉及面广,所以有很多种类,我们在这儿为大家介绍最常用的三种,分
4、别是经验调查报告、情况调查报告和问题调查报告。 经验调查报告也可以称之为典型调查,主要是反映社会实践中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经验,以介绍先进的典型经验为主,目的在于推广经验,指导全局性工作。内容不仅要介绍基本的工作情况,而且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找出规律性,使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情况调查报告,是反映某地区、单位、行业或某一方面的基本情况、发展状态的调查报告。在实际运用中最为普遍,涉及的领域广泛,可以是意识形态的,也可以是物质形态的。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就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展开调查,如人生观、消费、住房、婚姻、就业等诸多项目的调查。这种也是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目的是供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参考,作为贯彻政策、制定措施和策略的依据。一般内容比较全面具体,观点比较明确,可以反映成绩,也可以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见。 还有一种是问题 调查报告,主要用来揭示当前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现象和社会弊端,其目的是引起有关部门和整个社会的重视,以便引以为戒、吸取教训、提高认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