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 动 解 剖 学躯干肌躯干肌 :腹肌腹肌 :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参与腹壁构成,可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两部分 。躯干肌躯干肌 :腹肌前外侧群构成腹腔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前外侧群 腹直肌 :位置与形态: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上宽下窄,被 3 4条横行的腱划分割,故称多腹肌。起点:耻骨联合和耻骨嵴。止点:胸骨剑突和第 5 7肋软骨的前面。躯干肌前外侧群 腹直肌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可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屈,并可降肋辅助呼气。躯干肌前外侧群 腹直肌功能:上固定时,一侧收缩,可使骨盆相同侧侧倾,脊柱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使骨盆后倾。
2、躯干肌前外侧群 腹直肌功能:无固定时,可使骨盆上口和胸廓下口相互靠近,利于收腹团身动作的完成。躯干肌前外侧群 腹直肌锻炼:屈膝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直角坐;悬垂举腿;上斜卧举腿抬臀;负重下斜仰卧起坐等。躯干肌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位置与形态:位于腹前外侧部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肌束方向由外上方向前下方斜行 。起点:第 5 12肋骨的外侧面。止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其余肌束向内功能:上固定时,一侧收缩,可使骨盆向同侧回旋和侧倾,并可使脊柱向同侧回旋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使骨盆后倾 。功能:无固定时,可使骨盆上口和胸廓下口相互靠近,利于收腹团身动作的完成。躯干肌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锻炼:负重体
3、侧屈、负重转体、掷铅球、悬垂剪腿、侧弯起、仰卧起坐左右转体等。躯干肌前外侧群 腹内斜肌位置与形态:位于腹外斜肌深面,为一宽阔扁肌,肌束方向由外下方向前上方斜行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1/2部分。止点:后部肌束几乎垂直上升,止于第 10 12肋骨下缘;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延为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和后层,并在腹正中线终于白线。躯干肌前外侧群 腹内斜肌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可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向同侧回旋;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屈,并可降肋辅助呼气。上固定时,一侧收缩,可使骨盆向对侧回旋和向同侧侧倾,并可使脊柱向对侧回旋和向同侧屈;两
4、侧同时收缩,可使骨盆后倾。无固定时,可使骨盆上口和胸廓下口相互靠近,利于收腹团身动作的完成。锻炼:负重体侧屈、负重转体、掷铅球、悬垂剪腿、侧弯举、仰卧起坐左右转体等。躯干肌前外侧群 腹横肌位置与形态:位于腹内斜肌深面,为一宽阔扁肌,肌束方向向前内方横行。起点:第 7 12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1/3部分。止点: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腱膜越过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后层,止于白线。躯干肌前外侧群 腹横肌功能:收缩时,可增加腹内压,以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锻炼:凡是能够增加腹压的锻炼都可以锻炼此肌。躯干肌后群 腰方肌位置与形态: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为不规则的
5、四方形扁肌。起点:髂嵴的后部。止点:第 12肋和第 1 4腰椎横突。躯干肌后群 腰方肌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可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下降第 12肋,辅助呼吸,并可增加腹压。锻炼:负重体侧屈等。躯干肌后群 腰大肌位置形态:位于脊柱腰段两侧,为单羽肌,和髂肌一起构成髂腰肌 。起点:起自第 12胸椎和第 1-5腰椎的椎体侧面和横突。止点:和髂肌一起向下会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和髋关节的前内侧,止于股骨小转子。躯干肌后群 腰大肌功能:近固定时,可使髋关节屈和旋外 。功能:远固定时,一侧收缩,可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屈和骨盆向前倾斜 。锻炼:负重前摆腿;悬垂举腿;高抬腿;前控腿;仰卧 “ 剪腿 ”等 。腹肌中,腹前外侧群肌均为扁肌,纤维互相交错,薄而坚韧,形成牢固而有弹性的腹壁,可以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还能使脊柱屈、侧屈与旋转,并可下降肋骨,助呼气。运 动 解 剖 学THANK YOU感谢聆听,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