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总结分析.doc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382919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总结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总结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年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总结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021年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总结分析 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评价日常监测资料的准确性,根据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的要求,对我院2021年4月15日0:0024:00住院病人进行现患率调查。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调查方式,填写个案调查表,应查256人,实查251人,实查率98%。发现医院感染0人,社区感染1人,现患率为0.00。通过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未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说明我院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工作比较完善。 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2021年4月15日住院的所有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

2、、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新入院患者。 2、调查方法按每科配备1名调查人员,共配备调查人员4人,系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各科兼职监控医师组成,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调查人员按照医院感染监控统一的调查方法进行集中培训。采取病案调查,并结合查阅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检验结果,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 3、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21】 2号判定)。 二、结果 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256人,实查251人,实查率98,其中男135人、女116人。全院共发生医院感染0人次,患病率约0.00。其中年龄2岁和60岁的67人,发生医院感染0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00;26

3、0岁的184人,发生医院感染0人,医院感染率为0.00。 住院病人实查数251人,抗生素应用76人。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0例,检测率0。共检出病原体0例。 三、从整个调查中发现抗生素使用主要问题如下。部分科室预防用药过高,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四、整改措施: 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管理在隐患问题逐一排查,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对医院感染高危人群要加强日常消毒隔离,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中存在的缺陷,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技术、无菌操作、卫生洗手的管理和检查,保证诊疗用品消毒灭菌,有效

4、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病区空气的流通,保持环境整洁,控制陪护人员数量,切实做好病区的终末消毒工作。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预防用药,缩短用药时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提高病原体标本送检率(病原体标本送检率40%)减少耐药菌株,杜绝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院内感染。 4、掌握好用药指征,减少预防用药,控制用药时间,预防使用尽量控制在5天内,抗感染治疗如果三到五天没有控制,应及时送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菌药物。 5、重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做到合理用药,对于病情有变化而需要更换抗生素时在病程中应及时记录、分析。 6、熟悉各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及不良反应,正确选用

5、药物,避免重复使用和无意义的联合用药。 7、严格按照各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及药代动力,选择合理给药方法、剂量及给药间隔。 8、不断学习有关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合理用药的能力。 感控办2021年4月17日 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患病率,根据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的要求,对我院2021年所有住院病人进行患病率调查。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调查方式,填写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结果调查237人,发现医院感染22人,患病率为9.28。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中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通过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6、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2021年11月16日住院的所有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新入院患者。 2、调查方法按2530张床位配备1名调查人员,共配备调查人员9人,系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各科兼职监控医师组成,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调查人员按照医院感染监控网统一的调查方法进行集中培训。采取床旁逐个调查和病案调查相结合,并结合查阅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检验结果,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 3、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二、结果 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245人,实查237人,实查率96.73,其中男176人、女61人。全院共发生医院感染22人次,患病

7、率约9.28。其中年龄2岁和60岁的158人,发生医院感染16人,医院感染患病率约为10.13;260岁的79人,发生医院感染6人,医院感染率约为7.59。 2、各科室医院感染率情况详见汇总表一。 3、各系统疾病类医院感染率情况详见汇总表二。 4、医院感染病原体情况详见汇总表三。住院病人实查数237人,抗生素应用48人。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12例,检测率25。共检出病原体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异形枸橼酸杆菌属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格高菲肠杆菌1例。 5、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情况详见汇总表五。 6、各科室经血传播病毒携带情况详见汇总表六。住院病人实查数237人,hbsag检查136人,检查

8、率为57.38,抗hcv检查95人,检查率为40.08,抗hiv检查89人,检查率为37.55。全院237人例检查病人中,hbsag阳性率为0.42,抗hcv阳性率为0,抗hiv检查阳性率为0。说明住院病人中携带经血液传播病原体如hbsag阳性患者在安置病人要尽可能单间安置,且在日常的诊疗操作与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流程,对病人使用过的用具及医疗废物要正确处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7、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详见汇总表四本次调查237人,有48人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20.25%、其中单用药30人、占62.5%,二联用药17人、占35.42%,三联用药1人、占2.08

9、%。 三、从整个调查中发现抗生素使用及感染病人病原体送检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部分科室预防用药过高。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2、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细菌培养率过低,我院的实际细菌培养率为25%,但仍低于卫生部要求(国家标准30%)。没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可以导致细菌对被滥用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必须使用其它抗生素才能控制疾病,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超级耐药菌的产生,我们只有做到及时正确的采集、送检标本,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才能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从而减少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3、通过横断面调查发现,患病率约为9.28%,高于日常监测,较10月份

10、医院感染率高7.17%,说明日常监测存在一定的漏报情况。患病率调查为准确。 4、在调查中发现,年龄2岁和60岁者,患病率为10.13%,260岁患病率为7.59%,2岁和60岁者属于年龄过小的婴幼儿及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完善或减退,老年人存在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使得这部分病人易出现医院感染,所以占相当高比例。 四、医院感染发病原因分析: 1、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1)易感人群:慢性病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和卧床病人因长期的疾病折磨,使其全身多系统机能遭到破坏,加之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住院时间长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处于衰退阶段,大多

11、数有几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肿瘤、放化疗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和抑制,这些原因使部分人群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机率大为增加。(2)易感因素:长期以来,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增强医务人员院感意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院感意识薄弱,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履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和消毒隔离制度。会造成一定比例的医院感染发生。(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菌群失调,细菌变异,耐药菌株不断增加,而引起新的感染。(4)不能有效落实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制度,环境消毒不彻底,均可引起交叉感染,使病人感染率增加。(5)科室患者和家属多、探视人员流动大,环境拥挤病区空气质量差,导致病

12、原菌传播。 2、从医院感染部位构成分析。(1)呼吸道感染居我院医院感染的第一位,但多集中在免疫力低下的病区,未引起暴发流行,主要原因是随着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力度的加大,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增强,该病区对呼吸道感染的措施能够较好的掌握。(2)手术切口感染位于第二位,由于操作不当、消毒不严格造成的外源性感染也是原因之一。 五、整改措施。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管理在隐患问题逐一排查,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对医院感染高危人群要加强日常消毒隔离,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中存在的缺陷,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

1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技术、无菌操作、卫生洗手的管理和检查,保证诊疗用品消毒灭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病区空气的流通,保持环境整洁,控制陪护人员数量,切实做好病区的终末消毒工作。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预防用药,缩短用药时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提高病原体标本送检率(病原体标本送检率40%)减少耐药菌株,杜绝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院内感染。 4、掌握好用药指征,减少预防用药,控制用药时间,预防使用尽量控制在5天内,抗感染治疗如果三到五天没有控制,应及时送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菌药物。 5、重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做到合理用药,对于病情有变化而需要更换抗

14、生素时在病程中应及时记录、分析。 6、熟悉各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及不良反应,正确选用药物,避免重复使用和无意义的联合用药。 7、严格按照各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及药代动力,选择合理给药方法、剂量及给药间隔。 8、不断学习有关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合理用药的能力。 第三篇:2021年医院感染现患病率调查总结2021年医院感染现患病率调查总结 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患病率,根据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的要求,对我院2021年10月28日0:0024:00所有住院病人进行患病率调查。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调查方式,填写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结果调查194人,发现医院感染6人,患病率为 2.577。其中内一

15、科1例、儿科2例、骨二科1例、妇产科1例;医院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2例、手术部位1例。通过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资料收集 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203人,实查194人,实查率95.5,其中男122人、女72人。全院共发生医院感染5人次,患病率约2.85。 2、各科室医院感染率情况详见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表。 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病人实查数194人,抗生素应用96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5%。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详见表。 3、因本院条件所限未能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

16、二、从现患率调查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通过横断面调查发现,患病率约为2.577%,高于日常监测,说明日常监测存在一定的漏报情况。在调查中发现,年龄2岁和60岁者,患病率为5.1%,260岁患病率为0%,2岁和60岁者属于年龄过小的婴幼儿及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完善或减退,老年人存在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使得这部分病人易出现医院感染,所以占相当高比例。 三、医院感染发病原因分析: 1、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1)易感人群:慢性病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和卧床病人因 长期的疾病折磨,使其全身多系统机能遭到破坏,加之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住院时间长导致发生医院感

17、染的机会增加。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处于衰退阶段,大多数有几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肿瘤、放化疗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和抑制,这些原因使部分人群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机率大为增加。 (2)易感因素:长期以来,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增强医务人员院 感意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院感意识薄弱,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履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和消毒隔离制度。会造成一定比例的医院感染发生。 (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菌群失调,细菌变异,耐药菌 株不断增加,而引起新的感染。 (4)不能有效落实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制度,环境消毒不彻底, 均可引起交叉感染,使病人感染率增加。 (5)科

18、室患者和家属多、探视人员流动大,环境拥挤病区空气 质量差,导致病原菌传播。 2、从医院感染部位构成分析: (1)呼吸道感染居我院医院感染的第一位,但多集中在免疫力 低下的病区,未引起暴发流行,主要原因是随着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力度的加大,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增强,该病区对呼吸道感染的措施能够较好的掌握。 (2)胃肠道感染排行第二,可能与抗菌药物使用有关联外,还 与患儿免疫力低下有关。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情况。住院病人中携带经血液传播病原体如hbsag阳性患者在安置病人要尽可能单间安置,且在日常的诊疗操作与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流程,对病人使用过的用具及医疗废物要正确处理,做好消毒

19、、隔离工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3)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情况。住院病人中携带经血液传播病原 体如hbsag阳性患者在安置病人要尽可同间安置,且在日常的诊疗 操作与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流程,对病人使用过的用具及医疗废物要正确处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四、整改措施: 1、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 医院感染管理在隐患问题逐一排查,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对医院感染高危人群要加强日常消毒隔离,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中存在的缺陷,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技术、无菌操作、卫生

20、洗手的管理和检查, 保证诊疗用品消毒灭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病区空气的流通,保持环境整洁,控制陪护人员数量, 切实做好病区的终末消毒工作。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掌握好用药指征、减少预防用药,预防 使用尽量控制在5天内,缩短用药时间,抗感染治疗如果三到五天没有控制,考虑更换抗菌药物,对于病情有变化而需要更换抗生素时在病程中应及时记录、分析。熟悉各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及不良反应,正确选用药物,避免重复使用和无意义的联合用药。严格按照各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及药代动力,选择合理给药方法、剂量及给药间隔。减少耐药菌株,杜绝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院内感染。 5、将现患率调查情况向医院感染委员会汇

21、报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21年11月3日 第四篇: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和了解不同科室、专业、疾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方案。 方法。对本院内一科(收治心血管、结缔组织、内分泌疾病)、内二科(收治消化道、泌尿系、血液系统疾病)、外一科(腹部外科)、外二科(骨外)、外三科(心胸、泌尿外科)、神经科、妇产科、眼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对象为199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以上科室住院48小时以上的患者共10734例,其中男性患者7901例,女性患者2833例。医院感染的诊断按照”有潜伏期的疾病从入院第1天起,超过平均潜伏

22、期所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从入院第1天起,超过48小时所获得的感染”,实验室检查主要依据病原体培养、抗原抗体检查、x线检查等。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标准参照王枢群等编著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结果: 1.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在10734例住院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病人612例(658例次),感染病例发病率为5.70%,感染例次发病率为6.13%。发病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内一科(15.33%)、中医科(10.25%)、神经科(9.81%)、内二科(8.72%),其次是外一科、外二科、儿科、妇科、口腔科、外三科、耳鼻喉科、眼科(见表1略)。 2.医院感染的部位构成。除去上呼吸道感染外,以下

23、呼吸道、手术伤口、胃肠道、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依次为22.04%、13.98%、8.36%、6.84%,以血液感染最为少见,只有1.82%(见表2略)。 3.医院感染的原发疾病分类:以血液、造血系统疾病发生率最高,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8.15%,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14.32%)、脑血管疾病(9.35%)、循环系统疾病(8.55%)、消化系统疾病(7.47%)、恶性肿瘤(7.33%),以良性肿瘤及结缔组织疾病最少(见表3略)。结论: 1.从院内感染的科室分布情况看,发病率较高的几个科室依次为内 一、中医、神经、内二科,而以眼科、胸外科较低。我院内一科主要收治循环、内分泌、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

24、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较大,加之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造成感染机会增多。慢性病患者、长期患病迁延不愈、住院时间较长均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神经科的感染多以管血病尤其是活动不便、长期卧床及昏迷、各种插管的患者为主,常常发生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因而,对以上科室的住院患者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加强基础护理,保持住院环境清洁卫生,当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时应加用有效的抗生素,尽量避免有关医院感染的一切诱因。 2.本组612例医院感染的部位中,以下呼吸道、手术伤口、胃肠道、泌尿道感染最多见,与全国、全省、监测资料报告相一致。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内科及神经科,手术伤口感染以外一(腹外科)多见,胃肠道

25、感染则以儿科、内二科多见。考虑与原发病、抗生素的滥用、陪人过多、病房内空气不洁净及护理不当(如未及时翻身、拍背排痰)等因素有关。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花精力控制以上诸因素,建立病人感染档案,加强预防及控制工作。 3.在我院外科手术伤口感染中,级伤口感染率为1.1%,明显高于卫生部有关综合医院管理标准所规定的0.5%的规定。无菌切口感染与患者原发病、免疫功能、术前皮肤准备、无菌技术、手术技巧及手术持续时间、术中使用器械及液体的洁净度、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为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技术水平,缩短术前准备及手术时间。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保证术中室内空

26、气的净化。加强手术室、供应室的常规消毒和隔离工作,确保术中器械物品的无菌质量。尽量减少手术室内的参观人数,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合理应用抗生素,尤其应尽量避免预防性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手术后对病人要严密监测医院感染征象,及时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 第五篇: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现状调查与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加强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水平探讨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国一级综合医院45所,二级综合医院5所。根据我国卫生办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基层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有关法律法规对50所医院进行现场评

27、估。结果随机选取的50家医院,5所二级综合医院整体控制感染状况良好,但是剩下45所一级综合医院控制管理相对不容乐观,感染控制合格只有25家,限期需要调整的有15家,不合格有5家,合格率只有56%。从此可以看出一级综合医院仍存在不少医源性感染隐患。结论通过以上现场调查结果来看,基层医院感染几率较大,我国基础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初具规模,其管理机能不能有效发挥。因此需要重视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加强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关键词:基层医院;感染现状;对策 基层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的综合初级医院。基层医院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最为直接,但也是我国感染的高发场所。基层医院感染的需要明确感染多

28、数都是在医院发生的,也是在医院发病,包括医院的一切活动人群等,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基层医院感染不及时控制会容易呈散发,暴发发展,因此基层医院感染控制是迫在眉睫,现对抽取基层医院评估调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某县所在50医院,被检查一级医院45所,二级医院5所,按照卫生计委办公厅的关于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选取医院进行专项调查。 1.2调查方法参与调查评估的人员都是二级,三级医院控制感染管理人员,都是经过培训有着一定控制医院感染经验人员,按检查填写评估表。对所选取的45所一级医院,5所二级医院进行评估检查内容包括:重点措施管理,如消毒供应室管理、重点部门,手术室感染控

29、制、病区消毒隔离工,重点环节如医疗废物的处理,这四方面42个项目。通过查阅以往感染病例史,实地观察,现场考核较为容易引起感染部门等。在总体评估过程中对于不足地方提出改进意见,每个项目标准按考核标准扣分,达到或者超过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2结果 基层医院感染现状比较见表1。 3分析 现今,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的一大隐患,严重影响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健康水平,降低了患者对于基层医院的信任。据有关统计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约是8%,患者在医院期间发现感染,一般会延长住院时间长达14d,在我国医院感染导致额直接损失达到100亿150亿1。还有25%30%患者死于医院感染。从上面基层医

30、院感染现状来看,我国基层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主要有以下不足存在. 3.1原因 3.1.1感染管理组织的不健全,我国在80年代初期才开始接触感染管理工作,在2021年才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实行),感染管理工作才正式纳入到卫生法规,这样医院感染管理才正式归于国家统一监控,但是由于卫生经济条件的甚限制,我国对于感染管理的普及率很低,只有10%15%。相对于处于经济卫生医疗设备人员更加匮乏的基层医院来说,感染管理体制更加欠缺。 3.1.2在消毒灭菌方面质量问题突出,基层医院都只是简单消毒杀菌,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办事。 3.1.3医疗机械设备落后,相对于二级或者三级医院来说,基层医

31、院经济能力有限,国家政策优惠度有限,落后折旧率高的医疗器械就增加了感染发生的几率,防治感染的设备匮乏更是让感染患者鞭长莫及。 3.1.4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感染管理方面知识有限,也缺乏相对应的培训,对于医疗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办法等一些有关法律法规都掌握不清更别说规范操作了。 3.1.5基层医院相对于二级或者三级医院来说,人员管理制度也比较混乱,有时一人身兼数职,常常就忽视了感染管理工作。而且基层医院缺乏监督管理机制,也会导致一些感染病例不真实情况。 3.1.6医疗废物处理不当也是严重制约基层医院感染率增高一大因素。现在基层医院对于医疗废物区分不明确,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

32、对于一次性消毒,焚烧还是填埋的处理方式不清楚,导致细菌病毒滋生,不仅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也会破坏生态环境。 3.2对策 3.2.1建立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强化监测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的医院感染组织是开展感染防治工作的前提。随着患者感染人数的增加,医院领导及相关政府部门也引起了重视,但是还需要加大感染管理力度。医院认为管理感染是只投入不产出的错误观点,据报道,只要降低1%的感染率,就可以支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进行医院管理研究所需的一切的费用2。因此只有基层医院领导能够高度重视,制定医院内部的感染管理制度,配置新型设备器材,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也是医院管理的薄弱环

33、节,不仅在更正对感染的管理观点,还要形成一套监测机制,细化监测环节及时找出原因及时解决。 3.2.2强化消毒系统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制度。在消毒方面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制度,特别是医务人员手卫生,实行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改善消毒设备,控制医院内细菌传播。 3.2.3持续开展感染管理培训,提高感染管理的意识。医院管理感染者是监督、指导,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直接责任人。因此优秀负责的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尤为重要。基层医院部门应该及时更新医护人员关于感染管理的知识,加强对感染管理各方面培训,也要提高医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3.2.4制定严格废物管理制度,把废物分类,按照包装,标示和运送,建立废

34、物登记,对于医疗废物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归类处理。 4结论 基层医院感染防治的工作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人数在不断增加,更有甚者死于医院感染。不仅降低了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任,还会导致不比较的医患矛盾,更加会导致患者只相信二级三级医院,而增加二级三级医院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基层医院对于感染管理提高重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管理,优化感染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晓芸.医院感染管理中心的主要矛盾与化解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21(12). 2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高血压出血感染经济损失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对比感染医学,2021,12:503. 编辑/孙杰 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