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学定教,目标检测”模式初探 推行新课程改革,怎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笔者立足于课堂实践,探索运用“以学定教,目标检测”教学模式,作了初步探讨。改教学模式流程为:创设情境巧设问题的“先学”阶段;教师点拨释疑的“后教”阶段;学生提升的“目标检测”阶段。 “先学”阶段 创设情境 “一次函数的图象(1)”教学中,播放“神州八号”发射模拟动画,同时出现画面指挥大厅展示的神八发射过程中离地面的高度与时间的曲线图,设问:科技工作者是如何绘制曲线图的呢? 目标导学 根据函数图象的概念尝试作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 探讨 如何引导学生“先学”?结合已学知识对问题的理解自己思考,教师拟定提纲,
2、自学产生问题。 “后教”阶段 “先学”的基础上,针对各种解答、问题、困惑进行教学。 不教内容 自学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例如: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点无困难,表示已掌握。 兵教兵内容 例如,学生对“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解答。给出几种解答方式,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给值的方法简明直观。根据学生所取x的值归纳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表格中应取有代表意义的数值。 重点教内容 例如,学生所描出的一次函数图象有的是线段,有的是断开的点,有的是射线,有的是直线,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知道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式的x、y的值所对应的点(x,y)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的点是一
3、一对应的关系。分组让学生在坐标纸上试作: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一次函数y=-0.5x-1的图象。然后各小组交流,通过比对、观察,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满足函数表达式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图象是什么学生仍然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迅速组织同学们根据问题串分小组讨论。 问题1,猜想一次函数y=-2x+5图象是什么形状呢?问题2,除了你描的点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点会在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比如点(2.5,0)在吗?(3,3)呢?再列举几个点试试,满足什么条件的点会在该函数图象上?问题3,请你从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任意取一点,检验该点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是
4、否满足该函数关系式y=-2x+5,再取几点试试。问题4,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式y=-2x+5的x、y的值所对应的点(x,y)和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通过问题串和学生的交流,初步达成共识,在学生还有疑虑时再次出示填空题: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式y=-2x+5的x、y的值所对应的点(x,y)都 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反过来,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点(x,y)函数关系式y=-2x+5。即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式y=-2x+5的x、y的值所对应的点(x,y)和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是 关系。因为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式y =-2x+5的x、y的值所对应的点(x,y)有
5、 个,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是 ,因此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是 。 为了形成一条知识主线,首尾呼应,将创设情境的问题进行反馈,设计问题:神八离地面的高度与飞行时间的函数图象是一次函数吗?为什么?右图是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吗?已知直线y=(k+1)x+1-2k,若直线与y轴交于点(0,-1),则k= ;若直线与x轴交于点(3,0),则k= 。 探讨 难度小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教师要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 “目标检测”阶段 “先学”练习 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y=-3x+9 “后教”练习 下列各点,不在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是( ) A(1,3
6、) B(-1,-1) C(0.5,2) D(0,2) 直线y=-3x+4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 若点A(2,4)在函数y=kx-2的图象上,则k= 。 已知一次函数y=2x+4,求其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探讨 “先学”重在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后教”检测,要有的放矢。 “以学定教,目标检测”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配好各环节时间。先学10分钟;后教不宜超过20分钟;检测10分钟。第二,提高组织能力。以高度注意力和敏锐目光从整体上调控课堂,学生互学互教的组织教学对教师极富挑战性,加强组长的培训,培养组织能力。第三,增强应变能力。在预设中未能涉及到学生的回答而准备问题的思考及应变能力。不被学生的回答牵着走而影响任务完成;对后教之后未预料到的学生的错误或疑难迅速地应对。第四,落实纠错。一次错误对于聪明的人是财富,补上漏洞,使“以学定教”得以深化。这一模式三个阶段要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能分开。这样,才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复.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一民.中学数学教学方法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初中)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