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38118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2oo6 年第 2 期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容志毅(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中国始炼硫化汞的时间问题,因其关涉到“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实质上与天然产物无二的成果“, 而引起科技史家的极大关注,但因缺乏确凿资料,以至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事实上,此前学界认为道士升炼硫化汞的时间大略始于隋代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仅以道藏所载炼丹文献为例,即可粗举教例隋代以前与升炼硫化汞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考证说明,中国古代道士早在南北朝或晋代甚至汉代,就已经能够用人工的方法升炼硫化汞了.关键词:硫化汞;升炼时间;新证;道士中豳分类号:K234.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839(2006)02008106古代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前身.科技史上许多有重大影响的发现,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炼丹术有关,火药的发明即是一例.除此之外,中国古代道士在炼丹过程中所合成的硫化汞丹药,在科技史上亦具有重要收稿日期:20051020作者简介:容志毅(1957 一).男.广西容县人,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道教文化史.8l口圈意义.但囿于资料的匮乏,尤其是缺少考古发掘的第一手材料,以至学界对该问题迄今仍未有定论.本文在回顾有关研究的同时,指出了其中的某些疏失,并试图通过对道藏炼丹文献的进一步检索,举证,掇

3、拾到汉,晋道士升炼硫化汞的新证,以期将中国始炼硫化汞的时间,由目前学界通常认为的隋代,更推至南北朝或晋代甚至汉代.?,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之相关研究及检讨红色的硫化汞作为道士烧炼羽化成仙丹药的主要原料,有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两种.天然的硫化汞即俗称的“丹砂 “(亦称“丹粟 “,“丹鹱“,“朱砂“,“辰砂“,“巴砂“等),但对科技史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人工合成的硫化汞(又称“ 灵砂“ 或“紫砂“),因其关涉到 “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实质上与天然产物无二的成果“f2 】(郫卜辄 .因此,中国古代始炼硫化汞的时间问题,自然引起科技史家的极大关注.还在20 世纪 50 年代初,张子高先生即对该问题作

4、了初步探讨.通过阐明东汉参同契(约成书于 125-147 年)中“ 黄芽 “乃硫黄之见解 ,张氏试图证明 ,早在东汉时, 中国炼丹家已能人工合成红色的硫化汞了.对此,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科技史家,如曹元宇,l3 袁翰青 J(顶等均持不同见解,迨至 80 年代,有科技史家据参同契倡导只以铅汞二药炼丹的思想,认为其中所谓的“还丹“, 实是用水银与黑铅合炼后得到的铅,汞混合氧化物,是铅汞还丹,而非硫汞还丹,如孟乃昌等;又有认为是红色氧化汞的,如赵匡华等.上述不同观点,其要害集中到一点,是它关涉到中国古代合成硫化汞的时间问胚.目前学界一般以为,中国始炼硫化汞的时间,大概在隋开皇,即隋代道士苏元朗(亦

5、称苏元明)来居罗浮山之际(581600).该结论的得出,缘于赵匡华先生上述文章中的一个脚注,赵先生认为:“最早以水银,硫黄二味升炼红色硫化汞的记载,始见于隋代罗浮山方士苏元明(青霞子)所撰太清石壁记(唐楚泽先生编), 唐初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有所收录,名为小还丹法.对这个问题,笔者将作专题论述.“J(鄹卵这个“专题论述“, 可能就是赵匡华先生其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一书中的相关阐述.赵先生认为:“隋代或唐代时,中国炼丹术中的第四代还丹硫汞还丹问世了.这时中国炼丹家们掌握了以硫黄制汞成丹的工艺 ,实实在在地人工合成了红色的硫化汞,实现了把水银还复为丹砂.“ 该结论的得出,所依据的是隋末唐初孙

6、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的“造小还丹法“ 和“炼紫精丹法“.但事实上,其中的“造小还丹法“并未合成硫化汞 .而赵先生之所以认为是合成了的,乃是因误读了原文之故.为方便讨论,这里将赵先生引用上述两丹法时的排版方式照录如下:造小还丹法,水银一斤,石硫黄四两,飞炼如朱色.炼紫精丹法:水银一斤,石亭脂半斤.但问题恰就出在对原文作如此排印之释读上.因道藏文献是以传统直行文稿方式刊印的,稍一疏忽就会将正文与小字排版的注释文字相混淆.为清楚起见,这里尝试以现代横行文稿的形式,将“造小还丹法“ 原文模拟排印如下:“造小还丹法:水银一,石硫黄炼如朱色.依太毒研如耪 ,光明砂二擤研,犀角末擤研,麝香,刺研.右五味搅和令

7、调,以枣肉和为丸,如大麻子许.“9(鲫.可以清楚看到,药物上方加注的小体文字,只是对该药物所作的注释,其它药物与该注释无关.因此,丹方中的水银与石硫黄(即硫黄,今作“硫磺“)并未一起合炼,而只是单独将含杂质的天然硫黄飞炼为朱红色的硫黄,之后再将飞炼后的硫黄研如粉末与另外的四物搅和.值得注意的是,搅和时虽未加热,但硫黄粉与其中的水银拌和后,在常温下即能化合为黑色的丹砂(“青砂头“). 若是水银与硫黄先就一起合炼为红色的灵砂,则应是由合成的灵砂与其余的光明砂,犀角末,麝香共四味一起搅和,而不是文中的“右五味“. 既云 “五味 “,当是指丹法中原来的五味药,一味也没有少,没有因合炼减少任何一味药.赵

8、匡华先生所以认为合成了丹砂,是由于将传统直排文稿的正文与其右下的小体注释文字互为混淆造成的,以至将原自号青霞子,生卒年代未详.事迹见道藏第 20 册,第 600 页.82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 I文中的单独烧炼硫黄,误释为是将水银与硫黄合炼,从而得到升炼出灵砂的结论.但事实上,“造小还丹法“ 并没有将水银与硫黄合炼的操作.因此,若仅凭该法,并不能得到太清丹经要诀升炼出丹砂的结论.在详解“炼紫精丹法 “前,有必要先了解赵匡华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 化学卷中所作的一段结论性总结:在正统道藏中收录有一部丹经,名日太清石壁记,原作者为隋代罗浮山道士苏元明(青.7(jlI)迄今为止,该段文字所给出的关于

9、合成硫化汞的时间判断,仍具权威性.另该书中还附有太清石壁记“ 太一小还丹方“ 的影印文 ,故读者不用翻看道藏 ,就能够从影印文中将正文与注释文字加以区分.这里仍以横行文稿形式模拟排印如下:水银,石硫黄五雨.先以水银下瓶子中微火温之令暖,又取一铛子熔硫黄令如水顷水即以微火旁瓶四边炙之令固济处干.炉渐热加火,初文(火)后武(火),令称瓶上火色紫焰(硫黄常.J此方的确记载了以水银和硫黄合成灵砂的方法,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我们并不能判断此方是隋苏元朗太清石壁记原书就有的,还是唐代时楚泽编写时增补进去的.然而从方中成熟的升炼硫化汞操作来看,我们颇疑其是由楚泽于唐中叶增补的.因孙思邈的“造小还丹法“ 仅是在

10、常温下合成了黑色的“青砂头“, 而“太一小还丹方 “则是将硫,汞二物置于密闭固济的容器内升炼为灵砂.仅从合成硫化汞的角度看,苏元朗的“太一小还丹方 “显然较孙思邈的“造小还丹法“更为合理.这样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由于孙思邈为隋末唐初人,应在太清石壁记之后,按理说他的“造小还丹法“ 在合成硫化汞方面,应该比早出的“太一小还丹方“ 更加成熟 .但事实却正好相反,孙思邈的 “造小还丹法“无论在丹药构成理论还是在丹药升炼操作上,均不及早前苏元朗的“太-4,还丹方“,故此颇疑“太一小还丹方“确是楚泽先生于唐中叶增补的.因唐代炼丹术经一二百年的鼎盛发展,完全有可能产生出比孙思邈时更好的合成硫化汞的方法.这

11、就是为何唐中叶楚泽所编“太一小还丹方“, 较隋未唐初孙思邈的 “造小还丹法“更合理的原因,实由其晚出之故.以下是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所载的另一个合成硫化汞的丹方,即“炼紫精丹法“. 其方如下:水银一,石亭脂.已(以) 上二味入瓶,固济用黄土,纸筋为泥,泥瓶子身三遍,可厚一大日一夜半武.日满出药.jlI 枷由于该丹法是将水银与硫黄(石亭脂)一同入瓶密闭合炼,故所得产物确系硫化汞.现在我们将该方与“ 太一小还丹方“ 中的水银和硫黄用量进行比较 ,发现二方的用量分别是 “水银一斤,石亭脂半斤(八两)“和“水银一斤,石硫黄五两“,硫黄的用量后者较前者少了三两 .为更清楚地阐明隋唐时期合炼灵砂时所用硫黄量

12、的变化趋势,不妨再来看看唐代的另几部丹经.其中九转灵砂大丹们.如和九转青金灵砂丹枷页都是用水银一斤,硫黄四两,而唐中期陈少微的 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 炼汞添金出砂品第二靴页却是“ 汞一斤,硫黄三两“,稍后的丹论诀旨心鉴?明辨章第二籼顺也是 “硫黄三事实上,在石硫黄右下方(原文是竖排)加注的小字只是相对石硫黄一物而言,并没有与水银合炼的意思.顺便指出,该方实际上是中国古代采用升炼方式提纯硫黄的一种方法,只是规模较小.它与唐顺之撰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 被刘广定认为是中国最早记载纯化硫磺的武编一书中,以麻油熔化硫黄的大规模提纯方法不同.参见刘广定:中国用硫史研究:古代纯化硫磺法初探,汉

13、学研究第 l3 卷第 1 期,1995 年.83口团圆两,能制水银一斤“,这里的变化可能与硫黄本身的纯度有关.但总的看来,硫黄的用量随时间呈递减趋势(唐,宋衡制 ,一斤均等于十六两).由隋唐时期丹方中硫用量的减少趋势看,因“炼紫精丹法“用硫量较“太一小还丹方“ 为大,故似乎可以得出 “太一小还丹方“晚出的结论,也即是说,该方确有可能是唐楚泽编写太清石壁记时增补的.但无论如何,太清丹经要诀确是以水银和硫黄合成了硫化汞,又因其在隋末唐初,故赵先生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至迟在隋末唐初中国已能合成硫化汞了.显然,该结论得到的是一个保守的时间下限,也是目前科技史家一般认同的结论,迄今未有人提出疑问.原因正如

14、赵先生所说:“在现存隋代以前的炼丹着作中,笔者也未能检索到明确肯定的这类丹方,或这种操作.“虽然我们已不可能知道古代升炼硫化汞的确切时间,但即使是要将烧炼的时间向隋以前推进,并找到明确的证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我们试图通过对道藏炼丹文献的重新检索与举证,找寻到隋以前道士升炼硫化汞之新证.二,隋以前升炼硫化汞新证数条中国炼丹术自前汉产生后,至东汉魏伯阳作参同契约 300 年时间里,社会上已有数目甚巨之炼丹着作问世.据参同契记载,居然达 600 余篇的规模(“火记六百篇“), 这还仅仅是火法炼丹的着作,若再加上水法炼丹,数目肯定更多.但遗憾的是,其中着作大都亡佚,仅余黄帝九鼎神丹经,太清金液

15、神丹经,三十六水法,参同契以及狐刚子五金粉图诀和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等寥寥数部,其余大都只言片语地散见于隋唐以后的炼丹书中.以下大略按年代先后,择要略述 4 例,以期证明在南北朝或东晋甚至汉代,丹鼎道士们已能升炼硫化汞了.例证一(前汉至西晋)东晋葛洪(283-363)抱朴子内篇( 约成书于 317 年),其中金丹篇记载了一段以汞和硫黄(硫黄水)烧炼丹砂 (“青砂头|I) 的文字 :又务成子丹法,用巴砂汞置八寸铜盘中.以土炉盛炭,倚三隅堑以枝盘.以硫黄水灌之.常令如泥.百日.服之不死.第曲一加文中之“务成子 “,陈国符在其所作 “石药尔雅补与注(增订本)“一文的“附录一:外丹黄白师“ 第埘里,仅例出

16、“ 务成子 “三字,而未有任何考证的文字.今据文献,对务成子为何时代人略予考说.汉韩婴所撰韩诗外传卷五有如下文字:“臣闻黄帝学乎大坟,颛顼学乎禄图,帝喾学乎赤松子,尧学乎务成子附.“与此条相似之记载 ,亦见太平寰宇记卷五:“汉桓帝命边韶为文,云老子伏羲时为郁华子,祝融时为广成子,黄帝时为大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录回子(疑即禄图),尧时为务成子,皆有像.“ 而 蜀中广记 卷七五并有 “第八北邙治在东都洛阳县 ,梁水在其左,务成子于此得道“之记载 .将以上 3 条比较,知“务成子附(亦作跗)“即“务成子“. 至于 韩诗外传的作者韩婴,据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云:“ 婴 ,燕人.文帝时为博士

17、,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因此,若撇开“尧学乎务成子附“ 云云不论,则务成子所处时代当在韩婴或汉文帝(前 179157 在位)之前或同时.又汉班固撰前汉书卷三十有云:务成子撰有“务成子十一篇 “,“务成子灾异应十四卷“,“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这与山西通志卷二二八中“自周以前,有务成子十一篇“ 之记载正相同,故务成子至迟亦应为汉代人 .另外,文献通考卷二二四载:“ 黄庭外景经一卷,务成子注 ,是南岳魏夫人所受者.“ 此处之“南岳魏夫人“,即西晋女道士魏华存(251334),她所修习的道法中,有务成子为之作注释的.若按此条,则务成子最晚当与魏华存同时代.即应为西晋或西晋以前人.综上所述,“务成子丹法

18、“ 至迟在西晋已出 .丹法中的所谓“巴砂汞“, 即是从巴砂中抽炼所得之汞,在其中加入“硫黄水“成为泥状样.只是未知此处之“ 硫黄水“, 到底是像“太-4,还丹方“在铛子中“熔硫黄(熔点 112.8a(=)令如水“之“ 硫黄水 “,还是如三十六水法溶于华池水之“硫黄水“?但无论如何,此“硫黄水“应如泥状,而不是水状,否则便不能形成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太清石壁记中原来是有一“小还丹方“ 的,只是其烧炼方法尚不甚完备.楚泽先生在重新编写该书时,顺便将唐代成熟的烧炼方法增补进去,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个方子.至于原方何样,已不可考,但猜测其方中主药仍为硫黄与水银.84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 I“常令如泥“

19、 的硫汞熔融体了,事实上,盘中温度只需达到 113左右,就可形成硫汞熔融体.文中虽未言明以火烧之,但既云“以土炉盛炭 “,想来当是用到火的. 又由于所用铜盘为敞口形,故盘中的温度当不致过高,也就是应保持在汞的挥发度 327.56以下.以免盘中之汞挥发殆尽.在长达百日的低温烧炼过程中,汞与其中的硫即化合为黑色之硫化汞,道士们称为“青砂头“. 其化学反应式为:若将此黑色硫化汞纳密闭容器中升炼,则可得到红色的晶状硫化汞,即灵砂.此为西晋或西晋以前已能以硫黄和汞烧炼出黑色硫化汞(“青砂头“) 之例证一 .例证二【东汉)尽管学界几乎否定了参同契中的“捣冶并合之,持入赤色门,固际其际会,务令致完坚,炎火张

20、于下,昼夜声正勤.气索命当绝,休死亡魄魂.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乃合成硫化汞之操作,但却未能否认参同契“硫黄烧豫章 ,泥汞相炼飞“ 二句为合成硫化汞的记载 .所谓“豫章“,是指河南豫章地方烧炼的一种土釜,多用于火法升炼还丹.太平御览卷六七一载:欲合九转.先作神釜.当用荥阳,长沙,豫章土釜,谓瓦釜也.昔黄帝火鼎于荆山,太清中可见,“ 豫章 “确是指代土釜.整个操作,是先将硫黄在土釜中融化 (“硫黄烧豫章“),然后将汞倾入釜中盖定升炼,于是硫黄与汞合炼(“相炼“) 成硫化汞飞 (“相炼飞“)着釜上.此为东汉已能升炼硫化汞之例证二.该例证出自狐刚子五金粉图诀.但狐刚子为何时代人,学界并无定论.赵匡华云其为汉代人:“大约是公元 1 世纪,后汉明帝,安帝时人.“第而陈国符则云其为东晋人:“在晋代,大致与葛洪同时,狐刚子实为最大之外丹黄白师.“页“狐刚子,一作狐罡子 (见太古土兑经卷下第一页),东晋人.“页综合二人意见,则狐刚子约在汉末至东晋葛洪之间 .原文载:雄黄功能变铁,雌黄功能变锡,砒黄功能变铜,硫黄功能变银化汞.页此文的关键在“硫黄功能变银化汞 “之断句上.据前三句的断句特点 ,该句尚可断为“硫黄功能变银,化汞“. 若按原句断,意思是硫黄能够变银使之化为汞.然考中国古代外丹黄白术,从未有将银化汞之说,加之至迟在秦代时,中国即已能够从丹砂中大量烧炼出汞来,实无必要再尝试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